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概述

管理沟通-案例

第一章王所长面临的困境 案例概述 在中海油东海分公司和研究中心华东所合并之际,华东所招进赵博士以加强其开发力量,但赵博士原属于新星公司,新星与东海为顺利合作,曾在之前做过不互相挖角的承诺,这就导致了分公司的尴尬境地。而赵博士又步步威逼要求研究所为其办理用工手续,王所长考虑分公司情况一直设法拖延,最后赵博士写信到告发此事到总公司,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1. 谈谈你对王所长的沟通能力的评价,他在处理案例中所叙述的一系列问题过程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沟通工作? 总体而言,王所长的沟通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无论是在上行沟通还是下行沟通方面,王所长都做得较好,能够耐心倾听并积极鼓励下属。 (1)上行沟通:有耐心,善于倾听 ①面对李总的强烈质问,王所长没有与之正面冲突,而是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并试图解释。 ②事后,王所长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主动联系中心人事部经理,商量之后决定请中心书记出面,向李总就相关事项进行解释,同时他也趁中午就餐时主动向李总承认错误,在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中化解了与李总之间的矛盾。 ③最后,当王所长得知,在为赵博士办手续前李总亲自向新星上海局老早解释时,他立即打电话向李总表示歉意和感谢,这也体现出王所长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做事考虑周全。(2)下行沟通:积极主动,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①从李总那知道了公司的意图之后,立刻向研究所领导班子通报,以防类似问题出现。 ②作为信息发布者与赵博士就办理用工手续的问题进行积极沟通,对赵博士给予鼓励、安慰,同时还针对赵博士当下的状况为其解决困难。 ③在面对赵博士的妻子想了解情况的时候也是热情招待,耐心解释。 但是,王所长在面试技巧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他在面试赵博士时没有能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从面试问题中进一步挖掘赵博士的性格及价值观,从而导致了之后状况的发生。 2. 李总的沟通能力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与王所长几次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来看,我们可以说李总是一个能够与下属进行有效下行沟通的领导者。李总在案例中扮演上级领导者的角色,虽然案例开头对王所长的强烈质问或多或少给人以压力,但是随着事情的进展和对具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先看到李总对王所长的理解,同时在王所长向其认错的时候能够向王所长解释自己的苦衷,旨在求得王所长的理解。起到了下行沟通必须达到的实施、控制等的职能。 3. 你认为赵博士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怎样?请说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虽然在面临问题时有沟通的意识,但显然沟通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的组织沟通技巧。拥有沟通意识的表现:(1)赵博士数次找人事、开发总工催问自己用工手续办理的问题;得不

管理沟通阶段练习152460

《管理沟通》课程阶段练习一(第一章——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的沟通角色不包括C A、挂名领袖和联络员 B、领导者和危机驾驭者 C、小道消息传播者 2、以下是人们对沟通的认识,哪条是错误的?B A、沟通并不容易,它是一门技巧性颇强的艺术。 B、当我想沟通时,才会有沟通。 C、沟通是人们传递知识、信息和情感的双向过程。 3、沟通模式告诉我们,沟通中的噪音B A、发生在从渠道到反馈的过程中。 B、贯穿沟通的全过程。 C、只发生在接收者译码时。 4、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当对方讲话时,你应该如何做?C A.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以示礼貌。 B.不能看着对方,那样不礼貌。 C.目光接触,但避免凝视。 5、沟通的基本要素不包括C A、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 B、编码与解码 C、会议与座谈 6、管理者作为联络者是A A、提供信息,维护外部联络与关系网络。 B、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即时的信息,较透彻地了解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现状。 C、将重要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 7、以下哪一项传递的不是自信的信息B A、保持目光接触但不盯着看。 B、游离的目光。 C、放松的形体语言。 8、表示双方是在处理公务,比如商务谈判,双方之间的距离是B A、私人空间 B、社交空间 C、公共空间 9、要突出某人的身份地位,与此人保持的距离称为C A、私人空间 B、社交空间 C、公共空间 10、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是属于B A、口头语言

B、副语言 C、通俗语言 二、判断题 1、我没有张口说话就说明我没有进行沟通。(×) 2、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与外界公众的交往不属于管理沟通。(×) 3、管理者作为挂名领袖要出席法律性和社交性等活动。(√) 4、管理者作为监督者要通过董事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5、内部沟通是组织内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 6、管理沟通与计划、组织、领导等管理职能有关,与控制职能无关。(×) 7、非语言沟通指的是除语言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分为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和物体的操纵。(√) 8、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的目光、表情、手势或静态的身体姿势、衣着打扮和空间距离等形式来实现的沟通。(√) 9、空间距离也能传递信息。亲密空间的距离是0到50公分,表示一般朋友、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 10、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容易掩饰人的内心,而身体语言却往往会流露出真实的信息。(√)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何内涵? 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及过程。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 1、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 2、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 2、沟通的模型包括哪些要素? 包括7个要素:发送者(发送的信息)、编码、渠道(通道、媒介)、译码、接收者(接收的信息)、噪音 7、反馈。 3、沟通的障碍有那些? 1、发送者表达能力不强,词不达意;或者逻辑混乱、艰深晦涩; 2、发送者和接收者文化背景的差异; 3、接受者知识经验的局限; 4、发送者形象不佳; 5、传播媒介的不合理选择。 4、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 1、系统思考,充分准备; 2、沟通要因人制宜; 3、充分运用反馈; 4、积极倾听; 5、调整心态; 6、注意非言语信息; 7、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 5、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各有何优缺点? 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缺点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着失真的可能性。

管理沟通平时作业一

管理沟通思考类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沟通在管理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中,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 1.沟通能使决策更加正确、科学、合理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有或大或小的各种决策需要定夺或确定方向。沟通有助于改进决策。领导者可以从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来提升判断力,然后进行决策。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做出决策时参考。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决策更加正确、科学、合理。 2.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工作目标、工作进程、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要求等因素只有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才能使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没有适当的沟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就不会充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员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对员工造成激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更加勤奋地工作。 4.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塑造良好外部形象对现代企业来讲,与外界交流可以说是一个必然趋势,光闷头做好企业自身内部工作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加大外部沟通力度,使企业在社会上不断取得声誉。企业应密切联系社会,加大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及媒体单位的沟通交流,从而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客体沟通策略 如何根据上司类型进行沟通 答:要想和上司进行良好沟通,确定上司的行为类型是很重要的。 1、与支配性上司沟通的具体沟通策略是:承认他的权威;表现出自己很强的能力;懂得珍惜他们的时间;注重结果,关注底线;做事简单明了,直入主题;迎合他的自负和权力;注意要用眼睛来交流;工作节奏快速,不要闲谈;避免过于细致。

《医院管理学概论》第九章医院管理沟通

第九章医院管理沟通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沟通的分类、有效沟通的障碍沟通的改善。 2、熟悉沟通模型与沟通的构成。 3、了解沟通的功能、沟通的构成。 二、讲授学时2学时 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一)内容纲要 1、沟通的功能 2、沟通的分类 3、沟通模型 4、沟通的构成 5、有效沟通的障碍沟通的改善 (二)教学重点 1、沟通的分类 2、有效沟通的障碍沟通的改善 (三)教学难点 1、有效沟通的障碍沟通的改善 2、沟通的构成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功能 控制 家长需要与孩子交流,以给予孩子指导,并控制孩子。当然,在企业里,经理要通过沟

通了解下情,以控制下属员工。 ?指导 上级通过沟通对下级的行为也有指导作用。 ?激励 ?决策 ?反馈与评价 ?信息交流 ?情绪表达 有些人,老是憋不住,总想找人说话,没有朋友在场时,就上网。因为他有一种交流的渴望、或情绪表达的渴望,通过沟通,心里就会通畅。当然,在企业里,老总需要和一线员工交流沟通,以了解情况,作出准确决策。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沟通方向分类 1、垂直沟通 (1)自上而下 各种方式:命令、指示、签发生日贺卡、向员工家属发感谢信等。 (2)自下而上 汇报工作、反应情况、申述问题等。 2、水平沟通 主要用于信息交流、协商某些问题。或社会交往、感情需要。 (1)同部门内同事间的沟通 (2)与其他部门同阶层的人沟通 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方式有部门间的流动。举办一些晚会、集体活动、郊游活动。 (二)按沟通媒介划分

1、书面沟通 备忘录、公文、书信、便条、通告等。 特点:清晰条理、不易被歪曲,可以保留,可以随时拿出来阅读研究。但难以及时了解对方的态度。 2、口头沟通(语言沟通) 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面谈。 特点:可以及时了解对方心态,但是往往缺乏事先充分的准备。 3、电子数据沟通 4、非语言沟通 “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杜拉克 ◆表情(眉目传情) ?触摸 ◆动作 ?手势 如聋哑人的手语、旗语,交通警的指挥手势,裁判的手势,以及人们惯用的一些表意手势,如“OK”和胜利的“V”等。 ◆语调:听话听音。 ?衣着 (三)按沟通渠道分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第二节沟通的过程 一、沟通模型 沟通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 二、沟通的构成

管理沟通第一章习题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 们了解他人思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二、沟通的基本模型 沟通过程中涉及沟通主体(发送者和接收者)和沟通客体(信息)的关系。沟通的起始点是信息的发送者,终结点是信息的接收者。当终结点上的接收者作出反馈时,信息的接收者又转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最初的起始点上的发送者就成了信息的接收者。沟通就是这样一个轮回反复的过程。 1.信息源。信息产生于信息的发送者,它是由信息发送者经过思考或事先酝酿策划后 才进入沟通过程的,是沟通的起始点。 2.编码。将信息以相应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编码。 3.渠道。随着通信工具的发展,信息发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除了通过语言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外,还可以借助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来发送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发送者不仅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式传递信息,而且要注重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合适的环境。 4.接收者。接收者是信息发送的对象,接收者不同的接收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信息的接收效果。常见的接收方式有: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其他感觉等活动。如果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那么信息接收者就应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掌握良好的倾听技能是有效倾听的基础。积极地倾听有助于有效地接收信息。 5。解码。接收者理解所获信息的过程称为解码。接收者的文化背景及主观意识对解码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信息发送者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定能使接收者完全理解。沟通的目的就是要使信息接收者尽可能理解发送者真正的意图。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采取同一种语言进行沟通,是正确解码的重要基础。完全的理解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视角,这些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但是,只要沟通双方以诚相待、精诚合作,沟通就会接近理想状态。 6.反馈。信息接收者对所获信息作出的反应就是反馈。当接收者确认信息已收到,并对信息发送者作出反馈,表达自己对所获信息的理解时,沟通过程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反馈可以折射出沟通的效果,它可以使信息发送者了解信息是否被接收和正确理解。反馈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应该积极作出反馈;另一方面,信息发送者也可以主动获取反馈。例如,直接向接收者发问,或通过察言观色来捕捉接收者对所获信息的反应。 7.噪音。能够对信息传递过程产生干扰的一切因素都称为噪音。噪音对信息传递的干扰会导致信息失真。噪音的主要来源有:沟通双方个性的不同会影响正常沟通,例如性格、受教育程度、气质等。 常见的噪音源来自以下方面: (1)价值观、伦理道德观、认知水平的差异会阻碍相互理解。 (2)健康状态、情绪波动以及交流环境会对沟通产生显著影响。 (3)身份地位的差异会导致心理落差和沟通距离。 (4)编码与解码所采用的信息代码差异会直接影响理解与交流。 (5)信息传递媒介的物理性障碍。 (6)模棱两可的语言。 (7)难以辨认的字迹。 (8)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沟通过程中,噪音是一种干扰源,它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交织,会影响编码或解码的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选修课 学分/ 总学时:2学分/ 32 学时 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 选修课开设。 课程目的: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同时,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社会,企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教学目标:管理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沟通概论(2 学时) 1- 1 沟通的含义

1- 2 沟通的基本模型 1- 3 沟通的要素 1- 4 沟通的方式 1- 5 沟通中的障碍 1-6 有效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划、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沟通有一定的认识. ②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第二章管理沟通1 学时 2- 1 管理沟通的含义 2- 2 管理与沟通的关系 2- 3 管理沟通的作用 2- 4 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 2- 5 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管理沟通与沟通的区别 ②掌握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章组织沟通3 学时 3- 1 组织沟通的含义及类型 3- 2 纵向沟通 3- 3 横向沟通 3- 3 组织中的沟通网络 3- 5 组织外部沟通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选修课 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 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选修课开设。 课程目的: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同时,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社会,企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教学目标:管理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章沟通概论(2学时) 1-1沟通的含义

1-2沟通的基本模型 1-3沟通的要素 1-4沟通的方式 1-5沟通中的障碍 1-6有效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划、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沟通有一定的认识. ②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第二章管理沟通1学时 2-1管理沟通的含义 2-2管理与沟通的关系 2-3管理沟通的作用 2-4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 2-5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管理沟通与沟通的区别 ②掌握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章组织沟通3学时 3-1组织沟通的含义及类型 3-2纵向沟通 3-3横向沟通 3-3组织中的沟通网络

管理沟通 第一章

管理沟通 讲议 云南财经大学 高继华

第一章沟通概论 本章学习掌握要点: ●理解沟通的含义、类型 ●理解沟通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理解沟通的模式、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沟通障碍 ●了解管理沟通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第一节沟通的含义 一、沟通的定义 打电话约定顾客,与某政府部门代表会谈,查阅报表,撰写年度工作报告;浏览地区经理提交的备忘录,为召开会议做心理准备,征求部下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翻阅报纸,看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状况……上述的每一种情况都是在进行“沟通”。通过这些日常情景,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沟通”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以及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那么沟通到底是什么? 管理沟通中使用的“沟通”与传播学中使用的“传播”是英语“commu nication”的对译词。据考证,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n”和“communis”,14世纪在英语中写做“comynycacion”,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其含义包括“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等。19世纪末,这个词成为日常用语。 20世纪初,一些学者已经自觉地将“传播”(或“沟通”)作为学术考察的对象,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认为沟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问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几乎与他同时,另一位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一书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例如有的学者将传播定义为“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有的学者则认为传播即“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这些概念,使我们对传播的实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然而,这种社会互动,究竟是由意义引起的,还是由符号引起的?这个问题,直到信息科学的出现才得到解决。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的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便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 从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时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例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写道: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另一位传播学者阿耶尔则更明确地指出: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