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止血固定(1)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急诊抢救技术—创伤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一、止血(一)适应证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止血。
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外伤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出血压力高,可随心脏搏动从伤口向外喷射,呈鲜红色,如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可危及生命。
②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持续从伤口流出,暗红色,一般可找到出血点。
③毛细血管出血:多看不清明显伤口,量较少。
(二)操作前准备根据出血性质不同,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止血措施。
止血可用的器材很多,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布料、毛巾等进行加压止血;充气止血带、止血钳等专用止血器械是较可靠的止血方法。
(三)操作步骤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创口小、毛细血管或较小静脉的出血。
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扎紧,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
2.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位置表浅且靠近骨骼处的出血。
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血流被阻断。
①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压迫颌下动脉,大出血时往往同时压住两侧颌下与颞动脉。
②颞部出血:对着下颌关节压住颞动脉。
③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④下肢出血: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可用消毒的棉垫、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4.抬高肢体法适用于临时应急措施,不适用于动脉出血。
5.屈肢法适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在肘窝、窝处放上纱布卷、棉垫卷,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但方法复杂,一般不采用。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6)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 出血。
方法如下图所示。用手掌根用力压迫伤肢 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 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7)指压腘动脉:适用于一侧小腿及 足踝的大出血。
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用力压迫腘窝横纹 中点处。
(8)指压胫后动脉、足背 固定材料
1、木制夹板 2、可塑性夹板 3、充气夹板 4、负压气垫 5、塑料夹板 6、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股骨
骨折的托马斯固定架 7.紧要时就地取材:
竹棒、树枝、杂志、刺刀、衣服等
上 臂 骨 折 固 定
大腿骨折固定
下肢不全离断伤,此病人最终截肢
右手毁损伤(机器搅压)
左大腿皮肤脱套、肌肉毁损
左小腿中下段不全离断伤
左面部大片软组织毁损缺失
左上臂不全离断伤(机器绞压)
开放性腹部外伤(肠管脱出体外)
腹部贯穿伤
抢救原则
先抢 后救 先重 后轻 先急 后缓 先止血 后包扎 先固定 后搬运 先救命 后保功能。
表浅异物可以先去除,再包扎; 如异物为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并扎入
伤口深部,不要轻易拔除,应维持异物原位不 动; 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上; 然后用敷料卷圈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 最后包扎。
常熟120
包扎的注意事项
①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 然后再包扎。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 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出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2000ml) 时,就有生命危险。出血伤员的急救,只要 稍拖延几分钟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因此,外伤出血是最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症 之一,止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1)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1)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它能够在最短
的时间内减轻出血并固定伤口,从而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就来
详细介绍一下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的相关知识。
一、何谓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是指在出血等急救情况下,采取临时止血,用绷带
等方式固定伤口,然后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的一种
急救措施。
二、止血包扎的方法有哪些?
1. 直接压迫法:将纱布或绷带等物直接放置在伤口上,并用力压迫几
分钟,直至止血。
2. 间接压迫法:将纱布或绷带等物缠绕在出血部位的上方,然后用力
绑紧,瓣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3. 冰袋压迫法:在出血部位放置冰袋,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伤口固定的方法有哪些?
1. 夹板固定法:将夹板置于伤口的两侧,用绷带或胶带固定住。
2. 整体固定法:利用绷带等物将身体部位全部固定住,不让受伤部位
动弹。
3. 专用固定器材法:如颈椎固定器、头部枕头等专用器材,可以针对不同部位的受伤,采取对应的固定措施。
四、转运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移送患者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有滑倒、跌落等情况发生。
2. 患者的伤情是否严重,需要在转运过程中时刻关注。
3. 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总之,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是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从而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所有步骤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程11.4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训练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三、实验原理
注意事项: ①包扎伤口时,先清洁伤口,再覆盖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②包扎方向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
脉血液的回流。绷带固定时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 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③包扎时要使病人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 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 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④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 落或移动。使用腹带,胸带要注意呼吸活动度,呼吸音,触觉语颤等 ,鼓励作深呼吸及咳嗽。保持清洁,及时更换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三、实验原理
• 常见的三角巾包扎法如图11-35到11-39所示。
图11-35 手部三角巾包扎
图11-36 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图11-37 双臀蝴蝶式包扎法
三、实验原理
图11-38 侧胸部三角巾包扎法
图11-39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
3、固定
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 目的: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因移位而损伤 血管、神经等。也可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 固定范围要包括上下关节。
© 安全工程实验教程
图11-50 双人搭椅运方法
三、实验原理
(2)拉车式。一个救护人员站在作病员的头部,两手从伤病员腋下抬起 ,将其头背抱在自己怀内,另一救护员蹲在伤病员两腿中间,同时夹住 伤病员的两腿面向前,然后两人步调一致慢慢将伤病员抬起。如图5-51 所示。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院前急救四大技术

拖毯法
爬行法
爬行法:无骨折、上肢无受伤、不能够站立行走的伤 病员,且环境狭窄或有浓烟,如狭小的山洞、火灾时。
将伤病员的双手用布条或绳子系牢,搭在自己脖子上, 然后骑跨在伤病员身上,爬行前进。
双人徒手搬运
四手座抬法 三手座抬法 两手座抬法 前后扶持法
四手座抬法
四手座抬:救护人员四只手形成口字形。此法 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步子必须协调 一致,且伤病员的双臂都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 员的肩上
(二)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 首先扼要地了解伤情,先查生命体征后查局部伤情,
以确定损伤性质、部位和范围。 先止血、包扎,再固定。有休克先抗休克。 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 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应,长度应超
过上下关节。固定范围要包括上下关节。
三、固定
二)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 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可适当加厚垫。 松紧适度,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四肢骨折固定,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定骨折下端,
单人徒手搬运法
扶行法 抱行法 背负法 拖行法 爬行法
扶行法
适用于较轻、清醒、无骨折,能步行伤者 救护者站在伤者一侧,使病员一侧上肢绕过自
己的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 伤员背后,搀扶行走。
扶行法
抱行法
适用于体重较轻伤者。是短距离搬运的 最佳方法,脊柱/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指压止血法
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骨弓根部 的搏动点(颞浅动脉)止血。
颜面部出血: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 缘的搏动点(面动脉)止血。
颜面部出血
指压止血法
颈部、面深部、头皮部出血:用拇指或其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

3、踝足部骨折的固定方法:取一块直角夹板置于 小腿后侧,用棉花或软布在踝部和小腿下部垫妥后, 用宽带分别在膝下,踝上和足跖部缚扎固定。
4、颈椎骨折的固定方法:务必使伤员头部固定于 伤后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合作将伤员 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垫好固 定,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否则,有引 起脊髓压迫的危险,造成伤员高位截瘫。
抢救伤员“三先三后”的原则是: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 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
(一)出血量的判断:
因为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 8% 1、失血量<5%(200-400ml)时,能自行代偿, 无异常表现。 2、失血20%(约800ml)以上时,面色苍白、肢 凉,脉搏增快达100次/分,出现轻度休克。 3、失血20-40%(800-1600ml)时;脉搏达100120次/以上,出现中度休克。 4、失血40% (1600ml)以上时,心慌、呼吸快, 脉搏血压测不到,造成重度休克,可导致死亡。
8、单臀包扎法:一底角放健侧胯上,顶角盖住臀部,系 带在裤袋处围绕大腿固定,下侧底角上翻至对侧腰部与另 一底角在健侧胯上打结。
A B
C D
9、烧伤的救护
1.烧伤是人体触及火、热炉、热锅、热烫斗等干湿热物所致。强酸 强碱可致化学烧伤。
2.对于较轻的小面积烧烫伤,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要立即冷 却受伤部位。可以用冷水冲或者浸泡20~30分钟,直到受伤部位疼 痛明显减轻为止。还可以在局部涂一些烧伤膏止痛。防止起水泡。 3.不要撕去粘在病人身上的衣服。不要在病人的伤处涂抹药物和其 他东西(如食用油、牙膏、面粉等)。也不要贴创可贴或者膏药。 不要挑破病人的水泡。也不要给病人进食。给病人降温不要过度。 4、立即呼叫急救车。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和神志,用干净 的棉布盖住烧烫伤处。 5.酸烧伤时,最好的方法是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浸泡使之稀释。 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洗涤创面。 6.碱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冲洗浸泡时间要长,应在 30分钟以上,尽量洗出侵入组织内的碱。若为生石灰烧伤,要先将 伤口处的石灰颗粒和粉末掸去,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以减少石灰粒 产热,然后用2.5%的醋酸、3%的硼酸冲洗创面。
止血、包扎、固定

颌下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 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 颜面部的出血。
颞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 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 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 顶及颞部的出血。
颈总动脉止血:把拇指或其 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 甲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前 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 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 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 出血。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 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准备工作]
1.急救包、纱布垫、纱布、三角巾、四头带 或绷带。 2.橡皮管、弹性橡皮带、空气止血带、休克裤 等。 3.气囊导尿管、三腔二囊管、注射器。 4.生理盐水及必要的止血药,如凝血酶、去甲 肾上腺素等。
[操作方法1]
1.手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 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 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 有效,例如,头、颈部出血,可指压颞动脉、 颌动脉、椎动脉;上肢出血,可指压锁骨下动 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下肢出血, 可指压股动脉、腘动脉、胫动脉。
3 .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 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 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 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 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腋下打结固定。 4 .手指骨骨折固定: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 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粘合固定。若 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肢粘合;固定在健 肢上。
(2)背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 外伤。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 后相反。
(3)侧胸部三角 巾包扎:适用于 单侧侧胸外伤, 将燕尾式三角巾 的夹角正对伤侧 腋窝,双手持燕 尾式底边的两端, 紧压在伤口的敷 料上,利用顶角 系带环绕下胸部 与另一端打结, 再将两个燕尾角 斜向上拉到对侧 肩部打结。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大手挂、三角手挂、头部包扎、下肢骨折固定)(一)大手挂适用范围:前臂外伤或前臂、手腕骨折,用于承托受伤肢体。
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着伤侧前臂,使手腕稍高于肘部;3、预备敷料,三角巾;4、将三角巾平展放于健侧胸前,底边与躯干平行,顶角与伤肢肘关节平行,五、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之前臂与胸之间穿过,将上端拉到健侧颈部,再从颈后绕到伤侧颈前;六、将三角巾的另一端底角拉起,覆盖前臂,在伤侧锁骨凹陷处与另一端打结,结下加垫。
7、维持前臂大手挂肘部角度80-85度;八、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九、暴露患肢指端,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10、用宽带进行固定,结打在健侧腋前线,结下加垫。
(骨折时)(二)三角手挂适用范围:锁骨、手掌、手指骨折,肩关节损伤和上臂伤。
用来承托及固定受伤手掌或手指于较高位置。
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嘱伤员托起伤侧手臂,使伤侧手伸到对侧(健侧)肩部。
3、预备敷料,三角巾;4、用打开的三角巾覆盖伤侧前臂,使顶角向肘部外侧,再将三角巾的一端底角拉到健侧颈部;五、将三角巾底部包绕伤侧前臂及肘部,将另一端底角从背后绕到健侧颈部;六、三角巾两头在健侧锁骨凹陷处打结,结下加垫,再将伤侧肘部的三角巾顶角折叠好。
7、伤侧腋下放置足够软垫,用宽带在肘部上方围绕胸部加以固定。
八、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三)头部帽式包扎法一、评估环境平安,说明急救员身份,安抚伤员;二、检查伤情,让伤员坐下,除去眼镜及头饰;3、预备敷料,三角巾;4、伤口覆盖敷料;五、将三角巾展开,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横指宽,底边正中置于伤员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覆盖头部至脑后;六、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后拉,压住顶角在枕后交叉,再经耳上绕回前额交叉打结,不能包压耳廓,将结尾折入带边内;7、再将头后面的三角巾顶角拉紧,折入头后部两底角的交叉处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大约每公斤 体重拥有60~80毫升血液。 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 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失血量
占血容量的20%(800ml)以上时---出现明显症状 达血容量的40%时(1600ml) --------有生命危险
出血类型
根据出血部位: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 血管损伤种类: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 管出血。
固定技术
固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外固定:院外急救时使用 内固定:院外急救时使用
骨折的主要症状
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 剧, 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 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 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 3、畸形 4、功能障碍。 5、大出血: 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 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 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 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 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 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 运。
创伤止血技术
概 述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急诊科 赵冬梅
课 前复习
创伤的类型
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 多发伤 复合伤
现场救护的目的
维持生命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 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快速转运
院外急救的常用护理措施
通气 体位 暴露 止血 包扎 固定 转运
出血类型判断
动脉出血 :鲜红、血流急,呈喷射状、多发 生在断裂血管的近心端。 静脉出血:暗红、流出缓慢,量较多多发生在 断裂血管的远心端。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伤口呈点状或片状渗出, 量较小可自愈。
失血症状
无论是外出血还是内出血,失血量较多时,患 者面色苍白、口渴、冷汗淋漓、手足湿冷、软 弱无力、呼吸急促、心慌气短。检查时,脉快 而弱以致摸不到、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甚至 神志不清。
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有利于转运病人。
包扎材料
创口贴 绷带 就地取材:衣服、毛巾、床单、领带 胶带 三角巾
包扎方法
动作要快、准、轻、牢。 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 动作要轻,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增加患者疼痛 和出血。 包扎要牢靠,但不易过紧,以免防碍血液流通 和压迫神经。 包扎前伤口上一定要覆盖敷料。
止血材料
敷料 纱布垫 创口贴 创伤敷料 止血带 三角巾 毛巾、衣服、布料等应急
止血的方法
包扎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 指压止血 加垫屈肢止血 止血带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
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 管出血。 脉出血和毛细血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 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 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止血带止血法
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 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其松紧度以摸不 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上止 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 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 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8分钟.
创伤包扎技术
包扎的目的
固定的方法及材料
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 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 没有夹板时可用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 等代替。 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 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 带、 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