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美学与人生》作业4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606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606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因此,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崇高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和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崇高的价值载体首先是体现这种冲突与抗争过程的艺术作品。但崇高不仅仅限于艺术作品中,人的现实的活动过程就常常显示出崇高。崇高与壮美有联系,因为壮美的对象占有大的空间,具有疾速的时间,力量强大,性质刚硬,往往引起人先惊后喜的审美感受。崇高主体面对的对象同样是强大的、有力的,正是这样,才造成了环境的艰苦、冲突的激烈,人的审美愉快也要由痛感转化而来。因此,历史上许多美学家把崇高与壮美相提并论。但是,崇高与壮美是有区别的。壮美是显示人类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人的胜利的静示。壮美的对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崇高的对象则是与人的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界的事物也能引起人的崇高感,那是因为人Leabharlann 自然事物拟人化了,使它具有一种象征性。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有不同的体现。首先,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高,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审美属性。它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得审美意义,从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鼓舞性。如高山大川、海洋广漠、雄风惊雷、暴风骤雨等,还有像动物中的雄狮、猛虎、海燕、雄鹰等,它们都因为人们传送它们上面感悟到力量,从而认同了自身的超越而获得美感。其次,崇高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精神品格两个方面。在人的社会创造中,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的精神品格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从而获得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高感。第三,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人的崇高体验通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映,是自然和社会中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崇高艺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自然和社会中雄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镜”,“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这里他从外在形式分析了崇高的内涵。也就是表现为语言的奔放、色彩的强烈、画面的雄阔、线条的粗犷等特点。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大作业标准答案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大作业标准答案
在审美经验中,我们都看到美的事物身上有美,它能被我们直接看到,像是一件类似于物体外形的具体事物,它像幽灵一样依附在事物身上,让事物如此动人。当人们开始在美的花朵、美的女性、美的乐曲中寻找它时,美忽然不见了,哲学家和美学家也都在众多美的事物中迷失,不能给柏拉图一个完美的答案。
美学界的前辈们都是智慧超群的哲人,他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要回答吧。我们找找美存在于什么地方。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他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里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黑格尔的悲剧理虽有庸人主义的调和气息,但值得注意: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第二,在黑格尔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悲剧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例如在《安提戈尼》中两种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在冲突中两者的片面性被扬弃,国法和家法本身都得到了肯定,这就是所谓“永恒正义”得到了正义。
众所周知,部分年轻的女性是美丽的,欧洲有些美学家甚至认为美就是一个少女。如果说美在女性身上,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因为在审美经验中,我们看到了女性身上的美,这种存在于女性身上的美让我们神魂颠倒,不能自拔。但美真的存在于女性身上吗?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西南大学17秋[1145]《美学和人生》作业答案解析

西南大学17秋[1145]《美学和人生》作业答案解析

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社会干预功能心理平衡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娱乐消遣功能2、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外在的自然界人所改造的自然界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精神产品物质产品自然物人工制品4、“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形式符号层物质实在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亚里土多德席勒柏拉图尼采6、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 )。

审美的非功利性审美的具象性审美的非自觉性审美的个性7、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不是鲍姆嘉通,应该是( )。

康德席勒鲍桑葵维柯8、( )是德育主要依据。

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9、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格式塔美学实验美学接受美学分析美学10、古代文论家( )提出了“隐秀”说。

钟嵘刘勰陆机司空图11、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

生活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自由创造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解放12、朱光潜认为“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4、审美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自然社会人生艺术15、“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乐的快感。、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误区,就会使得我们有这样的错觉,即日常生活已经很美好、很理想了,无须审美的升华和批判,而且审美也丧失超越性,审美就是日常生活的享受,美感就是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现在社会上出现大量的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如人体悬挂――用钩子、链子穿过身体,把自己悬挂在疼痛和骇人的半空),表演者本人自称享受疼痛的美感,而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接受能力,所以也就不是什么艺术,当然也就与美学沾不上边了。如果不对这些所谓的艺术进行批判的话,那么美学的发展将会走入一个死胡同。
审美还取决于人们对对象的认识方法,审美地看待对象,和认识地看待对象是不同的。与认知相比,审美始终不脱离对象的感性形态,而认知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认知的眼光里,朝阳和夕阳不过是地球自转的不同阶段与太阳所处的不同空间关系;而在审美的眼光里,喷薄欲出的旭日令人振奋,而洒满晚水的感性风貌所激发的感官快适,是审美感受的基础,它与认知的感官印象是有天壤之别的。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美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当时的人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对象产生了审美感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这种审美活动逐渐被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从而走上“精英化”、“贵族化”甚至是“神圣化”的道路,此时的审美与生活开始渐行渐远。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赏画观景;西方亦然,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的美学文化,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的象征。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美学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标志就是出现生活美学化的趋势,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对于美学的这种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发展趋势,既要肯定其对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带的下面效果,又要清醒的认识它对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用正确的美学思想与观点来指导我们生活。

美学与人生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美学与人生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1、选择题:仁是儒家的核心范畴。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选择题:《论语》里仁字出现了109。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选择题:《论语》里美这个字与善无关。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选择题:儒家美学的观点有()选项:A:美善结合B:非乐C:中和、中庸D:非功答案: 【美善结合;中和、中庸】5、选择题:“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选项:A:《春日》B:《赤壁赋》C:《秋日》D:《蜀道难》答案: 【《春日》】1、选择题:叔本华提出了“过失悲剧说”。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选择题: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和这种必然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的是()选项:A:亚里士多德B:鲁迅C:马克思D:黑格尔答案: 【马克思】3、选择题:鲁迅先生认为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小说统统给他团圆,中国实在少有真正的悲剧。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选择题: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选项:A:《罗密欧与朱丽叶》B:《李尔王》C:《哈姆雷特》D:《麦克白》答案: 【《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选择题: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为“山羊之歌”。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选择题:晴雯撕扇体现了美重视事物的实际价值。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选择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出自《牡丹亭》。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选择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说明美感活动受审美需要的影响。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选择题:汤加以胖为美以及云南有的少数民族以黑齿为美体现了美的()选项:A:民族性B:非功利性C:唯一性D:绝对性答案: 【民族性】5、选择题: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两个等级七个层次,以下属于高级需要的是()选项: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答案: 【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1、选择题:以下属于《庄子.内篇》的文章有选项:A:《逍遥游》B:《齐物论》C:《人间世》D:《公孙丑》答案: 【《逍遥游》;《齐物论》;《人间世》】2、选择题:郭沫若认为庄子是一位厌世的思想家。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内涵: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50分)答:那么,什么是形象性呢?“形”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更多的指地上的可见的事物之外貌,而象则更多地指天象或者象征之意。

例如《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而韩康伯注曰:“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

”同样在《系辞上》里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这些都指出了“形象”的直接观感性,只不过有“天上地下”“形上形下”的区分。

《周易》里说:“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象也者象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天垂象,见吉凶。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这些“象”都有以痕迹征兆象征的意思。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韩非子》对此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这里的“象”则多了想象的意思了。

总的来看,形象,都包含有可以眼见的直观的甚至可以触觉的物象的意思。

因此,美的形象性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可感可触的。

康德曾经指出“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不是理性逻辑之下的清晰概念,但它却象概念一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不知不觉的自然显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

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

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
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
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①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②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

③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④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5、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答:崇高的内涵是:
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

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