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统计公报
201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3-02-19 浏览:5342 次字号:大中小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3年2月19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
福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年比持平,厦门市、泉州市分别下跌0.4%、0.5%。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粮食种植面积1801.70万亩,比上年减少38.4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41.40万亩,减少26.6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5.12万亩,增加3.3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70.35万亩,增加1.5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38.25万亩,增加19.2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59.30万吨,比上年减产13.50万吨,下降2.0%。
其中,稻谷产量503.78万吨,减产10.37万吨,下降2.0%。
全年水产品产量628.61万吨,增长4.1%。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2.08万吨,增长5.8%;海洋捕捞213.88万吨,增长1.8%;海水养殖332.66万吨,增长5.2%。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02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29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619.67亿元,增长7.5%,带动农户365.87万户。
2012年前三季度福建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2012年前三季度福建经济运行情况通报2012-10-18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0.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0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6764.48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4687.09亿元,增长8.1%。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全省春收粮食产量34.27万吨,同比增长1.2%;夏收粮食产量144.28万吨,下降0.3%。
全省木材产量799.57万立方米,下降0.6%。
肉蛋奶总产量177.31万吨,增长7.9%,其中肉类产量147.30万吨,增长9.4%。
生猪出栏、存栏分别增长6.3%和2.5%。
水产品总产量435.06万吨,增长4.7%。
二、工业增速小幅提高。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0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集体企业增长8.5%,股份制企业增长2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0%。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轻工业增长14.9%。
分行业看,38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分产品看,发电量增长2.3%,钢材增长13.8%,水泥增长15.6%,平板玻璃增长34.0%,汽车下降2.8%,其中轿车增长6.4%。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58%,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272.52亿元,同比增长9.7%。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5.32亿元,同比增长1.5%。
在38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6.9%,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提高0.6个和0.1个百分点。
2012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29•【字号】•【施行日期】2013.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2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2013年3月29日)综合初步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连续7年达到12%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6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16.9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65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7:45.8:45.5调整为8.7:45.5:45.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6.8%和3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6.8个、4.8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97.39亿元,增长18.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2.01亿元,增长19.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4.84亿元,增长13.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2.4%。
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34.80亿元,增长19.5%;营业税110.25亿元,增长23.1%;企业所得税50.78亿元,增长25.6%;个人所得税19.11亿元,增长0.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9.37亿元,增长12.7%。
农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4.9亿元,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16.9亿元,增长1.2%;牧业产值73.7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352.5亿元,增长5.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6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6.0万吨,下降6.7%。
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福州荣膺“中国鱼丸之都”、“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称号。
2012年福建省常住人口数

7.04
41.8
政和县
16.80
6.90
9.90
41.1
龙岩市
257.00
126.96
130.04
49.4
龙岩市辖区
68.30
48.02
20.28
70.3
新罗区
68.30
48.02
20.28
70.3
漳平市
24.00
12.50
11.50
52.1
长汀县
39.40
18.12
21.28
46.0
永定县
17.60
43.3
尤溪县
35.18
13.24
21.94
37.6
沙县
22.70
13.12
9.58
57.8
将乐县
14.90
7.12
7.78
47.8
泰宁县
11.02
4.80
6.22
43.6
建宁县
12.01
4.31
7.70
35.9
泉州市
829.00
500.72
328.28
60.4
泉州市辖区
147.11
119.41
10.31
52.2
南靖县
33.55
15.20
18.35
45.3
平和县
49.49
18.95
30.53
38.3
华安县
16.01
6.71
9.30
41.9
南平市
263.00
135.71
127.29
51.6
南平市辖区
46.90
30.72
福建省莆田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4-19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莆田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家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实现一二三一五、突破项目促跨越”的目标,积极应对外需不足等困难,持续打好“五大战役”,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实体企业帮扶力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2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1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395.36亿元,增长10.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57元/人,比上年增长12.2%。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所调减,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4:58.4:32.2调整为8.9:58.2:32.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3.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5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6.9%。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9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2.8%。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3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6.0%。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8%,控制在预期目标3%以内。
财政总收入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7.45亿元,增长21.1%;财政支出119.60亿元,增长25.4%。
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医疗卫生、节能环护、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39.29亿元,增长17.0%,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2.9%。
全市国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75.92亿元,增长30.7%,其中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75.91亿元,增长30.7%;全市地税各项收入76.47亿元,增长21.0%,其中税收收入(含耕契税)58.05亿元,增长19.8%。
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发布日期】2013.03.20【实施日期】2013.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2013年3月20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位居“2011-2012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五,位列中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第二。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0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85亿元,增长11.7%。
三次产业结构为0.9∶48.8∶50.3。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392元,增长10.4%,折合12260美元。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49.2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7.5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1吨,减少0.6吨。
财政收支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实现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22.91亿元,增长14.1%。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62.65亿元,比上年增收47.8亿元,增长15.2%,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91.7%。
其中,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营业税增收明显,合计增收38.82亿元,分别增长54.3%、50.6%、24.5%。
全年财政支出462.7亿元,增长18.9%。
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8.44亿元,增长67.4%;教育支出70.71亿元,增长2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85亿元,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05亿元,增长17.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1.28亿元,增长11.1%。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

2012全国各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排名指标名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含义: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交纳社保支出-记账补贴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时点:2011年1-12月发布时间:2012年1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省市统计公报说明: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各省市最终收入数据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人均可支配排名增速人均GDP收入(元/人)(%)排名上海36230113.8 2北京32903213.2 3浙江30971313.2 5天津26921410.8 1广东26897512.68江苏26341614.8 4福建24907714.410山东22792814.39辽宁20467915.57内蒙古204081015.3 6重庆202501115.512吉林193001214.011广西188551310.527江西186571412.725安徽186061517.826云南185761615.630湖北183741714.413湖南183691817.919海南183691917.923河北182922013.014陕西182452116.215山西181242215.818河南180002313.021四川178992415.824宁夏175972514.617黑龙江156962613.3 16青海156002712.622 新疆155132813.720 甘肃149692913.529 贵州141433012.0 31 西藏135443113.028。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本科一批招生录取情况通报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本科一批招生录取情况通报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文史、理工类本科一批录取工作于7月21日全部结束,进展顺畅,过程平稳。
本批次汇聚国内“985”、“211”大学,备受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经统计,2012福建一本录取共有招生院校229所,计划招收29715人,实际招生30841人,增加1126人、增幅3.79%。
其中,文史类计划招收5526人,实际招生5917人,增招391人;理工类计划招收24059人,实际招生24924人,增招865人。
2012福建一本录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常规志愿满足率高。
从招生计划数和投档人数来看,本一批常规志愿共投档考生29316人,其中文史类5240人、理工类24076人,常规志愿满足率为99.09%。
二、省内高校生源充足、分数线高。
厦门大学继续保持较高的录取分数,文史类投档分612分,理工类投档分619分;福州大学文史类投档分590分,理工类投档分587分;特别是今年新调整到本一批招生的集美大学文史类投档分570分,理工类投档分565分。
三、“985”、“211”院校总体生源充足、质量良好。
北京大学文史类计划招收15人,最低投档分647分;理工类计划招收14人,最低投档分677分。
清华大学文史类计划招收4人,最低投档分653分;理工类计划招收50人,最低投档分676分。
但是,也有个别院校生源不太理想。
比如往年招生录取分数较高、生源较好的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今年的生源不太充足,投档到底线。
四、积极争取优质高校扩大招生计划。
积极争取优质高校扩大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本批次共增招1126人。
其中,统招增加718人、自主招生197人、高水平运动员59人、艺术特长生24人、保送生123人、运动训练5人;“985”院校增招597人,“211”院校增招251人,其他本一院校增招278人。
许多“985”名校纷纷在我省增加计划,厦门大学增招162人,北京大学增招50人,复旦大学增招34人,华东师范大学增招27人,中国科技大学增招23人,武汉大学增招22人,天津大学增招21人,同济大学增招20人,浙江大学增招19人,中国人民大学增招17人,清华大学增招17人,上海交通大学增招17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3年2月19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
福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年比持平,厦门市、泉州市分别下跌0.4%、0.5%。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粮食种植面积1801.70万亩,比上年减少38.4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41.40万亩,减少26.6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5.12万亩,增加3.3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70.35万亩,增加1.5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38.25万亩,增加19.2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59.30万吨,比上年减产13.50万吨,下降2.0%。
其中,稻谷产量503.78万吨,减产10.37万吨,下降2.0%。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02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29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619.67亿元,增长7.5%,带动农户365.87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6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6.29亿元,增长15.2%。
工业产品销售率97.77%,比上年回落0.30个百分点。
表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4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99.93亿元,增长19.2%;实现利润150.53亿元,增长19.2%;税金总额158.18亿元,增长1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09.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2.24亿元,增长25.9%;农户投资257.42亿元,增长10.1%。
表6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7.8%,金银珠宝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9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外国人167.01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家,募集资金26.44亿元。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股人,毕业生39.13万人。
特殊教育在校生2.73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39.98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25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3%。
全省围绕11个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21个专题项目,新增70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全省4项科研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参与完成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全省推荐申报201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项目519项,评审产生省科技奖18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7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170项,包括一等奖15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各1项,科技进步奖13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113项。
全省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超过1500家。
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共331家;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共28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共35家;新认定国家“2012年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
新增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49家,共有国家、省、市三级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1234家。
全省11项专利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5项。
全省专利申请受理42773件,专利授权3046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2.3%和39.4%。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492件,发明专利授权2977件,分别增长23.1%和53.1%。
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764件,比上年增长54.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9件,比上年增加0.73件。
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539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7%。
年末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827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7个。
全省现有独立的认证机构1个、分支机构10个,累计获得28659张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证数量比上年增长21.2%。
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0项,累计建立230项。
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9个,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1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96.8万台(件)。
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39项、行业标准57项、地方标准109项,累计全省共制订国家标准812项、行业标准722项、地方标准1313项;全年新获批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41个。
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累计58个。
新增福建省政府质量奖4家、福建省标准贡献奖28项、福建名牌产品591项,累计分别为11家、114项和1674项。
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4个、国家一般气象站42个;高空气象探测站4个,其中移动高空探测站1个;天气雷达观测站6个,其中移动天气雷达站1个。
共有地震前兆台站44个,前兆测项371个;测震台站157个,强震动观测台站39个;GPS观测基准站41个,基本站19个。
共有1211个海洋环境监测站位、14个重点监测区域、17个生物质量站位、5个海漂垃圾监测区域。
全年基础测绘共完成1∶1万数字线划图(DLG)更新1387幅。
至年底,我省1∶1万基础测绘行政区陆域图幅总数累计4689幅,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累计各达4689幅、4689幅;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DLG累计达4689幅。
当年向社会提供大地控制成果2411点,3D数字地图26242幅(数据量为211GB);公开出版地图76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0个,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86个,文化馆95个,博物馆96个。
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18万场,观众980.28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2050次,书刊文献外借1415.6万册,总流通人数1370.07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732个,组织文艺活动、培训班和公益性讲座5292次,共有683万人次参加;博物馆共举办315个基本陈列和454个展览,共有1747.79万人次参观。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6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0%,城镇为39.4%。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6.46万人,比上年增加61.43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630.9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25.48万人。
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03.34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2.9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66.3万人,参保的城镇居民596.62万人。
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9.12万人,增加28.22万人。
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全省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6.89万人,减少1.2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68万人,增加0.73万人;“五保”供养对象9.14万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9.37万张。
全省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1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1679个。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7.1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0.91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1185.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0%。
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331.22万亩,占任务的110.4%,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82.35万亩,比上年减少42.8%。
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48.29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53.70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34.06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63.1%。
商品材产量574.16万立方米,增长2.0%。
全省城市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2556.25公顷,绿地率37.4%;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21.5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
全省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100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县(市、区)27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807个,省级生态村1963个。
有风景名胜区5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3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22.64万公顷。
3558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92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2.2%。
“五江一溪”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占81.4%。
12条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占95.2%。
9个设区城市的3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监测的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
23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有13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水平的有10个,属于“较好”水平的有12个。
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8%,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85.8%;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市县污水处理率83.9%。
全省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0万元。
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92起,其中一般火灾6起,较大火灾86起;受害面积0.07万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分别为1.03次/十万公顷和0.08‰。
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2.75亿元,增长321.3%。
全年发生海洋赤潮17次,增加12次;累计赤潮面积396.8平方公里,增加170.8平方公里。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13519起,比上年下降12.9%;死亡2755人,下降8.0%;受伤11457人,下降16.8%;经济损失14187万元,下降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