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200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无菌检查需要做验证,对于绝大部分化学类药物来说,它们抑菌性的有无及抗菌谱比较容易判断;然而,对于中药制剂来说,却无法准确判断,给验证和检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查阅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及部分其他文献资料,把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及其抗菌谱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敬请各位同仁多加指正,补充,谢谢!艾叶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白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果白果酸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体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蔹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萆薢抗真菌荜茇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萹蓄对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以及须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菌、皮肤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蟾皮蟾蜍总甙注射液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蟾酥还有镇痛作用葱白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大蓟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大蒜挥发油、浸出液及大蒜素对多种致病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地榆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作用远志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芷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

中药的抑菌作用及其抗菌谱200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无菌检查需要做验证,对于绝大部分化学类药物来说,它们抑菌性的有无及抗菌谱比较容易判断;然而,对于中药制剂来说,却无法准确判断,给验证和检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查阅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及部分其他文献资料,把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及其抗菌谱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敬请各位同仁多加指正,补充,谢谢!艾叶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白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果白果酸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体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蔹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萆薢抗真菌荜茇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萹蓄对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以及须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菌、皮肤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蟾皮蟾蜍总甙注射液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蟾酥还有镇痛作用葱白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大蓟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大蒜挥发油、浸出液及大蒜素对多种致病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地榆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作用远志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芷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6味中草药及配伍方剂提取物对3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6味中草药及配伍方剂提取物对3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王莹莹;付小宝;于聪;李冰;王雪莹;郝景锋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选用6味中草药及配伍方剂提取物为试验对象,采用以酚红为指示剂的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加微量酚红),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味中药及配伍方剂对3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味中药比较时黄连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良好,方剂中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以及黄连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良好.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王莹莹;付小宝;于聪;李冰;王雪莹;郝景锋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8;S816.7
【相关文献】
1.中草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J], 李淑梅;杨帆
2.两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J], 豆思远;孟林明;张登基;贺洞杰
3.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J], 董晓龙;孙越;张立永;赵月平;李子平;刘海斌
4.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J], 徐峥嵘;薛喜娟;豆思远;贺奋
义
5.7味中草药及配伍方剂提取物对3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实验 [J], 喻华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

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草药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有很多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如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金银花等,其不仅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也有抗菌效果五种天然消炎中草药1、呼吸道感染: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常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甚至肺炎。
现代药理学发现,金银花等对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金银花能宣散风热,连翘能散结、消肿,鱼腥草可清热解毒。
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时,一般可以选择含有金银花的药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但要注意的是,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等症状时不宜用。
2、肠道感染: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细菌性腹泻,可以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
现代研究发现,黄连等对引起腹泻的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出现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等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头翁汤,它由黄连、白头翁、黄柏组成。
也可以使用黄连素片等含有黄连的中成药。
但需提醒的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在明确是上述细菌引起的腹泻时才可使用。
并且,如果同时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3、尿路感染:用海金沙、车前子尿路感染在细菌感染中较常见。
海金沙、车前子等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服用车前子、海金沙等组成的中药汤剂鱼败银海汤,或尿感宁冲剂、三金片等中成药,可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
但是,孕妇不宜服用。
4、皮肤感染:用马齿苋、蒲公英马齿苋、蒲公英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马齿苋洗方,它由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白矾等组成。
但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及孕妇不宜用。
5、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霉菌和细菌性感染是常见病因。
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抑菌性研究

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抑菌性研究近年来,中草药及复配液在抑菌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草药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本文将对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抑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草药在抑菌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中草药已经在中医学中被使用了几千年,被认为具有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许多中草药也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事实上,许多现代的药物都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来的。
我们将介绍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它们分别是苦参、金银花、甘草、薄荷和三黄片。
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
金银花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
甘草在中医中也被用来治疗咳嗽和消化问题。
薄荷有着清热解毒和散风止痛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头痛和咽喉疼痛。
三黄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苦参、金银花和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抑菌性,以检验它们的抗菌作用是否有显著差异。
我们选用了常见的临床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我们利用十种浓度的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以确定每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显示,苦参、金银花和三黄片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mg/ml,而甘草和薄荷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mg/ml和5mg/ml。
这表明,苦参、金银花和三黄片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而甘草和薄荷的抗菌作用相对较弱。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苦参、金银花和三黄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能够达到90%以上的抑菌率。
而对于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三黄片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金银花和苦参。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苦参、金银花和三黄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多种常见的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而甘草和薄荷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
我们还对这5种中草药及复配液进行了复配实验,以检验它们的抗菌效果是否会相互增强。
几种中草药对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

几种中草药对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陈燕飞【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8(24)3【摘要】【研究目的】不同的中草药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及体内有益菌产生抑制作用,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细菌抑菌作用均不同,要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期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实验中利用滤纸条法测定了问荆等四种中草药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强弱,其抑菌作用的强弱可以通过测量抑菌带的长度而得知。
【结果】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四种中草药提取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问荆,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草问荆,是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林问荆。
草问荆,林问荆,问荆,水问荆四种中草药的醇提液都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其次是枯草杆菌,对金黄色芽孢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结论】在水问荆,草问荆,林问荆,问荆的醇提液中含黄酮类、三萜及甾体类、生物碱及大量硅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学物质对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机理不同,使得不同的中草药对不同细菌抑菌作用有所不同。
【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中草药;抑菌带长度;抑菌作用的强弱【作者】陈燕飞【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5【相关文献】1.开发和利用我国中草药作为储粮保护剂的研究 4 几种中草药植物物质对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Val)幼虫中肠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J], 陈勇2.几种中草药对光合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 [J], 许兵;石杰3.水溶硅对几种常见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J], 李亚男;伍洁丽;林蠡;秦真东4.氨苄西林对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测定 [J], 陈燕飞5.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J], 崔彦;王树桐;曹露;魏建健;曹克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草药抗菌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草药的抗菌作用;2. 探究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3. 分析中草药抗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2. 中草药: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3. 试剂与仪器:营养肉汤、生理盐水、细菌接种环、无菌试管、培养箱、显微镜、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方法1. 中草药提取:将中草药洗净、晾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
取适量粉末,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浓缩至一定浓度。
2. 菌株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箱中培养18小时。
3. 中草药抗菌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株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
取无菌试管若干,每管加入0.1mL菌悬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草药提取液,对照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结果:观察各试管中菌落生长情况,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记录菌落数。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四、实验结果1. 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2. 黄连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3. 大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4. 黄芩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5. 板蓝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五、实验结论1. 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2. 不同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金银花、黄连、大蒜、黄芩、板蓝根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黄连等6味中草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抗菌抗炎方面备受关注。
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更是备受关注。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多重耐药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抗药性,对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研究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对发现新的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其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是临床上常见的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使得治疗其感染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对抗菌抗炎有着独特的优势。
黄连、黄芩、连翘、地黄、栀子和黄柏等6味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炎症和感染疾病,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作用。
研究这些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分别选取黄连、黄芩、连翘、地黄、栀子和黄柏等6味中草药。
3. 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稀释法,确定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5. 观察菌落形态观察经黄连等6味中草药处理后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菌落形态的变化。
6.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
四、研究预期五、研究意义通过对黄连等6味中草药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的研究,可以为发现新的抗菌药物提供新的途径,为克服临床上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
希望本研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做出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
作者:薛建江乔海霞刘进军季建军张玉妥邱景富
【摘要】目的:建立抗菌中药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
方法:选择6种常用抗菌中药(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mg/L。
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建立了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
黄连、大黄与连翘抑制细菌的作用较强,MIC值均
≤0.05mg/L,其中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
0.00625mg/L)。
结论:应用本方法可以进行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
抗菌中药对所试验菌种表现不同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中草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细菌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pathegenic bacteria.Methods:Six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ptis etc)were selected and extracted with pure water to make concentrated with 1mg/L.Three different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in vitro with liquid dilution method to the selected medicine.Results:The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ee herbs had inhibition effects on the strains of test,among which Coptis Chinesis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and MIC was 0.00625g/mL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Conclusion:The method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effect for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ifferent bacteria were different.
【KEY WORDS】 Chinese Herb,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Anti Bacterial Agents,Bacteria
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应用中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药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1,2]。
在清热解毒抗菌类中药中开发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对于抗菌中药作用机理的较少认识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中药抗菌作用评价方法。
为此,本研究拟应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检测方法,检测6种常用抗菌中药(大黄、苦参、连翘、黄连、生地、知母)对三种常见病原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建立一种可以规范的中药抗菌作用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的选择
选择三种不同病原性细菌的标准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9523作为受试菌株,以上菌株全部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中药的选择
选择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大黄、苦参、连翘、黄连、生地、知母)作为本次研究所用药物。
全部药物购自河北北方学院中医门诊部。
1.3 中药的提取
分别将上述中药置于37 ℃温箱烘干至易于研磨为止,准确称取50g中药于250mL蒸馏水中混匀,浸泡1h,用微火加热煮沸30min,收集煎液,用无菌滤纸过滤,继续加水250mL,同法煎制,30min后收集。
将两次煎液收集合并,应用加热的方法将药液浓缩至最终质量浓度为1 g/mL[3]。
1.4 细菌的培养与稀释
将选定的实验菌株,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35℃孵育24h,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并进行生化反应再次鉴定后备用。
菌液浓度的配制方法为,挑取菌落用2~3mL无菌生理盐水校正至0.5麦氏比浊单位,使其含菌量为
1.5×108CFU/L。
1.5 MIC的测定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液体稀释法测定实验菌株的MIC值,通过琼脂平板抑菌法观察上述不同抗菌中药的MIC结果。
具体应用2倍稀释法对药物进行稀释,稀释液为Mueller-Hinton液体培养基,每种中草药的剂量分别为0.100、0.050、0.025、0.0125、0.00625mg/L,在每个
试管中加入1.5×108CFU/L的细菌10μL,35 ℃培养24h,分别转种普通平板培养基,24h后无细菌生长的试管则为MIC。
所有试验均在不同日期重复3遍。
2 结果
中药大黄、黄连和连翘对三种受试菌株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值≤0.050mg/L,其中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0.025mg/L。
而知母、生地和苦参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MIC值>0.100mg/L,不同中药对不同细菌表现出不同的抗菌特性。
见表1。
2008年6月薛建江等: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第3期2008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表1 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受试菌的MIC 结果
3 讨论
抗生素的应用使人类许多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性细菌的出现,降低了现有抗生素的应用效率,耐药性细菌感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研究和开发抗菌中药对解决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抗生素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们也看到,传统中药对常见病原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传统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是培养基的使用不统一,菌液制备不标准,接种量也很难控制。
因此,将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引入中药抑菌实验之中,改变了上述不足,可以将培养基、菌液浓度以及接种量进行标准化。
从而有助于该方法的推广使用。
在实验中为了避免由于中药煎液的颜色影响对结果的观察,我们在不影响实验条件与结果的前提下对MIC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琼脂平板方法来观察细菌在中药作用后是否生长。
即将不同浓度中药与受试细菌作用后再分别转种普通平板培养基,通过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判定。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研究方法可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连、大黄与连翘抑菌作用较强。
而另外三种药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则较弱。
不同中药对不同细菌表现不同的抑菌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4]。
在所检测药物中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问题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量研究报道也指出,黄连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5,6],如果能够进一步对黄连的抑菌机理进行阐述,将有助于在金葡菌感染中尝试应用中药进行治疗。
从而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问题。
在传统中药中进行抗菌药物的发掘,将有助于发挥传统中药在临床抗感染中的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中药抗菌作用检测方法为中药抗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整军.中医药抗感染治疗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961297
2 王嵩.中草药抗细菌感染的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2002,21(4):249251
3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7
4 华娟,周明康,周琼珍,等.五十种传统清热解毒药的抑菌实验[J].中药材,1995,18(5):255258
5 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07111
6 崔学军.黄连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6,9
(5):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