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导学单、反思、作业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概念、结构、类别;2.能根据比喻句的结构,按照不同的方法仿写比喻句;教学重难点:在了解比喻句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方法仿写比喻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猜一自然现象)对,就是在天空中飘着的云,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
这样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叫做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1.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2.比喻的结构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比喻的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1)明喻典型的形式:甲像乙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宛如、犹如、如同、似的、好比、好似、像......一样、如...... 一般、仿佛......似的等。
例句:A、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B、阳光犹如一把利剑,穿过了树梢。
C、太阳好比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空。
(2)暗喻典型形式:甲是乙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句:A、太阳成了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B、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C、书是智慧的钥匙。
(3)借喻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方法方法一:本体和喻体的`大小相似。
如: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
方法二:本体和喻体的形状或形态相似。
如:1.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方法三:本体和喻体的颜色相似。
如:羊群走到哪里,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方法四:本体和喻体的声音或声音的大小相似。
如:他说话的声音像蚊子一样,怎么也听不清楚,听不明白。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设计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李文静一、导入、认识比喻句: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话:一、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二、漓江的水真绿啊!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是呀,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个相似点来进行说明或者描写。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寻找共同点:牵牛花和喇叭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形状相同。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的结构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牵牛花,喻体是喇叭,没有比喻词。
孩子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试试看。
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银杏树);喻体是(小扇子);比喻词(好像)大家学得真快啊!我再出三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1、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2、李明的性格像他爸爸。
3、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三、判断比喻句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三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说一说理由吧!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分析: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似”,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微云”,所以是比喻句。
李明的性格像他爸爸。
分析: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的“他”和“爸爸”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分析:只有一种事物,不构成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喻句的辨识,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并了解比喻句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通过知识讲解,例句解析,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能准确辨识比喻句,了解比喻用的用途并能正确书写比喻句。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喻句这种修辞方法,通过认识比喻句的特点,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走进修辞的王国来认识一下比喻句吧。
(二)新课过程1. 初识比喻,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东东和豆豆是怎么描述的:①东东说:“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大”。
②豆豆说:“那树上的苹果就像灯笼一样又红又大”。
树上明明是苹果,为什么豆豆说是灯笼呢?(引发学生探究)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引导学生明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优美的比喻句,一边欣赏一边看图,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观察比喻句的特点。
①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根香蕉。
②圆圆的月亮宛如一个大圆盘。
③枝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2、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归纳讲解(引导学生归纳)①、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②、句中本体、喻体必须种类不同,但是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三)、小结方法、判断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三看一比,一看本体,二看比喻词,三看喻体,一比种类不同,只是相似。
①、试判比喻句;②、试写比喻句。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比喻句,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是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二是化抽象为具体,让事物更清楚明白;三是事物生动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四是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下去以后同学们也试着写写比喻句吧,我的课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通过这个小视频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再见!。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设计理念:通过情境让学生进入快乐的研究乐园,层层引导学生从形象、图文到句子,逐步认识比喻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认识比喻句”、“说说比喻句”、“辨辨比喻句”三个阶梯训练,让学生学会比喻句。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比喻句,由图到句,由浅入深,并研究说一说、辨一辨比喻句。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句。
教学难点:研究说一说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认识“比喻句”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今天天气真热,太阳就像个大火球。
出示句子:太阳像个火球。
引导学生感受到句子的意境和趣味。
2.找一找: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如蜻蜓像飞机、树叶像大扇子、蘑菇像雨伞等,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的感知能力。
3.复课文中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等,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
二、明确“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表达。
它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构成。
三、看图说比喻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喻句,如“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辨比喻句:通过给出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如“树上的柿子像个大灯笼。
”等,提高学生对比喻句的辨识能力。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目标:1.研究如何恰当、贴切地使用比喻句。
2.在实践中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作用及注意事项。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比喻句。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挂在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二、深入探究1.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使语言更准确、鲜明、生动,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比喻句。
2.比喻句,俗称打比方,是指将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3.它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练: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描述了哪两个事物?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分析:XXX和小船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因此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4.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被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称为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称为比喻词。
练: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各是什么?答案: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孔雀),喻体是(五彩洒金的大扇子),比喻词是(像)。
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a。
“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
“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分析:a句中没有喻体,因此不是比喻句;b句中的喻体是“她妈妈”,比喻词是“像”,因此是比喻句。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第一篇: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目标:1、学习得体、贴切地说好比喻句。
2、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结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挂在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二、深入探究1、是的,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2、练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寻找共同点:月儿和小船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3、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叫作比喻词。
4、练习:(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这个句子中的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说出理由。
a、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分析: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妹妹,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分析: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该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个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范文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关于修辞手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字眼上的要求,但确有这样的目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
的联想,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帮助生体会比喻在表情达意方这些比喻句的运用,是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学、形象,能引起学生丰富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
2、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比喻句。
3、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句子模式、特点,并灵活运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习作中,写好比喻句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更有情趣,容易理解;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写好比喻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能把普通的事物描写的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的入木三分。
熟练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会使你的文章更受欢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好比喻句。
一、新授(一)基本概念1、释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事物。
2、基本要素解析(1)内容三要素:a、思想的对象。
(本意)b、另外的事物。
(喻意)c、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或相似处。
(2)文辞上的三个成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常见的喻词有:仿佛、好像、好似、宛如等)。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重难点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教学过程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两句形象地说明了孔雀开屏呈扇形和松鼠的尾巴大而蓬松的特点。
写得特别好,好就好在两句都是比喻句。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1)、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句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孔雀的尾巴和一把扇。
它们有相似之处,孔雀开屏呈扇形。
(2)、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句中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松鼠的尾巴和一把伞。
它们也有相似之处,形状相似。
(3)、小结:像这样,把两个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做比喻句。
也叫作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例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这句话中影子和小黑狗是不同种类的事物,它们有共同之处,都是黑色的,还都会跟着我。
所以这话句是比喻句。
3、比喻句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
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
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本体是影子。
比喻词是像。
喻体是狗。
4、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
例:小刚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这句话中小刚和爸爸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5、总结: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
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
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
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
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
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
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
在这个比喻句中,月儿是本体,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呦!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又是()?赶快写下来吧
!同学们又答出来了,真棒啊!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孔雀);喻体是(大扇子);比喻词是(像)大家学得真快啊!
我再出两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吗?
(1)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2)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先来看: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妹妹,比喻词是“像”,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再来看第二句: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都知道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五、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