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导读PPT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论语》正式课件 PPT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5
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 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回 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着背 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 艰难生活。
性恶 来自 先天
高度 重视
闲雅 热忱 从容
相对 安宁
人性 本善
直率 忽视
战祸
不断
孔子象《西游记》中的
孟子象《西游记》中的
唐僧,温和儒雅,慈悲为怀 孙悟空,率性张扬,正
气凛然
四、孔子的影响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45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山东曲阜孔庙全景
2020/6/12
名著导读《论语》
21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 人.
名著导读《论语》
49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6/12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ppt课件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既来之,则安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再 见
思想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和 ——仁者,慈悲 也、爱人也;恕者,宽容也、宽恕也。表现在国家 上,要求皇帝要以仁爱治国、以礼治国;表现在家 庭上,要求父仁子孝、兄弟姐妹之间仁爱互让,家 庭和睦相处;表现在个人上,要求对人友爱,宽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其 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口语班授课
看了这么多的孔子学院,发 现我国多所大学与国外大学 合作承办孔子学院,例如由 中国北京工业大学和波兰奥 波莱理工大学合作兴办的孔 子学院2008年10月8日在波 西南部城市奥波莱正式成立。
莫斯科英才学校的学生表演舞蹈“挂红灯 ”
仁 恕
教育家
• 孔子以诗、书、礼(礼节)、乐(音乐)、射(射 箭)、御(驾车)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二。七十二大弟子。
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论教育目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3、论教育内容(道德):仁与礼,孝悌,忠信,自省 自克。 4、论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难矣哉!”),温故知新, 5、论学习态度:谦虚诚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小图: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塑像
上页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ppt课件

• 【原文】 • 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注释】 • 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hēn)。 • 三:虚指,多次。 • 省:反省。 • 信:诚信。 • 传: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学业。
• 【译文】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 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 简介ຫໍສະໝຸດ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
总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 计有《学而》、《为政》、《八 佾》、《里仁》、《公冶长》、 《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 《颜渊》、《子路》、《宪问》、 《卫灵公》、《季氏》、《阳货》、 《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 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 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 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 想所依据的经典。
论 语 导 读
儒家的经典 道德的规范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论语 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之《圣经》。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 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 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 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 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 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 。 料 。
书名 由来
《论语》的书名,最初见于《礼 记· 坊记》。汉朝人引用《论语》或 单称《论》,或单称《语》,或者 称《传》或《记》,甚至不是孔子 所言也称“孔子云”,“似乎可以 看出,汉人把《论语》等同于《孟 子》、《荀子》、《墨子》,作为 诸子的一种”。 《论语》书名的含义,《汉书· 艺文 志》的解释较为稳妥,“《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 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PPT演示课件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文: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 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 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 “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 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 到关怀。”
完善自我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当 读完一本书,真正静下心来品的时候,才会发现能触动内心令人无法平静的感动多是由于书里的故事、情理正好纠正了自己的偏差,
•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智慧、高尚、宁静、宽容、公正等关键词就是镜子里的标识,通达真善美。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责任感的认同是通向智慧
教学目标:
•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 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 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 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 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人生的基本保障,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力量,教师则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养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课件(共32张PPT)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 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 上以教育为主。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读通顺:字音字义需准确
诵读
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颜渊》)
• 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㈩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论语· 子罕》)
1.字音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诲(huì)女(rǔ)知之乎 盍(h é )各言尔志 与朋友共敝(bì) 之 知(zhì)者乐(yào)水 曲肱(gōng)而枕之
不踰矩(yújǔ) 是知(zhì)也 衣轻 裘(qiú) 少(shào)者怀之 知者乐(lè) 颜渊喟(kuì)然叹曰
2、据义择音
①诲女(rǔ 通“汝”,你)知之乎 ②是知(zhì通“智”明智)也 ③少(shào 年轻人)者怀之 ④知(zhì通“智”智慧)者乐(yào 喜好)水 ⑤知者乐(lè 快乐)
• 一代又一代继承仁者爱人思想的人们都成为每 个时代的守护神,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还
有今天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
院士,军医战士们以及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他们
是仁爱思想的践行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守护神!
• 就是这样孔子的思想文化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传承着,一直守护着人们,直到今天。我们研读 《论语》,实践他的思想就是对他最好的礼敬!
①喟然:kuì 叹息的样子。②瞻:往前看。③卓尔:卓然, 卓越,突出的样子。
《论语》导读ppt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
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 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
★译文:努力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 知道疲倦。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 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 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子曰:“由,诲女(同“汝”。你),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同“智”。明智,真知)也。”(《论 语·为政》)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 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 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译文: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 约上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 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 归。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
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 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
★译文:努力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 知道疲倦。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 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 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子曰:“由,诲女(同“汝”。你),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同“智”。明智,真知)也。”(《论 语·为政》)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 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 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译文: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 约上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 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 归。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导读.ppt

•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
• (2)
• 《论语·子路》
•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 焉?” 焉?”
• 《论语·为政》 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 (3) • 孔子在谈到人的生性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
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
• 这就清楚地说明《论语》列入经书的时间开始在 汉文帝时。
• 以后世之制:
• 小学诸书者,汉小学之科目:《论语》、《孝经》 者,汉中学之科目;而六艺则大学之科目也。
• 《后汉书·皇后纪》:邓皇后六岁能史书,十二 通《诗》、《论语》;梁皇后少善女工,好史书, 九岁能诵《论语》。
《论语》导读
• 一、《论语》的作者、成书时代、列入经书的
• 《论语》在十三经中,其篇幅较短,仅次于 《孝经》。全书共二十篇,五百零七章,据统 计共一万五千九百十九字。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学者多称七十子之 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 其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 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 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 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卫灵公》)
•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 仁》)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 杨伯峻认为:“《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 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以为在纪元 前479年(孔子卒年)至前400年(子思卒年)之间。
• (2)
• 《论语·子路》
•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 焉?” 焉?”
• 《论语·为政》 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 (3) • 孔子在谈到人的生性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
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
• 这就清楚地说明《论语》列入经书的时间开始在 汉文帝时。
• 以后世之制:
• 小学诸书者,汉小学之科目:《论语》、《孝经》 者,汉中学之科目;而六艺则大学之科目也。
• 《后汉书·皇后纪》:邓皇后六岁能史书,十二 通《诗》、《论语》;梁皇后少善女工,好史书, 九岁能诵《论语》。
《论语》导读
• 一、《论语》的作者、成书时代、列入经书的
• 《论语》在十三经中,其篇幅较短,仅次于 《孝经》。全书共二十篇,五百零七章,据统 计共一万五千九百十九字。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学者多称七十子之 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 其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 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 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 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卫灵公》)
•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 仁》)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 杨伯峻认为:“《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 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以为在纪元 前479年(孔子卒年)至前400年(子思卒年)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是研究孔子 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 资料。
关于孔子,你知道什么?
吴 道 子
孔子宋 行马 教远 图作
··
名: 孔子 ,名丘,字仲尼(“仲”
表示排行老二)。孔子是对他的尊称。 孔子名字的由来:一说是其父母
到尼丘(一名尼山)去向神明祈祷才 有孕生下孔子,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一说是孔子刚生下时,头顶中 间是凹下的,故取名为丘 。
时地: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鲁国人。
艰难的童年 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 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 青壮年时期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 声誉。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 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周游列国时期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 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 58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
作: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
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 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 的地位日益尊崇,孔子学术被奉为万世不易的经典 和历朝历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孔子从一个没落贵族 的子弟,到被称为“素王”—无冕之王。孔子个人 也被一再追封加谥,由“褒成宣尼公”到“文宣王 ”、“大成至圣文宣王”,一直到“大成至圣先师 ”。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
北为中轴,分左、中、右
三路,纵长630米,横宽
140米,有殿、堂、坛、阁
460多间,门坊54座,“御
碑亭”13座。大成殿是孔 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 心。
杏坛传为孔子 讲学之处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 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 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 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 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
公孔里子,周墓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字在《论语
》中出现一百零九次。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所有的关于“礼”“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 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 务的。不过,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 孔子却从未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只是很宽 泛地体现在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 具体原则中。仁的一层意思是爱人,另一层意 思是修身。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一书,从世界历史中筛选出十位他认为最伟大的思 想家,孔子居十位思想家之首。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 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 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 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 些困难和挫折的。”
泽被后人
刘邦一统中原后,于公元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 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令其主 持孔子祀事。后来汉元帝诏以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以所 食邑祀孔子,这是孔子后裔世袭爵位奉祀的开始。
数十代间,孔子嫡传由“君”而“侯”,至唐玄宗 年间,改封孔子第三十五代孙孔之为文宣公,这一爵位 一直沿袭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当时仁宗赵祯 认为:“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 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而袭谥号,礼之失也。”因 而,改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来一度 又改称“奉圣公”,但旋即于崇宁三年(1104年)又改 为“衍圣公”。 从此,衍圣公这一爵位,一直沿袭了 长达八百余年。
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人像孔子一样能将自己的名 字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刻在中国的历史中。”(威 尔·杜兰特)
在64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10所孔子学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 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选读导读
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是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是语 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 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 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 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 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林、孔府、孔Biblioteka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根据世界文化 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
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 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 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 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 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 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 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 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 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 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 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 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 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 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 。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 为主体建筑。
大成殿
孔庙: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 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 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 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 ,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 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关于孔子,你知道什么?
吴 道 子
孔子宋 行马 教远 图作
··
名: 孔子 ,名丘,字仲尼(“仲”
表示排行老二)。孔子是对他的尊称。 孔子名字的由来:一说是其父母
到尼丘(一名尼山)去向神明祈祷才 有孕生下孔子,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一说是孔子刚生下时,头顶中 间是凹下的,故取名为丘 。
时地: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鲁国人。
艰难的童年 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 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 青壮年时期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 声誉。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 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周游列国时期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 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 58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
作: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
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 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 的地位日益尊崇,孔子学术被奉为万世不易的经典 和历朝历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孔子从一个没落贵族 的子弟,到被称为“素王”—无冕之王。孔子个人 也被一再追封加谥,由“褒成宣尼公”到“文宣王 ”、“大成至圣文宣王”,一直到“大成至圣先师 ”。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
北为中轴,分左、中、右
三路,纵长630米,横宽
140米,有殿、堂、坛、阁
460多间,门坊54座,“御
碑亭”13座。大成殿是孔 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 心。
杏坛传为孔子 讲学之处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 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 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 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 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
公孔里子,周墓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字在《论语
》中出现一百零九次。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所有的关于“礼”“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 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 务的。不过,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 孔子却从未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只是很宽 泛地体现在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 具体原则中。仁的一层意思是爱人,另一层意 思是修身。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一书,从世界历史中筛选出十位他认为最伟大的思 想家,孔子居十位思想家之首。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 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 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 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 些困难和挫折的。”
泽被后人
刘邦一统中原后,于公元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 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令其主 持孔子祀事。后来汉元帝诏以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以所 食邑祀孔子,这是孔子后裔世袭爵位奉祀的开始。
数十代间,孔子嫡传由“君”而“侯”,至唐玄宗 年间,改封孔子第三十五代孙孔之为文宣公,这一爵位 一直沿袭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当时仁宗赵祯 认为:“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 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而袭谥号,礼之失也。”因 而,改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来一度 又改称“奉圣公”,但旋即于崇宁三年(1104年)又改 为“衍圣公”。 从此,衍圣公这一爵位,一直沿袭了 长达八百余年。
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人像孔子一样能将自己的名 字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刻在中国的历史中。”(威 尔·杜兰特)
在64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210所孔子学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 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选读导读
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是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是语 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 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 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 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 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林、孔府、孔Biblioteka ——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12月,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根据世界文化 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
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 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 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 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 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 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 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 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 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 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 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 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 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 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 。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 为主体建筑。
大成殿
孔庙: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 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 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 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 ,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 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