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最全版

合集下载

论语全集完整版

论语全集完整版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全 篇朗读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 篇朗读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篇朗读原文及译文第一部分: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反复地温习,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吗?”2.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之事,不可为也。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要孝顺父母,孝顺兄长,又喜欢做违背上级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为伴的。

”3.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应该担心你不了解别人。

”4.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动情色,很少有仁爱的。

”5.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有了权势就高傲自大,学识太固执。

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6.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第二部分:《论语》的讲解与深意《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20篇,其中包含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主张,以及他们对人生、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论述。

《论语》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风格和精辟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尊敬父母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他认为,对父母要尽到孝道,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2.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倡学习,他认为知识能够使人改变命运,提高自身素质。

3. 朋友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朋友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4. 仁爱之道《论语》中强调了仁爱之道,认为爱人、善待他人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5. 忠诚与诚信孔子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认为做人要讲信用,对人要忠诚。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1.7)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8)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9)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0)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1.12)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3)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5)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 1.16)为政第二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选(完整版.教用)

论语选(完整版.教用)

论语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写作背景孔门讲学本在用世,故有“如或知尔”之问。

子路长于治军,冉有长于理财,公西华长于外交礼节,三人各有专长,可备世用。

孔子既肯定三子之淑世襟怀,也赞许曾皙祥和悠然的境界。

文中具体呈现了孔子循循善诱、随机点拨的教育方式,孔门师生讲学的情景,及弟子的个性抱负。

二、《论语》与孔子(二)孔子生平三、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十三经沿革注:四库全书中,经部除了十三经之外,另有四书类以及小学类(如:许慎‧说文解字)。

(四)孔门圣人五、难句精解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请弟子说说自己的志向。

由此可见孔子于课堂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及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国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礼义。

由此可见子路的自信自负与直率。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自言志向是使人民富足。

先言“六、七十”,后言“五、六十”,表现冉求个性的退缩保守。

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自言志向是从事外交会盟之事。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之前三子所言只在具体实践事功,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已达礼乐之治的太平景象,和悦快乐的物我合一境界,有人与大自然、个人与群体的和谐。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路志在治国,但谦让不足,不免有骄矜之气,所以需要节制。

但孔子仍肯定子路的志向。

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冉求从“方六、七十”到“五、六十”,显示个性谦退。

孔子也肯定冉求的治国志向。

8.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祭祀、朝觐与会盟,都是国家大事。

孔子肯定了公西华治国的志向,外交、礼仪的才华。

《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选读(六年级)

《论语》选读(六年级)

《论语》原文、译文、评析、注释及英文版全文目录(点击阅读)1.《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译文评析及注释2.《论语》为政篇第二3.《论语》八佾篇第三4.《论语》里仁篇第四5.《论语》公冶长篇第五6.《论语》雍也篇第六7.《论语》述而篇第七8.《论语》泰伯篇第八9.《论语》子罕篇第九10.《论语》乡党篇第十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2.《论语》颜渊篇第十二1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14.《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5.《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6.《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7.《论语》阳货篇第十七18.《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9.《论语》子张篇第十九20.《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小学生《论语》选读《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第一章仁:仁者爱人(一)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②欲:想要,希望。

(四)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五)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

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

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让,谦让。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一)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①怀:思,思念。

②德:道德,品行。

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

“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

“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土地,乡土。

④刑:法度,规范。

⑤惠:恩惠,利益。

(二)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灵公夫人——南子,美而淫乱。有一天,卫灵公 请南子同车出城浏览名胜,召孔子陪乘同行,孔子深感 卫君好德不如好色,不久便又离卫去宋了。
坚持才会成功
提问: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
真正的师生平等?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 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 因为尊严自然在。
坚持才会成功
文本研习一:
坚持才会成功
☆孔子眼中的子路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 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訚訚(yín):中正的样子 • 行行(hàng):刚强的样子 • 侃侃(kǎn):和乐的样子 • 不得其死:当时俗语,不得善终 • 然:语气词,表较为肯定的语气,用法同“焉”
•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行:出去做事 • 舍之则藏:舍,舍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隐藏,隐匿 • 夫:语气词,吧 • 则谁与:与,共事(在一起,同……一起) •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坚持才会成功
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
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 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 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 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 符合“勇”的规定。 坚持才会成功
☆孔子眼中的子路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 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担 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卫国发生内乱,子路 闻讯后不顾安危挺身赴险,政敌蒯聩命人挥戈 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 “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 就义,时年63岁。 坚持才会成功
☆孔子眼中的子路
•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 与尔有是夫!”
坚持才会成功
☆孔子眼中的子路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 勇过我,无所取材。”
• 浮于海:状语后置句,于海浮 • 从:跟随,随从 •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莫非” • 无所取材:无所,没有可以用来……的东
西;材通“哉”,语气词,呀
坚持才会成功
提问: 这一“喜”字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
孔子的话又意味着什么?
答案: 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情状。孔子说“好勇过
我”,用“我”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 谋之人,但自嘲、爱惜之意溢于言表。
坚持才会成功
☆孔子眼中的子路
•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 说:通“悦”,高兴、喜欢 • 矢:发誓 • 否:不对,不当,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

坚持才会成功
补充资料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 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 小君(南子自称) 。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 见之。夫人在絺(chī)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 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 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坚持才会成功
提问: 孔子很高兴很满意,却又为何说
子路“不得其死然”?
答案: 子路这个人勇武过人。孔子一方面为他
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 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体现孔子对 学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
坚持才会成功
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 路,又称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人。出身寒 微,个头高大,性情耿直好勇,豪爽粗鲁。随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当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 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论语》选读
坚持才会成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词 。
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 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奚为于丘之门: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怎么 ;为,动词,弹奏
• 登堂入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 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 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坚持才会成功
提问: 孔子说子路已“升堂”未“入室”
的目的是什么?
【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 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 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 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 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 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 【评析】
• 本章是孔子与子路师生间最有情趣、最出人意料的 一段了。学生不高兴,老师赌咒发誓表清白,即使是 提倡师生平等的今天也是鲜见的。孔子去见南子做什 么,本章节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 “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 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他是 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坚。持才会成功
坚持才会成功
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眼中的学生 1、孔子和子路 11.13 7.11 11.15 2、孔子和颜渊 11.9 11.10 3、孔子和伯牛 6.10 4、孔子和子游 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 5.22
5.7 6.28
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 9.11 2、子贡对孔子 19.23 19.24
坚持才会成功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 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
退。(多用于人的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 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 谨慎处理。
坚持才会成功
问:孔子对子路说这话的用意何在?
在学生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 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 理智。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