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系统的含义
城乡规划道路与交通部分重点汇总

1、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1.1城市交通概念与分类1.1.1城市交通的含义(★★★)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广义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主要交通方式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主要交通方式为城市道路交通、地铁、轻轨、城市铁路、轮渡、水运等。
1.1.2城市交通的分类(★★)1.1.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1)交通体系: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路网密度不适宜城市交通体系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支路网密度较低,由于过去采取的大街区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市整体路网密度不适宜,导致道路功能恶化,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城市拥堵问题突出。
(2)道路设计:道路选型与交通流量不符,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在城市横断面设计中,道路选型忽视道路近远期的交通流量发展,导致道路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
同时由于交叉口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
(3)城市环境:资源和能源不断消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在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与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排放的尾气也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空间资源配置低效。
(4)交通设施:停车设施严重缺乏,道路附属设施缺乏维护停车设施缺乏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大量的停车设施的建设,不仅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也难以缓解停车需求。
同时,对于道路附属设施缺乏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5)政策管理:以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忽视人本需求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交通以机动车为主导,城市道路网结构以服务于机动车为目的,导致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和步行交通系统严重缺失,步行交通空间被机动车所占用,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1.1.4城市交通系统特征(★)(1)交通集散点分布广: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多,不稳定;(2)交通流构成复杂,各种交通流在道路上混行:(3)交通工具类型众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之间交叉多,互相干扰大:(5)城市交通需要大量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
城市交通的组成

城市交通的组成一、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的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它负责承载车辆和行人的出行需求。
道路系统的组成包括城市主干道、支路、高速公路等。
城市主干道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连接各个重要的地点,起到交通流量集散的作用。
支路则负责连接小区、商业区和居民区,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而高速公路则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不同城市的交通网络。
二、公共交通除了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是指为大众出行提供的交通方式,包括地铁、公交车、轻轨、有轨电车等。
公共交通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同时也能减少环境污染。
公共交通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还需要合理的运营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态度,以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三、非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步行和骑行。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对于短距离出行来说是最便捷的选择。
骑行则是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它能够减少车辆的数量,缓解交通压力。
对于城市来说,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提供更多的停车设施,可以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交通的依赖。
四、停车设施城市交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停车设施。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问题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停车楼,并规划合理的停车位,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服务。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停车系统来提高停车效率,减少停车时间。
五、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的组成还包括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是指通过交通规划、交通信号灯、交通执法等手段,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和监控。
交通管理的目的是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并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路线、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交通流畅度。
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也可以提高交通安全。
六、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通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 a)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分界线。 的分界线。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 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通道。 的通道。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 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 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 通规划和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节 城市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 1.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 城区) 内的交通, 是指城市( 城市交通 是指城市 ( 城区 ) 内的交通 , 包括城市道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 路交通为主体。 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 的关系。 的关系。
第十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第十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第一节概述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含义和结构1.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与服务方式城市公共交通,指在城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用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等。
它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家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服务方式从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定线定站服务车辆(渡轮)按固定线路运行(航行),沿线设有固定的站点。
行车班次(或航行时刻)按调度计划执行。
在线路上车辆的行驶方式可分为全程车、区间车、站站停靠的慢车、跨站停靠的大站快车等。
(2)定线不定站服务点车辆按固定线路运营服务但不设固定站点或仅设临时性站点,乘客可以在沿线任意地点要求上下车,乘用比铰方便。
目前在各个城市发展很快的小型公共汽车多数属于这一类。
(3)不定线不定站服务主要指出租汽车服务,其运行线路与乘客上下车地点均不固定,除电话叫车、营业站点要车外,还可在街道上扬手招车。
2.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1)公共汽车(2)有轨电车(3)无轨电车(4)地下铁道(5)出租汽车(6)快速有轨电车最早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由于小汽车泛滥成灾,城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严重,加上石油危机冲击,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于是从技术上寻求对有轨电车的改造,并使之与火车嫁接,从而出现了具有地铁优点而又比地铁投资少、工程量小、施工期短、运行经济的快速有轨电车。
这种新型的快速有轨电车可以在地面专用轨道上行驶,因通行无阻使它的运行准点程度极高。
它在工业发达国家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如美国,德国、日本等。
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现代化公共交通,又称“轻轨交通”。
(7)城市轮渡与索道轮渡与索道是在城市被江、河分割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公共交通方式,起着联结两岸过渡交通的作用,使陆上交通不能直接相通的被分割区域得以沟通,在没有现代化桥梁和水底隧道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填空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交通基本参数: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
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高架分离式。
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出、出—入、入—入、入—出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颜色、形状、符号。
车流密度:指单位长度路段内行进的车辆数。
车速:间距平均车速 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两种。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布置、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道路交通流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时空性。
沿河道路应根据 路线位置 确定路基标高。
交通量随 时间 变化规律分布 分 时变 ,日变。
空间变化规律分:路段 车到 方向 分布。
关于车速 设计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临界车速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 概率论理念,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概率论方法: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 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移位的负指数分布) 可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的概率分布类型是 二项式分布。
简述交通的定义

简述交通的定义
交通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移动和运输活动。
简而言之,交通可以定义为人员、物资和信息在地理空间中的移动,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
这种移动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实现,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等。
交通系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来说,交通不仅包括城市内部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等,还涵盖了城际间的长途运输、国际间的航空和海运等。
这些运输方式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网络,使得人员、物资和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高效地流动。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在古代,人们依靠步行、骑乘动物等方式进行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运输能力的提升。
如今,高速铁路、航空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交通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
此外,交通还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的道路布局、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交通枢纽的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运输需求和环境因素。
合理的交通规划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交通作为连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推动交通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贡献

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贡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贡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指为居民提供的一种集体出行方式,如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贡献。
一、减少交通排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大幅减少交通排放。
相比起私家车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拥有更大的运输能力,可以将大量乘客集中运输,减少车辆的数量,从而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统计数据,一辆公交车可以替代约40辆小型私家车的运输能力,从而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除了公交车,地铁系统也是一种环保的交通方式。
地铁系统由电力驱动,不产生尾气和噪音污染。
相比之下,私家车和摩托车的燃烧排放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二、缓解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居民普遍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了私家车数量的激增,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还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运输大量乘客,促进了多人共享一辆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从而减少了私家车的数量。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限制私家车进入特定区域的政策来限制车辆流量,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三、节省耕地和减少土地开发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土地的需求比私家车少得多。
私家车在出行时需要停放,这就需要大面积的停车场和道路空间。
而公共交通系统不需要大规模停车场和私家车行驶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轨道资源。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还可以避免大规模土地开发,节省耕地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原本用于农田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被占用,导致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