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的常见字词翻译

1. 也:表示句末停顿或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等。
例如:“吾友也,善饮酒。
”(我的朋友啊,喜欢喝酒。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3.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斗,需要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5. 之: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助词,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子路之勇,吾未之有见。
”(子路的勇敢,我从未见过。
)6. 与:介词,表示和、跟。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7.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怎样解除忧愁?只有酒才能解忧。
)8. 以:介词,表示原因、手段等。
例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 所:助词,与“以”连用,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
)10.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子路于卫,闻有孔子。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
)11. 乃:副词,表示转折、出乎意料等。
例如:“此乃天命也。
”(这是天命。
)12. 则:连词,表示顺承、因果等关系。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13. 且:连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14.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等。
例如:“善哉,哉!”(好啊,啊!)15. 谓:动词,表示说、告诉。
例如:“孔子谓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弟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

1. 也:表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等。
例:吾亦知其然也。
(我也知道是这样的。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3.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子路于卫,闻其有孔子,欲往从之。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想去跟从他。
)4.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例:吾有何德,而敢受君子之教?(我有什么德行,敢接受君子的教诲?)5. 且:副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吾欲观其徵,而未知其极。
(我想观察它的征兆,却不知道它的极限。
)6. 乃:连词,表示结果、原因等。
例:吾尝三思,乃决行之。
(我反复思考三次,才决定行动。
)7. 焉: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怎么”等。
例:吾欲问之,焉可得也?(我想问他,哪里能找到呢?)8. 其:代词,表示指代。
例:吾未见其明,而不识其暗。
(我没有见过他的明,却不知道他的暗。
)9. 若:连词,表示条件、假设等。
例:若有人兮,知吾之者。
(如果有人知道我。
)10. 虽:连词,表示让步、转折等关系。
例:虽千万人,吾往矣。
(即使有千万人,我也去。
)11. 以:介词,表示原因、方式等。
例:吾以吾之不才,而得为君之臣。
(因为我能力不足,却能得到君主的信任。
)1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吾于此时,方有所悟。
(我在这个时候,才有了一些领悟。
)以上仅为部分文言文常用字的翻译和解释,实际上,文言文中还有很多独特的字词,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

1. 于是:表示因此、因此之故。
翻译:因此、于是乎。
2.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3. 然而者:然而、但是。
翻译:然而、但是。
4. 于是乎: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5. 以至于:以至于、以致于。
翻译:以至于、以致于。
6. 然后者: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7. 于是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8. 于是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9. 于是乎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0. 以其:因为、由于。
翻译:因为、由于。
11. 而已:罢了、如此而已。
翻译:罢了、如此而已。
12. 于是乎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3. 于是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4. 以其然: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15. 然后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16.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7. 虽然者: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18. 于是乎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9. 然后者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20. 以其然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21.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2. 于是者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3. 虽然者也: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24. 于是乎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5. 于是者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6. 以其然者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许多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积累这些字词,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汝——你予——我;给夫——那;句首发语词;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养妻子——妻子和孩子曰——说睡——坐寐,即坐着打瞌睡股——大腿谤——指公开批评错误爱——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谪——贬官谢——感谢;道歉虽——虽然;即使愠——怨恨遂——于是就故——特意;缘故旦——早晨俨然——整齐的样子乳——喂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交通——交错相通鲜美——鲜嫩美丽持——凭借,依靠良——真、实在蕃——多辞——推辞;语言策——马鞭;鞭打、驱使;记录;计谋鹄——天鹅安——怎么;养卑——低下;身份低微进——在朝廷上做官退——不在朝廷上做官去——放弃;距离;离开方——面积以——所以;认为;因为暝——昏暗居——停留。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字词翻译41.绝,jué(1)动词断绝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达到极点例:以为妙绝。
(《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很,非常例: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动词经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动词战胜,攻下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例:克已复礼。
(《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44.类,lèi(1)名词种类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事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类似,相似例: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类推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
大都、大多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45.怜,lián哀怜,同情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疼爱,爱惜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爱戴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46.弥,mí,满,遍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47.莫,mò,通"暮",晚上("暮"的本字)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2)代词没有(谁)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
没有(什么)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3)副词表否定,不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
表禁止,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表测度,或许例: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48.内,读音一:nèi里面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
皇宫,宫内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
(《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例: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à,通"纳"动词让进例: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放进例: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
接纳,收容例: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
交纳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
49.期,读音一:q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日期,时候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约会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约定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期望,希望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名词。
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0.奇,读音一:qí(1)形容词奇特,罕见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特殊,不平常的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珍贵的,稀奇的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
(《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美好的,合宜的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惊异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认为出众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1.迁,qin动词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放逐,征发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改变,改动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52.请,qng请求。
请人做某事。
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谒见,问候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邀请,约请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教,请示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说情例:文嬴请三帅。
(《殽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53.穷,qióng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不得志,不显贵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贫困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终了,穷尽,用尽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病梅馆记》)译文: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寻到尽头例:复前行,欲穷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