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
中国古建筑---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散落在山间或丛林之间,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徽州建筑建筑单体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徽州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单体分为几类: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三绝”。
(一)民居民居型制分类:徽州古民居从规模上来说大致分成大宅和小宅。
小宅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分为:三合院、“H”型、四合院三种型制。
大宅则有这三种“合院”细胞组合而成。
民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二)祠堂肃穆而磅礴的徽州祠堂,是山区古村落中最为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
她集徽派建筑与宗法精神于一身,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富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留有鲜明的艺术表征,是徽州祠堂文化的缩影,家族血统维系的化身。
徽州建筑景点

徽州建筑景点
徽州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以木构架为主,以砖石作支持的建筑。
它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徽州建筑又称徽州民居,简称“徽”,是中国三大民居流派
之一,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境内,俗称“三雕”艺术。
徽州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其规模大、风格古、造型美、结构奇等特点闻名于世。
徽州建筑的特点有三:
一是建筑多以木构架为主;
二是建筑布局既有封闭的庭院,又有开放的天井;
三是门窗多用木雕装饰。
徽州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具有代表性的有:宏村古建筑群、西递、黄山区程阳八景、黟县南屏、黟县宏村古建筑群等。
黄山市徽州府古建筑群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华。
它集中反映了徽州人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世界民居建筑艺术宝库”。
— 1 —
徽州府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徽州府署与古城墙、文昌阁、城隍庙等。
— 2 —。
黄山徽派建筑景点

黄山徽派建筑景点
黄山,古称“徽州”,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奇山、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就是黄山。
其中以奇松、怪石、云海被称为“黄山三大景观”。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建筑景点:
玉屏楼,位于黄山市屯溪区,是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坐北向南。
据史料记载,为朱元璋在屯溪召见程颢、程颐的地方,又名“紫阳楼”。
楼高三层,总高度为58.7米,建筑面积832平方米。
这座徽派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三层平顶为歇山式顶,屋顶以木结构为主,飞檐翘角。
两层以上均为穿斗式木结构;墙面为白墙黑瓦;屋顶上的各种图案都有特殊意义:檐头上有精美的滴水;檐下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四柱三楼,平面呈方形,底层外墙上有砖砌的券门洞和栏板。
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也是徽州文化的象征。
—— 1 —1 —。
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

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独特精致,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徽州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历史演变徽州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随着明清时期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徽州建筑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明代、清初和清中期。
明代时期的徽州建筑以木造建筑为主,建筑风格简约古朴、结构精细,特别是独特的悬山式结构和明间式结构,在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清初时期的徽州建筑大量采用了青砖和石料,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融合了西方建筑的风格,不仅突出了建筑物的线条和立体感,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清中期的徽州建筑则开始逐渐向建筑雕刻艺术和建筑装饰艺术方向发展,建筑中充满了高度精致的木制雕花,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峰。
文化意义徽州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徽州建筑具有地域性。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建筑设计和装修工艺融合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习惯,因此徽州建筑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也反映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征。
其次,徽州建筑具有代表性。
徽州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
其精湛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技法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最后,徽州建筑具有历史性。
徽州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演变的重要记录和见证。
从古代到现在,在徽州建筑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建筑文化的内涵。
总之,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徽州建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对于其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徽派建筑】

古民居-建筑立面
A-古徽式建筑
古民居-建筑平面
徽州建筑平面结构 布局,以天井为中心巧妙 经营,与厅堂,房廊结合 可拓展室内实用空间,构 成合院,多个天井相连则 可组成多进建筑群。天井 功能众多,可提供通风、 采光、纳阳、室内劳作、 休闲等等公用内天井还可 以创造一个室内明亮的庭 院,成为家庭生活的美化 中心,充分体现空间处理 的智慧。
德懋堂外立面
B-现代徽式别墅
主要特点-采光通风
有的徽式别墅还有天井,是由正屋和高墙围合而成的面积 很小的方形露天空间,具有通风、采光、排水等功能;在别墅 外围营造一种环形水系,与屋内天井收集的水相通;天井的高 度通常为9米左右。
B-现代徽式别墅
主要特点-窗户
传统徽式建筑窗户通常比较狭小,这些窗户都是由木与砖 雕镂而成的,很美观,但采光、通风较差;因此现代徽式别墅 在这一点上进行了改良,虽然有的可能还是会以狭长形状呈现 出来,但采光性上已经有很大改善;也有现代徽式别墅干脆将 现代风格的窗户直接移植过来,用以黑色边框来衬托白墙。
A-古徽式建筑
古徽式建筑的建筑形式
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 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 实物中。尤以民居、祠庙、牌坊最 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A-古徽式建筑
古民居
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 模、南屏、呈坎、昌溪等。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 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 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采用徽派三雕,青砖门罩, 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 体,使建筑精美如诗。 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 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 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 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 丽堂皇。
徽派建筑的介绍

徽派建筑的介绍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流派,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徽州地区和周边地区。
徽派建筑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经过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徽派建筑特点:以木结构为主,屋顶特别讲究,常采用独特的鱼鳞状和悬山式瓦片,形成典型的“徽派风味”。
其次,徽派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内部空间的优化,以五进院落为主,前后厢房分明,砖雕、石雕装饰精美,优雅而别致。
徽派建筑还非常重视风水,因而建筑物的朝向、高低起伏、门窗位置等都经过仔细的计算和设计。
徽派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代表。
在现代社会,徽派建筑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园林和艺术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古建三绝

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建三绝是指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三大古建筑群,分别是宏村、西递和黟县。
这些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文化价值,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宏村。
宏村是中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村落由巧妙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宏村的建筑布局采用了典型的徽派围墙护城河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例如青砖黑瓦、木雕石雕和精美的灰塑等。
此外,宏村还保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徽派商帮文化和古代礼制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西递。
西递与宏村一样,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古村落坐落在山间,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优美。
西递的建筑布局非常有特色,村中的建筑按照文化层次分为内城、半城和外城,构成了三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层次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递的偏斜屋檐,这是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
每一栋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这种偏斜的屋檐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还具有美学上的独特韵味。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黟县。
黟县是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徽派建筑风格的代表性村落。
在黟县,你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将徽派建筑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黟县的徽派建筑除了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元素,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使建筑更加美观实用。
除了建筑之外,黟县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宋代的庙宇、清代的古井和民间艺术等。
总之,徽州古建三绝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杰作。
宏村、西递和黟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这些古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建筑,亲身感受徽派建筑的魅力。
明清徽州建筑的特点与艺术

明清徽州建筑的特点与艺术徽州是中国安徽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徽商之乡”、“徽文化之源”之称。
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以其雄奇、宏伟,奇妙的建筑结构和精致的雕刻工艺享誉世界。
徽州建筑的特点徽州建筑的特点是“三雕六构、九重阁”,即“雕花木构、雕石门径、雕砖岩瓦”,“六构”指房屋的“梁、柱、楼、板、石、砖”,“九重阁”则是指“一楼、二门、三层、四檐、五脊、六脊、七栋、八角、九顶”,九重分层,造型独特,寓意深刻。
徽州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雕刻,徽州建筑的住宅和官署外墙多为毛峰皮砌或夯壁,以岩石崖壁为基础,雕琢细腻,表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追求完美的艺术理念。
徽州建筑的主要雕刻内容为花卉、动物、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意蕴深刻,彰显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此外,徽州建筑的屋顶也是其独特之处,其屋顶呈“檩结叠瓦”或“单勾瓦”。
檩结叠瓦是在屋檐上部规定梁木结构相接的处理形式,在屋顶覆以瓦片,在上面加龙凤等陈设,在脊上放置石雕,使整个建筑更加稳固、美观,富于艺术感。
徽州建筑之艺术徽州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和装饰方面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色彩运用上颇有特色。
徽州人尤其注重木构建筑材料的天然色彩,所以很重视保持其自然色彩和纹理,同时也用上漆、染色等工艺处理,突出造型的形神,令观者感受到一种古朴、简约的美感。
在艺术与神话传说的交互中,徽州式建筑呈现出一种含蓄而鲜明的神话意象,徽州式寺庙建筑尤其体现出来。
庙宇经过千百年的增删改造和不断丰富发展,其神话意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很高的艺术升华性和人文素质。
庙宇建筑体现出的“道家”、“佛家”等灵感,让徽州寺庙建筑在形式感、艺术感、文化语境表达等方面体现出很高的价值。
徽州建筑文化不仅在建筑外观中有体现,也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例如古代徽州富贵人家生活中的规矩,同时又将之融入宅院中的设计和装饰中,使其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系统性。
徽州建筑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徽州建筑的魅力在于其古朴的艺术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自然和文化价值的多重挑战与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
随着徽州的不断开发,徽州的古镇村落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古镇中各式各样的乡土建筑是鉴赏古镇不可或缺的风景,古镇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古老的建筑所决定的。
而徽派建筑也成了中国大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也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山高坡陡的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为田园”之称。
徽州不仅地狭人稠而且自然地理条件不宜种粮,但盛产竹.茶.桑等经济作物。
优越的水运条件又为徽州人打通了一条通向外界的通道。
种种自然因素为徽州人指出了一条唯一的生路——经商。
因此,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团体诞生了——徽商。
而正是徽商在徽州建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徽商贾而好儒,拥有大量的财富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加之中国人对于土地与生俱来的依赖感,徽商投入了大量的财物来修建豪华的园林,住宅,书院,祠社牌坊等这些建筑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装饰精美,砖,被誉为,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派系——徽派建筑。
徽州因古镇而享名中外,古镇的宝贵不仅仅是因为其稀更是因为悠悠历史所积淀下的韵味。
百年岁月给古镇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
当地的创造历史的人早已不在,但那古镇,那一幢幢屹立于中华大地上的建筑却经受住了历史车轮的碾压,向后人讲述着当年的那一份辉煌,抒发着那一份情怀。
古镇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都在讲述着那古老的故事也接受着后生晚辈们的瞻仰。
古镇上的祠堂、寺院、住宅、水池、一草一木看排列的甚是随意,杂乱无章,可又无一不暗合中国的阴阳之学、风水之说。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在古镇基址位于山环水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坡度。
后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山,前有月牙形的池塘或弯曲的水流。
这不正是中国风水术中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格局。
徽州的建筑多以砖、木、石为主要材料,以木架构为主。
那些富有智慧的匠人们便筑起了马头墙来抵御祝融的肆虐。
而具有实用功能的马头墙如今又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成了徽派建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古徽州人的眼中,宅子不仅要是实用的更要是美的,而这一观念也渗透进了他们引以为豪的家的每一部分。
徽州的古民居多为楼房,采用高墙深宅的结构,四周均用被称为“封火墙”的高墙围起。
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
这种单元少则二三个多则十多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人口的增加,单元还可以不断的增添,扩展和完善。
也正是因为徽州人崇尚几代同堂的习俗,徽州的建筑才得以经受几代人的雕琢,散发无限的美。
徽州建筑的美不仅仅体现着外在的布局之上,在那高墙深宅之内有着令人瞠目的装饰,这些装饰不仅多而且精美。
如卢村的志诚堂号称无处不雕花,是如今徽州最精美的木雕镂。
徽州建筑的装饰以木、石、砖雕为主。
在我国明、清建筑史上别具一格,饮誉海内。
柱础、华板、莲花门、天井四周上方檐条,沿口、窗扇、及下方栏板、梁、雀替等构件上,尽是雕刻。
技法多样,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无一不是艺术品。
如果说这些古建筑的装饰的量向人们展示了徽商的财富,那么这些雕饰的内容无疑是在诉说徽商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追求,“黄山松涛”、“白岳飞云”、“泰山旭日”、“烟云铺海”、“双桥飞月”、“屯清归帆”......等具有代表性的山水不正是在印证着徽商们那高雅的审美情趣吗?至于动物、花鸟、树木、
回纹乃至于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故事、习俗等亦更是常见。
这一些雕饰无一不是匠人们苦心凝结的,一代代的雕琢,一代代的打磨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规模,造就一份享誉世界的纪念品。
这些古老的雕饰品由人所造如今又来哺育人。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一句简洁明了的诗句道出了徽州之美,徽州就如同一幅美丽写意的中国山水画,静静的铺陈在中国的大地上。
而徽州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这幅令人神往的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唯有带着虔诚之心走进徽州,亲手去触碰那些古老的生命才能感受到那一份震撼。
如今去便捷的交通让徽州不再是梦里都难以到达的地方,惟愿人们的手下留情,别污浊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那些勤劳的徽商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连带着徽州的古建筑如同是在墨汁中浸泡过一般,民居、戏台、书院、亭、塔、桥梁、牌坊、寺院、祠堂无疑不彰显着儒家文化当年的繁华,在这个儒家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这些受其恩泽的恩客们毫不犹豫的又站了出来,接受现代人的检验。
不知这些经受住了战火岁月洗礼的古建筑能否经受得住现在文明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