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合肥市2018-2019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测试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合肥市2018-2019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测试卷物理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5.11.11)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
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环节B.论证环节C.实验环节D.分析环节2. 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B、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D、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3.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速度达到了相等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6. 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5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14cm、2.13 cm、2.45 cm 、2.12 cm、2.15 cm,则比较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A、2.20cmB、2.135cmC、2.14cmD、2.13cm7. 晚上,李强在家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8、2014索契冬奥会圣火在我国的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二、填空题(共34分,每空2分)9、坐在安静的物理考场,请你仔细想一想:平时你买的一瓶矿泉水的瓶高约为22 ,半场足球赛所需时间约为45 。
2018-2019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2题图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10单选,每题2分,11、12、13多选,每题3分,共29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小王同学对自己身边的相关物理量的估测, 其中合理的是 ( )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B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的大小应为 ( )A .10°B .20°C .70°D .无法确定 3. 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 ,某天他上学时,以1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又用3min20s 的时间按时达到学校。
他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 .1.2m/sB .1.5m/sC .2m/sD .2.5m/s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 .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5.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A.17.5 ℃B.19 ℃C.23.75℃D.14℃6.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在48℃时的海波处于那种状态()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他们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使烧杯中水沸腾,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 )A.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能沸腾D.温度能达到沸点,沸腾与否视火力而定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安徽省合肥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可以做成“油水不沾”,细菌也因此无法在这张纳米纸上停留,可以作为食品的保鲜包装,其厚度约3×10﹣8m,合nm.2.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如图是小明的爸爸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的爸爸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步长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m/s.4.(4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打飞机C919首飞时,发动机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5.(4分)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时间内共振动了60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Hz,我们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6.(4分)一光线以与地面成3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动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7.(4分)2017年10月3日,在经历三年的搜寻工作后,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在悉尼发布有关马航MH370搜寻的最终总结性报告,在搜索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深海时都要用到声呐(如图所示),它是利用波的方向性好,且可以在水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返回的信号.8.(4分)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光在传播过程的特点是:;而“楼台倒影”,所成像的性质是(选填“正立的虚像”、“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倒立的实像”).9.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4分)2017年9月4日,一道彩虹架在了合肥城区天空长达5分多钟之久,雨后彩虹属于光的现象,彩虹美丽色彩中的红、绿、蓝三种色是光的三原色,其中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蓝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1.(3分)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12.(3分)某同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12.46cm B.12.453cm C.12.5cm D.12.45cm13.(3分)在某一东西走向的平直的路段上,两辆小汽车进行实验测试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在30s﹣39s时间内,乙始终在甲的西侧C.在30s﹣39s时间内,乙相对甲向西运动D.在0s﹣10s时间内,乙相对甲向西运动14.(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B.甲、乙、丁的音调相同C.丙的音调最低D.甲、乙的音色相同15.(3分)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三个音阶,如图所示,则这三个音阶与活塞在管中的位置相对应的序号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16.(3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第4s末﹣第8s末间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0.64m/sD.物体前4s的速度是4m/s17.(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8.(3分)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 C.D.19.(3分)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像是A1,A在L2中的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不变C.变大D.不能确定20.(3分)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 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8分)21.(1)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在地板A处看到电灯的光路图(A 为人眼).(2)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请补画出法线和界面位置,并请标出折射角.22.(10分)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有什么规律呢?小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米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并运用图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小明首先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中描点,发现大多数点近似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近似可以看作是(选填“匀速”或者“变速”)运动.(2)根据第三组数据所描的点明显不在这条直线上,这是测量过程中的(选填“误差”或者“错误”).(3)根据第二组数据所描的点也不完全正在直线上,这是测量过程中的(选填“误差”或者“错误”)表一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2.3.94.27.8(4)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表二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50 801cm 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7.110.814.42cm 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6.810.213.6(5)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O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O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表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O/度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平均速度v/(cm/s)0.93 1.51.962.42.592.542.42.071.541.223.(1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也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束光屏,但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5)小明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粘在蜡烛B一侧的玻璃上,则蜡烛A的能否继续成像(选填“能”“不能”)24.(8分)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有空中落入水中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6cm,闪光灯每个0.1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请你根据此图片分析解答一下问题:(1)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为什么?(2)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为什么?(4)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多少m/s?。
合肥市2019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II)卷

合肥市2019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唱“1”“2”“3”“4”“5”“6”“7”“i”的音阶时,声带的振动频率逐渐升高C.鼓面振动时,鼓面附近空气中的分子会随着声波传到听众的耳中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躲避障碍物是利用声传递能量2 . 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A.测量工具的种类;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3 . 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4 . 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宫二号”B.太阳C.“长征七号”D.“天舟一号”5 .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橙子温度约25℃B.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1.5kgC.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D.脉搏正常跳动70次所用时间约为1s6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所成的像是实像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将变小7 . 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4s,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5 m/s B.24 m/s C.12.5 m/s D.50 m/s8 .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18-2019(含答案)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3)

2018-2019(含答案)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3).......................................................................................................................................................................2018.10.2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以上说法都正确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A.1ℎB.5minC.50sD.10s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C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C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C9.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0.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11.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用铁水浇铸工件1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3.开通在即的安庆到南京高铁设计最高速度可达360km/ℎ,合________m/s;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________(填单位).14.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62cm3.63cm3.58cm3.62cm,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15.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如果战斗机在2s内匀速直线飞行了0.6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m/s.1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________.1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km/ℎ.18.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大.19.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形式传播.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21.即使在0∘C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2.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24.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25.如图所示,甲中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26.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数字表示“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C=________m/s.2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28.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________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________.(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________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________,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大.2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1)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C.(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0.如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1)水是沸点是________∘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说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四、计算题(共21分)3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ℎ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知成渝高速铁路全程308km,重庆境内约121km,重庆至成都全程运行仅需1.4ℎ.求:(1)高铁列车从重庆至成都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ℎ;(2)若高铁列车在重庆境内也按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运行,列车在重庆境内运行的时间.33.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答案1. 【答案】C【解析】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小,物体运动越慢;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与物体的运动时间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 【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①参照物可以按需要可以任意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解答】解:A、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只是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故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C、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参照物可任意选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3. 【答案】B【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4. 【答案】D【解析】已知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利用v=s即可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得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由v=stt=sv =200m20m/s=10s.故选D.5. 【答案】A【解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6. 【答案】B【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7. 【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知道: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最低,fa.4的音调最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因为dou.1 和mi.3 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低,mi.3 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故选B.8. 【答案】A【解析】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解答】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C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C,所以A是正确的;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C左右,所以B是错误的;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C左右,所以C是错误的;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C或0∘C以上,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9.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10. 【答案】D【解析】在物质熔化的时间-温度图象中,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大区别就是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变,但温度不变,在图象上表现为有一条水平线段,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图象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说法错误.B、冰是晶体,但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熔点是60∘C,而冰的熔点是0∘C,所以该图线不是冰的熔化过程,B错误.C、蜡是非晶体,而该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错误.D、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所以该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D正确.故选D.11. 【答案】C【解析】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华、液化和凝固要放热;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解答】解:A、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B、西红柿“冒汗”是因为西红柿上有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C、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D、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故选C.12. 【答案】B【解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13. 【答案】100,m/sm/s即可进行单位换算,知道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解析】根据1km/ℎ=13.6【解答】解:m/s=100m/s;高铁的速度360km/ℎ=360×13.6因为人步行时1秒钟大约能走1m多,所以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故答案为:100;m/s.14. 【答案】3.58cm,3.62cm【解析】将4个数据进行比较,哪个偏差较大,哪个就是错误的;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解答】解:3.62cm3.63cm3.58cm3.62cm中,3.58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3.58cm.物体长度为:3.62cm+3.63cm+3.62cm3=3.62cm.故答案为:3.58cm;3.62cm.15. 【答案】静止的,300【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②根据v=st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解答】解:①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来说,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②s=0.6km=600m:它的速度v=st =600m2s=300m/s.故答案为:静止的;300.16. 【答案】1:3【解析】知道速度和路程之比,根据v=st求出时间之比.【解答】解:∵v=st∴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 甲t 乙=s甲v甲s乙乙=s甲v乙v甲s乙=2×13×2=13.故答案为:1:3.17. 【答案】3【解析】平均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其大小等于这段路程与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某段路的平均速度时,中途休息的时间要算上.【解答】解:他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t=0.5ℎ+0.5ℎ+30×160ℎ=1.5ℎ;在1.5ℎ所通过的路程:s=2km+2.5km=4.5km;全程的平均速度:v=st =4.5km1.5ℎ=3km/ℎ.故答案为:3.18. 【答案】音色,响度【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是谁;声音洪亮是指人感觉到的声音强,由此说明是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色,响度.19. 【答案】272,声波【解析】(1)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解答】解:(1)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1.6s=0.8s,t=12v=s,t所以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0.8s=272m;(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答案为:272;声波.20. 【答案】甲和乙,甲和丙【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21. 【答案】升华,吸热【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故答案为:升华;吸热.22. 【答案】升华,熔化【解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解答】解: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故答案为:升华,熔化.23. 【答案】液化,放出【解析】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解答】解: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故答案为:液化;放出.24. 【答案】热胀冷缩,乙【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以及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解答】解:题干中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所以其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甲是体温计,它的特殊的构造能使它能离开人体读数,它的测量范围为35∘C∼42∘C;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测量范围可达100∘C左右.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25. 【答案】5.20,337.5【解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cm的刻线,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7.2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0cm−2.00cm= 5.20cm;(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5.20;337.5.26. 【答案】v=st; 小; 4.00,1,0.03【解析】(1)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确定AC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3)由图知,AB间的距离为s=4.00cm,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15:35:23−15:35:22=1s,AC间的距离为s=10.00cm=0.1m;AC间车运动的时间t AC=15:35:23−15:35:20=3s,v AC=s ACt AC =0.1m3s=0.03m/s.27. 【答案】振动,空气【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振动;空气.28. 【答案】振动幅度,低,尺子伸出的长度,幅度,振动的幅度越大【解析】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大镜成正大的像幻灯机成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成立、等大的像.【解答】解:照成倒、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放大成立、大的虚像.符合题意.幻灯机成倒立、大像.不合题意.故选.29. 【答案】冰,52,吸收【解析】①晶体的熔化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晶体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在图象上是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存在.②温度计读数时要认清分度值,不需要估读.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是要吸热的,所以要继续加热,如果停止加热,熔化也会停止.【解答】解:①从乙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一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而冰是晶体,蜡不是晶体.从丙图可以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C,液面在50∘C上面一个格的位置,所以应该是52∘C.②此小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继续吸热,熔化停止,而放回去后又能继续吸热,熔化就继续,可见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但是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熔化是吸热的,直接得出答案.故答案为:冰,52,吸收.30. 【答案】100,等于; 不变;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解析】(1)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即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 (2)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液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大,需吸收的热量就越多.【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吸热达到100∘C时,加热但温度不再改变,因此水的沸点是100∘C,当水的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会随之上升,反之则降低.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100∘C,表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水的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小,需吸收的热量就越少,加热时间也就越智短;因此可通过减少水的质量或者提高水的初温来缩短加热时间.31. 【答案】(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解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st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ℎ.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st1=900km9ℎ=100km/ℎ.; (2)由于v=st,v2=144km/ℎ=40m/s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2t2=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2018年-2019年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4.doc

2018 -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2 分)1.对于偏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需认真丈量,偏差能够防止B.实验偏差不行防止,但能够尽量减小C.偏差的产生是因为实验方法的错误D.只需采纳精细的仪器,改良丈量方法,就能够防止偏差2.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 内经过 50m 的行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5m/s3.两辆汽车的速度之比是2: 3,经过的行程之比是1: 2,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4: 3B.3:4C.1:3D.3:14.用较鼎力拉长的塑料软尺测课桌的长度时,丈量的结果和真切值比较()A.丈量值大于真切值C.丈量值小于真切值B.丈量值等于真切值D.没法判断5.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响彻云霄”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依据音色来判断D.声音不可以够在真空中传播6.在城市道路上常有如图A.鼓号队不可以进入C.严禁鸣笛保持寂静1 的标记牌,它表示的意思是(B.乐器商铺独有的标记D.道路转弯注意安全)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 2 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8.以下案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是(A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C .竞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B .医生经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D .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9.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有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耀,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绘,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风和水B .风和地面C .山和船D .船和地面10 .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取冠军,测得她在 50m 处的速度是 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7.5m/s ,则全程的均匀速度是( )A . 6m/sB .6.25m/sC . 6.75m/sD .7.5m/s11. 如图 3 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 A B ,其运动相对同一参照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地点 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 B迟 3s 才开始运动② t =0 时辰,A 在 O 点,B 在距离 O 点 5m 处③从第 3s 末开始, v A >v B , 5s 末 A 、B 相遇 ④5s 内 A 、 B 的均匀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12. 太阳透过瓦片上正方形的小洞,在地上形成的亮斑的形状是()A. 圆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没法确立13 .赏析水面景色照片刻,老是发现光景的“倒影”比自己暗一些,这是因为()A. “倒影“比真切光景的清楚度差B. 入射水面的光芒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 光芒被反射掉一部分D. 冲刷照片质量有问题14.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 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 4 所示,现往池内不停灌水,则亮斑 S 将怎样挪动()A.向上挪动B.向下挪动C.保持在本来的地点D.先向下移而后向上移,最后保持在本来的地点不动15 .若四次丈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48cm 、12.36cm 、12.34cm 、12.38cm ,则这本书的均匀宽度为()A.12.38cmB. 12.39cm C.12.36cm D.12.37cm16.如图 5,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地点与实质地点不一样。
合肥市肥东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合肥市肥东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共16题;共48分)1. (3分) (2017九下·丹阳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 刻度尺B . 量筒C . 温度计D . 天平2. (3分) (2017八上·南京期中)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B .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 .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D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3. (3分) (2017八上·无锡期中)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铁块熔化成铁水的特点的是()A .B .C .D .4. (3分) (2016八上·宜昌期中)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5. (3分) (2016九上·合肥期中) 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 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B . 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C . 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D . 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6. (3分) (2011·南宁) 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 . 春天,雨笼山峦B . 夏天,雾绕群峰C . 秋天,霜打枝头D . 冬天,冰封谷底7. (3分)(2018·河北模拟) 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 . 气温低于0℃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 . 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 .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8. (3分)(2019·锦州模拟)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7 m/sB .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C .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D .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 kg9. (3分) (2015八上·南宁月考) 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5)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 物理注意事项:1.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B .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d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cm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B.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超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人耳不能接受次声,所以次声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3.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4.以下描述的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C .衣箱内卫生球越来越小D .冬天树上出现雾凇5.下面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 A.蝙蝠在黑夜发现要捕食的昆虫B .医生利用“B 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C .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D .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6.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不可行的措施是( ) A . 在公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 B . 在人耳里塞棉花团 C . 减小噪声振动的频率 D . 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7.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河岸上的树 B . 船舱C . 迎面驶来的船D . 河水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0.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3∶2( )A. 4∶9 B. 9∶4 C. 1∶1 D. 2∶311.甲、乙两小车运动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m/s ,乙车的速度为2m/sC .经过6s ,甲、乙两车相距2mD .经过5s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sv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14.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30 分)
1.(2 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12.35cm、12.3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
B.12.34cm
的平均速度是
m/s, 小 车 做 的 是
运动。小车在全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24.(11 分)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请根据你实
第6页(共8页)
验时的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中的情景是:
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沸腾前
,沸腾时
;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实验时从水温 90℃开始,每隔 2min 记录一次水温,所得数据如表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4.(2 分)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C.响度不同、音色相同
D.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共 6 题;共 28 分)
16.(4 分)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
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
量。
17.(4 分)一座桥长 200m,一列 50m 的队伍以 2m/s 的速度通过桥,整个队伍在桥上的时
(2)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停止对水加热,水
(选填“能”或“不
能”)沸腾,可见,沸腾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五、综合题(共 1 题;共 10 分)
25.(10 分)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
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3.(12 分)小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和
。
(3)他测得斜面长为 S=1.2m,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 S1 的时间为 1s,通过全程 S 所用的时
间是 1.5s.那么,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 S1 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后一半 S2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三、计算题(共 1 题;共 5 分)
22.(9 分)某一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以 25m/s 速度走了 150s,后接着以 10m/s 的速度运
动了 100s,后减速经过 50s 才停下来,共行了 6900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共 2 题;共 21 分)
第8页(共8页)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12.(2 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页(共8页)
A.人不能听到大象发出的声音 B.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 C.人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分别不同动物的声音 D.狗的声音音调比大象的高 13.(2 分)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8.(2 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第2页(共8页)
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0s~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9.(2 分)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 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
的
。
21.(6 分)2017 年 5 月 5 日,第一架国产大飞机 C919 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如图所示,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 3000m 后起飞升空,用时约 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m/s,合
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
12.D; 13.D; 14.A; 15.D;
二、填空题(共 6 题;共 28 分)
16.熔化;吸收; 17.75;125; 18.次声波;20; 19.36;晶体;液态; 20.音调;
响度; 21.60;216;运动;
三、计算题(共 1 题;共 5 分)
22.
;
四、实验探究题(共 2 题;共 21 分)
(2)如果这辆轿车以 108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第7页(共8页)
2018-2019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年级(上)期中物 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30 分)
1.A; 2.A; 3.B; 4.C; 5.D; 6.B; 7.A; 8.C; 9.C; 10.A; 11.B;
厨房蒸笼旁的“白
汽”
6.(2 分)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
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7.(2 分)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C.12.353cm
D.12.36 cm
2.(2 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
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3.(2 分)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
23.v= ;刻度尺;秒表(或停表);0.6;1.2;变速直线;0.8; 24.由大变小;由小变
大;响度大;响度小;不断上升;保持不变;100;不能;需要;
五、综合题(共 1 题;共 10 分)
25.
;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2/24 19:54:50; 用户:qgjyus er10 008;邮箱:q gjyus er10008.219 57750;学号 :21983137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14.(2 分)如图 1 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 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
所示。示数为
℃;并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
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 10min 时处于
(选填“固态”、
“液态 或“固液并存”)。
第5页(共8页)
20.(4 分)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
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5.(2 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 树叶上的“霜”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
冬天清晨
第1页(共8页)
C.
冬天河水结“冰” D.
A.丙、乙、甲、丁 C.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D.丁、丙、乙、甲
第4页(共8页)
15.(2 分)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C 调(do)的波形图,三图的波形总体 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此时三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间
s,这列队伍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
s。
18.(4 分)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
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
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
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19.(6 分)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的云雾
D.
消融的冰雪
10.(2 分)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
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1.(2 分)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