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刷子李 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_23刷子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3刷子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1. 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共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
学生年龄在67岁之间,属于一年级学生。
2. 学生的语文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生字和词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书写和口语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特别是对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课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较为枯燥的课文内容缺乏兴趣。
4.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预习、听讲、复习等学习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1. 课文内容:课文《刷子李》讲述了一个叫刷子李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解决了我国古代建筑刷漆难题的故事。
2. 教材特点:本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教育意义。
课文语言简练,易于学生理解。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刷子李的故事,感受刷子李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刷子李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3)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刷子李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刷子李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
部分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刷子李》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刷子李》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略读课文,本组材料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通过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
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本文的作者冯骥才,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方法(特长+姓、细节描写、一波三折、侧面衬托等),为大家全面展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
作者不仅对刷子李刷墙时动作、声音、效果进行正面细致描写,来展示刷子李的神奇。
还专门设置一个旁人,他的徒弟曹小三,透过徒弟的双眼来观察师父到底本事如何,恰到好处地从侧面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了得。
与此同时,作者还牢牢抓住徒弟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过程,巧妙地将文章推向高潮,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写法的好处,并达到写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在初读之后能读懂文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不仅如此,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所认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相应的学习引导,将作者的部分写法进行总结整理,引入新文章让学生将相应的写法进行迁移,融会贯通,乃至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问题对策本教学案例探究点: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并认知作者的各种写作方法,通过感受到作者相应写法的妙处。
更进一步,学生能将这些写法进行迁移,并运用在日常写作中。
主要策略是:“自读、认知、感受、迁移、运用”,即: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下来,进入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认知作者的几种写法。
其次,通过引入新文章,让学生进行写法的迁移。
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练笔,将这些写法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悠然”“匀匀实实”等词的意思。
2、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学习作者通过正面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猜猜他是谁他,有着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心,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一口井”这一梦想不懈努力!(瑞恩)他,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却饿死长征途中。
(老班长)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血肉之躯铸成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
(老汉) 他,神机妙算,算天、算地、算人,三天内造出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2.是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刷子李。
齐读课题(23刷子李)二、解题导入课文从课题中你知道了这个人的哪些信息(粉刷工人姓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句划出来多读几遍。
2.浆蘸浆调浆刷浆匀匀实实露馅儿和着琴音3.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技艺高超)过渡:那么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
四、研读课文,品味“技艺高超”1.默读课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预设1:刷墙情境(出示第五节)⑴自由读读第五小节想想这个段讲了什么(板书:刷墙)⑵品读这段,想想你特别关注到了哪个词句,从中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随机出示学生讲到的句子。
句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①理解“匀匀实实”等词,朗读指导②体会与前一个句子作比较的写法。
③你发现了这句其实写了他刷墙是的哪个步骤(板书:蘸浆)句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刷子李》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3)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刷子李》;(2)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3)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曹文轩及其作品;(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5. 创意写作:(1)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待改进的地方;4. 针对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交互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7篇)《刷子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知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3、领悟并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激发热爱文学的情感。
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二)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复述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2、激发热爱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2、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cai、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感知;体会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带大家到庙会去逛一逛。
(课件展示技艺高超的人)2.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3.师:是的,他们都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里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板书:刷子李)4.指名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姓李的师傅,粉刷技术高。
)6.师:是的。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她。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魏的,风筝放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魏)。
7.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这姓李的师傅,到底有怎样的绝活。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刷子李的绝活是什么?初读课文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读。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浆、傅、袱”等 7个生字,会写“浆、傅、袱”等 15 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 18 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并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表演绝活的视频,如捏面人、吹糖人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民间艺人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浆、傅、袱”等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刷子李技艺高超,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徒弟曹小三第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从对师傅的半信半疑到亲眼目睹师傅的高超技艺,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精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奇”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通过侧面描写,从顾客的感受突出刷子李刷浆技术的高超。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

《刷子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刷子李的生活和工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刷子李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作者及背景了解: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刷子李的生活和工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认读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对刷子李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刷子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了解作者及背景: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刷子李的生活和工作。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与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2、着重引导学生赏析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语句,积累描写精彩的句子;3、了解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4、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2、阅读开放练习上《认牙》、《张大力》两篇文章。
教学流程:一、解题1、今天我们学习23课《刷子李》,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刷子李是个以粉刷为业的手艺人。
那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这名称其实是有来历的。
我给大家看一段话,仔细看,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句段: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2、交流。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3、这种人是哪种人呢?用上这段话里的词句说说。
(手上有绝活,能人,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4、那么刷子李的技艺到底有多高超呢?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细细地学习课文。
二、析文1、我们先来看一看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句段读读,仔细体会;除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段落,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神乎其神的技艺?)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同时带上你的眼睛,你的心,还有你手中的笔,并随时记录下你的思考及收获。
3、学生默读5分钟,教师巡视,检查同学学习状况,随机指导。
4、交流预设:A、第5自然段的直接描写:(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刷子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6个生字;学会两个轻声“包袱、师傅”;学习一个多音字“和”以及文章的新词。
2、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内容,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3、通过曹小三跟随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感受刷子李技术高超,一手绝活,以及故事的跌宕起伏,体会侧面描写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聊《俗世奇人》
1、书本《俗世奇人》
2、简介:
①《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
②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二、揭示课题:刷子李
1、引出刷子李。
2、聊刷子李
①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
②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
③师总结:
是的。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叫唐老师的书教得特别好,就叫他——
(油漆张……)
三、积累新词、学习生字
1、生字填写——活学活用(一)。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活前,先把装有黑衣黑裤黑鞋的包(袱)打开并穿上,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
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陷)了,以为他的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2、检查反馈:根据意思写词语:
刷浆、半信半疑、派头十足、悠然、鼓点、天衣无缝、威严、露馅、诈、难堪、发怔、匀匀实实
3、指导读音两个轻声:包袱、师傅
4、多音字“和”:和着琴音
四、填写刷子李名片,感受技术高超
1、填写刷子李的名片
师:名片是为了推销自己,为了让别人在极短的时间认识自己。
所以在这个小小的纸上应该写最关键、最有用的信息。
仔仔细细默读课文,联系全文,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概括的词语填一填。
2、交流简介,聚焦问题。
①反馈预设:美术家、音乐家、能工巧匠、技艺高超、奇人一个、一手绝活……
②问题聚焦:奇在哪里?高超在哪?
③句子展示:学生读,老师点评。
④积累背诵(活学活用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⑤一手绝活、技艺高超、俗世奇人(总结、板书)
五、写作手法感悟、拓展延伸
1、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师:为了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他的奇,作者冯骥才派了一个人来见证、说明,这种写法叫“侧面衬托”。
2、比如说:你外面穿了一件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里面配一件白色衬衫,这就把你整个脸蛋都衬托出来了,都烘托出来了。
3、再比如说:
写武松的勇猛我们可以用……衬托;
《草船借箭》学过吧,我们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可以用……来衬托。
再回忆我们去年学过的《慈母情深》,写母亲工作的辛苦我们可以用厂房……来烘托。
4、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①找到文章含有“然”字的句子。
师:的确,曹小三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我们觉得故事的跌宕起伏。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然”字的6处句子,体会体会故事的跌宕起伏。
②读句子,简单交流,体会写法。
③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4、有效拓展(课后作业)
△备注:(细节描写、对比的写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六、总结提升、链接提升
1、总结出示对联:(上联)如同仙境,刷板显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
(横批)俗世奇人
2、课后作业:
①自己编一个小故事,简单尝试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②阅读链接:《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快手刘、张大力、冯五爷。
附:板书设计
刷子李
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侧面烘托一波三折
※课后反思
(一)授与学的思考
课堂,短短的几分钟如何让学生的有所获、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话的确不假,甚至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
然而老师的导和引毕竟是一个前提,老师的定向和定位直接导致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所以备课,老师的思考轨迹尤为重要,甚至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就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授什么,引什么,学生就会自主地学到什么,毕竟在五年级这个年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绝对的,我始终相信老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指明灯,指路人,一旦方向错了,即使可以殊途同归,那其间的不少冤枉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道明的。
拿到《刷子李》这篇略读课文,首先要定位,它处于第五单元的人物描写组,并且要学生学会如何写人。
所以在传授的过程中唯有抓住线索让学生真正领悟两种写人的手法,可谓是深谙于心。
细读文本是一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自认为文本中几个带“然”字的词语被抓住是一个命脉的线索,这对于学生阅读文本,掌握“一波三折”的写法那是水到渠成。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拓展,那更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二)赛课展示的是什么
赛课,要展示的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
所以在
开课前的谈话《俗世奇人》、课文词语的根据意思写词语以及后面重点段落的背诵都是一一落到了“语言”、“文字”的实处。
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做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三)时间的分配以及课堂的淡定
一堂课,除了学生的学有所得,老师的演绎不可忽视。
淡定,课堂的驾驭能力足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功底。
在35分钟的时间内,没想到最后一个对联环节还是没有展示出来,颇有遗憾。
综上,还是应验了老教师的一些训导:要学会反思,当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真正感到思考带来的魅力,作为老师,这应该是一门必修课,无论有多忙,反思比写教案更为重要。
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