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长岭炼化12万吨年稀乙烯制乙苯装置内部培训教材

1.概述1.1装置概况本装置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12万吨/年催化干气制乙苯装置,为新建装置。
设计规模12万吨/年乙苯。
装置开工按8400小时设计。
操作负荷弹性60~110%。
本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的气相法干气制乙苯成套技术(SGEB)。
装置主要包括工艺部分和辅助公用工程部分。
1.2装置组成乙苯装置工艺过程分为催化干气脱丙烯部分、反应部分、分离部分、热载体部分、产汽部分、热水和冷冻水部分、燃料及放空部分等。
1.3设计原则1)采用国内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使装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安全、环保、消防与设计同步进行,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及规范要求。
3)公用工程系统充分依托长岭分公司现有条件,节约装置投资。
4)装置采用DCS,满足集中控制要求。
1.4设计特点本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的气相法干气制乙苯成套技术(SGEB)。
烷基化部分采用气相烷基化反应,催化剂采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催化剂(SEB-08);烷基转移部分采用液相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催化剂(AEB-1H)。
2.原料、辅助材料和产品2.1原料本装置原料为经过脱硫后的催化干气和新鲜苯,催化干气来自于新建3#催化裂化装置和1#催化裂化装置所产干气,分别脱完硫后经管道输送至乙苯装置,其中新建3#催化裂化装置所产12.14万吨/年干气全部进乙苯装置,不足部分约4.97万吨/年干气由1#催化裂化装置补足。
新鲜苯由罐区经管道输送至乙苯装置。
原料组成及性质如下:2.1.1催化干气催化裂化装置来的经过脱硫后的催化干气组成见表2-1表2-1 催化干气组成备注:混合比例为全部3#催化裂化干气量14452.38Kg/h,部分1#催化裂化干量6069.34Kg/h。
技术要求如下:丙烯:业主应充分考虑降低原料中丙烯含量的必要性,建议≤0.7%V总硫(H2S):≤20ppm水:饱和水进装置温度:40℃进装置压力:1.0MpaG2.1.2新鲜苯新鲜苯(石油苯)质量指标必须符合GB3405-89优级品要求,指标见表2-2表2-2 新鲜苯质量指标2.2辅助材料2.2.1烷基化催化剂表2-3 烷基化催化剂规格2.2.2烷基转移催化剂表2-4 烷基转移催化剂规格2.3产品性质2.3.1主要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本装置的目标产品为乙苯,副产品有高沸物、丙苯馏分、烃化尾气。
2004年产品质量指标汇编剖析

产品质量指标汇编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OO四年四月产品质量指标汇编编制说明1目的为使生产、质量和营销部门人员明确和掌握本公司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指标。
2适用范围本汇编收录了本公司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指标(即技术要求)。
凡涉及到产品的适用范围、包装、标志、贮运、交货验收、采样等应按相应的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如本汇编中的质量指标与正式产品标准内容不同,应以产品标准为准。
3 附加说明本汇编由质管中心质管科起草、编制。
目录1轻柴油GB 252-2000 (1)2煤油GB 253-89 (2)3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1998 (3)4溶剂油GB 1922-80(88) (4)5尿素GB 2440-2001 (5)6工业硫磺GB 2449-92 (6)7石油苯GB 3405-89 (7)8石油甲苯GB 3406-90 (8)9石油混合二甲苯GB 3407-90 (9)103号喷气燃料GB 6537-94 (10)11液化石油气GB 11174-1997 (12)12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00 (13)136号抽提溶剂油GB 16629-1996 (14)14车用无铅汽油GB 17930-1999 (15)15车用柴油GB/T19147-2003 (17)16军用柴油规范GJB 3075-97 (18)17橡胶工业用溶剂油SH 0004-90(1998) (20)18油漆工业用溶剂油SH 0005-90(1998) (21)19道路石油沥青SH 0522-2000 (22)20延迟石油焦(生焦)SH 0527-92(1998) (23)21石油对二甲苯SH 1486-1998 (24)22石油邻二甲苯SH/T1613.1-95 (25)23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Q/SHR 003-2000 (26)24乙烯装置专用石脑油(内部质量标准)Q/SHR 011-2001 (27)25炼厂丙烯Q/SH3065 001-2003 (28)26碳五Q/SH3065 002-2003 (29)27白油原料Q/SH3065 003-2003 (30)2897号车用无铅汽油Q/SH3065 004-2003 (31)29燃料油Q/SH3065 005-2003 (33)30混合重油Q/SH3065 006-2003 (34)31普通石油沥青Q/SH3065 007-2003 (35)32聚丙烯树脂(暂行) Q/SH3065 008-2003 (36)33聚丙烯树脂粉料(暂行) Q/SH3065 009-2003 (38)34香港航煤——合同指标 (39)35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41)轻柴油GB 252-2000煤油GB 253-89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1998溶剂油GB 1922-80(88)尿素GB 2440-2001工业硫磺GB 2449-92石油苯GB 3405-89石油甲苯GB 3406-90石油混合二甲苯GB 3407-90GB 6537-94GB 6537-94 )液化石油气GB 11174-1997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006号抽提溶剂油GB 16629-1996GB 17930-1999GB 17930-1999车用柴油GB/T 19147-2003军用柴油规范GJB 3075-97军用柴油规范GJB 3075-97橡胶工业用溶剂油SH 0004-90(1998)油漆工业用溶剂油SH 0005-90(1998)道路石油沥青SH 0522-2000延迟石油焦(生焦)SH 0527-92(1998)SH 1486-1998SH/T 1613.1-95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Q/SHR 003-2000乙烯装置专用石脑油(内部质量标准)Q/SHR 011-2001炼厂丙烯Q/SH3065 001—2003碳五Q/SH3065 002—2003白油原料Q/SH3065 003—2003Q/SH3065 004—2003Q/SH3065 004—2003燃料油Q/SH3065 005—2003混合重油Q/SH3065 006-2003普通石油沥青Q/SH3065 007-2003Q/SH3065 008-2003Q/SH3065 008-2003聚丙烯树脂粉料(暂行)Q/SH3065 009-2004香港航煤合同指标香港航煤合同指标(表续)聚合物改性沥青(已作废)参照交通部标准JTJ 036-98。
石油混合二甲苯

石油混合二甲苯
Quality inspection report
本产品执行茂名石化企业标准GB/T 3407—2010
┅产品介绍┅
本产品是以加氢汽油为原料,采用环丁砜抽提工艺技术和芳烃精馏而制得。
二甲苯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
项目
质量指标 试 验 方 法 3℃混合二甲苯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 颜色(Hazen 单位:铂-估色号)不深于
20 GB/T 3143 密度(20℃),kg/m 3 862~868 GB/T 2013 SH/T 0604
馏程℃
初馏点不低于 终馏点不高于
总馏程范围不大于 137.5 141.5 3
GB/T 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 稀酸中含
0.3g 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T 2012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2
SH/T 0253
SH/T 0689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3 GB/T 3209
铜片腐蚀 通过
GB/T
11138
中性试验 中性 GB/T 1816
溴指数,mg/100g 由供需双方商定 SH/T 0630
SH/T 1551
SH/T 1767
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等。
┅包装·运输┅
镀锌铁桶装(200升/170kg)/散装槽罐车。
甲醇、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冰醋酸、93汽油质量标准

过氧化物(以过氧化氢计),mg/kg ≤
100
GB/T12688.4
5
总醛(以苯甲醛计),%(m/m)≤
0.01
0.02
0.02
GB/T12688.5
6
色度(铂-钴色号),号≤
10
15
30
GB/T605
7
阻聚剂(TBC),mg/kg
10-15
GB/T12688.8
1)将试样置于100 mL比色管中,其液层高为50^-60 mm,在日光或日光灯透射下目测.
甲醇(工业用甲醇)
执行标准:符合GB338—2004《工业用甲醇》优级品指标
项目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色度(铂—钴色号)≤
5
10
密度(20℃),g/cm3
0.791~0.792
0.791~0.793
沸程(00C,101.3 kPa,在64.00C-65. 5℃范围
内,包括64.6℃士0. 1 0C /℃≤
0.8
1.0
1.5
高锰酸钾试验/min≥
50
30
20
水溶性实验
通过实验(1+3)
通过实验(1+9)
-
水的质质量分数(以HCOOH计)/%≤
或碱的质量分数(以NH3计)/%≤
0.0015
0.0002
0.0030
0.0008
0.0050
0.0015
羰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以HCHO计)/%≤
20
GB/T 3143
密度(20℃).kg/m3
865~868
GB/T 201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不大于
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石油及石油制品是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其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国际上,有着一系列的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高效及环保。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首先,石油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性能等方面。
石油产品标准主要有GB/T24659-2009《石油产品取样规范》、GB/T9108-2010《干燥环境下天然气、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含水量测定方法》等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针对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产品,要求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烧点等都必须符合标准规定,化学成分如硫含量、苯含量、饱和度等也有明确的要求。
其次,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燃烧性能测试等。
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密度测定、粘度测定、凝点测定等,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或者仪器设备来进行。
比如,可以使用密度计来测定石油产品的密度,粘度计来测定粘度,凝点仪来测定凝点。
化学成分分析需要使用高级仪器设备,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比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来确定石油产品中烃类组分的含量,通过元素分析仪来测定硫含量。
燃烧性能测试需要考虑产品的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燃烧效率等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燃烧装置进行测试。
此外,对于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监督还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石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国际上对石油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要求,常见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有害物质的含量、设立防护设施、制定严格的工艺流程等。
总结起来,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石油及石油制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分析,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高效及环保。
在石油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石油产品质量要求

汰。现在主要是非铅抗爆剂(如MMT等)。
优点:用量少(万分之1左右),效果明显(2~3个点)
依靠生产工艺: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烷基化、异构
化和醚化等加工过程,使汽油改质,增加其中的芳烃、 异构烷烃等高辛烷值组分的含量。
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主要是含氧化合物):醚类
化合物(MTBE、TAME等)、醇类化合物(甲 醇、乙醇等)。汽油中掺入甲基叔丁基醚或低分 子醇类可以提高辛烷值,并能降低废气中的CO 含量,减少污染。
馏分的组成分布均匀,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平稳 性,保证其最大功率和爬坡能力
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干点)表示汽油蒸发的完全程度
90%馏出温 度≯190℃
终馏点 ≯205℃
2.饱和蒸气压
汽油要求有一定的汽化性能,保证发动机的冷启动性 反映了汽油的汽化性能和在进油系统中形成气阻的可能性 可相对的衡量汽油在储运中的损耗倾向 我国用雷德蒸气压作为汽油蒸汽压的指标
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活塞上方的体积增大,压力降 低,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
活塞下行,气缸内压力逐渐下
降到 0.7~0.9×105 Pa
空气和汽油在混合室形成可燃
性气,经进气阀吸入汽缸
进气终了温度可达 85~130℃
2.压缩过程
进气阀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
上止点运动,可燃性混合气被
汽油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主要来源于汽油机的工作要
求。
一、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对燃料的使用要求
上止点: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时
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下止点:活塞下行所能达到的
最低位置
压缩比:到达下、上止点时活
塞上部的汽缸体积之比,V1/V2
原料指标

第一节苯一、苯技术指标GB3405—89注:(1)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20±3℃下观察,应是透明,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第二节甲苯一甲苯技术指标第三节工业硫酸和发烟硫酸一、工业硫酸应符合表1的规定第四节稀硝酸一.稀硝酸技术指标W508第八节磷酸注:磷酸含量内控制指标为≥84%,二氧化硅≤10 mg/kg。
第五节浓硝酸第六节液碱一、液酸技术指标分析项目单位控制指标氢氧化钠含量% 测定值碳酸钠含量mg/kg ≤6000氯化钠含量mg/kg ≤840铁(以Fe2O3计)mg/kg ≤150钙+镁mg/kg ≤25硫酸盐(以SO4计)mg/kg ≤700二氧化硅mg/kg ≤100-200 重金属总量(以Pb计)mg/kg ≤30氯化钠mg/kg ≤100第七节液氨二、检验方法第九节工业叔丁醇一、工业叔丁醇技术指标第十节硅溶胶溶液第十一节2一乙基蒽醌一、技术要求2一乙基蒽醌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二节磷酸三辛酯一、技术要求1、外观:清澈透明油状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机械杂质。
2 、酸三辛酯的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第十三节工业碳酸钾本标准采用GB/T 1587-2000一、技术指标1、外观:本品为白色粉状或颗粒状。
2、工业碳酸钾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四节工业用甲醇一、技术指标1、工业用甲醇无异臭味、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2、工业用醇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CB 338-2004 )第一节工业用环己烷本标准采用SH/T 1673-1999《工业用环己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环己烷的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由苯经催化加氢制得的工业用环己烷分干式:C6H12结构式:相对分子式质量:84.16(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
品 种
3℃混合二甲苯
5℃混合二甲苯
质量等级
优级品
一级品
优级品
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1)
颜色(Hazen单位——铂-钻色号) 不深于
20
GB 3143
密度(20℃),kg/m3
862~868
860~870
860~870
GB 2013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终馏点 不高于
2)允许用SY 2505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Y2506方法为准。
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按ZB E30 005进行。
5 取样
取样按GB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非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
—
GB 3144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2
SY 25062)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5
GB 3209
博士试验
通过
—
ZB E31 002
中性试验
中性
GB 1816
注: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ZB E30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注:除非另有说明,上述引用标准都是现行的有效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西典。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石 油 甲 苯
GB 3406-90
代替 GB 3406-82
Petroleum toluene
本标准中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272—1979《工业用甲苯——规格》。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甲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要求。
密度(20℃),kg/m3
865~868
GB 2013
烃类杂质含量:
苯含量,%(m/m) 不大于
C8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非芳烃含量,%(m/m) 不大于
—
0.05
0.05
0.20
—
0.10
0.10
0.25
GB 3144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13℃混合二甲苯和5℃混合二甲苯均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2石油混合二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验方法
品 种
3℃混合二甲苯
5℃混合二甲苯
质量等级
优级品
一级品
优级品
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1石油甲苯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2石油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验方法
优级品
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1)
颜色(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不深于
20
GB 3143
不腐蚀
GB 11138
博士试验
通过
—
通过
—
ZB E31 002
中性试验
中性
GB 1816
注: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2)允许用SY2505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Y2506方法为准。
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按ZB E30 005进行。
目测1)
颜色(Hazen单位——铂-钻色号) 不深于
20
GB 3143
密度(20℃),kg/m3
862~868
860~870
860~870
GB 2013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总馏程范围 不大于
—
137.5
141.5
3
—
137
143
5
GB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5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3144 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ZB E30 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ZB E31 002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中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Y2505 轻质石油产品中微量硫测定法(镍还原法)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5
-
GB 3209
注:1)将试样注100mL玻璃量筒中,在20±3℃下观察,应是透明、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ZB E300 05进行。
5 取样
取样按GB4756进行,取1 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3 技术内容
3.1产品质量分级
本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
3.2技术条件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1)
颜色(Hazen单位-铂-钴色号),不深于
20
GB 3143
密度(20℃),kg/m3
878~881
876~881
GB 2013
镏程范围,℃
-
79.6~80.5
GB 3146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1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总硫含量
ppm 不大于
2
3SY 2ຫໍສະໝຸດ 06中性试验中 性
GB 1816
结晶点(干基)
℃ 不低于
5.40
5.35
5.00
GB 3145
总硫含量,mg/kg 不大于
2
SY 25062)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5
GB 3209
博士试验
通过
—
ZB E31 002
中性试验
中性
GB 1816
注:1)20±3℃下目测。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用GB511方法进行测定,应为无。
2)允许用SY 2505方法测定,有争议时以SY2506方法为准。
GB3146 苯类产品馏程测定法
GB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测定方法
GB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11138 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
ZB E30 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ZB E31 002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中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Y2505 轻质石油产品中微量硫测定法(镍还原法)
GB3145 苯结晶点测定法
GB3146 苯类产品馏程测定法
GB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ZB E30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Y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注:除非另有说明,上述引用标准都是现行的有效标准。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产品质量标准(GB3405-89、GB3406-90、GB3407-9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石 油 苯
GB 3405-89
代替 GB 3405-82
Petroleum benzene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271—79《工业苯》。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石油混合二甲苯
GB 3407-90
代替 GB 3407-82
Petroleum xylene
本标准中5℃混合二甲苯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5280—1979《工业用二甲苯——规格》。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要求。
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按ZB E30 005进行。
5 取样
取样按GB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蓉龄。
本标准中的优级品参照英国标准BS805—1977《甲苯规格》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由催化重整工艺所得的重整生成油或乙烯裂解工艺所得的轻焦油经精制和分离制得的石油混合二甲苯。
该产品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
2 引用标准
GB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181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B2012 芳烃酸洗试验法
GB201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GB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钴色号)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轻馏分经预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石油苯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有机合成或其他化工原料。
2 引用标准
GB181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B2012 苯类产品酸洗比色测定法
GB201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GB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本标准适用于由催化重整工艺所得重整生成油或乙烯裂解工艺所得的轻焦油经精制和分离制得的石油甲苯。
石油甲苯产品用作硝化、合成工艺的化工原料和溶剂。
2 引用标准
GB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181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B2012 芳烃酸洗试验法
GB201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GB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7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5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酸层颜色不深于1 000mL稀酸中含0.7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
GB 2012
总硫含量,mg/kg不大于
3
SY 25062)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5
GB 3209
铜片腐蚀
5 取样
取样按GB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蓉龄。
本标准中3℃混合二甲苯的一级品参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2435—1985《二甲苯》制定。3℃和5℃混合二甲苯的优级品分别参照苏联国家标准ΓOCT9410—78(有效期1990年)《二甲苯》中A级品和英国标准BS458—1977《二甲苯》中的一级品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