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合集下载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的概念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 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广义的词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狭义的词义:词汇意义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一般的词的意义都是概括性的,指的都是整类 事物或现象。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 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可以用不同的词来 表示。而且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也可以不同, 这就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面兽 鹅卵石 玉带桥 马尾松 美人鱼 龟山 蛇山 B、动态:垂柳 失足 上钩 牵牛花 落叶松 攀枝花 钻山豹 穿山甲 C、颜色:绿洲 碧空 黄莺 白桦 雪豹 彩带 墨菊 蓝天 白云 D、声音:轰隆 劈里叭啦 布谷鸟 乒乓球 哐啷 稀里哗啦 沙沙 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 分的表现
2.语体色彩(语体义)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 (1)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今日 例如:今儿 明日 汗颜 父亲 爸爸


(2)有的具有口语色彩
明儿 不好意思

选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用使用的 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3.形象色彩 有一些词,往往能给人一种形象感。 例如: 人面兽、碧空、蹦蹦床
1、感情色彩
(1)褒义色彩:表明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 英勇 牺牲 健康 奉献
(2)贬义色彩:表明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 叛徒 小人 小气 虚伪 (3)中性色彩:既不褒,又不贬。 士兵 集体 个人 左 高

注意: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 才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语句中 的感情色彩)。例如“有水平、是地方、 够朋友”。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课件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课件
词义的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事物的 局限性所导致的,它使得词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弹性,可 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023
PART 02
词义的构成
REPORTING
概念义
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它反应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
概念义是词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总结,通常反应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和基本特征。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概念义就是指一种水果,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果实,通常为红 色或绿色,有甜味和营养价值。
色彩义
色彩义是词义的附属部分,它表达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 断,通常与概念义相互关联。
VS
色彩义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判断。色彩义通常与概念义相 互关联,有时甚至会成为词义的核心 部分。例如,“美丽”这个词的概念 义是表示好看、漂亮,而它的色彩义 则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 爱好。
语境决定词义
在某些情况下,语境决定了词语的具体含义。例如,“为难”在不同的 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可能是“处境困难”,也可能是“行为不自 然”。
词义对语境的制约
词义反应语境
词语的含义往往反应了其所处的语境。例如,“总统 ”这个词的含义就反应了美国政治制度的语境。
词义塑造语境
有时候,词语的含义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语境的理解。 例如,“革命”这个词的含义可能会引导我们对某个 事件或时期的理解。
词义的转移通常是由于社会变迁、科技发展等因素导致的。例如,“邮筒”一词本来指 的是一个用于投递信件的铁盒子,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其含义已经转移到了电子邮箱
上。
2023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般说来,客观事物、现象、行为本身都具有可评
价属性,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定文化心态和价值观
的所有者、体现者,这就是词语具有感情色彩意义 的根源。
LOGO
LOGO
•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 不例外。
• 例如“李白”指的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它概括了 不同时期(青年、中年、晚年)的“李白”,尽 管各个时期的特征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 东西足以证明他是同一个李白,这些共同的东西 便是从不同时间概括得来的。 • 再如“地球”的词义就概括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 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各种特点或属性。
• 概念义的作用就是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
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
• 如“花茶”的概念意义就在于说明所指的是用香 花熏制的绿茶,因此,红茶和其他绿茶都不在 “花茶”之列。
LOGO
(二)色彩义
概念义是词义中的重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概念 义的色彩义,也可称作附属义。
LOGO
• 词义的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 如“狗”,虽然汉民族与英吉利民族对这种家畜 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褒贬就有很大的不 同。 • 汉语中“癞皮狗、走狗、巴儿狗、狗腿子、狼心 狗肺、人模狗样”等都是贬义的; • 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小部分虽有贬义,但是大部 分都是没有贬义的,甚至有褒义,如 dogfight(激战)、doggish(泼辣、华丽)、to work like a dog(拼命地工作)、a luck dog(幸 运儿)。
二、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
LOGO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是进行 了概括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 同的、本质的特点归结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 的、具体的东西。

现代汉语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现代汉语第四章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5、词义的发展性 语言的词汇处在经常变动之中,词汇的变 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新词的产生和 旧词的消失,另一方面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 词义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 前扩大了,或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出新的 意义。如:江:原来只是长江的名称,后来泛 指一切江水。嘴:原来只指鸟嘴,后来泛指一 分动物的嘴以及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琴: 原是我国一种古乐器名称,后来泛指一切以弦 为主的乐器以及弹奏、打击或吹奏乐器。
鼓舞、捍卫 造谣、袒护壮丽、美 Nhomakorabea 腐朽、凌乱
各位 那伙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词的感情色彩会发生转 化。如“清高”过去是褒义词,指人的品质高 尚,不同流合污,现在变成了贬义词,指不愿 合群,孤芳自赏。“泼辣”过去是贬义词,表 凶焊的意思,现在多用于褒义,指胆大,有魄 力 有一些词本无褒贬色彩,但是使用的场合(语 境)可以使它们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有水平 够朋友 在这里 水平 朋友都是褒 义 他年轻了点儿 这种饼干有点硬 “年轻、硬” 有了贬义。
(2)词义的缩小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前缩小的, 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如: 汤:古代泛指热水,这个意义保存在“赴汤蹈火”、 “汤泉”、“汤池”等词语中。现在一般指煮食物 后所得的汁水。 爱:古代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现在所说的“爱”, 一个是“舍不得”,现在只用第一个意义。 (3)词义的转移 原来的词义表示某一事物,后来改变为另一事物。 如: 走:古代指“跑”,现在指步行。 权:古代指秤锤,现在指权力,权利,权势。 闻:本来指耳朵听见,这个意义保存在见闻,闻名 这些词里,现在用鼻子辨别气味叫闻。
(2)可以与其他指同样对象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从而成为一组同义词。 例如:醒悟和省悟,羞郝和臊,每组前一个词 带形象色彩,后一个不带形象色彩,它们形成 同中有异的同义关系。 (3)可以使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形象,真切。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义项和义素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义项和义素

(三)义素分析的作用
• 1.便于解释词义。能以少数义素说清若干词的理性意义,也便于 比较词与词之间理性意义的同异。 • 2.有利于语义的计算机输入。由于义素分析多采用二元对立偶分 法,它就使释义能达到形式化,因而能够使语义描写形式化, • 3.义素分析有助于分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在词义方面的细 微差别,有利于语言教学。 • 4.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语法上不能说明的某些词语的搭配条件
义素分析的具体步骤
1.确定语义场,明确分析对象
2.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义素。 3.对分析获得的义素进行整理, 列出语义结构式或语义矩阵图。
在进行义素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义素,舍弃非本质性 义素。 二、检验分析的语义单位是不是最小的,能否再分。 三、检查分析后的一群词中是否存在两个词的义素完 全相同的情况。
+ + +
+
+ -
+
-
男人
女人
男孩
女孩
人 男性 成年
+ + +
+ +
+ + -
+ -
思考一下: 壁灯、台灯、吊灯
听、说、读、写
分析下列词的义项类型

他很穷 穷凶极恶 理屈词穷 无穷无尽, 欲穷千里目 这块布很黑 天黑了 别讲黑话 他心黑 基本义,贫困 达到极点,引申义 完了,引申义 推衍到极点,引申义 推衍到极点,引申义 基本义,颜色 比喻义,暗 比喻义,隐蔽 比喻义,恶毒 基本义 比喻义,多 比喻义,大 基本义 比喻义,责任 基本义 比喻义
母亲 -男性+血亲+长一辈+母系+直系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现代汉语讲义-词汇-词义的构成和性质目的要求:1.掌握词的理性义、语法义、色彩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词义构成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

2.掌握词义的四种基本性质一、词义的构成(类型/内容)关于词义的类型,目前还有较大的分歧,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出发,采用了三种意义说。

即词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一)词的理性意义(又有概念意义、词汇意义等不同说法)1.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概括认识和反映。

它包括词的搭配对象和对象特征两个方面。

(参看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大出版社)2.理性意义的构成(1)对象特征①名词:多用定义式释义=种差+类别,特征在种差部分。

年龄:(人或动物)已经存在的年数。

你有多大年龄?年纪:(人)的年龄。

您有多大年纪?笔:写字画图的工具。

成绩:工作或学习的收获。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

对名词来说特征最为重要。

②动词欺凌:欺负;凌辱。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③形容词强大:(力量)坚强雄厚。

焦急:着急(2)搭配对象(符淮青适用对象)①名词---类语词显示英才:才智出众的人(多指青年)。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

②动词A、施事: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

奔驶:(车辆等)很快地跑。

•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

•奔跑:很快地跑,奔走。

出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有时也泛指一般人)参加会议。

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成家:(男子)结婚。

出嫁:(女子)结婚。

发觉:开始知道(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

火扑灭以后,他才发觉自己受了伤。

发现: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②发觉。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B、受事:补正: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补充: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

摈斥:排斥(多用于人):摈斥异己。

摈除:排除(多用于事物):摈除陈规陋习。

③形容词舒畅:(心情)开朗愉快。

第3章第2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第3章第2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第三章 词 汇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汇”这一章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
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 存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真实,只要社 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就是词义。“ 神 仙” 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 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神话中 有超人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
7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 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例 如:
投入 机遇 凝聚 信念 侵犯 心态 反思 珍重 坚毅 诚挚 风貌 腾飞 神往 汇集 祝愿 眷恋 悼念 麇集 有的具有口语色彩,例如: 明儿 脑袋 身子骨 马驹子 半中腰 瞧 聊天儿 巴不得 节骨眼儿 纳闷儿 害臊 白搭 使坏 数落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10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我们通过以下四个例子来学习和领会这个问题。 ①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 ② *那一年受灾,俺全家五口人逃荒去了,来到江苏常熟 县,俺爹给地主当雇工,俺领着弟弟要饭。 ③ *中旬的月光,把每个年轻人的脸庞照得一清二楚。 ④ 白露,我真佩服你! 我真不知道怎么夸你好。你真是 一个杰作! 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一个人在这么 个地方,到处都是朋友。就说潘四爷吧,他谁都不赞成,他说 他就赞成你。(曹禺《日出》)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B、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关系联系 duìlì—两种事物相互排斥矛盾—反 映实际上存在的事物的“对立”关系
C、曲折、歪曲反映 guǐ—人死后的灵魂—歪曲 反映事物现象。
(三)色彩义
色彩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 意义之上的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 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1)褒义词 表明说话人对该词所指称的事物持肯 定、赞许态度的词。 保护 领袖 顽强 果断 节约
行,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
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年龄:童年、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
2、造成词义模糊性的原因
*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 *某些现实现象的连续性和语言的离散性
3、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明确性: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的中 心和典型是比较明确的。 20岁 80岁
4、语言研究中的模糊性
鸟: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 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 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 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 飞行。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 鸟类。
1、词义的概括性
与表达的特殊性 鸟 黄鸟、海鸟、蜂鸟、鸵鸟 火烈鸟 南美洲的蜂鸟 红山动物园的那群火烈鸟
2、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
鸭嘴兽 鸡冠花 卷心菜 听觉形象:笑哈哈 哗啦啦 叮叮当当
嗅觉形象:香喷喷 臭烘烘 辣丝丝
舔滋滋 淡乎乎
动感形象:晃荡 摇曳 扑拉拉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
倒爷 演奏 哥儿们 鸭绿江 葡萄胎 调试 康复
搅和 轻蔑 发毛 脑袋
癞皮狗 欺凌 车流 出台
蛤蟆镜 疙瘩
囹圄
鸟瞰
狐媚子
(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狐媚子 3中性: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禁忌词语(TABOO)

①禁忌词语的分类

②语言禁忌与行为禁忌
(4)色彩词语

①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相应的色彩词语其联想意
义可能不同。

②汉语色彩词语的联想特征:五色与五行相配
(赋予色彩神学韵味);服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
手段。

③汉语色彩词语的双重联想意义
(二)语法意义
1.指明词性
偶尔与偶然
偶尔 偶然

这件事非常--。
-
+

他--来一趟。
-
+
刚与刚才
刚 刚才

他-到北京。
+
-

-你到哪儿去了?
-
+
2.指明词的主要功能
3.指明词所适用的特定格式
(三)色彩意义
1.感情色彩 (1)什么是感情色彩 (2)感情色彩的分类 (3)感情色彩的演变 2.形象色彩 (1)什么是形象色彩 (2)形象色彩的分类
sister-in-law 嫂子弟妹/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

(6)
(18)
合计(14)
(40)
C.三层亲属



consin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B外化
②官职词(喜称//升格)
③卑称谦称发达
2.色彩意义的民族性—联想色彩
(1)动物词语(人文性)
(2)植物词语
3.模糊词义的特征
(1)不定性 (2)伸缩性 4.模糊词义的类型 (1)类属边界不清的模糊词 (2)具有相对性的模糊词 (3)自身模糊不定的模糊词 5.模糊词产生的原因 6.模糊性与概括性、多义性
(三)社会性
1.词义内容依赖社会的存在而存在,消 失而消失。
2.对词义的理解、运用要以来社会的约 定俗成。
(2)搭配对象(符淮青适用对象)
①名词 英才:才智出众的人(多指青年)。
②动词 A.施事 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 奔驶:(车辆等)很快地跑。 · 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 B.受事 补正: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 ③形容词 舒畅:(心情)开朗愉快。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第三节 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目的要求: 1.掌握词的理性义、语法义、色彩义所包含的具体内 容;并能运用词义构成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 2.掌握词义的四种基本性质
一、词义的构成(类型/内容)
(一)词的理性意义
1.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 2.理性意义的构成
(1)对象特征 ①名词 笔:写字画图的工具。 ②动词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③形容词 焦急:着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unt
姑姑 姨 ///婶婶 伯母 舅妈

nephew
侄子 外甥

niece
侄女 外甥女

(4)
(14)
姻亲亲属



father-in-law
岳父 公公
mother-in-law
岳母 婆婆
son-in-law
女婿
daughter-in-law 儿媳妇
brother-in-law 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云掩清秋夜; 疏拉拉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3.语体色彩
(1)什么是语体色彩 (2)语体色彩的分类 (3)口语与书面语的对应关系 4.时代色彩 5.外来语色彩 6.民族色彩 7.格调色彩
二、词义的特征
(一)概括性 1.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 2.概括性的作用
(二)模糊性

合计汉(10)
英 (8)
b.二层亲属
直系亲属(生育关系+生育关系)




grandfather
祖父 外祖父

grandmother
祖母 外祖母

grandson
孙子 外孙

granddaughter 孙女 外孙女

(4)
(8)
旁系血亲亲属(生育关系+同胞关系+配偶关系)

uncle
叔叔 伯父 //舅舅 ///姑父 姨夫
(四)民族性
1.理性义的民族性 (1)独特词语 (2)特色词语 ①亲属词 A.细化
a.一层亲属 汉

配偶关系 丈夫—妻子
生育关系 父亲—儿子

母亲—女儿
同胞关系 哥哥—弟弟

姐姐—妹妹
husband wife father son mother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1.模糊理论的提出
2.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fuzziness)’
集合—具有共同性质的一些事物组成的全体叫做集合。 模糊集合—指论域上的对象从完全属于某个集合到完全不属于这个
集合的隶属度的渐变性。中年:四五十岁的年纪。

年 龄:40 41 42 43 44---48 49 50 51 52 53

隶属度:0.3 0.5 0.8 0.9 1 0.9 0.8 0.7 0.5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