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牡丹亭教案

合集下载

牡丹亭 教案

牡丹亭 教案

牡丹亭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游园前的曲子、宾白,理解内容。

2.抓住曲词,揣摩杜丽娘寂寞、惆怅、追求自由的情感思想。

3.感受牡丹亭语言的典雅之美。

【重点难点】理解曲词、宾白内容,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环节一:品味【绕地游】1.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

——杜丽娘被惊醒后独立小庭深院的惆怅,对春光的渴盼。

3.从“小庭深院”,可见杜丽娘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封闭、压抑。

与外面的春光遍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丽娘对春光的向往。

4.春香的“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侧面写出了丽娘什么样的心理。

——时光流逝,无心针线,想象着今年的春色是不是和去年一样撩人,侧面写出了杜丽娘的百无聊赖,向往春色。

5.让学生观看昆曲演唱【绕地游】情节,感受杜丽娘的情感、心理。

环节二:品味【步步娇】1. 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的内容。

——这支曲子写了杜丽娘望到窗外的春景——游丝、对镜梳妆的情景、羞怯步出闺阁情景、3.再读曲子,说说读出了杜丽娘怎样的心理。

——寂寞、羞怯。

4.请学生欣赏昆曲演唱【步步娇】环节三:品味【醉扶归】1. 请学生反复朗读曲词,结合注释理解语句内容。

2.概括这支曲子的内容。

——杜丽娘描绘自己的裙衫颜色鲜艳,头饰华美;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颜。

3.重点词语的积累。

——出落:衬托、显示艳晶晶:光灿灿天然:本性使然恰:恰似三春好处:比喻青春美貌4.你从这支曲子中读出了杜丽娘怎样的心理?——既得意于自己的美貌,又感伤如花似玉的容貌无人欣赏,孤寂之情。

5.赏析昆曲演唱【醉扶苏】,感受杜丽娘的心理。

环节四:品味不出闺阁,初到园子的宾白内容。

1.步行到园子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雕栏画栋,金粉零落,池馆台阶苍苔一派青绿。

描写出了少有人来,花园颓败与生机共存的景象。

2.揣摩此刻杜丽娘看到此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伤春。

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

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

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2020-10-04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

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导入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

(多媒体展示)3、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

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

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6、师: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色,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习《牡丹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文言文素养。

3.深入剖析作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感悟作品所传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牡丹亭》第三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至第五折“但见泪痕湿故纸,心知肚明是故人”。

2.作品背景: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3.重点词汇:姹紫嫣红、断井颓垣、泪痕、故纸等。

4.难点语句:结合课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西厢记》、《长生殿》等古典戏剧作品,了解戏剧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进而引入本课《牡丹亭》,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讲解(4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1)背景介绍: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2)课文解析:a.姹紫嫣红、断井颓垣等词汇的解释。

b.泪痕、故纸等语句的剖析。

c.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柳梦梅、陈最良等。

3)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情节、人物、语言等。

4.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后作业(10分钟)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感悟文章:阅读学生提交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中的《牡丹亭》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牡丹亭》的经典选段,如《惊梦》、《寻梦》、《诊梦》、《圆梦》等,详细分析作者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剧情结构、人物性格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掌握汤显祖的戏剧创作风格,体会古代戏剧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性格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牡丹亭》的剧情,体会汤显祖戏剧创作的艺术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性格,解读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3. 例题讲解:以《惊梦》为例,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阐述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梦》、《诊梦》、《圆梦》等选段的剧情,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戏剧艺术。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教案2. 内容:剧情简介人物性格分析汤显祖戏剧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古代戏剧爱情观念的认识。

2. 答案:分析要点: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古代戏剧中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学生答案示例: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经历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敢。

这种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牡丹亭》的剧情、人物和艺术特色。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欣赏与表演》中《牡丹亭》选段。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爱情篇》中的《牡丹亭·惊梦》。

内容包括对《牡丹亭》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选段的文字解读、情节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通过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选段的情节理解和角色分析,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认识,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选段解读(10分钟)引导学生对《牡丹亭·惊梦》选段进行文字解读,分析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选段中的一段台词为例,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5. 表演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选段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惊梦》2. 内容:(1)作者:汤显祖(2)选段情节概括(3)角色分析(4)戏曲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牡丹亭·惊梦》的情节发展。

(2)分析选段中的主要角色特点。

(3)尝试编写一段《牡丹亭·惊梦》的表演剧本。

2. 答案:(1)情节发展: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惊梦而醒,彼此思念。

2024年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增加多场景)

2024年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增加多场景)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增加多场景)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2.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牡丹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1.《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2.《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

3.《牡丹亭》的游园场景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牡丹亭》游园场景的解读,对《牡丹亭》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引导学生对古典戏剧产生兴趣。

2.讲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牡丹亭》的主题,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爱情、自由、人性等深刻议题。

4.解读《牡丹亭》的游园场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戏剧艺术。

5.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对《牡丹亭》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

2.对话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教学法:通过游园场景的解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牡丹亭》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牡丹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作业与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牡丹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牡丹亭》剧本及相关研究资料。

2.网络资源: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关注戏剧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对《牡丹亭》及古典戏剧的了解。

以《牡丹亭》为题写教案

以《牡丹亭》为题写教案

以《牡丹亭》为题写教案
《牡丹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牡丹亭》的内容和主要情节;
2. 理解本文的精神及其在人生修养中的意义;
3. 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牡丹亭》的内容;
2. 了解本文的精神及其在人生修养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 领会《牡丹亭》的精神;
2. 在人生修养中体会《牡丹亭》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 概述:让学生通过讲解获得熟悉《牡丹亭》的背景;
2. 精读:布置相关练习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拓展:布置相应练习,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及人文思维能力;
4. 结语:用自己的话总结本文的精神及其在人生修养中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
1. 板书设计
(1)教师将《牡丹亭》的故事大意写在板书上,帮助学生理
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教师设计相关练习并列出提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主
要内容和精神;
(3)在结语时,让学生思考本文的精神及其在人生修养中的意义。

2. 幻灯片设计
(1)教师使用幻灯片形式介绍《牡丹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较好地了解故事;
(2)教师使用幻灯片形式介绍本文的精神及其意义;
(3)在讨论时,教师使用幻灯片进行启发式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精神及其在人生修养中的意义。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剧欣赏》)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牡丹亭》(共46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剧欣赏》)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牡丹亭》(共46张PPT)

2019/2/21
24
《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 1 )以“情教”反對“理教”,对处于正统地位 的程朱理学和压抑僵化的世俗礼法进行批判,肯定 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 2 )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 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 3 )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 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

2019/2/21 22
《牡丹亭》的“情”

《牡丹亭》中所表达的“情”,绝不仅仅 是杜丽娘、柳梦梅两位青年之间的这段爱情 故事而已。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 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 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 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019/2/21
23
精彩曲辞赏析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揺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 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 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2019/2/21 7
生平:
(1)35岁之前:读书应举阶段 5岁读书,12岁能诗,14岁进学 ,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 (2)35岁-48岁:为官阶段 太常士博士、礼部祭司司主事
(3)49-67岁: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
2019/2/21
8
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 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 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 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 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 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 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 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 死过一名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主讲:刘咏梅
教学目的: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深入理解这段唱腔的内在含义。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教学时数:一大节。

一、正反两方的矛盾冲突:
提问:
1、正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丫环春香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性格如何?
2、反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各自代表哪些阶级?各有些什么言论?
二、《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提问:
1、《牡丹亭》是悲剧吗?杜丽娘的悲剧意蕴何在?
2、《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明确:
1、以情反理,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情感价值。

2、以梦反理,反对禁欲主义,崇尚人性解放。

3、以柳反理,反对封建道德,鼓舞青春理想。

小结:
《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
一体的复合戏。

“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则有泪;叹者真叹,叹则有气。

”――――王思任
《牡丹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令人伤感:
原来做官是要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作为起码代价的!
三、《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比较:
1、作者生平汤显祖――――莎士比亚
(1550—1616)(1564—1616)
2、时代背景中国明朝———英国文艺复兴
3、人物性格杜丽娘――――哈姆莱特
不同点:杜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重于行动)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哈苦闷矛盾,犹豫不决
(重于思考)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