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工作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17〕6号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工作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17〕6号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1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3月9日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空间规划体制改革要求,推进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5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形成空间发展战略共识。

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互衔接与协调,从目标、规模、布局结构、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空间管制、空间治理等方面理顺各主要部门间的关系,构建“一本规划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体系,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二、主要任务以《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为基础,着力构建“一套标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个项目库、一套机制”组成的“六个一”成果体系。

(一)以“一个导则”为基础,建立一套数据标准。

按照《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要求,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一空间利用与管控,促进空间类规划在“发展目标、技术指标、空间坐标、环境达标”上的统一,形成各规划共同遵守认可的核心目标指标体系;明确全市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人口规模、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永久基本农田规模、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等规划指标。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31•【字号】马政办〔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31日目录第一章开启“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新征程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第三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和指标第三章聚焦长江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第一节深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提升长江水生态环境第三节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第四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五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第四章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第一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二节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第三节优化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第四节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第五章加强协同控制,推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第一节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第二节统筹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第三节严抓工业源污染治理第四节深化其他来源污染治理第六章开展系统治理,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第一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第二节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三节落实水资源开源节流第四节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第七章推行防治结合,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第一节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体系第二节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第三节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第四节推进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第五节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第八章防控环境风险,严守环境安全底线第一节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及利用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第三节补齐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短板第四节严控重金属和化学品环境风险第五节健全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第六节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第九章融入长三角共保,争当长三角的“白菜心”第一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节参与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第三节筑牢跨界自然生态安全屏障第四节协同建立长效联动体制机制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保障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四节引导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第五节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第二节实施重点工程第三节保障投入力度第四节强化人才保障第五节加强评估考核马鞍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的“白菜心”的新发展定位,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五高”目标,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方向、目标任务、重大工程,为打造长三角的“白菜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以及《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关于打造马鞍山山体公园的建议

关于打造马鞍山山体公园的建议

关于打造马鞍山山体公园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绿地和公园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在马鞍山这座城市中,打造一个山体公园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项目。

山体公园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打造马鞍山山体公园的一些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地点是打造山体公园的第一步。

马鞍山拥有许多山脉和丘陵地带,因此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带建设公园。

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公园能够持久稳定地存在并为居民带来便利。

二、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山体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破坏山体原有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充分考虑保护地上和地下的生物多样性。

在公园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生态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三、合理规划公园空间在公园空间规划方面,应充分满足市民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休闲区域、儿童游乐区、运动场地、户外瑜伽场地等。

同时,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对活动空间的需求,还可以考虑在公园内建设集会场所、活动中心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

四、合理配置设施与服务公园中的设施和服务是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关键。

公园内可以设置散步道、健身区、游泳池、餐厅等设施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置停车场、卫生间、垃圾处理设施等服务设施,方便市民的使用。

此外,公园内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合理配置,确保公园的安全和秩序。

五、推动公园的环保建设在设计公园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环保建设的要求。

可以采用生态建设的方式,例如,选择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可以引入太阳能发电设备、雨水收集系统等新技术,提高公园的能源利用效率。

六、开展教育活动在山体公园中,可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向市民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研讨会、讲座、展览等,让市民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马鞍山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马鞍山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马鞍山海绵城市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马鞍山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此,制定马鞍山海绵城市设计导则,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背景介绍马鞍山位于中国中部,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马鞍山的城市化进程迅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鞍山决定以海绵城市的理念为指导,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

二、海绵城市设计原则1. 自然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尊重自然地形和水系,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湿地和水资源。

2. 雨水管理: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合理利用和管理雨水资源,减少城市内涝问题。

3. 绿色交通: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高效用水: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和城市森林,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6. 循环经济: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7.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居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参与度。

三、海绵城市设计要点1. 绿色屋顶:在城市建设中,鼓励建筑物采用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的滞留和渗透能力。

2. 雨水花园: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和土壤的吸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3. 湿地保护:保护城市内的湿地,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增加城市的水源储量。

4. 河道治理: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和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增加河道的水容量和水质净化能力。

5. 蓄水设施:建设蓄水设施,如地下蓄水池、雨水收集池等,用于储存雨水资源,供城市绿化和生活用水。

6. 绿色交通:建设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系统,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机动车使用。

瑞安市马鞍山公园规划

瑞安市马鞍山公园规划

瑞安市马鞍山公园规划一、设计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彰显特色,富于变化,注意大小比例,大园补白,小园点景。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对的环境需要。

表现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形,便于日常管理。

正确处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功能分区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游览休息区公园管理区1.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使广大游人在游乐中受到文化科学、生产技能等教育。

它具有活动场所多、活动形式多、人流多等特点,可以说是全园的中心。

主要设施有展览馆、画廊、文艺宫、阅览室、剧场、舞厅、青少年活动室、动物角等。

本区应设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地形较平坦的地方。

平均每人有30平米的活动面积。

2.体育活动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广大青少年展开各项体育活动。

它具有游人多、集散时间短、对其他项目干扰大等特点。

本区可设置各种球类、溜冰、游泳、划船等场地,其布局应尽量靠近城市主干道,或专门设置出入口。

凹地设立游泳池,高处设置看台、更衣室,林间空地设置武术、太极拳、羽毛球等活动场地。

3.儿童活动区本区是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

具有占地面积小、设施复杂等特点,其中设施要符合儿童心理,造型应色彩明快尺度小。

主要设施有秋千、滑梯、跷跷板、滚筒和电动设施等。

本区多布置在公园出入口附近或景色开朗处,入口出多数会设置雕像。

4.游览休息区本区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赏景。

具有占地面积大、游人密度小的特点。

本区可以在园林中广泛分布,宜设置在距出入口较远之处,地势起伏、临水观景、视野开阔之处,树多、绿化、美化之处,应与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闹市区分隔。

其中适当设置阅览室、茶室、画廊、凳椅等,但要求艺术性高。

5.公园管理区本区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公园各项活动,具有内务活动多的特点。

多设置在专用出入口内部、内外交流联系方便之处。

基于城市气候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基于城市气候特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a r t ic u a n c
y s te la
s e v e re
c
ly
a s

Th is
c
a r t ic ra c s
p
ts fo d
rw a r d
tha t the
p
ra c
g

re e n
p
a c e
y s te
m u s
t b
p la
n n e
d
b
d
o n
the p
r u rb a n a

g
ro u n
n
d
s u rfa c e c
c o n s
d it i o
w n
n s
a n
d
tm d
o s
p he
c o m
p
u s
o n e n
ts
a n
d
s t ru c a
tu
W it h t h e p
a a o
le
ra
te d
u r b a n iz a e
ra u rb a n
t io
生活及 整个生命

每平 方米数干甚至 数万 人
市 集聚 化 的趋 势

并且 出现 城
地 在 平 面 上 向郊 区 扩展
和地下 扩展 牧场


在 立 面 上 向空 中

这将 对城市气候 这 种特
系统所 必 需 的光 照

温度 ( 热量 )

降水


原来是林地
草地

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

01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
92.28 43.13 39.71
2.73 0.69 2.12 72.22 0.32 275.53 38.54 418.47 5.42 737.96
占建设用地比例(%) 12.91 1.74 0.52 0.38 0.48 0.35 9.11 8.96 0.14
33.49 15.65 14.41 0.99
原控规 1、总体规划确定的山水格局在控规中未充分的落实;
2、近期启动的思路不明确; 3、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应对较弱; 4、产业园区内部公共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9
4.1 相关规划分析——马鞍山市博望副城博望片区规划
博望片区中心湖
一个城市总有 那么一片区域
最具吸引力 最具魅力 最具活力
“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城建设, 确立了“1966”城乡规划体系,即建设嘉定、 松江、临港、闵行、宝山、青浦、金山、南桥 等9个新城。
总结上海9个新城10年来的建设的经验与 教训,对本次规划的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新城名
松江新城 嘉定新城 青浦新城 南桥新城 南汇新城 金山新城 崇明新城
常住人口 (万)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崇明
嘉定
青浦 松江
南桥
金山
临港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19
上海新城发展经验总结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两大组团
西部新区(即总规中明确的中心组团)、东部 老城(即总规中明确的老城组团)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1
博望区城市发展之需要
5
博望特征 1、近水而不亲水; 2、团状城市不适宜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充分体现山水特征; 3、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6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工作内容
0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02
现状分析
03
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04
行政中心规模与布局研究
05
规划依据、理念、目标
06
博望片区规划梳理(调整)
07
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中心湖 2、山水廊道——控规未落实
10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02
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NO5:完善文化休闲设施是新城提升吸引力的优势所在
文化设施能够体现新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对于新 城特点的彰显、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营 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人口聚集。
上海各个新城经过十年的建设,均有公园、影院、体育 中心、图书馆等文化休闲设施,已构建了基本文化设施体系。 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20075(2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了马鞍山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城市热岛效应,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指导,以自然山水人文资源为生态框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马鞍山城市绿地概况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素有江南一枝花之誉.马鞍山市现辖三区一县,全市总面积16857km,市区面积301k,其中建成区面积6396km.马鞍山市依山傍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资源,市域境内,山峦起伏,湖河纵横,山,水交融,其西部紧邻长江,沿江一带有猫子山,人头矶,翠螺山,宋山等山体形成自然的绿色屏幛,城市中心有着广阔水面雨山湖以及环湖的大片绿地,佳山,雨山位于湖面两侧,并有雨山河,碧溪河与之相连,城市周边群山耸立,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东边丘陵西边江,半城湖光半城山之誉.三条主要水系——慈湖河,雨山河,采石河流经市区并与长江贯通,构成了马鞍山特有的城市山水自然格局.马鞍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近年来先后发掘六朝墓葬三十余座,其中以东吴朱然墓最着名.市区西部的采石矶属长江三矶之首,是大诗人李白游踪和终老归宿之所.马鞍山市于1994年首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年开始新一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2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与热岛效应为使马鞍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增强规划的针对性与目标性,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前,利用QuickBird卫星对马鞍山市区进行遥感探测.?2.1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通过遥感对绿化信息的提取和统计,截止2003年7月,得出城市绿化三项基本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71%;绿地率为39.48%, 人均公共绿地为949m/人;公园,街头公共绿地数目多,绿地面积达3665hm,形成大片的面状绿地.马鞍山市山体林地面积较大,占建成区的7%,构成了城市天然绿色屏障作为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国家园林城市,马鞍山市防护绿地及生产绿地相对缺乏.2.2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从马鞍山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来看,在宁芜路以西,长江以东的马鞍山市城区区域温度较高,其中在炼钢厂,炼铁厂及纺织厂等缺少绿地的工厂区域的上空分布有明显的高温区,城市山体,水面及绿地等上空的气温相对较低,几乎是全市同时期气温最低的区域.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1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必须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 因此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以及规划范围与总体规划相一致,相协调. (1)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2007年;远期为2008~2020年. (2)规划范围与规模:规划总面积715k,包括周边主要风景区,景点及重要城镇交通干线.近期人口规模为68万人.远期为120万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7386km,人均为1.吕3,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4.6km,人均为1038m.3.2规划目标近期主要调整绿地系统结构,扩大公园绿地面积,完善防护林系统.远期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指标领先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3.3指导思想充分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将山,水,城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方风貌的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发展防护林生态绿地,充分利用周边山地及楔形绿地,提高绿地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变环境方面的功能作用;大力提高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地景观效果及文化内涵;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植物材料以乡土植物为主,增加保健树种和高大乔木树种.……………~黛溺表1马鞍山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公园绿地610823173010.212.114.440.341.246.0数据为主,副城区合计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合计其他绿地6ll63l162811744182325783043约25002505223230573240.340.340.341.241.241.246.046.046.0采石风景区及山场绿地3.4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结构根据马鞍山市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了马鞍山市二心,二轴,三圈层的绿地结构.二心"分别为:主城区大型山水绿地核心——雨山湖公园绿地副城区大型的山水绿地核心一一金山湖公园绿地.同时与城市另两大节点型绿地(采石矶风景区,梅山公园)一起在空间上呈四点菱形布置."二轴"即,南北主轴一中心大道景观带是雨山湖公园和金山湖公园核心绿地的空间视廊东西主轴采石河滨河生态绿地沟通了东西山水.两轴呈十字交叉状其交点为节庆广场(采石河广场)."三圈层即,第一圈由南北部数公里田园绿带,东部数十公里的青山,濮塘景区及环城山体林地,农田和西部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城市环城生态绿圈第二圈由慈湖河绿带,采石河生态绿地及滨江山体林地,湿地形成的主城绿化,生态圈第三圈由马芜高速公路两侧1OOm$1ZI宁芜铁路两侧30m的防护绿地,采石河和姑溪河生态绿地形成的副城防护,生态圈.见表1.3.5规划布局(1)主城区绿地布局为中心绿地和四绿廊.中心绿地(二山二湖)是:佳山公园,雨山公园,雨山湖公园,儿童公园,小南湖公园.四绿廊为以慈湖河为轴,两侧控制出100~3OOm宽的城市绿化廊带:以雨山河,永丰河系为轴的绿化廊带以湖南路为轴将雨山湖,佳山公园,慈湖河中部大面积绿地联为一体j以印山路为轴两侧各控出20m绿化带,将两地和市政公园,霍里山公园联为一体.(2)副城区绿地布局是以襄城河与姑溪河为轴线两侧控制绿地构成当涂区大绿圈以环城河构成当涂小绿圈.大金山与金山湖开辟北部景点.3.6规划特色(1)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绿地系统规划中确保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规划现有的山水资源结合郊区的农业,林业和水体构成城市大环境绿化网络, 从而构筑城市外围大环境生态保护圈.由采石风景区,青山风景区,濮塘风景区,小黄山,小黄洲湿地形成城市的大生态环;由采石矶,人头矶,马鞍山,葛羊山,霍里山,采石河形成城市的小生态环.营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措施是第一,城郊大绿化.营建和保护好东郊森林公园沿江丘陵等绿色空间,让城郊绿野楔入城区,城乡绿化一体化.第二,城市整体绿化.公园在市区均衡布局主城与各区之间,区与区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绿色廊道同时在旧城改造中,突出以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建设让绿色贯通整个市区城市融入大自然中.第三城区局部绿化.街区,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设置小花园和小游园江河路旁设置绿带和绿岛,形成点,线,面互为一体的绿化系统.(2)楔形绿地的规划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主要以自然山体,农田,水利等自然植被为主导保持用地性质,利用自然植被在马鞍山市城市东南面布置数块楔形生态绿地.首先楔形绿地处在城市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口对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十分有利;其次有足够山场,水体,马鞍山绿地系统规划结构12∞∞345农田在放射形出城道路之间楔入城区,从而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3)将人文历史融入到绿地系统中,赋予山水生态园林城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记忆,是城市内涵的重要方面,马鞍山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现有古迹遗址达123处之多,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主要人文景观有采石青莲祠,李白衣冠墓,三国名将朱然墓,当涂青山李白墓等历史遗存,近代的林散之纪念馆,濮塘烈士陵园等,其中以李白为代表的太白文化是马鞍山最独特的象征.在严格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对文物古迹做园林景点保护利用规划,将马鞍山规划为绿色诗城",使这片秀丽山水焕发出永世不衰的灵气.(4)以山,水,城,林"为城市景观主要元素,突出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滨江特色.东边丘陵西边江",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要求我们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要充分开拓山,水的自然景观,开辟沿江,通山道路,为市民营造观赏大自然美色的视线走廊和公共开放空间. 从而突出滨江城市特色.(5)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特色景观主要通过十一个景观点, 四个景观线,六个景观面等景观要素构成的景观序列来体现.十一个景观点":花雨广场景观点,市政公园景观点,采石河广场景观点大金山广场点,小黄山景观点,护城河与姑溪河,沿江景观点,采石矶景观点,九华山景观点,马鞍山景观点,沿高速公路景观点,东环路北入口景观点,东环路南入口景观点."四个景观线":滨江景观线;滨河景观线(慈湖河景观线,永丰河——雨山河景观线,采石河景观线,襄城河景观线,姑溪河景观线)道路景观线J9炉OFCH!NERB州FORESTRY2007'( (中心大道景观线,解放路一湖东路景观线,湖西路景观线,江东大道景观线,雨山路景观线,九华路景观线,太白路景观线);环湖景观线(环雨山湖景观线,环金山湖景观线)."六个景观面":自然景观风貌区(包括横江景区,青山景区,濮塘景区.它们分别处在城市中部沿江处,城市的东部及城市的东南部,现已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新中心商贸风貌区:工业风貌区科教文化景观区_二山二湖景观区(位于城市主城中心位置,由"雨山,佳山,雨山湖,小南湖四处城市大型公共绿地组成,也是城市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湖光山色之中也流露现代化城市的气息,配套设施齐全,便利的交通,现代化的购物娱乐场所,优雅舒适的四星级宾馆等都在区内),二山一湖景观区(位于城市副城的中心位置,由金山,横山,金湖三处公共绿地组成,二山一湖是二山二湖的延续.是中心大道景观轴的端景,是副城山水园林景观的整体体现).其中自然景观风貌区,二山二湖景区,二山一湖景区是主要景观面. Integrationofcitywithnature--Planning ofUrbanGreen-landsysteminMa'anshanCiXuKefu(Ma'anshanMunicipalGardeningand AfforestationAdministration,Ma'anshan 243011)Abstract:Byanalyzingthepresent situationofgreen-landsystemandthe effectsofheatislandinMaanshancity, followingtheprinciplesoflandscape ecology,adevelopmentplanforurban green-landsystemwasdevelopedunderthe ecologicalframeworkofintegratednatural environmentwithhumanandcultural resourcesinordertorealize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thecity.Keywords:Urbangreen-landsystem; mountainsandrivers;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y;planning参考文献l肖胜,叶功富,倪志荣.应用3S技术研究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布局[J】.中国城市林业,2003,l(3):10~l32谢左章,刘燕堂,粟娟."林带+林区+园林"——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构建[J].中国城市林业,2004,2 (3):l2-163孙冰,尹光天,廖少波.深圳市生态风景林体系总体规划与布局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4,2(4):8~ll雨山湖景区鸟瞰图(王永武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