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2讲解PPT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2PPT课件

论语十则2PPT课件
• 一、学习目标
• 1.认读字词;
• 2.理解各则语录;
•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 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
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2020年10月2日
1
2020年10月2日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2020年10月2日
9
同“汝”, 你
语气助 词“吧”
子曰:“由,诲女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
教导 代词,指教诲

的,内容
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通“智”,
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
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
2020年10月2日
15
理读课文
• 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这一课的 重点内容。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 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 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
2020年10月2日
16
• 1、作家作品类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是聪明智慧。”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完 整版
• 论语概述与背景 • 儒家思想与核心价值观 • 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 • 学习方法与教育理念 • 政治主张与社会治理观念 • 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
01
论语概述与背景
论语简介及作者生平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成书于战国前期。
教育目的和原则探讨
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 重品德修养和知识技能的 培养。
教育原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 发式教学等。
探讨重点
阐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原 则,强调教育对于社会进 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
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法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篇章结构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主要内容
包括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教育原则、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其中,“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同时,《论语》还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 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全球化背景下论语传播影响
01
论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
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途径,论语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
神财富。
02
论语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论语所倡导的仁爱、礼制等思想对全球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人
类文明的进步。
03
论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 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 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 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 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只抱着单纯的目的尊孔和反孔一样无知。 社会大同大和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本身是不是具 有这样的实质。当很多民生问题遭遇颠覆,人们打 内心里感到不和不同时,寄希望于孔子来抚慰人们 的内心,只能适得其反;盲目地崇拜孔子,认为只有 在孔子像面前鞠躬行礼会受到孔子的保佑,固然也 是荒唐,因为鞠躬者是否明白孔子的思想也不一 定…… 摆放一尊孔子像实在太简单不过了。但社会要 做到和谐,又是何等的的容易。 “孔子进京”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某种程 度上来看,正好折射出人们的心理。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 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 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 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 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 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 成生命的张力。

《论语》学而篇讲解PPT演示课件

《论语》学而篇讲解PPT演示课件
【注释】礼:礼节、仪式等道德和社会规 范,也可引申为礼制、法度。斯:这。由: 听命,照着办,引申为遵循。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 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 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 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制、法度来节 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学而篇
《学而》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 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 量论政的内容。
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 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
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 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 基、学者之先务”。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忧虑,担心。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 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就归结 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 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 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注释】弟:同“悌”,弟弟对待兄长的 正确态度,即敬爱、顺从兄长。
犯:触犯,冒犯。 鲜:少。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
务:专心从事;致力于。
与:同“欤”,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却喜好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 见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好造 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 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 的根本啊!”
【注释】三年:虚指,很长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 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 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 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版人教版七上《论语》二章ppt课件

版人教版七上《论语》二章ppt课件

详细描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词:分析《论语》二章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两章都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教 育的重要性,后者则更注重道德 修养和人际关系。
两章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也 有所不同,第一章较为简洁明了 ,第二章则更为深入细致。
03
《论语》二章的现代意义
《论语》二章中的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
详细描述
课后作业应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总结词
难度适中、层次分明
详细描述
课后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也 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有层次感的作业,让 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提升。
总结词
注重实践、促进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核心,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 人际关系的基石,人们应该遵循礼的规范和仪式。
孔子提倡“义”,认为做事情应该符合道义和正义, 不应该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论语》二章的关联与对比
《论语》第一章主要关注教育的 思想和原则,而第二章则更侧重 于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阐述。
个人修养
孔子的道德观念对于提高现代 人的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品 德习惯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改革
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回答
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
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他 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论语为政篇第二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选修教学课件)

论语为政篇第二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选修教学课件)

论语\为政篇第二上传者:zhangliyi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这课件可以弥补选修课论语的空白,有助于高考论语的复习.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教法较新的课件,备课组智慧的产物,着重于朗读和背诵,是学生朗读背诵文章的好帮手。

. 上传者:kenswj 「下载次数:78」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 上传者:whp111 「下载次数:8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是高二第二单元儒道互补中第一课《论语》,有完整的上课流程,导入有创新,结尾有韵味。

. 上传者:zixianc 「下载次数:66」孔子与《论语》导读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1. 理解《论语》一书的体例。

2.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 上传者:zby911 「下载次数:136」孔子与《论语》导读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1. 结合孔子的经历,理解《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 上传者:zby911 「下载次数:141」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 上传者:huoyingen 「下载次数:122」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语言言简意赅。

本课教学紧紧抓住朗读和理解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 上传者:TIANJINGGUI0901 「下载次数:13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关于论语的翻译及文言文常识,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等. 上传者:1993zml 「下载次数:22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共72张ppt,十分实用,对于初识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非常实用,过程紧凑而不拖沓. 上传者:quxiaoting 「下载次数:283」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论语>十二章》是收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语录。

《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课件(共69张PPT)

《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课件(共69张PPT)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4岁,是
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②色:脸色、态度。色难:子女侍奉父 母把做到经常和颜悦色作为难事。 ③弟子:年幼者,此指子 女。 ④先生:年长者,此指父母。馔(zhuàn):饮食吃喝。 ⑤ 曾:副词,竟然,难道。
【语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对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
【解读】 本章谈以己之心推人之心的孝道。 本章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
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
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 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 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 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 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 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 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唯…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惟…是…”的结构 一样。
后人将此则作为孔子一生的年谱研究。孔子自述一生,不论授业 还是出仕,唯以学为重,并善始令终。三十有“立”后,十年便订 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十年上一个台阶,不断进取。事实上孔子 同时也给我们规划了人生目标,提出了言行准则,成为人们规范自 身的德行标准。
【原文】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子告之曰: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给“孝”下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养而不敬,无异于养犬马,非孝也。孝的核心是“敬”。“养”
是“敬”的表现形式,也是“敬”的起点。孔子教育子游不单要对 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不能满足于“正在做”,而要反省自己: “做”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之举,是否用“做”来表达自己的崇 敬、感恩之心,是否是用“做”来申明自己明父母之志、承父母之 愿的决心。唯有这样的“敬养”才能与养犬饲马的“宠养”加以原 则上的区别。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
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 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 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 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 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 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 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 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 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 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 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 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 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 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 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 治法规(“仪制”)。因之这套“礼仪” 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 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 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 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 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 突出特点。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 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 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 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 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 居住了。
周礼的内涵
(2)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如何达到“礼”?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 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 语 》 为 政 篇 第 二
2.2
初 一 2 班 刘 格 菲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蔽2)之,曰:„思无 邪‟(3)。”
2017/5/23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蔽2)之,曰:„思无 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经》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 其整数。 (2)蔽:概括 (3)思无邪:此为《诗经· 鲁颂》上的一句,此 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 解为“直”,后者较妥。 无意义(句首词)思想纯正
பைடு நூலகம்2017/5/23
谢谢大家!
2017/5/23
2017/5/23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蔽2)之,曰:„思无 邪‟(3)。”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 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017/5/23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蔽2)之,曰:„思无 邪‟(3)。”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 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 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 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