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化叙述为描写

合集下载

第一讲-从多角度描写一个细节

第一讲-从多角度描写一个细节

第一讲从多角度描写一个具体细节瀚海语文王老师课堂本节课包含4个问题1.多描写,少叙述:化叙述为描写2.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3.从四类角度展开描写4.符合角度组合的要求一.多描写,少叙述先比较两个片段从我三岁第一次接触二胡,我就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时我每天晚饭后,我都会乖乖地做在板凳上练琴,时间不长我就能拉出《小星星》等几首简单的练习曲。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举行一次汇报演出,板凳靠前就成了我的舞台,虽然是断断续续的演完一支曲子,但依然获得了喝彩。

修改为:舞台·清冷“君君,拿出你的二胡,给二姑和姑父,表演表演,你不是刚学会了《小星星》吗”妈妈的语气商量中夹杂着命令。

我心下一乐,又发愣:表演我这两下子,能叫表演嘛身子刚站起来,却没有动。

“去呀!傻孩子,傻站着!”我步履“蹒跚”,拿出二胡,装着大师的模样,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

心理一阵阵发怵,调弦的手不禁微微发抖。

“不着急,慢点来。

”一向和蔼的姑父给我鼓励。

琴声响起,似青蛙过河,呜呜啦啦。

由于紧张,一会重复一个音,一会修改一个错,断断续续。

一曲终了,直感到背脊心里都冒汗。

为了找个台阶下,我强装微笑。

一家人听着,只有妈妈和姑父,伸出手掌拍了两下。

此刻,我的舞台,在客厅,其乐融融,却冷冷清清。

小结:1.记叙:记叙是记载事情的前后经过或述说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其重点是陈述过程。

2.描写: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细致入微、特色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述对象的状态、情貌生动、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

其重点是使对象生动、形象,使对象的特征突出!王老师分析:记叙的特点:有明显的时间流动。

写了好多“点”。

没有一个点写具体。

展现六要素的完整性。

描写的特点:抓住一个具体的“点”来写。

写得非常具体有形象感。

可以做到生动。

二.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同学们看下面两则作文的片断:片段一(无重点)小时候,我的身体非常弱,在冬天,不是感冒就是发烧。

写作指导:叙事如何写具体

写作指导:叙事如何写具体

叙事如何写具体叙事如何写具体叙事文的要求:一、完整清晰。

作为一篇叙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记叙文的主要特点就是完整清晰。

完整,是指作者叙述的故事要像一条小鱼一样,有头、有身、有尾,不能丢头、少身、落尾巴;清晰,是指作者叙述的故事的头、身、尾互不穿插,但要层层相联,层层相接,而不是前后颠倒,说重复话。

《中秋节》,写的是一个爸爸妈妈都是警察的小姑娘,自己晚上独自一人在家过中秋节的故事。

许香美同学把这个故事写得完完整整,使我们一读就懂;层次清清晰晰,叫我们越读越感动。

当然,这只是说的结构上的完整清晰,我们看重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完整清晰。

二、构思巧妙。

同一个故事,往往由于构思的巧与拙,导致阅读后的效果大相径庭。

好的构思可以令人跟着文中故事的发展或拍案叫好,或暗暗称奇。

《中秋节》一文,乍看题目,平平常常,当你一看开头段,会被抓住;看了中间段,你会被感动;看了结尾段,你会被留住。

开头段,作者运用先闻其声开头法,迅速吸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

”她用儿童电影《啊,摇篮》的主题歌开头,亲切、自然、和谐,且入情入理。

她唱着唱着给改了词就是很好的证明,“八月十五月儿圆啊,我一个人在家好可怜啊”。

既唱出了心中的无助,又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可谓一箭双雕。

中间段,运用层层递进法写了自己一个人在家过中秋节内心感受。

作者共分了3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先写自己的孤独,“120平方的大房子,空荡荡的,静悄悄的。

”“一切仿佛都死了一样。

”当孤独到一定的程度,小作者为自己寻了一个释放的办法——把爸爸妈妈为她洗好的水果,为她准备好的各式月饼统统搬到阳台上,与月亮一块儿过中秋。

接着作者运用移情于景的方法进一步写自己的孤独。

“月亮已经从东方升起来了,越来越亮,越来越小,渐渐的它真像一块月饼了,我好像闻到它的香味了”。

紧接着,作者从天上写到地上。

“此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在赏月,在举杯庆贺中秋国庆”。

写作方法:小说创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有何不同?

写作方法:小说创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有何不同?

写作方法:小说创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有何不同?小说中,叙述与描写有何不同?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二者?其在不同的篇章和文段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叙述与描写叙述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点:1.交代背景例如:东土大陆的东方,有个叫西宁的小镇,小镇外有条小溪,溪畔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却没有僧人,只有一名中年道人带着个两个徒儿在此修行悟道。

山是无名青山,庙是废弃佛庙,两名徒儿大的道号余人,小的叫陈长生。

西宁镇在周国境内。

大周王朝自八百年前起立道教为国教,直至如今正统年间,国教一统天下,更是尊崇,按道理来说,师徒三人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无奈西宁镇太过偏远,那座破庙更加偏远,平日里人烟罕见,所以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择天记》这里的叙述,主要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背景。

此外,叙述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有哪些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等等。

(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在写大纲时,一般可直接采用叙述来叙写整个故事情节,到了真正写正文的时候才会用到描写。

2.快速推动情节母亲告诉霍雨浩,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一名魂师。

哪怕只是一名最普通的魂师,在大陆上,也有着比普通人高得多的地位。

就在昨天,霍雨浩通过五年的刻苦努力,硬是在天赋极差的情况下,将魂力修炼到了十级。

而这也是他给自己制定的离开公爵府的日子。

——《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叙述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快速推动情节,比如这里的主角霍雨浩五年刻苦努力修炼到十级,要是用描写得花大量篇幅来说明,叙述则一句话便可带过,快速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而顺叙和插叙在小说里是最常用的。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大部分小说都是顺叙,这里就不多说了。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描述经历或体验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经常需要写记叙文,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对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帮助学生们写出优秀的记叙文作品。

一、确定主题和要点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记叙文的主题和要点。

主题是作文的核心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点则是用来支持和展开主题的细节和情节。

可以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故事、旅行、读书、电影等作为记叙文的主题,通过细节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你所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二、合理运用叙述手法1. 时间顺序叙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清晰地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

可以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过渡词来连接时间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2. 空间顺序叙述:通过地点、场景的变化来描绘事情的发展。

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3. 人物回忆叙述:通过人物的回忆和思考来叙述故事,增加文章的思考深度和情感层次。

可以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到故事的真实感。

三、丰富形象化描写形象化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场景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描写方法:1. 人物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形象,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情感变化等方面。

2. 场景描写:通过描写场景的细节和氛围来烘托故事的情感。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场景更加丰富多样。

3. 感情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让读者对故事中的情感有更深的体验。

可以运用心理描写、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四、注意结构和语言运用1. 文章结构:记叙文可以采用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结构。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使用引话、悬念等手法;中间要展开故事情节,注意适当的转折和承接;结尾要有总结和反思,展示主题的深意。

2. 语言运用:记叙文要求语言通顺、流畅,注意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感。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1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那么,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

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

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巧用动词——化平淡叙述为生动描写》教学实录

《巧用动词——化平淡叙述为生动描写》教学实录

《巧用动词——化平淡叙述为生动描写》教学实录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白建东老师:同学们,我们上次作文训练的话题叫“角落里的手艺人”。

大家猜想一下,被你们写的最多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齐答)捏糖人做糖画的人。

对,就是儿时既让我们觉得新鲜神奇,又能带给我们甜蜜味道的做糖画的人。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从大家的作文中选出两个片段,来看看大家是怎么写做糖画的人的。

请大家先自己阅读一下。

接着用一分钟时间前后分组来讨论一下你觉得这两个片段到底写得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不好的又是在什么方面?【学生讨论1分钟】老师:好了,我们请同学起来说一下,李江。

李江:我认为左边这个片段相对右边这个片段字数显得比较少,但是它能大概地写出一件事。

右边的描写比较仔细……老师:那你觉得比较突出的是什么?李江:左边的片段并没有十分明显突出他手艺的灵活,右边就特别细致描写出他做糖人时的那个动作。

老师:好的,请坐。

大家看完之后觉得两个片段哪一个写的比较好应该是很明显的。

刚才李江说的其实有道理,他说第一个片段它的过程展现得比较详细,它可以把整个过程交代出来。

但是第二个片段好就好在它运用了许多动词,我们一起来找一下。

学生:支起、舀出、抖动、勾点、泼洒、一翻。

老师:运用这些动词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有动感,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了。

其实如果从表达方式上来分析的话,你会发现第一个片段基本属于叙述,第二个片段呢?学生:描写。

老师:我在改同学作业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偏向于第一个片段的这种叙述方式来写作,所以我把这个问题归纳为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常用叙述代替描写,使得文章平淡乏味,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个性。

那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了解一下关于叙述和描写的主要区别。

所以我们今天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来看一下叙述和描写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别。

关于叙述: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

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③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写作文的叙事手法

写作文的叙事手法

写作文的叙事手法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而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有以下九种:(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约融汇地描绘事物、传授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寓意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倾注在所描绘的事物上,抒发了……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注重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低再大力歌颂所描绘的对象,上下文构成对照,注重写给的对象,接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期望能够给你增添些许协助。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总例: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必须着于发掘所写下事件中所含的生活哲理或找到它闪光的地方,反反复复思索,确认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为擅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下哲理去。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必须确切。

根据所述时间挑选合理的顺序去精心安排材料。

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通常事件的材料存有主次之分后,能够彰显文章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这部分必须详写,次要内容可以Steno或不写下,主次分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必须把事情写下具体内容。

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 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 高兴他爱看书的!” •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 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 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 我努力要回忆一个年轻母亲的形象,竟回 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 (陈建功《在山岗上的母亲》)
作文指导教学——
描 写 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中等个子,身形 奶奶个子 瘦削,背也驼了,让我想到风烛残年。枯黄 中等,身子有 的头发无精打采的趴在头皮上,脸上的折皱 些薄弱,头发 仿佛是黄土高原上纵横交错的沟壑。奶奶的 遮住了脸颊, 眼睛很有特点——眼眶上全是皱纹,层层叠 额头长满了皱 叠的把圆圆的眼球挤得凹陷了下去,这样, 纹,眼睛已凹 奶奶看东西的时候,总是要用尽全力张开耷 了下去了 。 拉下来的眼皮,但那对看透人间沧桑的眼球 奶奶鼻子下还 仍然放着慈祥的光。奶奶的嘴很小,现在牙 有一张不爱说 齿已经脱落了,皱纹也就全部向这里靠拢、 话的嘴,嘴角 集中,以致把本来就小的嘴挤得只剩下一条 边各有一个酒 缝。因为奶奶话不多,所以嘴越发显得隐隐 约约。但奶奶笑起来却依然很甜,虽然脸上 窝。 的两个酒窝早已被岁月无情的拉成了括号, 可那里却满盛着慈祥与善良。
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原因何在?
前者只是叙述,没有描写,叙述只能 简单交代事情的过程,所以给人留下的印 象不深,故而抽象平淡,而后者由于运用 了多种描写手段,让人、物、景、事变得 生动起来了,给人以可亲可感的亲近感和 生动感,具体了、形象了、能打动人了 ……
什么是描写?
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 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 诉给没有看到的人。 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 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 (也就是运用一些修辞及描写手法。) 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a、妈妈和老师都鼓励我要勇敢面对失败,不 要放弃。我的精神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学习。 b、那个阴天,上帝与我一同祈祷…… “孩子,别哭,在化蝶的黑暗里,你要勇敢!” 妈妈用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坚硬 如铁,让我镇定下来。 “莹莹,别放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 的过程。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老师用那双 锐利的目光注视着我,溢满了鼓励与期待。 所有的希望与幸福化作一缕阳光,驱散了我 心中浓重的阴霾。刹那间,我猛然惊醒:“我的 青春我作主,怎能随意听众命运的摆布。”是啊,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坚强……
叙 述
今天的风真大。 突然,一阵狂风刮起,飞沙走石, 尘土飞扬。树干“呜呜”的响,电线 “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风刮得东 倒西歪,有的还被拦腰折断了。墙角 的垃圾、纸屑被风卷到空中,像断了 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整 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有换水的鱼缸被 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 浊 。(举例、角度、修辞)
牛刀小试:
体会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技巧, 运用所学,将下列概括表达的句子(也 就是记叙)改为具体的描写,力求使其 生动 。
就要上台发言了,我十分紧张。
a、 就要上台发言了,我十分紧张。 b、 过一会儿就要上台发言了,双腿不听使 唤地抖起来,不知是一股什么力量似乎要把我 抬起又把我按在座位上,左手不停地搓着右手, 嘴里也小声嘟囔着:哎呀,怎么办,怎么办? 台上的人在讲些什么我全然不知,我的眉毛拧 成了一团,眼挤成了一条线,我不住地提醒自 己:冷静,冷静!我一遍遍地默念着事先准备 的发言,生怕自己一上台就忘了台词。看见同 学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我愈加着 急,汗珠一颗一颗滴下来,我抹了一把,可总 也抹不完。心突突直跳,我用手使劲按住胸口, 想让它跳得平缓些,可它仍然像迷失了方向的 小鹿,似乎要跳出嗓子眼来。(心理、语言、 动作、修辞)
2
• 我如同苏醒的睡狮,在学海中游泳, 在书山里跋涉,一步也不停留,一步 也不松懈。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 翻书籍,走一步,再走一步。 •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修辞等)
考得很差,我十分伤心,流下了泪水。 这个雨季,我名落孙山,老天爷陪我一同哭泣…… 我像是被人狠狠地打了一拳,立刻呆在空气里,凝 望着他远去,内心如针刺一般,胸口一阵剧痛。这种痛 像是从生命深处伸出来,又像是从无尽的黑暗里伸出来, 一把卡住我的脖子,张皇,失望,茫然…… “咯噔”、“咯噔”,老师脚步声闪闪烁烁的消失了。 那清脆而刺耳的脚步,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你 怎么搞的?”反复的审问自己,留下的却是那可怕的余 音。试卷零丁地飘落到地下,静静的,悄悄的。目光无 法逃窜,最后定格在那张被蹂躏的纸上。突然,一个惊 雷震惊了天地,刹那间,脸上布满豆大的水滴,是雨? 是泪?还是那哭泣的青春。 (心理、行动、景物烘托、修辞)
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化叙述为描写) *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 或叙述。 *抓住特征举些例子,把握角度,妙用修 辞细描绘。 *设置情境,分解过程,捕捉细节,描写 言、行、心、貌是一个观察者——写我眼 我是一个倾听者——写我听 我是一个思考者——写我心 我是一个动情者——写我情
其实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 “慢镜头”,我们把这个过程分成一 些小动作,按一二三时间先后写下来, 使这个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 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
同学们,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大同小 异,如果你能将今天的写作方法熟记于心 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尝试着经常采用,慢慢 的你会发现“作文字数不够”简直太幼稚 了,老师作文评语中的“不够生动”再也 不见了,考试作文能加到40分以上兰。
特别关注:分解过程,描写细节。 我们往往觉得生活中的行为过程是很快 完成的,因而一句或三两句话就带过去了, 比如“插队”:打饭时他又来了,仗着自己 个大,一来就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如果 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行为是可以分 解,写出层次的。 请看这段文字——
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一入餐厅,他 的眼睛迅速扫视了一个四周,便径直跨到队伍前 面,侧站着身子,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 备工作,他虎视眈眈,等待着时机。他那时髦的 服装和看似潇洒的外表再也遮掩不住那颗没公德 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 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耻行径。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 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 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器上一 插,右手将饭盒往上一递,一张馋老鼠似的嘴巴 大声喊道:“师傅,我要一份……”那似乎很有 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 学,早已有几个在对他指指点点怒目而瞪了…… 看看表,他的整个过程竟然不到5秒。
a 我们走在油菜花边,看到油菜 花开了,阳光下,真美。 B 初春明丽的阳光洒在身上,我们 散步在一垄一垄的油菜花边,一眼望 去,就如同画家刻意将浓浓的颜色泼 洒在田园里,朵朵黄花衬着翠茎,那 么奔放、热烈地盛开着,那么不顾一 切、旁若无人地盛开着……当微风吹 过,花朵轻摇,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金 色花海便仿若一层层的波浪,高低起 伏,百里飘香。(角度、修辞)
母亲对我很好,她每天都会给我带上绿豆汤,将我送到上 学的路口。我发现,母亲其实已经不年轻了,我很感动。 早晨,母亲替我拎着书包,送我到楼下。书包交给我时, 她似乎想起什么,叮嘱我等在原地,转身跑着上楼,一步一 步,她散乱的头发飘了起来,有些枯黄,她矮小的身影消失 在我的视线中。枯黄?小时候我最爱抚摸母亲的秀发,那么 黑,那么亮,怎么忽然变得枯黄了?只是一夜之间的变化? 还是我已许久不曾用心看一眼母亲的头发,忘了关心不再年 轻的母亲?她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个保温瓶—— —里面盛着绿豆汤。“瞧我,竟忘了,绿豆水,泻火,多喝 点儿 。”妈妈伸手理了理我的头发。 我不禁泪光潸然,“嗯,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 “说什么呀,孩子,我是你妈妈,我十分乐意。”妈妈轻轻 点点我的头,“上学去吧,路上小心。” 走不多远,回过头,习惯地望望我家阳台,看见母亲一 如往常目送着我。她向我挥了挥手,我也向她挥了挥手。她 微微笑着,如一朵历经风霜的菊灿烂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现情境,分过程,描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
又如——
1、我鼓起了勇气,站在起跑线上,眼睛紧 紧盯着踏板,深深地吸了口气,定了定神, 攥紧拳头,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右脚猛地 一蹬踏板,双脚并拢一跃,身子腾空而起, 像青蛙跳水一样落在沙坑里。我回头一看, 我及格了!‘哗——’一阵掌声响起来,同学 们为我的成功而祝贺。
•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 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 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的眼睛……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 指点着.。 •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 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吃, 供他穿 ,供他上学,还供他看闲书啊!……”又 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 你妈要钱买书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