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乐在其中》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乐在其中ppt详解

回应:“还行。”
这本来是个很有趣的段子,可 惜段子随后的说教才煞风景呢, 板着面孔告诫读者,谭盾靠自 我奋斗在洋人的地界上功成名 就,而那黑人因庸庸碌碌十年 落得终日在街头卖艺。这种评 论令我觉得好笑,且过于“中 国特色”。
西方,街头艺术是当地的一道 亮丽 风景,街头艺术家同样是艺术家,不 论你在街头表演还是在音乐厅表演, 无贵贱之分,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艺 术家。 有些街头乐队水准相当不错并演出了 名气,每天他们到固定的广场上班演 奏时,会有乐迷拥在周围,并风风光 光地出售自己乐队的C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意动用法
追求(学问、事业)之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 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 于斯也。”想到 取消句子独立性
音乐之乐
形作名 好的事 赶上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 吾闻其语矣。热水
爱憎分明,趋善避恶 积极入世
一些成功的街头乐手、画家的收入, 与一介办公室职员的薪水相若,其中 有些街头艺术家就靠着在街头、集市 上为行人提供娱乐置了房产。
成功不应只是狭隘的成名成家。而鄙 视平凡的普罗大众是低俗的心态。
安贫乐道法(鲁迅)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 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 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 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 大妥当。
理想为乐。
思考:古今中外有那些安于 贫穷困苦,以坚持自己的信 念、理想为乐的人
丰子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小儿!”
安贫乐道是否意味着失败 读过一则故事,介绍旅美音乐家 谭盾,初赴美时曾为生计所迫在纽约 的一间银行门外拉琴卖艺,与他作伴 的还有一位黑人乐手。十年后的一天, 谭盾路过那间银行时瞧见昔日同伴仍 在老地方卖艺。黑人问谭盾如今在哪 里卖艺,谭盾说在卡内基(纽约著名 音乐厅)拉呢。那黑人便打趣道: “在那能挣着钱吗?”谭盾也幽默地
这本来是个很有趣的段子,可 惜段子随后的说教才煞风景呢, 板着面孔告诫读者,谭盾靠自 我奋斗在洋人的地界上功成名 就,而那黑人因庸庸碌碌十年 落得终日在街头卖艺。这种评 论令我觉得好笑,且过于“中 国特色”。
西方,街头艺术是当地的一道 亮丽 风景,街头艺术家同样是艺术家,不 论你在街头表演还是在音乐厅表演, 无贵贱之分,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艺 术家。 有些街头乐队水准相当不错并演出了 名气,每天他们到固定的广场上班演 奏时,会有乐迷拥在周围,并风风光 光地出售自己乐队的C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意动用法
追求(学问、事业)之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 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 于斯也。”想到 取消句子独立性
音乐之乐
形作名 好的事 赶上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 吾闻其语矣。热水
爱憎分明,趋善避恶 积极入世
一些成功的街头乐手、画家的收入, 与一介办公室职员的薪水相若,其中 有些街头艺术家就靠着在街头、集市 上为行人提供娱乐置了房产。
成功不应只是狭隘的成名成家。而鄙 视平凡的普罗大众是低俗的心态。
安贫乐道法(鲁迅)
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 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 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 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 大妥当。
理想为乐。
思考:古今中外有那些安于 贫穷困苦,以坚持自己的信 念、理想为乐的人
丰子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小儿!”
安贫乐道是否意味着失败 读过一则故事,介绍旅美音乐家 谭盾,初赴美时曾为生计所迫在纽约 的一间银行门外拉琴卖艺,与他作伴 的还有一位黑人乐手。十年后的一天, 谭盾路过那间银行时瞧见昔日同伴仍 在老地方卖艺。黑人问谭盾如今在哪 里卖艺,谭盾说在卡内基(纽约著名 音乐厅)拉呢。那黑人便打趣道: “在那能挣着钱吗?”谭盾也幽默地
论语选读《乐在其中》ppt课件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和”、“同”的意思)
-: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④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替) (因为) (被) (凭)
何为其莫知子也?
为不能听,勿使出境。
(如果)
-:
同步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君子食无求饱。 “无”通“毋”,不,不要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要”通“约”,约定 ③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辟”通“避”,避开 ④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你们
-:
疏通文意
原
文
子曰: “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 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 文 饭疏食:吃粗粮。 孔子说:“吃粗 饭(fǎn),吃, 粮,喝冷水,弯 过手臂当枕头, 动词。 饮水:喝冷水。 也自有快乐在 其中。不仁义的 曲肱(gōng):使 富有和尊贵,对 肱曲。弯着胳膊。 于我来说,就像 枕(zhè n):当枕头, 天边飘浮的云一 动词。 样 。” -:
如不及:好象赶不上
子曰:“见
词
语
译
文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讲了哪两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更赞赏哪一种?
明确:一种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好
事善事,自己赶着去做,生怕做晚了。看见坏事丑事,避之 惟恐不及,绝不同流合污。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的道德信念、 积极向上的正人君子,孔子鼓励这种行为,因此说这样的人 和这样的事,自己都见过了。 另一种是避世隐居,以求全其志、洁其身的隐者。孔子 大概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过这 样的人。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
6、乐在其中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厚 的人喜爱山)
• 曲肱而枕之(弯过手臂当枕头)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
善就如 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忙避开) • 行义以达其道(行仁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探究
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对君子的道德要求。 请说说孔子具体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要求?
里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这 个句子突出了谓语部分“贤哉”。在一段中前 后两次出现,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 重复起决定作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 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探究
热烈欢迎各位名师莅临指导!
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张丽宝
粤教版《论语》选读第6课
乐在其中
2019/11/8
2
•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 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 经典之一。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 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 十二。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 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 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
• 曲肱而枕之(弯过手臂当枕头)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
善就如 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忙避开) • 行义以达其道(行仁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探究
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对君子的道德要求。 请说说孔子具体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要求?
里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这 个句子突出了谓语部分“贤哉”。在一段中前 后两次出现,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 重复起决定作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 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探究
热烈欢迎各位名师莅临指导!
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张丽宝
粤教版《论语》选读第6课
乐在其中
2019/11/8
2
•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 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 经典之一。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 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 十二。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 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 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
乐在其中ppt全解

,在这座名叫百潭寺的小庙里,共住了两年零一个月。出去后
,被韩国大法院判处终身监禁。1997年12月,又被新上任的金
大钟总统赦免,重获自由。这个人的名字叫全斗焕,1980年至
1988年任韩国总统。现在他住在陕川老家,过着平民的日子。
• 一位记者去采访他,谈起百潭寺的经历和 如今的生活,他坦诚自然,心态平和。记 者回去后,写了一篇题为《宁静安详,始 知花香》的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感慨: 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 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 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一定是你变 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他安贫乐道,发 愤苦学,终成一代大儒。
刘丽
• 刘丽以自身朴素的生活经验,坚守着 善良的底线,展现了当代青年,没有 熄灭的爱的光芒。
• 她和她代表的80后女孩,是都市森林 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将在 他们脚下生根
李桂林、陆建芬
• 烛照深山: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 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 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 ,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人不能仅仅只有物质生活。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 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 至于斯也!”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小儿!
——陶渊明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 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 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明代宋濂,出身贫苦,他勤学苦读,为求师经常 翻山越岭,远行百余里,即使天降大雪,仍背着 书箱,前往求教。他住在旅店里,一天只吃两顿 饭,与他同室的学子,皆满身绮绣,帽子上以红 缨宝石为饰,腰间带着玉环,左挂佩刀,右悬香 囊,神气活现。他虽身穿破衣,置身其间,却毫 无羡慕之意,因为他觉得读书求学, “中有足乐
高中语文《乐在其中》PPT2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乐在其中ppt3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想不到)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 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 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 其实,这句话大有含义,听音乐是精神 享受,吃肉是物质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 于物质享受。 而三月不知肉味既有比喻求学很刻苦,学 而忘食的意思,也有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 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的意思。
•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聪明人。聪明人通过 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 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 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 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 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
•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 山水都乐。因为--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 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 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 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 乐知者。” • 【注释】之:指示代词,这里指学问、事 业、爱好等。 •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 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 的人。”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智者乐,仁者寿。
•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厚的 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厚的人好静; 聪 明的人快乐,仁厚的人长寿。”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注释】 ①箪: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 ② 饮:水,用如名词 ③不堪:忍受不了 •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 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 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 有贤德啊,颜回!"
乐在其中ppt详解共24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乐在其中ppt详解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高中语文】乐在其中ppt3

•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 •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 也要心向往之。
•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 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 所以无论你是乐山还是乐水,都不会因此决定你的性格。
•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 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 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 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 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 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 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 百姓所接受。
•
孔子的这段话是想告诉大家,追求吃穿享受 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 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 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 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 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 • 而他所吃的是青菜和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 水,睡觉的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著手臂当枕头, 而生活的乐趣在其中了,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 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 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 。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注释】 ①箪: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 ② 饮:水,用如名词 ③不堪:忍受不了 •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 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 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 有贤德啊,颜回!"
•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 •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 也要心向往之。
•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 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 所以无论你是乐山还是乐水,都不会因此决定你的性格。
•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 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 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 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 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 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 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 百姓所接受。
•
孔子的这段话是想告诉大家,追求吃穿享受 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 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 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 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 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 • 而他所吃的是青菜和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 水,睡觉的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著手臂当枕头, 而生活的乐趣在其中了,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 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 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 。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注释】 ①箪: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 ② 饮:水,用如名词 ③不堪:忍受不了 •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 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 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 有贤德啊,颜回!"
•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今天与人交流,不妨更直率一些,只要不讲假 话,善于推销自己,表示自己的观点态度,还是很有必 要的。
疏通文意
词 语 译 文 原 文 箪(dān):古人 孔子说:“多么有 子曰:“贤哉, 盛饭的圆形竹器, 贤德啊,颜回!一 回也!一箪食, 类似筐。 竹篮饭,一瓜瓢水, 一瓢饮,在陋巷, 饮:水,用如名 住在 简陋 人不堪其忧,回 词。 的小巷子里,别人 也不改其乐。贤 巷:指颜回的住 都受不了那穷困的 哉,回也! ” 处。 忧愁,颜回却依然 不堪:忍受不了。 自得其乐。多么有 乐:乐于学。 贤德啊,颜回!”
疏通文意
译 文 原 文 之:指示代词, 孔子说: 子曰:“知之 这里指学问、 “知道它的 者不如好之者, 事业、爱好等。 不如喜好它 好之者不如乐 乐之:以它为 的,喜好它 之者。” 快乐。乐:意 的不如以它 动用法。 为乐的。”
词 语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明确: “知之,好之,乐之”可以看作学习 的三种境界,也可以看作做事的三个层次,一般 地了解,自然比不上喜欢的做得好;只是喜欢, 又比不上把它当作快乐的人;快乐地去做则是最 高的境界,把做事学习当作最好的享受,没有理 由做不好,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步练习 注释: c w4d W8d U%G ①愿:想;希望。乐饮:畅饮。 ②蹴然:惊而不安貌。 · ③长:读 · zhǎng。/c,w%Z*^8mt a ^ M CB · ④使:用;实施。 ·⑤日:天天;每天。D x B | u p ⑥遄死:速死。遄:迅速。 ] O9? @ d 【译文】 某日,齐景公喝酒喝多了,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想和诸位大夫畅饮, 大家就不要讲究什么礼数了。”晏子听了,惊讶极了,连脸色都变了,说: “您的话说得过头了!群臣本就乐得君主不讲求礼数,可以自由些呢。不 实施礼,则有勇力的人,就会战赢长者、弑害君王。只有在动物世界,才 是凭强悍来进行统治的,强者欺负弱者,所以,天天都会产生新的头领, 现在您说要不讲究礼数,那就等同动物王国了。群臣都凭勇力来行事施政, 强者欺凌弱者,那就也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如何安坐君主的位子?人之 所以要高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讲求礼的,所以《诗经》上才会说: ‘人 不讲礼,何不早点去死?’礼数是不可以缺失的。”
疏通文意
原
文
孔子说:“见到善就 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 善如不及,见 似的,形容急切追求。 不善如探汤; 探汤:探,用手试; 追求,见到不善就如 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 吾见其人矣, 汤,滚烫的热水。 忙避开;我见到过这 吾闻 其语矣。 样的人,也听到过这 隐居以求其志, 样 的话。隐居以保 持自己的志向,行仁 行义以达其道; 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吾闻其语矣, 我听 到过这样的话, 未见其人也。” 但没有看到这样的 人。”
⑤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通“凋”,凋零、零落 ⑦今女画。 “女”通“汝”,你;“画”通“划”,划下界 ⑧ 举直错诸枉。
限
⑨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错”通“措”,安置、放置
聪慧
“乡”通“向”,刚才;“知”通“智”,聪明
同步练习
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 · 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 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 ·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 · 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疏通文意
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对君子的道德要求。 请说说孔子具体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要求?
明确:有道德的人,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自己 的饮食和居处,他在做事方面应该勤劳敏捷,谨 慎小心,而且能够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 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疏通文意
思考:“贤哉,回也!”一前一后两次出现, 这个句子和一般的句子语序有什么不同?这里为 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这 个句子突出了谓语部分“贤哉”。在一段中前 后两次出现,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 重复起决定作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 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 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古今异义
三月不知肉味 (古义:尝不出。今义:不知道。) (古义:想不到。今义:不贪图。)
饭蔬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义:粗粮。今义:蔬菜,粮食。)
一词多义 ①堪
人不堪其忧 (经得起,忍受住) (能够,可以) (胜任,担当) (天,天道)
千载谁堪伯仲间
妾不堪驱使 倏忽堪舆变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②达
行义以达其道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到达,实现) (通晓事理) (到) (通顺)
【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 ①,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②:“君之言过矣! 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长③,勇多足以弑 其君,而礼不使也 ④。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 日易主⑤,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 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 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⑥?’礼不可无也。”Biblioteka 词语疏通文意
思考: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两句,可以看 出孔子怎样的态度?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 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 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德的富贵荣华,他 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把精神上的追求看得比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坦然处世, 真实做人,讲求仁义,就能在任何环境下都甘之如饴,怡然 自得。
疏通文意
原 文 词 语 子曰: 知者乐水,仁 “知者乐水, 者乐山:聪明 仁者乐山;知 的人喜欢水, 者动,仁者静; 仁厚的人喜欢 知者乐,仁者 山。知者,聪 寿。” 明的人。
译
文
孔子说:“聪明 的人喜爱水,仁厚 的人喜爱山;聪明 的人灵动,仁厚的 人沉静;聪明的快
乐,仁厚的人长寿。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作山”, 做何理解? 明确: “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 乐”,以水的性情喻聪明人,比喻很贴切。 聪明人喜爱水,因为运动和快乐,是水的性格, 也是聪明人的特点。 用山的本性比喻仁德之人。“仁者乐山”, 他本身就有山的厚重稳固,安如泰山,修炼到家, 德仁深厚的人,不管碰到什么风雨,都能处变不 惊,给人安全感,自然也就稳重长寿了。
疏通文意
译 文 孔于在齐国听到 子在齐 《韶》 :传说 《韶》乐,很长 《韶》,三 舜所作乐曲名。 时间品尝不出肉 月不知肉味。 不知:尝不出。 的滋味。于是感 曰:“不图 不图:想不到。 叹说:“想不到 为乐之至于 欣赏音乐竟可以 达到这种程度!” 斯也。”
原
文
词
语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 , 说明了什么? 明确:《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古乐。 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 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 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说明 他欣赏古乐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的音 乐造诣高深。
疏通文意
思考2:孔子教导我们在做事和说话两个方面,应各有怎样
的方式?在今天是否还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方式行事?
明确:孔子说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要勤快灵活;说 话要谨慎,不要信口而出,要想好了再说。
“慎于言”不是不要说话,而是要经过大脑思考再
说,这样不容易出错。做事认真,做人诚实,是任何时
候都受人欢迎的。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 · · 存。”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孟敬子问之( ) ②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 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
思想观点
这篇课文共从《论语》中选了七则, 谈的都是追求善、追求道等精神生活的道 理。达观的生活态度是:乐山乐水,安贫
乐道,追求善和义,即使贫穷,也很快乐。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风
貌。
精华鉴赏
1. 用对比、对照的形式,使自己的观点鲜明突出。
第四章很典型,其他章节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义而富且贵”,“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等,都有同样的效果。 2. 说明问题用渐进的方法,步步深入,前后内容相连相关,注 意内在的逻辑性,从而表现出水到渠成的合理性。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四章的“水 -动-乐”、“山-静-寿” 。 3. 贴切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 作山,把“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等等。
如不及:好象赶不上
子曰:“见
词
语
译
文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讲了哪两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更赞赏哪一种?
明确:一种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好
事善事,自己赶着去做,生怕做晚了。看见坏事丑事,避之 惟恐不及,绝不同流合污。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的道德信念、 积极向上的正人君子,孔子鼓励这种行为,因此说这样的人 和这样的事,自己都见过了。 另一种是避世隐居,以求全其志、洁其身的隐者。孔子 大概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过这 样的人。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
疏通文意
词 语 译 文 原 文 箪(dān):古人 孔子说:“多么有 子曰:“贤哉, 盛饭的圆形竹器, 贤德啊,颜回!一 回也!一箪食, 类似筐。 竹篮饭,一瓜瓢水, 一瓢饮,在陋巷, 饮:水,用如名 住在 简陋 人不堪其忧,回 词。 的小巷子里,别人 也不改其乐。贤 巷:指颜回的住 都受不了那穷困的 哉,回也! ” 处。 忧愁,颜回却依然 不堪:忍受不了。 自得其乐。多么有 乐:乐于学。 贤德啊,颜回!”
疏通文意
译 文 原 文 之:指示代词, 孔子说: 子曰:“知之 这里指学问、 “知道它的 者不如好之者, 事业、爱好等。 不如喜好它 好之者不如乐 乐之:以它为 的,喜好它 之者。” 快乐。乐:意 的不如以它 动用法。 为乐的。”
词 语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明确: “知之,好之,乐之”可以看作学习 的三种境界,也可以看作做事的三个层次,一般 地了解,自然比不上喜欢的做得好;只是喜欢, 又比不上把它当作快乐的人;快乐地去做则是最 高的境界,把做事学习当作最好的享受,没有理 由做不好,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步练习 注释: c w4d W8d U%G ①愿:想;希望。乐饮:畅饮。 ②蹴然:惊而不安貌。 · ③长:读 · zhǎng。/c,w%Z*^8mt a ^ M CB · ④使:用;实施。 ·⑤日:天天;每天。D x B | u p ⑥遄死:速死。遄:迅速。 ] O9? @ d 【译文】 某日,齐景公喝酒喝多了,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想和诸位大夫畅饮, 大家就不要讲究什么礼数了。”晏子听了,惊讶极了,连脸色都变了,说: “您的话说得过头了!群臣本就乐得君主不讲求礼数,可以自由些呢。不 实施礼,则有勇力的人,就会战赢长者、弑害君王。只有在动物世界,才 是凭强悍来进行统治的,强者欺负弱者,所以,天天都会产生新的头领, 现在您说要不讲究礼数,那就等同动物王国了。群臣都凭勇力来行事施政, 强者欺凌弱者,那就也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如何安坐君主的位子?人之 所以要高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讲求礼的,所以《诗经》上才会说: ‘人 不讲礼,何不早点去死?’礼数是不可以缺失的。”
疏通文意
原
文
孔子说:“见到善就 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 善如不及,见 似的,形容急切追求。 不善如探汤; 探汤:探,用手试; 追求,见到不善就如 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 吾见其人矣, 汤,滚烫的热水。 忙避开;我见到过这 吾闻 其语矣。 样的人,也听到过这 隐居以求其志, 样 的话。隐居以保 持自己的志向,行仁 行义以达其道; 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吾闻其语矣, 我听 到过这样的话, 未见其人也。” 但没有看到这样的 人。”
⑤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通“凋”,凋零、零落 ⑦今女画。 “女”通“汝”,你;“画”通“划”,划下界 ⑧ 举直错诸枉。
限
⑨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错”通“措”,安置、放置
聪慧
“乡”通“向”,刚才;“知”通“智”,聪明
同步练习
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 · 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 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 ·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 · 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疏通文意
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对君子的道德要求。 请说说孔子具体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要求?
明确:有道德的人,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自己 的饮食和居处,他在做事方面应该勤劳敏捷,谨 慎小心,而且能够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 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疏通文意
思考:“贤哉,回也!”一前一后两次出现, 这个句子和一般的句子语序有什么不同?这里为 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这 个句子突出了谓语部分“贤哉”。在一段中前 后两次出现,表明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 重复起决定作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 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 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古今异义
三月不知肉味 (古义:尝不出。今义:不知道。) (古义:想不到。今义:不贪图。)
饭蔬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义:粗粮。今义:蔬菜,粮食。)
一词多义 ①堪
人不堪其忧 (经得起,忍受住) (能够,可以) (胜任,担当) (天,天道)
千载谁堪伯仲间
妾不堪驱使 倏忽堪舆变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②达
行义以达其道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到达,实现) (通晓事理) (到) (通顺)
【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 ①,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②:“君之言过矣! 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长③,勇多足以弑 其君,而礼不使也 ④。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 日易主⑤,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 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 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⑥?’礼不可无也。”Biblioteka 词语疏通文意
思考: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两句,可以看 出孔子怎样的态度?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 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 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德的富贵荣华,他 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把精神上的追求看得比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坦然处世, 真实做人,讲求仁义,就能在任何环境下都甘之如饴,怡然 自得。
疏通文意
原 文 词 语 子曰: 知者乐水,仁 “知者乐水, 者乐山:聪明 仁者乐山;知 的人喜欢水, 者动,仁者静; 仁厚的人喜欢 知者乐,仁者 山。知者,聪 寿。” 明的人。
译
文
孔子说:“聪明 的人喜爱水,仁厚 的人喜爱山;聪明 的人灵动,仁厚的 人沉静;聪明的快
乐,仁厚的人长寿。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作山”, 做何理解? 明确: “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 乐”,以水的性情喻聪明人,比喻很贴切。 聪明人喜爱水,因为运动和快乐,是水的性格, 也是聪明人的特点。 用山的本性比喻仁德之人。“仁者乐山”, 他本身就有山的厚重稳固,安如泰山,修炼到家, 德仁深厚的人,不管碰到什么风雨,都能处变不 惊,给人安全感,自然也就稳重长寿了。
疏通文意
译 文 孔于在齐国听到 子在齐 《韶》 :传说 《韶》乐,很长 《韶》,三 舜所作乐曲名。 时间品尝不出肉 月不知肉味。 不知:尝不出。 的滋味。于是感 曰:“不图 不图:想不到。 叹说:“想不到 为乐之至于 欣赏音乐竟可以 达到这种程度!” 斯也。”
原
文
词
语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 , 说明了什么? 明确:《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古乐。 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 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 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说明 他欣赏古乐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的音 乐造诣高深。
疏通文意
思考2:孔子教导我们在做事和说话两个方面,应各有怎样
的方式?在今天是否还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方式行事?
明确:孔子说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要勤快灵活;说 话要谨慎,不要信口而出,要想好了再说。
“慎于言”不是不要说话,而是要经过大脑思考再
说,这样不容易出错。做事认真,做人诚实,是任何时
候都受人欢迎的。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 · · 存。”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孟敬子问之( ) ②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 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
思想观点
这篇课文共从《论语》中选了七则, 谈的都是追求善、追求道等精神生活的道 理。达观的生活态度是:乐山乐水,安贫
乐道,追求善和义,即使贫穷,也很快乐。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风
貌。
精华鉴赏
1. 用对比、对照的形式,使自己的观点鲜明突出。
第四章很典型,其他章节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义而富且贵”,“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等,都有同样的效果。 2. 说明问题用渐进的方法,步步深入,前后内容相连相关,注 意内在的逻辑性,从而表现出水到渠成的合理性。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四章的“水 -动-乐”、“山-静-寿” 。 3. 贴切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把音乐享受比作“三月不知肉味”,把智者比作水,仁者比 作山,把“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等等。
如不及:好象赶不上
子曰:“见
词
语
译
文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讲了哪两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更赞赏哪一种?
明确:一种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好
事善事,自己赶着去做,生怕做晚了。看见坏事丑事,避之 惟恐不及,绝不同流合污。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的道德信念、 积极向上的正人君子,孔子鼓励这种行为,因此说这样的人 和这样的事,自己都见过了。 另一种是避世隐居,以求全其志、洁其身的隐者。孔子 大概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过这 样的人。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