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断

颈椎病诊断
髓节硬核,膜与多下母位。椎形边体于体缺缘分硬椎损骨离膜体影质,外上,硬形间、化X成隙线下,游,及缘T离偶1C、出T体尔可T现小位2见半M结于其圆RI 信号与椎间盘相似。
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前后受压
MRI、CT椎间盘突出
脊髓异常信号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时,MRI可见受累颈髓弯曲、变形 ,向后移位,其内出现斑点状异常信号,提示脊髓水肿、 囊性变等。
瘢痕组织与椎间盘不易区分,CT、MRI增强扫描可鉴别
瘢痕组织明显强化 其内包绕的神经根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结构 突出的椎间盘或残留的椎间盘多数不强化 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弥漫的强化或环形强化
3 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SD)
• 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 其退变过程,出现ASD 。颈椎ASD 已成为颈椎病融合内固定术 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再次手术。
• 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症状和体征的波动性较大,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有效。
• 颈椎间盘脱出症:髓核穿过破裂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然出现较重的神经根及脊髓症状。早期行非手术治疗可 缓解,无效则行前路椎间盘摘除加固定融合术。
三、骨源性颈椎病期
增生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刺激或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交感神经、椎动脉所致。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 重要意义。 • 中央型——脊髓前方受压,以运动障碍为主 • 侧后型——压迫脊髓侧方及神经根 • 钩椎关节型——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 • 食管压迫型——椎体前方骨赘压迫食管,导致梗阻或吞咽困难
(2)纤维环改变:纤维环撕裂T2WI呈高信号。 (3)终板改变:终板退变分为三型
Ⅰ型 终板内裂隙形成、邻近骨髓内富含血管的纤维 组织形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什么意思,问题严重吗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什么意思,问题严重吗

在人体的脊柱中,颈椎是最灵活的,作为最灵活也最脆弱的颈椎,颈椎生理曲度至关重要,什么样的颈椎形状才是最健康的呢?
什么是颈椎生理曲度
人的正常颈椎形状是前凸的,在长期低头用电脑、习惯高枕睡觉等等原因,就会造成颈椎过度前屈,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会引起什么问题
如果颈椎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处于变直或反张的状态,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骨质增生,所以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已经属于颈椎病的范畴。

快来看看人的正常颈椎是什么样子,你合格了吗
每块颈椎骨都应当完全处于中心的位置,不应有左,右的横向位移;
从正面看颈椎应当是一条直线并垂直于地面;
不应当有任何旋转,脊突骨应当位于中间;
不应当有任何的侧弯,椎体上、下面相互平行;
从侧面看颈椎应当呈向前弯曲,弧度范围在17至19厘米为半径所画的圆弧弧度内,弯曲应当是均匀、流畅的,每对脊椎体间的角度基本相等;
椎间盘的厚度较厚且相等,并且无膨出、突出、撕裂等损伤;
椎体周边无骨刺等增生物或骨折等;
无先天异常,如半椎体,骨裂,先天融合,发育不正常,骨化不全等;
头部可以自由的向六个方向活动,前弯,后仰,左、右侧弯,左、右旋转;
头部在放松时可自然处于端正,脸面向前并垂直地面;
活动时不应有关节的响声;
无任何不适的症状且十分有力。

关注董安立美式整脊,治疗脊椎病不走弯路!。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张 明才 , 石印玉 , 翔 , 王 黄仕荣 , 詹红 生
( 海 中 医药 大学 附属 曙光 医院 骨 伤科 , 海 上 上 202 ) 0 0 1
【 要 】 目的 : 讨 颈椎 生理 曲度 异 常 对 颈椎 病 发病 的作 用 , 颈椎 病 的 临床 诊 治 提供 思路 。 法 : 究设 颈 椎病 摘 探 为 方 研
c ri a s o d lss i r e r vd e a ig o i o r ia p n yo i. e h d : h r e et og o p e ev c l p n y o i , o d r op o i ean w w yi d a n ss f e vc l o d l s M t o s T e ew r r u si t n t n c s s w nh
su y, ihw r o —e ia s o d lss ru ( t et d l )n evc l p n yoi go p Fo Mac 0 6t e td whc een nc r c lp n yoi go p wi h aha ut a dcria o d ls ru . rm rh2 0 D — v h s s s o c mb r2 0 3 3p t ns ( u— ainsi e at n f r o a dc f h g a gh si 1 nc ria p n yoi go p, e e 0 8,3 ai t o tp t t nd p rme t t p e iso S u u o pt )i e c l o d lss ru e e ooh n a v s
异 ( . . 0 00 )且 颈 椎 病 组 颈椎 生理 曲 度 畀 常形 式 较 复 杂 和 多样 化 , 中颈 椎 生 理 曲 度 减 小 占 2 .2 7/ 3 )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 < .1 ; 0 其 31%(7 3 3 ,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22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与诊断符合率的探讨

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与诊断符合率的探讨

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与诊断符合率的探讨
刘美金;王玉柱;尹艳丹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0(017)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实际工作中颈椎侧位片的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段颈椎曲度变化与颈椎病诊断的符合率.方法从我院体检病人中随机选取200病例,通过Borden 氏测量法检测其生理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将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呈现年轻化,20 ~ 30岁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较高.结论青壮年生理曲度的变化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提示对于青壮年来说,在诊断颈椎病方面,对于日趋年轻化的早期颈椎病的发现更具有隐匿性.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刘美金;王玉柱;尹艳丹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诊断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诊断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诊断科,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性 [J], 王英;殷闯;谭军
2.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与交感型颈椎病关系的研究 [J], 张建波;张英俊;张伟东
3.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 [J], 王波;刘楷煜;赵旭;张奎;李远峰;李洪涛
4.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培莹;徐静
5.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裴帅;俞鹏飞;沈晓峰;姜宏;李宇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李培莹;徐静【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48)6【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选择年龄10~86岁的健康志愿者120例,按年龄段分为6组。

在透视状态下摄标准颈椎侧位片,分别测量各年龄段C1~C7的垂直距离、C2~C7各椎体之间的距离、颈椎曲度值(Borden测量法)及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垂直距离,并进行比较。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20~29、40~49岁年龄组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60~86岁年龄组(F=2.730,q=3.414~4.421,P<0.05)。

不同年龄组间颈椎曲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

60~86岁年龄组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出现明显下移,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3.533,q=4.481~5.270,P<0.01);而其他各年龄组间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

60~86岁年龄组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年龄组(F=3.526,q=2.964~5.146,P<0.01),其他各年龄组间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其他椎体之间的距离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后C5-6椎间隙后缘距离呈锐减趋势,从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曲顶位置下移。

【总页数】3页(P517-518)【关键词】颈椎;生理曲度;年龄因素【作者】李培莹;徐静【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青岛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相关文献】1.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青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张华玲;李耀威2.不同生理曲度下颈椎管容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钱军;申才良3.探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X线平片评定与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J], 赵德富4.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 [J], 王波;刘楷煜;赵旭;张奎;李远峰;李洪涛5.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裴帅;俞鹏飞;沈晓峰;姜宏;李宇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颈椎病发病关系分析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颈椎病发病关系分析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颈椎病发病关系分析目的研究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颈椎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3年5 ~6月医院颈椎病病患200例和无颈椎病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参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颈椎侧位的X线摄片,对比研究两组人员颈椎曲度的形态,观察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异常的概率的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出现颈曲异常的有179例,占总人数的89.5%,颈曲正常的有21例,占总人数的11.5%;无颈椎病人员颈曲异常的有69例,占总人数的34.5%,颈曲正常的有131例,占总人数的65.5%。

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在颈椎病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对颈椎病的临床医治是很有意义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relationship of abnorm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and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200 patients without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3 in the hospital,they were allocat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Lateral positions of cervical vertebra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X-ray. Shapes of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probability of abnorm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179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accounting for 89.5% and 21 patients with norm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accounting for 11.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69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accounting for 34.5% and 131 patients with norm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e accounting for 65.5%. Conclusion Abnorm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which is very meaningful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Key words] Physiological curvature;Cervical spondylosis;X-ray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是很多样的,并且实际可观的症状十分少。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研究进展探讨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研究进展探讨
在颈型颈椎病中的早期病理变化中,X 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 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因此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此时已经有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颈 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颈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先于颈椎增生、颈椎 间盘退变、韧带松弛增厚和相邻结构改变等最终导致颈椎病发生 的病理因素出现之前而产生的颈椎病最初的病理结构变化 [4]。
0 引言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其中颈型颈椎病是各类颈椎病 的最早期状态,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主要以颈部症状为主, 常表现为颈部酸、痛、胀、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易出现 反复落枕,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类型颈椎病共同的初期表 现 [1]。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结果显示,颈 椎病高居第二,目前全球约有 9 亿颈型颈椎病患者 . 而我国占据 了其中的 17.3%,约 1.6 亿人 [2]。相关临床进展研究显示青年人 好发的颈椎病类型就是颈型颈椎病,且颈椎曲度改变以生理曲度 变直为主 [3]。
目前临床上对于颈型颈椎病伴颈椎曲度改变的研究,主要包 括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颈椎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的联系、颈椎曲度 的改变与影像学分析、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及治疗颈型颈椎病伴 颈椎曲度改变的疗效等研究。
1 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
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包括病理性及非病理性两方面,从病理 性角度出发,国内学者研究指出 [5-8],颈椎曲度的改变与颈部外伤、 内伤及颈椎自身病变有关,并且与人们的发育情况、年龄也密切相 关;而从非病理性角度出发,颈椎曲度的改变与职业性质、工作环 境、生活习惯等有关 。 [9-10]
的稳定度和动力平衡,为早期防治颈椎病提供依据 。 [20-21]
4 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
目 前 临 床 采 用 的 颈 椎 曲 度 测 量 法 有 5 种,包 括 Borden 法、 Harrison 法、Cobb 法、Ishihara 法 及 CCL 角 测 量 法 [22]。 其 中 Borden 氏测量法为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深度测量法的代 表。目前国内常采用改良 Borden 氏测量法进行判断,具体方法 [23]: 于中立位 X 线侧位片上,C2 椎体前上缘为 A 点,C7 椎体的前下 缘为 B 点,AB 二点连线而成 a 线,连接各椎体前缘形成 c 线或弧 线,然后作 a 线到 c 线最凸点垂线,定为 D 值,即为颈椎生理曲线 的深度,正常值为 (10.01±3.3)mm,并规定弧顶大于 1~7mm 为曲 度 变 大,介 于 3~7mm 之 间 为 颈 曲 减 小,小 于 或 等 于 3mm 为 颈 曲 变直,如为负值则称为反弓。正常颈椎曲度弧顶点的位置应该在 C4,以上或以下称为弧顶上移和弧顶下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来源:未知作者:sdh 点击: 60 次时间:2011-05-04 10:17
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临床发现,当颈椎病初次发作或颈椎病出现症状时,往往有颈椎曲度的变化,常见的改变是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反张。

患者同时出现颈部的酸胀不适或活动受限。

这种征象多在颈椎产生严重的退行性改变之前就已出现。

在长期不良姿势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行性变时,颈椎的生理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反张弯曲。

因此,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对颈椎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通常,颈椎前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弯曲,多见于颈椎椎间盘病变、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处于急性期时,由于受累的小关节呈急性炎症.关节骨膜及关节囊肿胀,邻近的神经根受激惹,患者多有颈肩部紧张,活动明显受限,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有所不同。

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的曲度变化较为明显,而以椎间盘突出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变化相对较小。

颈椎病的症状与生理曲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颈部症状明显者,颈椎曲度变化明显;而颈部症状少或无者,曲度变化小。

此外,由关节突关节松动所致的关节突关节变位,也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除了颈椎病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主要原因外,其他可导致其变直的因素包括:
(1)急性颈部肌肉扭伤:由于肌肉的疼痛、痉挛,肌肉牵拉骨骼,致使颈部生理曲度变直。

(2)颈肩部炎症性疾病;由于长期坐姿不良、着凉等原因引起的颈肩部肌纤维织炎,可使肌肉由于疼痛而痉挛。

关节囊、韧带及小关节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也可反射性地使有关颈部肌肉痉挛,以保护受累关节。

而颈部肌肉的痉挛同样可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3)颈椎的破坏性病变:如颈椎肿瘤、结核、化脓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颈部疼痛、肌肉痉挛、颈椎活动受限及生理曲度变直。

(4)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可引起颈椎僵硬强直。

什么是颈椎的生理曲度?
全网发布:2009-07-08 20:26 发表者:徐勇刚 (访问人次:1631) 从脊柱侧面观察,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胸曲和骶曲突向后方,在胚胎时就已经存在,颈曲和腰曲突向的前方,为生后代偿性的弯曲。

颈曲出现在胚胎晚期,直到生后3—4个月开始抬头和坐起活动时变显著,其范围自第1颈椎至第2胸椎。

正常颈椎的生理曲度有一个正常的范围,颈椎曲度过大、过小、反曲或呈”S”型就表示颈椎有问题了。

医生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观察颈椎曲度的变化。

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修改方案)全网发布:2011-06-23 02:14 发表者:齐飞 (访问人次:4835)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跟、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二、一般原则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各型颈椎病诊断原则: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颈动脉Ⅰ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
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
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它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颈椎病手术适应证(修改方案)
一、一般原则:
01、一般而言,颈椎病的手术指征是相对的。

颈椎病手术比较复杂,有一定风险,因此手术
指征应严格掌握。

02、目前认为:颈椎病手术治疗主要达到减压与重建稳定的目的,对于脊髓本身不可逆转的病损没有治疗意义。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职业、年龄、患者机体状况对手术的耐
受性,以及患者对
手术的态度。

4、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二、各型的手术适应证
1、颈型:原则上不需手术,只有极个别病例经长期非手术疗法无效、而且严重地影响正常
生活或工作者,可考虑手术。

2、神经根型:原则上采取非手术治疗。

(1)正规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或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反复发作,而且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

(2)由于神经根病损导致所支配的肌肉进行性萎缩者。

(3)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急性剧烈
疼痛、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着。

03、脊髓型:原则上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又无手术禁忌症,应手术治疗。

对于椎管较宽
而症状较轻者,可以采取适宜的非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诊,无效或加重则手术治疗。

4、椎动脉型:具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

(1)颈性眩晕有猝倒史,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者。

(2)颈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或DSA证实者。

5、交感神经型: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证实为节段性不稳或椎间盘
膨出者可考虑手术。

6、其它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受压者):如因骨赘压迫与刺激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非手术
疗法无效者,应将骨赘切除。

颈椎曲度变直有什么意义?
全网发布:2009-07-08 20:26 发表者:徐勇刚 (访问人次:2067)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至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

它可以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

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生理的需要。

有很多原因如颈椎的外伤、退变、肿瘤、结核、感染,颈部肌肉的痉挛,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都可能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

所以颈椎
曲度的变化是颈椎病变的表现之一。

颈椎曲度异常是诊断颈椎病的早期X线征象之一,是颈椎应力异常、动力失衡的重要表现,因此改善颈椎曲度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一环。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1-2],但其对颈椎曲度改变有何影响未见相关研究。

本文通过观察小针刀治疗后颈椎曲度的改变,并与牵引治疗组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