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西南大学0488大学语文大作业答案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18 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8.B、D(A“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 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E 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2017年11月1.D(A 项,“这使得……融为一体”,原文是“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这只是一种期望,而不是事实。
B 项,原文是“在.这.里.,人的举手投足,身体的姿态,脸部的表情……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强调的是在《论语》所讲的两种情况之中,而非“都是……身体语言”。
C 项,“自在之物”是西方人的看法,此是“异己的”,而不是中国古人的。
)2.D(第四段对比了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方式,得出的只是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没有得出西方“不如”东方的结论。
)3.C(C 项,原文是“借此使社会成为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其中“借此”借的是“动作语言传达人们内心情感和体贴关爱”这一点,且原文“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一句,改为否命题,则此时不一定为真。
A 项,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原文论点为“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为“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绿肥红瘦”指“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肥、瘦”也是人之情感投射引起的微妙反应。
B 项,必要条件,原文为“‘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
D 项,原文为“离开了“体贴”,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将其变为逆否命题,则成立。
)4.C(“按时间顺序”分析片面,时间顺序中还有插叙。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当代文学【9044】大作业答案

答:
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戴望舒《寂寞》冯至在诗里写道,“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它把爱人的梦境衔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望舒的诗中,寂寞却如野草,在空阔的世界,听风,听雨,与天地一并荒老。诗人坐在原地,仿佛默语着天地玄机的哲人,了却了尘世,了却了纷扰种种,独与天地往来。一首没有人间烟火色的诗,在素白的纸页上开启着现实之外的境地,却不是想象,或不止是想象。正如诗人所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那是一件游走于现实与梦境边界的事。那是不可以轻易说出,却又无法在头脑中久居的话语。诗是流动的水,诗情是霎那里飞溅而起的水花。让诗人们说起寂寞,为了美,为了爱,或者,单单为了生命本身。这是逃不去的真相。每个人的寂寞,如此分明地展露在一个个看似恒久,却转瞬消散的日月。我无法触摸风,我无法留存雨,我只有读这些远去的人们的诗,摸索着散发出墨香的纸页。书写着寂寞的人,已安眠在广漠的大地,皈依于自然的怀抱。阅读着他寂寞的人,从文字的缝隙里,侧身走入了,他那渐行渐远的世界。而光阴如旧,一寸寸移动着日影,一天天消磨着尘世。几十年的时间,隔绝着生死,却也令人对字句的寂寞,有了更深的体味。诗人长眠。这一年春天,我手捧纯白的雏菊立于他的墓前。每一夜,这小小的坟墓中,他是否仍然听着夜风吹去。每一个白日,他是否还在睡梦里,感受到细雨的缠绵。那个雨巷里的女子走远了。一把油纸伞,却撑起了多少人的愁思。诗人大约忘却了这个纷繁芜杂的人间,却在身后的世界里,引发了多少,对于生命的思索。寂寞。你说,寂寞永存。墓中的你,永恒地享用着无尽的安静。从人间到彼岸,你是否早已悟到,生死的全部奥义。只是,你没有说出。只用手掌,抚摸过你深爱的土地,只离开了园子,任由寂寞离离如草。我们原都是这样如草的生命。生长在岁月的园子。等候着一种荒芜,或者,一种终归于寂的繁华。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是谁对我说,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便是耐住寂寞。在生活那些冰冷里,我们要有独行的勇气,一个人只身穿越。寂寞,不是一种羞耻,寂寞,是人生的常态。能够在寂寞中处之泰然,甚至有所收获,才是真正懂得生命的开端。轻掩上小园的柴扉吧,独自守住风雪的夜晚,让野草在院中萌生,让落花铺满了小径。一个个日子,我们度过自己的心,度过着困境。一个强大的灵魂在生长,知道我们看清,那些青春的彩衣,是怎样的迷离。该消隐的,已经消隐得毫无踪迹。园中的草,已如我们一般高。寂寞,恒久如不变的日月。它坚韧地生存着,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寂寞,却也恰是最高的清静。夜晚的枕上,我不只听风,亦听那空山的松子落下。月出惊山鸟,我披了寒衣,独步在曲折的花径,数天外的星斗,一颗颗,像智慧的眼。寂寞,是这样的草,用碧绿的纤纤身躯,淹没我们的心,我们的身躯。人在寂寞里,悟得天地的教诲,懂得月轮盈缺的轮回,和天地的深情。一并与天地荒老吧。诗人说,“我躺在这里,让一颗芽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长成树,开花……《致萤火》”。把我们自己归还给世界。把寂寞的真相归还给世界。在诗歌里,我们随心的导航,无拘束地遨游。想象与现实,是如此近了,却又仿佛如此远。是谁把你从前的梦境衔来,夹在我今日的书页,如一朵绯红的花朵。在此刻一样野草离离的园中,我听到雨中的山果,灯下的草虫。幽人应未眠。诗人,却含着微笑睡了。
自考大学语文2018年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2018年答案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济南(jì)丧事(sāng)刮痧(shā)游目骋怀(chěng)(正确答案)B、私塾(shú)秩序(zhì)徘徊(pái)拥挤不堪(kān)C、旖旎(yǐ)淤泥(yū)吮吸(shǔn)面面相觑(qù)D、租赁(lìn)誊写(téng)打盹(dǔn)自惭形秽(huì)3、含情脉脉中的脉读作()[单选题] *māimǎimǒmò(正确答案)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一名言出自于《师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62. 下列选项中,文言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便要还家。
(正确答案)B、渔人甚异之。
C、复前行。
D、心乐之。
6、“自怨自艾”“方兴未艾”中的“艾”字读音相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后在哪里高就?令郎小学毕业了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雨中登泰山》的点睛之笔是()[单选题]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一路行来,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兴趣盎然(正确答案)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9、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约从离衡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单选题] *A.①③⑥⑦⑧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D.①②④⑥⑦(正确答案)10、35.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偏"僻"(pì)" 凫"水(fú)"糜"子(méi)大"彻"大悟(cè)B.连"翘"(qiào)" 褶"皱(zhě)" 缄"默(jiān)天衣无"缝"(fèng)C.腐"蚀"(shì)"龟"裂(jūn)沟"壑"(hè)海枯石"烂"(làn)D.撺"掇"(duo)" 蓦"然(mò)两"栖"(qī)" 戛"然而止(jiá)(正确答案)11、成语完形:繁()丛杂[单选题] *芜(正确答案)复多忙12、修辞手法选择: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高考试卷2018年四川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届西南名校联盟高三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西南名校2018届高三年级教育质量检测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
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
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
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
《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
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试卷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试卷答案一、[单选题]20分1、庄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是()A: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B: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C:反对暴政的愤慨之情D:反对战争参考答案:B2、以下作品用侧面烘托手法的是()A: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B:柳永《望海潮》C:《战国策.燕昭王求士》D:柳宗元《蝜蝂传》参考答案:A3、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是()A:文章应该明道、致信、事用B:惟陈言之务去C:辞必达意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参考答案:D4、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是()A:杜十娘B:崔莺莺C:王宝钏D:杜丽娘参考答案:D5、下列作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方法说理的是()A:苏轼《贾谊论》B:墨子《非攻》C:王国维《治学三境说》D:鲁迅《狂人日记》参考答案:B6、史铁生《我与地坛》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是()A:象征类比B:夸张拟人C:铺垫反衬D:反复暗示参考答案:A7、历史上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并委之以重任的君王是()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参考答案:C8、沈从文《箱子岩》的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意图是()A:赞扬贺龙的革命精神B:照应文章的开头,使结构更完整C:对湘西人民寄予创造新的历史的希望D: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更形象、生动参考答案:C9、陶渊明《归园田居》是一首()A:五言律诗B:五言古诗C:五言绝句D:五言乐府参考答案:B10、创造性地运用了"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并突破了四言句式的诗歌是A:《诗经》B:楚辞C:唐诗D:汉乐府参考答案:B二、[多选题]10分1、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A:音律和谐气势奔放B:构思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C:文风朴实自然D:语言清新活泼善用对比手法E:情思幽怨参考答案:BCD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主要特点有()A:人物鲜明突出B:语言自然豪放C:境界壮阔D:情感波澜变化E:结构明快曲折参考答案:BCD3、《诗经》的主要内容有()A:反映征役的诗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D: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E:反映婚恋爱的诗参考答案:ABCDE4、构成小说的要素有()A:结构语言表达B:人物情节环境C:材料主题结构D:时间人物环境参考答案:B5、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见:被/《管晏列传》)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图书)(《望海潮》)C: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高考试卷2018年四川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春季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春季大作业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发展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89、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90、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反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反对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
确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
9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
主要教训是: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
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
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92、结合下列图示所反映的社会,回答问题 :(1)在社会的转型期,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价值矛盾?(2)在新的历史时期 ,应该如何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弘扬传统人文精神,形成“家国同构”的社会共鸣,构建“诚信为本”的道德规范,确立“宽厚仁爱”的处世原则,倡导“虚怀若谷”的人生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2)诗歌、戏剧以外的文体均可。不少于700字;
(3)若离开所给材料写的文章或下载、抄袭他人的文章,一律以零分计算。
艺术上具有感情强烈,格调苍凉豪壮,意境浑阔的特点。
2、巴金《怀念萧珊》和《再忆萧珊》分别写于什么时候?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通过对妻子萧珊的痛苦回忆和无尽的思念,抒发了作者对妻子深沉的爱和自己深深的自责、愧疚之情。
3、请说明《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失败和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二、作文题(2小题选作1题,50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程名称【编号】:大学语文【0488】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3小题,选作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风)一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词的整体风格特点是什么?
情感:描写了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浓重的思乡之情,歌颂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1、阅读材料写作文;
材料: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浮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浮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2)诗歌、戏剧以外的文体均可。不少于700字;
(3)若离开所给材料写的文章或下载、抄袭他人的文章,一律以零分计算。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作文:
材料:对待创新和模仿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有人说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有人说模仿也能出成果,我没有能力(也不愿费这个力)创新,模仿也能赚钱。
②有人说模仿也有好处,它是创新的开始。
③有人说,我们必须创新,不因循守旧。只有敢于创新,才会突破生活、事业的瓶颈
④有人说模仿与创新有密切的关系。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通过模仿可以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