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13.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仁爱实践
提倡推己及人、待人以诚、成人之 美。
仁爱价值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 系融洽。
忠诚与孝道
01
02
03
忠诚观念
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为正义事业献身。
孝道精神
尊敬、关爱父母长辈,注 重家庭和睦。
忠诚与孝道关系
忠诚是孝道在社会层面的 延伸,二者相辅相成。
礼制观念
礼制内涵
规定社会行为准则、人际 关系规范,体现社会秩序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经典导读与讲解
01
采用导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
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
02
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儒家学者的
讲学场景,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感悟和体验。
互动教学与小组合作
03
开展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不断反思和总 结,不断完善自己。
04
论语在当代社会价 值与意义
道德伦理建设
道德引领
论语强调仁爱、忠诚、礼义等道 德观念,为当代社会提供道德引
礼制实践
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 、维护公共利益。
礼制价值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文明发展。
03
论语中名言名句解 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含义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 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成就感。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4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chuán )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在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段解: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做法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1页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 领悟
可以
(知识)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 做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12页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32页
结语
谢谢大家!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则ppt课件
第22页
• 10.子 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斯 夫

代词,这,指河水
• 河,河流 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不 舍 昼 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 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则ppt课件

13《论语》七则

13《论语》七则

②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译文】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么样得人,子路不知该如何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 得为人啊,发愤用功得把吃饭忘了,心里高兴时把忧愁忘了,连自己快要衰老了也不知道,就像这样说罢 了。”
第五则: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②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③?死而后已④,不亦远 乎?” (《泰伯》)
第一则: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①处:(chǔ)置身,居住。引申为享有。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得,如果不用正当得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 有得。
【原文】贫与贱,是人之所恶①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①恶:(wù)厌恶,嫌恶。 ②去:离开,这里指躲避。
【译文】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得,如果不用正当得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得。
【原文】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②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④必于是。” (《里仁》)
①恶(wū)乎: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乎,介词,相当于“于”。恶乎,相当于“于何”,凭什
么。
②违:离开
③:造次:仓猝,匆忙。 ④颠沛:困顿挫折。
①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②任:挑得担子。
③不亦……乎?:是表示反问得一种固定句式。不是……吗?
④已:停止。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天下得仁德 作为自己肩上得重任,难道这也不重大吗?努力到死才罢休,难道说不也遥远吗?
第六则: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②,见曰:“君子亦有穷③乎?”子曰:“君子固穷 ④,小人穷斯滥⑤矣。”( 《卫灵公》)
③不堪:忍受不了。

高中语文《论语》选修13课程《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选修13课程《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
《论语》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 ——郭沫若
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 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学习目标
一、学习检测,熟练掌握文中字、词、句等 基础文言知识。
二、文本解读,通过仕与隐的对比,领会孔 子人生选择的不易。

讥讽、刁难、怀有成见!

二、桀溺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态度如何?

嘲弄,挑拨,傲慢,不近人情!
然 !
(孤独、悲伤、不被人理解的凄凉!)
荷蓧老人、荷蒉者对孔子的批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莫己知,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讽刺、劝诫、批评 ——失落无助、一声叹息
孔子的坚持
一、孔子在禀告时,为什么沐浴而朝? 二、他为什么直呼叛臣姓名? 三、身为鲁国人,为什么要去管齐国的内乱? 四、为什么孔子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责任感、悲凉、无奈!
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 孔子精神的灼灼光华,贯穿华夏,照耀着无数 坚定的人,比如屈原,比如王安石,比如鲁迅 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历史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辞。
示例: 他出身卑贱,却以君子为立身标准;他无权无势,
却敢于批评当事权贵;他四处游说,梦想安定天下; 他处处碰壁,却始终依托梦想。他的一生是可敬的 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他是孔子,他不是圣人。
春秋末期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 世,是一个礼乐崩坏的社会。没有秩序可 言,没有制度可依。
接舆
一、他对孔子什么态度?
讽刺、劝谕
二、他为什么要重复两次?——已而、已而
对社会的极端失望
三、接舆为什么不愿与孔子交谈?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认为孔子会对他说么?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诵读课文《沂水春风》 ,完成 1~10 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 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10.孔子为什么只赞赏曾点的志向?
点拨: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 ①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 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 子此时的心情契合。②曾点描绘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气 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 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③曾点所描绘的 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④曾 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 到极高的精神境界。
9.冉有和公西华有怎样共同的特征?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点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谦虚。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 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 张了,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 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 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 望能有学习的机会。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 有才干。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突破词句] 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C.莫春者,春服既成 ( )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唯求则非邦也与
解析:A 项,“希”通“稀”;C 项,“莫”通“暮”;D 项,“与”通“欤”。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 . C.冠 者五六人 . B.风 乎舞雩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

论语(完整)ppt课件

论语(完整)ppt课件
16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 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 奉行
恕乎! 己所
大概, 也许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思想。即“仁”
不欲,勿 施
想要(的 东西)
于人。”(《卫灵公》)
施加
在,给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 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危险。”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9
5.子曰:“由,诲 女
rǔ 知之乎!知之 为
教导
通“汝”认识事物知道来自是教诲你
(的道理)
zhì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聪明智慧。”
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13
8、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弘
毅,
有学问有抱负或 有特殊地位的人
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停止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 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14
本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为实现“仁”的理想
而奋斗终身。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 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舍,上声。四子 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 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作,起也。撰,具也。春服,单袷 jiá之衣。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 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风,乘凉也。舞雩,祭天 祷雨之处。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 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 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 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 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 叹息而深许之。)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 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如子路、 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 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 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 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 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 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 曰“吾与点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文】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 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
【注释】 (1)愈:胜过、超过。 (2)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 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 【原文】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 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 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 【原文】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 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 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 改是。”
【注释】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 【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 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 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 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 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 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 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 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 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 《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 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 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 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 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 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 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 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 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 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 道德。
《 论
语 》 选

公冶长篇第五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 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 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 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 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 较大影响。
•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 【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 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 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 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 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 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 【原文】 5·20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2)可矣。”
【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 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2)斯:就。
•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 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 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 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 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 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 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 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注释】 (1)桴:音fū,用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 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 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 “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 可取的才能。”
•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 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 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 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 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 已。
•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 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 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 “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 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 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 了观察人的方法。”
• 【评析】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 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 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 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 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 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 【原文】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 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 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 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 以给他谥号叫‘文’。”
•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 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 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 他。”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 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 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 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 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