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
词汇的含义.

三、词义的构成(理性义和色彩义)
1. 理性义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指同概念有 关的意义部分。 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 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 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 事物都不包括在内。
2. 色彩义
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行业用语色彩、地域方言色 彩等内容。 ①感情色彩
② 同音词的分类
从书写形式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花(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同形同音词 花(用,耗费) 花(姓氏) 异形同音词
公 式 工 事 攻 势
③同音词的来源
造 词 时 读音偶同 读音偶合 语 音 的 历史演变 服-福 坚韧-兼任 猪-朱 李子-里子 男-难m 屁-劈入声
外 来 词 的 吸 收
洋 葱 a.二年生或多年生的一种植物 b.这种植物的鳞茎
△相互关涉的对象
高低杠 a.器械 b.项目 岗 哨 a.处所 b.指人
△ 行为与行为发出者、行为结果、行为 所伴随或导致的性状
裁 判: 笔 录: 动 摇: b. 使 动摇 闭 塞: a. 作出评判 a. 用笔记录 a. 不稳固; 不坚定 a. 堵塞 b. 指人 b. 指文字
●多义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单看 一个多义词有种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时, 由于一定的上下文、语言环境的作用,通常 只有一种意义。换言之,多义词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是单一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 才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地方:地点、位置 (1)他的意见有些地方说得不正确。 (2)地方性的问题可以由地方自己处理。 问题:指有疑问的事情。 (1)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 (2)你学俄文有没有问题? (3)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4)时间有问题
褒义 中性 贬义 羡慕 嘴唇 嫉妒 奋进 洗澡 冒进
词义的名词解释

词义的名词解释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复杂的,特别是在语法规则开始复杂化时。
学习词汇是认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语言中的基本构成部分:词汇。
它们代表了一种具有特别语法意义的可识别单位,可以构成句子、表达概念或表达某种思想。
词义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一环,也是识别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的基础,它包括词汇本身和它们的使用方式。
简单地说,词义是一个词的意义,这意味着它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可以用来表达一个概念,用来指代某件事物或者表达某种关系。
词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理解自然语言,更重要的是,它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
比如两个词之间有关联,如果知道其中一个词的词义,那么理解另一个词也就变得容易了。
词义的名词解释认识和理解词义对语言学习和使用非常重要,以下是词义的一般意义,及常见的名词解释:●名词:一个单词,表示某物的名称或概念,比如“猫”,“树”,“钥匙”等。
●形容词:用来描述某物或某人的特征,比如“大”,“小”,“漂亮”,“短”等。
●动词:描述行为或动作,比如“唱”,“跑”,“笑”,“工作”等。
●代词:用来替代名词或指示头衔,比如“他”,“她”,“它”,“我”等。
●副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动词,比如“快”,“慢”,“高”,“低”等。
●连词:连接两个或多个词汇的词,比如“和”,“或”,“但”等。
●介词:表示词间的关系,比如“从”,“在”,“向”,“至”等。
●感叹词:表达情感的词,比如“哎呀”,“啊”,“呀”等。
●冠词:用来修饰名词,比如“一”,“另一”,“任何”等。
在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时,理解每个单词的词义是很重要的。
只有了解一个单词的词义,才能理解它的使用方式和它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不仅可以运用字典来查询词义,还可以通过写作和阅读的练习来巩固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在线学习英语的资源,如早期模拟口语对话和视频教学等,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词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词义的概念

词义的概念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
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比喻义是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词义:词的含义。
(也有词典解释为:词语的意义)词义是词的含义,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分类本义:也叫“基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如“兵”的本义为“武器”,一般来说它是这个多义词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一种意义。
引申义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的意义。
如:(1)他打了人。
(2)打掩护。
(3)打理公司。
第(1)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本义;而第(2)(3)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比喻义比喻义: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比如“尾巴”一词原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但在下面这两个句子中却产生了比喻义。
(1)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能留尾巴。
(2)他甩掉了尾巴。
在第(1)句里,“尾巴”指“残留部分”;在第(2)句里,“尾巴”指“跟踪或尾随别人的人”。
性质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
概括性。
社会性:词义总是被社会所承认和共同使用。
民族性变化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四条: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义项编辑播报许多词都不只有一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有几个不同的含义就叫有几个义项。
例如"摇篮(yáo lán)"有两种含义,就有两个义项:①婴儿睡觉的地方。
②发源地。
什么是词义

什么是词义?词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或含义。
它是词语的核心属性,决定了词语在语言中的使用和理解。
下面将详细介绍词义的定义、构成和分类。
一、词义的定义词义是指词语所具有的意义或含义。
它是人们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是词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核心属性。
词义不仅是词语在字面上的意思,还包括其引申、隐喻、象征等多种语言现象。
二、词义的构成词义的构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字面意义:字面意义是词语最基本的意义,即词语直接表达的含义。
它是根据词语的字形、字义和语法规则来确定的。
例如,“苹果”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指一种水果。
2.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词语在语言使用中扩展出来的意义。
它是通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和推广产生的,可以使词语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引申义上可以指代电子产品中的一种品牌。
3. 义项:词语的义项是指词典中对词语意义进行的分类和归纳。
一个词语可能有多个义项,每个义项表示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词典中可以有水果的义项和电子产品的义项。
4. 上下位关系:词语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即一个词语的意义在概念上更加一般,另一个词语的意义在概念上更加具体。
上位词是指泛指某个范畴的词语,下位词是指具体指代某个范畴内的事物的词语。
例如,“水果”是上位词,“苹果”是下位词。
5. 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语,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以在语言中进行意义的转换和对比,丰富了词语的表达和对话。
例如,“高兴”和“愉快”是同义词,“高兴”和“难过”是反义词。
三、词义的分类(续)1. 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指词语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是词语的字面意思。
而引申义是指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扩展出来的意义,超出了其本义的范围。
引申义可以通过类比、象征、隐喻等方式产生,丰富了词语的意义。
例如,“脚”这个词的本义是指人或动物的下肢,而引申义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底部或基础。
词义什么意思

词义什么意思【词义的含义】(一)实意义1、词义:事物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属性,或者是使用这个词时产生的特定意义。
比如:“健康”的“健”就有词义,它可以指身体或器官没有病或伤害的状态,也可以指人的精神状态很好;还可以表示各种不同的东西。
2、概念意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即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涵和联系。
比如,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可以使我们在骑车的过程中节省体力,锻炼身体,从而为我们带来便利,但如果它长着一对翅膀,那它就成了会飞的自行车了,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2、概念意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即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涵和联系。
比如,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可以使我们在骑车的过程中节省体力,锻炼身体,从而为我们带来便利,但如果它长着一对翅膀,那它就成了会飞的自行车了,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词义】汉语词汇按照构成方式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实词,另一类叫做虚词。
实词又可分为三类: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又称为可名词。
例如,今天、人民、公司、语文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实词,又称为不可名词。
例如,走、跑、学习、工作、起来等。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或性质的实词,又称为形容词。
例如,红色、高大、丰富等。
虚词是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但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语法意义的实词。
例如,白天、晚上、清晨、夜晚、春夏秋冬、星期日、月份、第一、第二、第三等。
一般说来,虚词的意义由实词的意义引申而来。
【词义】实质意义,是指词在意义系统中的实际意义,是一切词都共同拥有的意义。
不过这种意义,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
词的词义是根据词在意义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词的使用环境和方式而确定的。
词的语法意义是与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相对应的,但是也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有些词虽然具有语法意义,但并不在句子中担任某种成分,这样,这个词所代表的语法意义与语法结构的关系就很松散,因此,我们通常将这种意义称为词的语法意义。
词义的类别与特点

这种附加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表词义所 指事物的形象、人们对这样事物所持的感情和 评价以及表各种风格特色的色彩,也是一种词 义,这种意义就是词的色彩义。 3.感情色彩义: 词的理性义附带出来的人们对词所指事物 的不同感情或评价。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 感情色彩义又分为显性(聪明、顽强、顽固)、 隐性(男人-坚强、勇敢、有主见、气度;女人 -柔弱、胆小、气量小、没见识;老实-笨、懦 弱;传统-陈旧、落后)
如鬼、神、自由、幸福、爱、美等。另外,
不同的人对同一词语的理解不同,也是主观 性的表现。 4.概括性: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时,只能将 其分类、概括、取其成类事物的一般属性或 本质属性而形成词义。词义也有具体性,词 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有具体的所指。如人。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 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三、词义单位
1.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
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一个词表示 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2.义素,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人们从一组 相关词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 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原子。 3.义丛,是由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 义项组合而成。如烤羊肉串有两个义丛:把羊 肉烤熟;已经烤了的羊肉串。 4.表述,是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一个句子 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
二、词义的类别、单位、特点
一、词义是某一语言词汇系统中凝 结于特定词的语音形式中的人们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词义受语 言词汇系统的制约,如土地有两个义 项:[1] 田地[2]疆域;land四个义项: 土地;陆地;国家;国土;俄语对应 的有六个义项:土地;领土;田地; 土壤;陆地;地球。
词义

二
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指词义当中与概念相应的 部分, 部分,它包括词义所表示的对象的特征和适 用的范围这两个方面。 用的范围这两个方面。 全年都有绿叶的植物。如松、 常绿植物 全年都有绿叶的植物。如松、杉、 茶树等。 茶树等。 戏曲演员, 反串 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 角色。 角色。 悲痛地追念(死者)。 哀悼 悲痛地追念(死者)。 思想、感情、文章气势)尽情流露; 奔放 (思想、感情、文章气势)尽情流露; 不受拘束 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 优秀 (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
没有 不 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 “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 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可用在所有能愿动词前; 没有”只限于“ “不”可用在所有能愿动词前;“没有”只限于“能、 等少数几个。 要、肯、敢”等少数几个。 不会讲/不该去/不可以用/不应该问/ 不会讲/不该去/不可以用/不应该问/不愿意走 能 会 初次学会可用“ 也可用“ 但以“ 1、初次学会可用“能”,也可用“会”,但以“会” 为常。恢复某种能力,只能用“ 不能用“ 为常。恢复某种能力,只能用“能”不能用“会”。 以前我不会游泳,现在会( 以前我不会游泳,现在会(能)了。 我的病好了,能劳动了。 我的病好了,能劳动了。
简单 结构单纯,头绪少, a 、 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 理。 、(经历 能力等)平凡。 经历、 b、(经历、能力等)平凡。 草率、不细致。 c 、草率、不细致。 冰 封建 比喻义是词或词组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 形成的意义。 形成的意义。 蹲 灰色 光明 翘尾巴 关门 4、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 主要看现在意义上有没有联系。 主要看现在意义上有没有联系。 花 该 会 刻 打 深 新生 摇篮
什么是词义

什么是词义?
词义是一个词所具有的意义或含义。
在语言中,每个词都有其特定的词义,它能够传达特定的概念、想法或事物。
词义可以分为字面义和引申义。
字面义是一个词的直接、字面的意义,与其在词汇表中的定义相符。
例如,单词"dog"的字面义是指一种四肢动物,通常用作宠物或工作动物。
然而,许多词还具有引申义,即超出字面意义的意义。
这些引申义是基于特定语境、文化和语言习惯的。
例如,单词"dog"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坚定和忠诚,而不仅仅是指实际的动物。
词义还可以通过词汇搭配和语境来进一步确定。
一个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义。
例如,单词"run"可以指跑步,也可以指经营或操作。
此外,词义也可以通过词汇的词源和历史发展来解释。
许多英语单词的词义与其起源和演变有关。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单词。
在学习英语时,理解词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扩展和丰富我们的词义知识。
总而言之,词义是一个词所传达的意义或含义。
它可以是字面义或引申义,并可以通过词汇搭配、语境和词源来进一步确定。
理解词义对于学习和运用英语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 ②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的字。 •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 烧
① 使东西着火;燃烧 ② 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 ③ 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
比喻义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一)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
有个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对象同原义有相似
现代汉语词汇 与词汇教学
第四章词义的特点和构成
词义
•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 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内容即词义。
词义
语音
(约定俗成)
客观事物
• 第一,同其他的符号一样,它是某个对象的代表物; • 第二,它本身同它色代表对象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 人规定的。
词义的特点
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其理性义、语法义、 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3、语法意义
定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
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义。
特点: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
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
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
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
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 如:“人”“树”——名词,作主语、宾语
联想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霹雳舞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软绵绵 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 + 灵活) 嗅觉) 吊儿郎当(视觉+听觉) 酱紫(视觉+味觉) 酸溜溜(味觉+ 胖墩墩(胖+矮+结实)
理性意义
一、词语与概念 词语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词义。 概念的形式是词语,内容是内涵和外延。 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概念内涵的语言表现形式, 下义词语是概念外延的语言表现形式。 词和概念不同: 1、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是一种语言单位. 2、概念不仅存在、表现与词中,也表现于词组中. 3、一小部分词不表示概念,如:语气词. 4、词有一定的”色彩”,而概念没有.
之处,但所指往往是抽象的,无个体存在。
皮毛:
① 带毛的兽皮的总称;皮毛大衣。
② 比喻表面的知识;略知皮毛。
(二)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和比喻义所指
示的对象性质悬殊,很容易使人感到一种
是一种比喻。
弹丸: ① 弹弓所用的铁丸、泥丸,枪弹弹头。 ② 比喻(地方)狭小;弹丸之地。
三、多义词义项的联系
(一)关联性的意义联系(引申义)
是基本的、常用的 • 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
a.引申义
B.转义
展而产生的意义。
b.比喻义 •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
另一种事物。 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比喻的联系和区别。 词的比喻义:转义、长期的,义项的一部分。 比喻手法:暂时的、非转义。
引申义
• 引申义是由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 1、从本义、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谢幕: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 前,向观众敬礼,答谢观众的盛意。 筛糠: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因惊吓或受冻 而 身体
原因 施动者
发抖。
动作1
(二)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1、出现“适用对象”的三种情况
滂沱:(雨)下得很大。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结实:坚固耐用。 (1)适用对象只是一种或一类事物。 (2)适用对象是多个或多种事物。 (3)适用对象广泛,词典也没有说明。
被解释的的词:表示特征的内容+类词语。 笔:写字画图的用具。
松: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 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皮状,叶子针形,花单 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圆形或圆锥形,有 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以利用。 烽火:古时 边防 报警 点 的 烟火。
(特征1) (特征2) (特征3) (特征4) (类词语)
• A、语境、使用者不同,感情意义不同。(“老头子”)
•
•
B 、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是理性意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喜欢、高尚——虚伪、卑鄙) C 、虽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以理性义为基础,不能随 意改变。
(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方面的
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 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 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凤尾竹
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词义的特点
• E、发展性: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 化的→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
• 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行走;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
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精神等抽象事物)
C、模糊性: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词义所
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红花——红色的玫瑰花——粉红色的、含苞欲放的、
拇指大的玫瑰花——都带有一定的含糊性
事物范围不确定,界限、标准不明确(大、小、高、 美、丑) 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 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外延比较确定的词的意义一般比较明晰(人、地、数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乔木:树干高达,主干和分支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 灌木 乔木 灌木 乔木 木本 植物 矮小 丛生 高大 主干和分支明显 木本 植物 [+矮小] [+丛生] [-矮小] [-丛生] [+木本] [+木本] [+植物] [+植物]
三、词义的单位 (一)义项 柳体字笔力刚劲。 这套自由体操动作刚劲。 刚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
词义的附加色彩也体现出民族性特点:
日本樱花→尊敬、喜爱;中国牡丹→高贵
词义的特点
• G、全民性: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 全体成员而言。
• 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 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 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 而词义却是全民性,是全社团约定俗成、 普遍认可的。
F、民族性: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 →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
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早上好/good morning)
不同个体、言语社团对词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跑得快”)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
“伯父、叔父、姨父、姑父”→uncle 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 义特点不同 龙、凤→吉祥 数字“8”、“4”
词义的内容
语言义一般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词汇意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语法意义。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实物意义
(1)定义和特点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 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①(条状物)横截面大。 ②(质料)表面纹理粗糙,不光滑。 ③疏忽 ,不周密。 ④粗糙,不细致。
义项的分类
兵,械也。 《说文》
兵:①兵器。 ②军人、军队。
基础义 本义
一般义
引申义 后起义 基本义
③军队中最基层成员。引申义 后起义 一般义 ④指军事或战争。 引申义 后起义 一般义
义项的分类
A.基本义 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有一个义项的意义
(2)虚词有无理性意义?
(3)理性意义与概念: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2、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的意义。
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
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 的意义。 常见的附加意义有: 感情意义
形象意义
风格意义
• (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 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 褒义:勉励 果断 坚定 机智 自豪 • 贬义:怂恿 武断 顽固 狡诈 骄矜 • 中性:鼓动 坚固 牡丹 焦点 结合
错误认识→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主观想象成分,无法脱 离现实,也有客观基础)
词义的特点
B、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无限复杂
概括一类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舍弃某些个别事物
的特点 (人:种族、性别、年龄、外貌……) 概括的程度有时表现不同(种概念∠属概念) 单独概念也是概括的(专有名词“黄河”) 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 是具体的→概括对应性特点
(二)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身体部位
工具 原因+数量 限 条件 性状 制
施 动 + 方式 者 数量 时间 空间 程度 限 动 制 作1
(二)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身体部位 工具 程度 + 方式 数量 时间
数 限 动 +量 制 作2 性 状
空间
关 系 对 目 限象 + 的 制或 结 关 果 系 事 项
词在运用中受到各种制约和影响,词义
表现出各色各样的差别。但应该看到,词
义差异中有共同的东西,共同的特征、共
同的内容,把它们概括、确定下来成为词
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一般就叫
一个词义义项,简称义项。
(二)义项的性质 1、它要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作为它的物质外 壳。 2、它们都有概括性,但其概括范围、概括 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脚:人或动物的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 身体的部位。 脚掌:脚接触地面的部分。 脚心:脚掌的中央部分。
词义只能反映客观存在,而不完全等于它。
第一种:词义等于客观存在 (手、树、书) 第二种: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天、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