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论语十则》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论语》的背景与意义,并详细解读了其中的十则,涵盖了 学习、仁爱、快乐、施舍、友谊和教导等重要主题。
《论语》背景与意义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它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礼仪和道 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四则:殷勤好施,神人共佑
这则论语强调了善行和慷慨的重要性,认为行善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让人们 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五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这则论语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好友远道而来的喜悦以为师矣。”
这则论语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不断回顾和学习经典,可以 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这则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达到满足和 快乐的境界。
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则论语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真诚的重要性,认为言辞虚伪、表情虚假的人无 法具备真正的仁爱之心。
第三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岂不欢乐至死?
这则论语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主张适度满足生活需求,并通过简单的生活 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本PPT课件介绍了《论语》的背景与意义,并详细解读了其中的十则,涵盖了 学习、仁爱、快乐、施舍、友谊和教导等重要主题。
《论语》背景与意义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它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礼仪和道 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四则:殷勤好施,神人共佑
这则论语强调了善行和慷慨的重要性,认为行善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让人们 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五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这则论语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好友远道而来的喜悦以为师矣。”
这则论语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不断回顾和学习经典,可以 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这则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达到满足和 快乐的境界。
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则论语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真诚的重要性,认为言辞虚伪、表情虚假的人无 法具备真正的仁爱之心。
第三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岂不欢乐至死?
这则论语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主张适度满足生活需求,并通过简单的生活 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了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论语》八则.ppt课件共31页

不倦,何有于我哉!”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18.08.2021
22
下一则
返回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 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 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 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 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 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思想, 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家之首。
18.08.2021
4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18.08.20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18.08.2021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6 返回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 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名人之一。
是以谓之‘文’也。”shì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 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 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 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18.08.2021
21
6、 zhì
hu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记
厌倦,满足
《论语》八则.ppt课件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论语》五则ppt课件

说明怎样才叫好学.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四则——《为政》
子曰:“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诚信
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我不知 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譬如牛车没有安横 木的輗,马车没有安横木的軏,那么他凭 什么能走呢?”
2019/12/6
说明君子与小人的用心不同.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4
三则——《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无——否定性副词,不要
译: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饱足和 舒适,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小心谨慎地说话,又 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 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审美情趣:辞达而已。绘事后素。文质彬彬。 要求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7
《论语》的文学性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章幅短小,篇章 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以题概篇。篇名取首章 首句关键词,章名一般取首句。文学性不因语录
体而削弱,《论语》的文学性高出诸子。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4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5
2019/12/6
《论语》的思想
《论语》的核心思想 是“仁”。
“ 仁”是由家庭关
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
爱,是一种原始人道主 义。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四则——《为政》
子曰:“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诚信
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我不知 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譬如牛车没有安横 木的輗,马车没有安横木的軏,那么他凭 什么能走呢?”
2019/12/6
说明君子与小人的用心不同.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4
三则——《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无——否定性副词,不要
译: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饱足和 舒适,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小心谨慎地说话,又 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 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审美情趣:辞达而已。绘事后素。文质彬彬。 要求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7
《论语》的文学性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章幅短小,篇章 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以题概篇。篇名取首章 首句关键词,章名一般取首句。文学性不因语录
体而削弱,《论语》的文学性高出诸子。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4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
2019/12/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5
2019/12/6
《论语》的思想
《论语》的核心思想 是“仁”。
“ 仁”是由家庭关
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
爱,是一种原始人道主 义。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论语》
1.“仁”学
2.“孝”道 3.“和”解
4.“学”旨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 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 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 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一章记 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 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走出《论语》
我们为什么学习《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总张瑞敏案头常备着两本书,一本是《论 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的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 思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 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 未来是吾等后辈,所以吾等要学《论语》。
“仁”学------思想核心
“仁”的不同意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立身,也要 帮助别人立身;要想自己通达,也要帮 助别人通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 仲弓问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孔子的主要活动: 生于(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 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广收门徒,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 传有弟子3000人,精通六艺的72人;又从事政治活动, 年过五十由鲁国中都宰提升为司寇、大司寇,之后又摄 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55岁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 返鲁后直到73岁去世前,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 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 删修《春秋》。 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最得意弟子是谁?
1.颜渊 颜渊(前521年—前481年),名 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在孔门弟子中,其品德与学业均 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 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 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 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 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 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 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 (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子 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他 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 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 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担任了卫 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 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不 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杀, 并被砍成肉浆。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思考与探究
如何看待儒学的现代意义?
天 安 门 孔 子 像
1月1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 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前落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 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
孔子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 个让思想腐朽、让文化落后、让教育 失败、让是非颠倒、让人格扭曲、让 真理泯灭的,其实可以被历史无情唾 弃的丑陋的人。 而这样一个压抑人性压制人权抵触创新的老顽固现在 竟然被堂而皇之的立在了天安门广场上,立在毛主席像旁, 莫非要违背主席生前意愿,要复辟多少人流血牺牲换来人 性复苏的新社会,重新来一场全社会的大愚民政策?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好不容易的人性的复苏, 奉劝那些指望人们愚昧而掩盖自身的丑陋和邪恶的人好自 为之,为了民族法制和法治的希望,为了好不容易的来的 民主,强烈要求北京城管拆除天安门广场东侧孔子像!!!
姓名: 名丘,字仲尼 籍贯: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 生卒年: 身高: 体重: 迷 :
儒家的创始人 ]官氏 、儿子 家庭成员: 妻子亓[qí 孔鲤
公元前551~前479
九尺六寸 221.76厘米
职业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丘 山祝祷归家后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 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 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 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 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而且面部有“七露”, 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 开始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 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 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 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就是孔子。
4月21日,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发现,树立于北 门外广场的高9.5米的孔子像突然“人间蒸发”,取而代之 的则是一圈蓝色挡板。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做是中国文化的 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孔 子学院”也已经遍及五大洲,但这基本是面向外国人。而 此次孔子像赫然矗立在天安门之侧,与被视作国家象征的 天安门城楼相对而立,供国人瞻仰,感念圣人哲思,意义 实在不容小觑。对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尤其是正在进 步和崛起中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我寻根原本是必须要 做而且要做好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在将民族传统文 明自我阉割后,仅仅依靠某种单一的政治说教而实现发展。 无论是儒是道,是法是墨,圣贤先哲们千百年来对本民族 内心的深刻体察与关照所产生的璀璨思想,自有其不朽的 价值。孔子所倡导的仁义、智慧、诚信、和善,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最高贵的气质,也恰恰是现在中国发展所迫切呼 唤的。
“学”旨
教育理论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习规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式。因材施教。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桃李三千。
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 。
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 诺贝尔奖得主们以孔子 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是中国孔子的世纪。
“孝”道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 语·为政 》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 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对 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 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 心。 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 “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 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 孔子之先例。公元153年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 541年始塑孔子像,“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 修。公元1021年扩建孔庙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凡 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1499年重修扩建至现 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孔庙现占地 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 金、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 树1250株。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 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 称排列。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 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 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 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 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小结
“仁”是孔子的内在思想核心,“礼”是 “仁”的外在表现。 “孝”是“仁”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仁” 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 “和”在社会中,无论对于具体的个人还是 对社会整体而言,都是社会最高的理想状态。 “学”乃以“仁”修身,以“仁”处世所必 需,也可以说“学”是保持和发扬人性的重 要条件。
在形式上,《论语》记录 孔子的言论大致有三种体式:
语录体
对话体
议事体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历代儒家的发展, 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 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 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 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 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 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 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 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 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根本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