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共42页共42页文档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棕壤
16
2021/4/7
登封
17
土壤性质和养分状况
棕壤
棕壤多为农林用地,其养分状况,特别是土壤有机质以及 氮素营养有很大变化。 棕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在6.0-7.0之间,盐基饱和度 与pH呈正相关。 棕壤的磷、钾含量状况,取决于成土母质含磷、钾矿物的 种类和数量。但在某些自然植被比较好的表土和长期耕种 熟化的耕地,全磷量仍比较高,速效磷含量也相应比较高。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2021/4/7
26
潮土的形成过程
• 主要受3种因素的影响: • ①沉积物。河流沉积物是形成潮土的物质基础。 • ②地下水。地下水位较高,但变化幅度大,通常随季节升
降在1~1.5米之间。毛管作用强的潮土,地下水常在夜间 上升至地表,形成夜潮现象。地下水中的溶性物质随地下 水向表土移动而引起盐类在土壤表层聚积。在心土层,地 下水常导致棕色调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形成
• B层:即心土层。厚度50~80Cm左
右,颜色棕揭( 7.5YR4/6- 5YR4/4)。一般中壤—重壤,核状 结构,较紧实,结构体外间或有胶 膜,有时有假菌丝状的石灰淀积。
• C层:根据母质类型而有较大的变异,
如黄土状母质则疏松而深厚并有小 的铁锰软质结核及锈斑等。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 山地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 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 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 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土壤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
土壤性质
1.颗粒组成与主要水分物理特性。黄褐土全剖面质地层间变化不 大。由下蜀黄土发育的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小于0.002 毫米粘粒的含量25%-45%,粉砂粒(0.02-0.002毫米)30%-40%。 粘粒在B层淀积,含量明显增高,一般均超过30%,高者可达40% 以上。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的土壤 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甚至壤 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 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 南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 据统计,黄褐土的面积为5714.6万亩,以河南和安徽的面 积最大,其次为陕南、鄂北、江苏和川东北;在赣北九江 地区沿长江南岸丘岗地也有小面积分布,这是黄褐土分布 的南界。黄褐土分布在北亚热带湿润的东部(江北区)和 半湿润的西部(秦巴区)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6℃,年 平均降水量760-950毫米,由西向东逐增。降水季节多集 中在高温期的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河南省土壤分布

山地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海拔2000米以 上的山地平缓顶部。常年受水湿低 温的影响,植被为草灌群丛,表土 层(包括亚表土层)有机质积累较 高,过渡层较明显,部分土体出现 锈斑或轻度潜育现象。土层厚度不 一,一般大于50厘米。pH6.5左右。
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199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资料,全省现有一级土地利用类型8个,二级 类型47个。土地总面积16553641.88公顷,其 中耕地面积8110338.7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 面积的48.99%,园地308308.77公顷,占总面 积的1.86%,林地2831581.25公顷,占总面积 的17.11%,牧草地14446.67公顷,占总面积 的0.0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834171.41公 顷,占总面积的 11.08%,交通用地 380038.89公顷,占总面积的2.30%,水域 1208890.47公顷,占总面积的7.30%,未利用 土地1865865.68公顷,占总面积的11.27%。
零星分布与河南省黄泛冲积平原 中的洼地与盐化、碱化潮土、碱土 呈复区分布。由于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蒸 发量大,造成盐分积聚地表,仅能 生长一些盐生植物或耐盐性强的植 物,0—20厘米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 其含量大于1.0%,pH8.5~9.0。
紫色土:
系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 呈均一的紫、紫红或暗紫红色,处 于相对幼年阶段。河南省西南的低 山丘陵等地有零星分布。紫色土表 层以下即是母质,母质多为紫色砂、 页岩。无明显层次,多数有石灰反 应,母质性状表现强烈。在空间分 布上与周围地带性土壤的过度界线 明显。
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淮河两岸的波状平原地带, 集中于信阳地区,其它地区的山间峡谷、山间盆 地和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成土过程是水耕熟 化和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在长期的 水耕条件下,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使剖面发育明 显分异。而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排等措施影响下, 土壤进行有机质合成与分解,成水稻土所特有的 多种发生层次: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漂洗 层和潜育层等。淹水期除最表层数毫米外,以下 层次均处于还原状态。落干后全层氧化,沿根孔 出现大量锈纹,肥沃稻田的耕层可出现新生态有 机铁熔合物。耕作层和犁底层以下经长期犁耕压 实的土层,土体紧实,容重较大,锈纹多而色暗。 肥沃稻田的犁底层紧密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渗水 保肥性。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一)黄棕壤: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
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
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
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
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 /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
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
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
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
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二)黄褐土: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共79张PPT)

黄褐土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 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至长江中下游
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据统计,黄褐土的面积为
5714.6万亩,以河南和安徽的面积最大,其次为陕南、鄂北、 江苏和川东北;在赣北九江地区沿长江南岸丘岗地也有小面积 分布,这是黄褐土分布的南界。黄褐土分布在北亚热带湿润的 东部(江北区)和半湿润的西部(秦巴区)地区。由于受东南 季风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760-950毫米,由西向东逐增。降水季节多集 中在高温期的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或有胶膜,明显程度因亚类而异,在Bt展中有时有假菌丝状的石灰淀积,
因此有可能将Bt层分为几个亚层。
•
C层:根据母质类型而有较大的变异,如黄土状母质则疏松而深厚;如为
石灰岩、沙岩等残积风化物质,则往往有石灰质残积;如为花岗岩等残积风
化物质,则往往为微酸性;如在平原区,为其堆积物母质,而且有一定地下
水位影响而产生潴育化过程,并有小的铁锰软质结核及锈斑等。
黄褐土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麓与沙河一线以南至桐柏- 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的土壤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甚至壤土。
潮土有机质含量在5-11 g/kg,全氮含量在0.
大别山以北的地区,多为海拔在300m以下的岗丘和沿 砂姜黑土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因而多分布于山前交接洼地、岗丘间洼地和河间洼地,淮北平原是我国
•
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的 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一)黄棕壤: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
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
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
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
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
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
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
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
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二)黄褐土: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盐碱土
人为土
黄 棕 壤
黄 褐 土
棕 壤
褐 土
红 粘 土
新 积 土
风 沙 土
火 山 灰 土
紫 色 土
石 质 土
粗 骨 土
潮 土
砂 姜 黑 土
山 地 草 甸 土
沼 泽 土
盐 碱 土
水 稻 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1.土壤弱富铝化特性 2.土壤的酸化特性 3.土壤粘化特性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花岗岩发育的黄棕壤剖面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棕壤
土壤养分状况
黄棕壤A层高的有机质含量约在40 g/kg,全氮 为1.5 g/kg,低的有机质为16 g/kg,全氮为0.9 g/kg。A层向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小于15 g/kg,全氮多小于0.7 g/kg,土壤全磷含量多在 0.2-0。4之间,全钾含量多在10 g/kg左右,速效 磷含量小于50 mg/kg,速效钾的含量多为50-100 mg/kg。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河南省土壤分布

概况
河南省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而土壤的差异, 与土壤所处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 密切关系。地带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生物、气候 等自然条件,从而影响到土体内物质的分解、累 积、淋溶与淀积。人类经济活动参与土体内物质 的增减,调节着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矛盾,决定 着土壤肥力的发展及部分环境因素的改变。因此, 环境因素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决定着土壤类型、 分布与性状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壤发生学观点,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结合河南省 实际情况,将全省土壤划分为7个土纲,11个亚 纲,17个土类,44个亚类,131个土属和441个土 种。
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淮河两岸的波状平原地带, 集中于信阳地区,其它地区的山间峡谷、山间盆 地和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成土过程是水耕熟 化和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在长期的 水耕条件下,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使剖面发育明 显分异。而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排等措施影响下, 土壤进行有机质合成与分解,成水稻土所特有的 多种发生层次: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漂洗 层和潜育层等。淹水期除最表层数毫米外,以下 层次均处于还原状态。落干后全层氧化,沿根孔 出现大量锈纹,肥沃稻田的耕层可出现新生态有 机铁熔合物。耕作层和犁底层以下经长期犁耕压 实的土层,土体紧实,容重较大,锈纹多而色暗。 肥沃稻田的犁底层紧密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渗水 保肥性。
碱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黄泛平原局部 洼地中地势高起的部位。地下水位 较浅,具有积盐的地形与水文条件, 呈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在潮土区,与 盐土、盐化、碱化潮土呈复区分布, 土体特征是腐殖质层下为碱化层, 呈柱状或棱块状结构。pH>9.0,碱 化层下为盐分积聚层,0—20厘米土 层碱化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