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1.实物量单位 • 它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 实物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即根据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 计量的一种单位,其特点是它和自然数相对应,表现为 整数。 • 实物量单位也有度量衡单位,即按照国家统一的度量衡 来计量的一种单位。 • 实物量单位还有标准实物量单位,即按一定的折合标准, 折算为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标准实物单位,如将含热 量不同的煤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有复合单位,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结合使用来计量的单位,如 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为单位等。 • 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 间对比的比值,它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 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 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 进行比较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 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 定。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 –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 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 庭收支的分析研究,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 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 出比重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 定律的系数,称为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 1.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 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之和,说明总体本身 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 量指标。 •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 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随研究目的而发生变化。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本章重点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要注意它的两个分类:一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二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划分。
上述分类的含义和作用都不相同,而且关系到以后各章的学习,应该搞清楚。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
要注意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的区别。
3.相对指标。
要了解几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和应用条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难点。
4.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用。
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难点释疑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既是本章重点又是本章难点,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理解,以后学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它们:一是时期指标可以相加,以反映更长时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或相加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如年GDP肯定要大于月GDP,而时点指标指标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职工人数不一定大于某一个月的职工人数;三是时期指标是通过连续计数的方式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总量,而时点指标是通过间断取值的方法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和()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和()两种形式。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或()表示。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入使用额的25%,前者为()相对指标,后者为()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有正指标和负指标之分,如果与现象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则称之为(),反之则称之为()。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的形式下达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就用相对数的形式检查。
实际完成程度(%)
公式:计划完成程度(%) =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其中:
实际完成程度(%)=
本期实际完成数 ————————
上期实际完成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 上—本期—期实—计际—划完—任成—务数—数—
148.06 103.89
1、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计算结果见上表) 2、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情况。 3、简要说明一季度的计划完成情况。
累计至二成 月程 份 1度 2的 2 15 7计 2 10 0 % 划 05完 .5 4% 4 5400
2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7)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Relative number of
fulfilling plan)是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 成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 的程度。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11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3)
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总量指标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相对指标的含义、种类和计算 •相对指标的运用
2
第四章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 第三节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3
第四章
第一节 总量指标(1)
•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p.67
总量指标(Population quantity)是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04第四章----总量指标分析与相对指标分析

3.比较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相同点: 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用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的比例关 系。 不同点:二者对比的方法不同 比较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期同类指标,但属 于并列关系的两个总体; 动态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是同类不同期的指标,但
属于同一个总体。
四、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两个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指标和相应的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3.根据需要将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4.相对数应当在大数中计算和运用
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密度
C.商品流通费用率 D.人均粮食产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时期指标的数值
。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
D.其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相关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六)动态相对指标
1 .概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也称作发展速 度或指数,是同类现象某一指标数值在不同时期上 的数量对比,用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方 向与程度。
2.计算公式: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 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4)利用结构相对数,有助于分清主次, 确定工作重点。
(三)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与 另一部分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比例相对数。 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2.计算公式: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4 - 13
2、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 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 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 时点上的状况,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不一定大于 月末资产总额。
资金 占用
资金利 润率
500 3000 16.7% 万元 万元 不可比 不可比 可比 5000 万元 40000 12.5% 万元
乙企业
4 - 28
比较两厂经济效益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 分母 为1 有名数
4 - 29
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
分母为 1.00
分母 为10
分母 为100
4 - 14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14
2014-4-23
时 点 指 标
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4 - 1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 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第四章 综合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般说来,结构相对指标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般说来,结构相对指标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结构相对指标可以揭示现象的结构特征, 第一,结构相对指标可以揭示现象的结构特征, 从而认识现象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地位。 从而认识现象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地位。如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男性人口数占全国人 口数的51.63% 51.63%, 口数的51.63%,女性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48.37%。 48.37%。这正反映了人口性别构成的特点是男性人 口占的比重比女性大。 口占的比重比女性大。 第二,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也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 情况。例如, 中所列资料, 情况。例如,表3-1中所列资料,就反映了我国近几 年来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 年来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
【例】 我国200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我国2002年的农、 2002年的农 27390.8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 亿元, 14931.5亿元 2739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林业产值 1033.5亿元 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 亿元, 8454.6亿元 2971.1亿元 1033.5亿元,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 求结构相对指标。 求结构相对指标。 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价值单位
以货币作 劳动量单位
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1. 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 要做严格的确定 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 类性 3.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我国从1991年起统一使用以国际单位制 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度,促进实物指 标的准确统计。)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 数 计划执行进度 100% 全期计划任务数
可以分段检查计划 进行的松紧情况。
某汽车企业计划本年度生产汽车100000 台,实际生产情况如下:1月份生产7000台; 2月份生产6000台;三月份生产7500台,问 截止到3月份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
计划执行进度=
20.5%﹤25%
第 一 年 68 第 二 年 83 第 三 年 95 第 四 年 105 第 五 年 第一季 度 29 第二季 度 30 第三季 度 28 第四季 度 30
时间
基建投资额 (亿元))
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68 83 95 105 29 30 28 30 468 114 .5% 410 710
练习: 若上月企业单车成本为800元,本月计划在上个月的基础上每台车成 本降低5%,由于市场钢材价格上涨,本月实际单车成本与上月相比 仅降低了3%,问本月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分析: 什么是百分点? 如何利用百分点分析计划执行情况?
5、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计划期中某一段时间的实际累计数与全期计划数对比,用以表 明计划执行的进度。
2、时点指标: 反映总体现象在某 一时刻所达到的总量。 如年末人口数,商品库 存量…
三.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 1.自然单位:是按照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 量单位。如“人”、“辆”等。
2. 度量衡单位: 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来度量客观事物数量的 一种计量单位。如“公斤”、“千米”等;
È Ö ± Ø (%) 75 25 100
(三)比例相对数
1、概念: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 比值。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课件(全)

2.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时, 有两种 不同的检查方法,即水平法和累计法。
(1) 水平法。在五年计划中,只规定最末一年 应达到的计划水平,如产量、产值等。水平法就是 用末年实际水平与计划规定水平对比,来检查五年 计划完成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数、计 划完成程度指标。它是以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 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对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程 度的指标。它是计划管理的特有指标,数值一般用 百分比表示,其基本公式是: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③时点指标只能间断计数。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具有一定经济内容的量,计量的准确与否直 接影响到所反映现象的准确性。
(一)实物单位:实物单位是根据客观现象的属性而采用 的计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和标准实 物单位等。
(二)价值单位
价值单位也叫货币单位,是以货币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现 象总量的计量单位。
3.应把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应用相对数是 一个抽象化的比值,掩盖了现象绝对量之间的差别。
4.各种相对数结合应用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 的特征,一个相对数只能反映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要全面反映事物特征及规律性,要多种相对数结合应 用。
思考与练习
• 1. 什么叫总量指标?其作用是什么? • 2. 什么是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二者有何联系? • 3. 什么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 4.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特点和作用有何不同? • 5. 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 6. 什么是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完成程度、考试及格率、流通费 用率、每百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每 百元资金产生的利润等都是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 有名数
-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平均每人分摊的粮食产量:千克/人
无名数,分以下几种:
-
系数或倍数:是将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 成数:是将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 百分数:是将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 千分数:是将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0。
例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30510亿元,财政支出 33510亿元,财政赤字3000亿元。
总量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特点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货币单位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之分。
价值单位使不能直接相加的产品产量过渡 到能够加总,用于综合说明具有不同使用 价值的产品生产总量或商品销售量等的总 规模、总水平。
(3) 劳动单位
例
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
工时 —— 工人数和劳动时数的乘积; 台时 —— 设备台数和开动时数的乘积。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 具有可比性,因此,劳动量指标只限于企业内 部使用。
全期计划时间长度
计算例题
例题:某企业计划2001年实现产值360万,至9月末已实现 产值240万,则该企业产值计划的进度为:
240 66.7% 计划进度= 360
9 75 % 时间进度= 12
产值计划进度66.7% 和时间进度75% 不一致,即花完了 75%的时间,只完成66.7%的产值计划。有可能完不成计划 或后面很紧张。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 性质不同,计量单位分三种形式:
(1) 实物单位
a.
自然单位:辆、双、头、根、个……
b. 度量衡单位:吨、米、克、立方米…… c. 双重单位:公里/小时、人/平方公里…… d. 复合单位:吨公里、公斤米、千瓦小时……
(2) 价值单位(货币单位)
是生产活动的成果。 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 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或增加值法,它 是从生产的角.分别计算生产过程中 各个部门或企业所生产产品内含的增 加值,再加以汇总而得到国内生产总 值的方法。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按内容分
总体中数 量标志值 总 量
时 期 指 标
时 点 指 标
表现为 存量
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划分
(一)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指标 1、标志总量指标:
全部总体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所表现的各个数值-标志值之和。
一个企业有许多员工,每人的工资不尽相等,而工资总 额就是标志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各企业总产值之和-各企业中间产品价值 之和 =全社会产品总产值-全社会中间产品价值
返回
收入法: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 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投入或 者是从生产要素使用者花费的成本 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所以也叫成本法或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年
4季
第
1季
四
年
上半年 下半年 1季
2季 3季 4季
19
10
10
11
12
12 12
12 10
13 10
13 10
从计划完成程度看:12+12+13+13/45=111.11%。 从第三年二季度到第四年一季度的实际产量恰好45万吨,
提前3个季度完成计划。
但是,下一组数据则表示,虽然也同样体提前3个季度 完成计划,可知完成计划的:12+10+10+10/45=93.33%
1+实际提高的百分比 1+计划提高的百分比 1-实际降低的百分比 1-计划降低的百分比
计算例题
实际提高8%;次品率降低4%,实际降低3%;合格品率达 到98%,实际为97.5%。则该企业计划完成情况为: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
1 8% 1.029 102 .9% 超额完成计划 1 5%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上年度实际成本为420元/吨, 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则:
1 7.6% 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98.29% 1 6%
∴ 比计划多完成1.71%;
本题也可换算成绝对数计算: 计划 -6% ~ 394.8元/吨 [(1-6%) × 420]
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在国民经济和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制定 长期(5年以上)计划,如国家和地方的五年发 展规划等,长期计划的任务有两种:
1. 计划只规定计划期末(最后一年)应达到 的水平。(水平法)
2. 计划规定计划期内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累计法)
水平法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最后一年实际完成数 计划期最后一年计划任务数
例题:某企业计划2002年上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5%,
1 3% 1.011 101 .1% 次品率计划完成= 1 4% 98%
没完成次品 降低率计划
合格品率计划完成= 97.5% 0.995 99.5% 没有完成合
格品率计划
根据相对数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例
注意:降低情 况的完成相对 数!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 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
支出法也叫使用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来衡量国内生产总 值,把不同经济主体用来购买本期最终产 品的支出加总在一起,或者是按最终产品 的使用方向加总在一起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划分
时期指标
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过程中所 取得或实现的累计总量。
时点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1. 时期指标的三个特点: (1)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连续不断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度成正比 2.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一次性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城市人口总人数仅此例中属于标志总量指标!而若 是计算该省42个城市2500万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时, 人口总数2500万就属于总体单位总量!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 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时期指标与时间长短有关,时 点指标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 接关系。 时期指标通过连续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采用间断登记取得。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
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2.结构相对指标
3.比例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
(一)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计划数
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情况
当制定计划的指标是相对指标时,通常要求 计划指标要提高或降低一定的百分比,此时,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
超额完成计划数
+
日平均计划
用水平法检查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时,只要有连 续一年的实际完成数达到了计划任务数,就算完成了计 划,剩下的时间既是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计算例题
某省“九五”计划规定至2000年钢材产量达到10万
吨 从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实际产量为10.5万吨,而2000 年全年产量恰好也是10.5万吨。则该省钢材产量计划的完 成情况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分别是 10 .5 1.05 105 % (1)计划完成程度= 10
国民产出三方等价原则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是 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不同阶 段来测量的国民产出水平,它们是对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的测量,因而其 统计结果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所谓 的“国民产出三方等价原则”。
返回
GNP、GDP、NNP的联系
国民生产总值 (GNP)与国内生产总值的 根本区别在于其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不 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 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 GNP与GDP关系示意图 计算的。 国民生产净值 外国国 本国 本国国
累计法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内累计的实际完成数 计划期内累计的计划任务数
用累计法检查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时,只要自 计划期初至某一时间止累计的实际完成数达到计 划任务数,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就是提 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2、单位总量指标:
某总体所有个体、基本单位之和。
一个企业有许多员工,员工总人数就是单位总量
3、两种指标的关系:
例如:城市:常住居民人口数大于10万。
某省城市人口在10-50万的有25个; 50-90万的有9个; 超过100万的有8个。 所以该省城市属:25+9+8=42个(单位总量指标)而 该省城市人口总数2500万(标志总量指标)
实际 –7.6% ~ 388.08元/吨 [(1-7.6%) × 420]
388.08 100% 98.29% 394.8
∴
根据平均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当制定计划的指标是平均指标时,
实际平均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