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1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后,感触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教育,重新认识人类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的人们,认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
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本来就是善的。
善是什么呢?纯净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
透明的,这就像人性一样。
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天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事件,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
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
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出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变了,特别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天,人们脱离了圣贤教育,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
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的朋友,周围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该接受圣贤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并且要抛弃一切杂念,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这一过程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接受正确圣贤教育,抛弃太多的物欲和金钱观,一旦这教育恢复,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绝对不难。
教师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贤们思想精髓的结晶,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真理。
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努力研究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道德精华和思想精髓,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培养正义之气,升华思想境界。
教师是社会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力量。
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加强与发扬,反而有被破坏的趋势,以至于被年轻人遗忘。
回顾过去,我们接触的传统文化仅限于少量的古诗词和古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掌握的匮乏。
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重要教育任务。
只有不断研究经典文化,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忠、孝、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对事业、人民和国家的坚定信念。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义是做人的根本,是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
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耻是一种道德底线,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保护。
这些传统美德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如果我们每天花一点时间去品读唐诗、宋词、元曲,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体会词者的豪放与洒脱,品味元曲的惆怅,将其中的精神、文化积淀在心里,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变成自身的文化素质、儒雅气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淀生活的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此,多读一些传统的哲理文章,感悟其中的奥妙,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为人处事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传统文化师风师德心得体会5篇

传统文化师风师德心得体会5篇传统文化师风师德心得体会【篇1】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的师德师风要在对古代师德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低,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要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大学教师,就要加强自身师德水平的培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工作重点方面在工作重点上,要努力转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上来。
今后,我们的高职生源中,从对口高职升上来的学生和3+2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基础与应届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个体素质也相差较大,因此如何良好的实现教学课程中高职无缝对接,将是我们重点要研究的内容。
我们要认真分析中职、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且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既不能让中职升上来的学生感到困难重重,也不能让应届高中升上来的学生感到过于简单乏味、没有挑战性。
二、在教学态度方面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学习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获得了以下体验和感悟:
1. 传统文化弘扬了优秀的品德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了解到很多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念,如孝顺、忠诚、诚实守信等。
作为教师,我可以将这些品德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传统文化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形式,同时也可以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传递了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如古代思想家的哲理、历史事件的教训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能够汲取智慧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智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面对生活的挑 challenges。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能够丰富自己的教学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感知能力,更好地培养出有责任感、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
关于传统文化教师心得体会

首先,传统文化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应当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还通过对比中外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其次,传统文化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还注重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如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再次,传统文化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传统文化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如孝道、仁爱、诚信、礼仪等。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些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我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1. 深入挖掘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学习。
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道、仁爱、诚信、礼仪等。
总之,作为一名传统文化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我的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我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事情。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首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智慧。
这些知识对我自己的修养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更加熟悉中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注重个人修身养性和行为规范。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另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传统的故事、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和智慧。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教师,我要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熟悉中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自豪感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通用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学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师德建设的学习对一个老师很重要,体会很深。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
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自身素质不完善,忽视了学生细小的举动。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小事,一不留意过去了。
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这是一种“心罚”,它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对教师的说教进行认知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教师自身的言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评价。
如果二者一致,学生就会乐意接受,反之,就会抱鄙夷甚至抵制的态度。
的确,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便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因为教育不是演戏,假象逃脱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
教师只有以自己言行统一、表里一致的美好品德为载体,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对真理的信奉中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
四大国粹的心得体会教师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中,书法、国画、京剧、中医被誉为四大国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和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并学习了这些国粹,下面是我对四大国粹的心得体会。
一、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书法的魅力所在。
首先,书法讲究线条的流畅和力度。
在书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把握笔的轻重、快慢,以及如何运用墨的浓淡。
这使我明白了做事要注重细节,把握住每一个环节。
其次,书法注重意境的营造。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具备优美的字形,还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最后,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书法,我学会了欣赏美、发现美,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细节,提高审美能力。
二、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国画的魅力。
首先,国画讲究意境的营造。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不仅要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美丽,还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其次,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这使我明白了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国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国画,我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艺术,追求美好。
三、京剧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脸谱著称。
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京剧的魅力。
首先,京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京剧中的唱词、念白、表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京剧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
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眼神、手势、身姿等表现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陈红林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
当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通过培训学习,我才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较为深刻地想法。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专门的学习、思考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古代的一些学问。
然而,通过一天的讲座和学习,使我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中华优
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
《论语》的思想颇为丰富,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中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指凡事说出去
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
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
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
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
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4、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今后,我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业余学习,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
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
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时时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与古之先贤心心相应。
自己修学不得力,正是因为对恩师、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缺乏恭敬心,才会让烦恼习气障碍自己。
而恭敬心不够,也就证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够,自己是否时时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时时刻刻想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自己身体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检讨仁、义、礼、智、信,自己没有一样做得及格?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感恩“传统文
化讲座”!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领导辛勤教导!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
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
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
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4: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四年级:王明娟
篇三: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感受
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感受
三天的学习真是感受颇深啊!下面粗略的谈谈我的感受:
1、田秀英老师的课我这是第三次听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田老师的笑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她所经历的苦与难是常
人难以想象的,她能坚持并乐观的生活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看看自己的所谓的难与苦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啊!真可谓王琦老师说的:这事不算事,是事就一阵。
田老师喜得贵孙起名蔡方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田老师的句句警言是那样的激励人,“今后不是国与国的竞争,是娘与娘的竞争”对啊,马益玲老师说过,一个女子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女子力量不可低估啊!我们学校的性质决定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娘,不去修行、不去践行怎能面对如此激烈的教育竞争呢?
2、吕明晰老师的课很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种授课方式我们也急该学学哦)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有爱国之情,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最后一句话:“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谁听了都会义愤填膺的,昨天我在乱乱的84班试了试,同学们同样很激动,说明了什么呢?由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慢慢引导。
吕明晰老师讲的降低自己的欲望就会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数,初步接受传统文化这种欲望短时间的降低,长时间的膨胀也是自然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修行。
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幸福的学习和修行过程,我将一步步去感受去践行去体会去反思,并将这一过程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
3、马益玲老师一到讲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也想做那样的女人。
(呵呵呵----我会努力的)文雅、淑女、淡定、气质---这样的女人你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