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创新题型汇总编写(六)
物理中考创新试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4 km/hD. 3×10^3 km/h答案:A2. 一个物体的重力为50N,将其放置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力是()A. 50NB. 100NC. 0ND. 不能确定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铁B. 木头C. 铝D. 水答案:A4.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电流B. 电阻C. 通电时间D. 所有选项答案:D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透镜成像B. 彩虹C. 影子D. 镜子反射答案:C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²,那么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A. 4m/sB. 6m/sC. 8m/sD. 10m/s答案:B7.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重力C. 弹力D. 浮力答案:B8.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A. 100℃B. 90℃C. 80℃D. 70℃答案:A9.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能量的转化?()A. 摩擦生热B. 电灯发光C. 冰块融化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推力,同时受到5N的摩擦力,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是()A. 5NB. 10NC. 15ND. 0N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长度约为_______光年。
答案:9.46×10^15米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米/秒。
答案:3403. 1牛顿的力相当于_______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1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
答案:安培5. 物质的三态变化中,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
答案:升华6.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定律。
初中物理专题-创新题

中考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与趋势研究中考是初中阶段教与学结果的终端显示,它对教学质量有着调控、导向和激励功能。
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的命题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命题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
各地中考在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数理推理能力的检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物理创新题型的命题设计不断地呈现出新特点。
因此,科学的把握和认识中考物理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对于推进当前物理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中考物理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中考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双基”,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加强物理课程改革,各地中考的物理命题都在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试题选题贴近教材,增大试题的覆盖面,努力为素质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
各地中考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都严格以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把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一般“双基”命题的比例控制在全卷的65%~70%左右。
从内容的分布上看,主要涉及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能量等,各部分的比例大致为力学和声学35%,热学12%,光学10%,电学37%,能量6%,其中电学和力学是考查的重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作业课件 考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六 计算题

=6 N;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甲图中木块漂浮,则木块的重力:G 木=F 浮=6 N,
图乙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V 木=1×10-3 m3,
浮力 F 浮′=G 总=G 木+G 铁=6 N+2 N=8 N,
由 F 浮=ρ 液 V 排 g 可得液体的密度:
ρ液=gFV浮排′′=10
8N N/kg×1×10-3
5.(2022·重庆)如图所示,是小钧为宠物小屋设计的既可发热供暖、也 可照明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为电热丝,白炽灯泡 L 标有“12 V 18 W”字样(R1 和 L 电阻均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阻值为 40 Ω. 当只闭合开关 S 和 S2,将滑片 P 移到最右端时,灯泡正常发光.当所有 开关都闭合,P 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2.1 A.求: (1)电源电压;
1.5
(1)无人机所受重力; (2)无人机启动前,四脚着地静止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无人机对地面 的压强; 解:(1)无人机机身总质量 m=3.6 kg,则无人机的重力: G=mg=3.6 kg×10 N/kg=36 N,
(2)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36 N, 由表格数据可知,四脚着地总面积:S=12 cm2=1.2×10-3 m2, 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p=FS=1.2×3610N-3 m2=3×104 Pa;
解:(1)R1 两端的电压:
U1=U-U2=9 V-6 V=3 V;
通过 R1 的电流:
I1=UR11=130
V Ω=0.3
A;
(2)电阻 R2 的电功率; (3)电阻 R2 通电 1 min 产生的热量. (2)电路中的电流: I=I1=I2=0.3 A; R2 的电功率:P2=U2I2=6 V×0.3 A=1.8 W;
中考物理6种实验方法总结(题型+答案)

相当于
典型例子:测量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测力计示数
A.放大法B.转换法
2.物理学中研究的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把它们转换成其他可测量的物理量,从而进行研究比较,称之为转换法。
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利用转换法的是:
一位同学,物理成绩不好,他觉得可能跟「上课记笔记」和「课下按时写作业」有关。
那么:
A.只需将电池数增加一倍
B.只需将电池数减半
C.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比如一起去工地搬砖!有体能才能搬得动砖块,所以得有能量才能做功搬砖是一个消耗体力的过程,所以做功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
你得体力最终用来干嘛了?假设把砖块砌高了。
这就是一种形式的能【体能】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能【把砖块举高】
(2)你家的狗突然在你家门口对着外面狂叫,那你看到这个现象,可能就会推理:有陌生的人在你家门口,也许是隔壁老王?这里就是根据“现象”来“进行合理的推理”
课本中出现的实例
(1)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递声音”
(2)探究“牛顿第
一定律”的实
验,小车实验
三、课本中出现的实例:。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二篇 中考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六 计算与推导题

(2)物块 A 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 A 的体积,由 F 浮=ρ 液 gV 排
可得,A 的体积:
V=V
排=ρF水浮g=1.0×103
1.2 N kg/m3×10
N/kg
=1.2×10-4 m3,
由 G=mg=ρgV 可得,A 的密度:
ρ=gGV=10
1.8 N N/kg×1.2×10-4
题型六 计算与推导题
近五年安徽省卷综合题考情分析
年份 题号及分值
考查内容
T21,5 分 二力平衡,功率的计算(竖直方向)
2022 T22,7 分 浮力相关计算(称重法计算浮力)
T23,8 分 电热器多挡位计算(并联三挡位)
T21,5 分 功和功率的计算(竖直方向)
2021 T22,7 分 欧姆定律的计算(多开关动态电路)
由 F 浮=G 排=ρ 水 gV 排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ρF浮水g=1.0×103
5N kg/m3×10
N/kg=5×10-4
m3,
进入 A 容器中水的深度:
h′=VS排物=550××1100--44
m3 m2=0.1
m.
类型 3:与简单机械相关的计算与推导题 (2022·瑶海区三模)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身高相同
对图乙物块有:F 浮=G-F 乙②,
联立①②可得: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例析(6)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例析(6)山东省沂源四中(256104)任会常本文刊登在《中学生物理报》初中版2003年2月20日第一版五、数理结合类创新题综观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物理试题可以看出,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题目逐年增多,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列方程组解答复杂的力学、电学问题;用不等式解答动态平衡问题;比例式、函数及图象的应用题;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的应用等等,均已在各地市中考题中出现过。
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1(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如图1所示,R 1=100Ω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R 2串联,A 、B 接到电压为6V 的电路中。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a 点,变阻器a 点左侧电阻为Ra ,Ra=31R 2。
将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或量程为3V 的电压表接到电路中c 处,电表的指针恰好指示满量程。
(l)接在c 处的是__ 表⑵保持原电路不变,如果将c 处的电表换成另一块电表,那么此刻电表的示数是多少? ⑶换成另一块电表后,若移动滑片P 到某一点,使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0.8W ,通过R 1的电流可能是多少?分析:本题是一道电学综合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需要运用数学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因此解答第⑶小题的关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l)设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由欧姆定律得:A R R R U I AB 6.01061<'+='+= 电路中的总电流小于0.6A ,显见接在c 处的电表一定是电压表。
⑵c 处为电压表时,示数为3V ,R 1+Ra=R 2-Ra ,又因Ra=31R 2, 解得R 2=30Ω,Ra=10Ω。
c 处接电流表后, 电流 A A Ra R U I 3.0101061=+=+= ⑶当滑片P 滑到某点b 时,设流过R 1的电流为I ,则有P b =(U-IR 1)I=0.8W,代入数值整理得:10I 2-6I+0.8=0 据aac b b I 242-±-=得 图12A A I 20261028.0104)6(62±=⨯⨯⨯--±= A A I A A I 2.020264.0202621=-==+=∴; 故,通过R 1的电流为0.4A 或0.2A 。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6压轴之作图题(含解析)

【中考二轮专题训练系列】2024中考物理压轴题型训练专题06 作图题专练训练题0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知识点(光学-直线传播)“圭表”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根据“表”在“圭”面上形长的变化就能知道时节的更替。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改进和创新了“圭表”(如图甲),国乙是其示意图。
他在“表”上方加一根架空的横梁,在“圭”面上放置一个可移动的景符(有小孔的铜片)。
他利用改进后的“圭表”,精确推算出了二十四节气和一回归年天数。
请根据以上资料在图乙中画出横梁通过景符的小孔在“圭”面上所成的影像,并标明两条光线的传播方向。
训练题02【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知识点(光学-光的反射/折射)一个底面镀银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一条光线从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点通过球心O射到球冠的底面N点。
虚线PN为底面AB的法线。
画出该光线经底面AB反射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内外的光路图。
训练题03【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知识点(光学-平面镜成像)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 B''。
训练题04【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知识点(光学-凸透镜/凹透镜)如图,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向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训练题0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知识点(力学-力的示意图)小白同学用斜向右上的拉力拉动物体向右做匀速运动,请在图中:①画出绳子对手的拉力F,②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训练题06【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知识点(力学-杠杆/力臂)如图所示是中医用切刀切药材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中画出施加在手柄上A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训练题07【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知识点(力学-滑轮)小丽学习了滑轮的知识后,想利用滑轮组设计一个升降装置,自己把物体吊上楼来,请你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和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024中考物理备考专题 题型六 压强、浮力综合计算题(课件)

(2)木块的密度;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
F浮 = 水 g 1.0
3N 103kg/m3
木块的体积
10N/kg=3×10-4 m3
V木
3 104m3 1 2
5 104m3
5 木块的密度ρ木=
m木 V木
=
300 10-3kg 5 10 4m3
=0.6×103
kg/m3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容器中水的体积
V水解=3题00关×键10点-4 m2×20×10-2 m-3×10-4 m3=5.7×10-3 m3
容该器题中的水关的键质在量于m求水出=容ρ水器V对水=桌1面.0的×压10力3 k,g/m其3压×力5.7等×于10木-块3 m、3=水5和.7容kg器的
容总器重中力水.的重力G水= m水g=5.7 kg×10 N/kg=57 N
(3)在(2)小题的基础上,向B容器另外加入80 kg的水(水不溢出),当A容器 静止时,求B容器中的水对其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向B容器另外加入80 kg的水,水面上升的高度
Δh= m'
水
1
80kg 103 kg/m 2
=0.1
m
SB
0.8m2
B容器中的水对其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Δp=ρ水gΔh=1×103 kg/m3×10 N/kg×0.1 m=1 000 Pa
(4)圆柱体从初始位置到刚好浸没,水对溢水杯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4)水面刚到达溢水口时,相对于初始水面圆柱体浸入的深度 h2=h总-h1=7 cm-4 cm=3 cm 水面到达溢水口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Δh S所体hh以该2浸=解水(题S入S题杯杯对的S水-关hS溢关2中)S键Δ水键时h点杯在排165底于00开cc部求mm水压出22的-6强水3体0cc的面mm积变高2V=化度,2c量再的m根变=0化据.02量Δmh,=先V计算出圆计柱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创新题型汇总编写(六)1.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为200N ,物体2s 内匀速上升高度为1m ,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
则此过程中绳子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 m/s ,拉力F 为 _______ N ,总功为_______ J ,其功率为______W 。
若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额外功为 ______ J 。
【答案】1;100;200;100;40【详解】[1]由图可知,绳子的股数是2,绳子移动的距离为21m=2m s nh ==⨯则此过程中绳子移动的速度为2m =1m/s 2ss v t == [2] 拉力F 为 200N ==100N 2G F n =[3] 总功W 总为 =100N 2m=200J W Fs =⨯总功率P 为200J =100W 2sW P t ==总 若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额外功为(1)=(1-80%)200J=40J W W μ=-⨯额总2.利用矿泉水瓶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瓶盖的直径为______cm;(2)如图乙所示,瓶盖侧壁有一条条竖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变形,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盛水的瓶子内插入一根吸管A,用另一根吸管B对准A的管口上方吹气,看到A的管口有水喷出,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______,压强越______。
【答案】(1)1.50(1.48~1.52);(2)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3)使物体发生形变;(4)大;小【详解】(1)[1]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0.1cm,也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瓶盖的左端对准的刻度是9.00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10.5cm,所以用刻度尺测量瓶盖的直径为,1.5cm。
(2)[2] 瓶盖侧壁有一条条竖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3]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变形,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4][5]吹起前,吸管A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 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可以说物体含有多少内能,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C.物体的温度越高,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能会越多,故C错误;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4.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大试管内装有碎冰,烧杯中有适量的冷水,则实验中()A. 碎冰颗粒越大越好B. 温度计的玻璃泡始终在大试管中物质的中央C. 需要观察大试管中物质的状态D. 大试管直接放在空气中一定比放在冷水中好【答案】BC【详解】A.实验中,为了使晶体受热均匀,效果更好,碎冰颗粒较小一点更好,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始终在大试管中物质的中央,故B符合题意;C.实验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观察大试管中物质的状态,故C符合题意;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要比直接加热的效果更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船闸是利用_____原理工作的;潜水艇是利用改变_____实现浮沉的;【答案】连通器;自身重力【详解】[1] 船闸是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
分别于上下游构成连通器。
船闸也是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2]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方法有,改变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改变物体体积的大小,或改变物体自身重力的大小。
显然潜水艇是利用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
6.从2月17日起我市初三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晋升网络主播。
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 黄老师录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B. 同学们通过网课学习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袁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加快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从而达到增大音量的D. 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风格迥异的课,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辨别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黄老师录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引起的,故A正确;B.声音既能够传递能量,也能够传递信息,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响度是反映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袁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音量变大,是通过增大声音的响度从而达到增大音量的目的,故C错误;D.音色是反映声音的品质及特色,当听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我们是根据不同老师声音的特点不同,来进行判断的,即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7.小币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100N的A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或“为零”),水平拉力F为___________N。
【答案】水平向右;36【详解】[1]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物体B受到A的摩擦力B =8Nf,所以,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A 8Nf=,方向水平向右。
(3)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f地加上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f AA =10N+8N=18NF f f=+左地滑轮为动滑轮,水平拉力F为F左的2倍,故2218N=36NF F==⨯左8.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 高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相同C. 手机扫描二维码,手机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答案】C【详解】A.高楼的玻璃幕墙,属于光滑的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是不相同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属于照相机照相,手机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选取了如下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砝码、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
(1)在此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2)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然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N。
(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1)控制变量法;(2)变大;(3)2;(4)压力【详解】(1)[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只改变压力大小,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2)[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也增大。
(3)[3]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5N,示数为2N。
(4)[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压力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摩擦力也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0.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A. 一个苹果B. 一名中学生C. 一头牛D. 一辆家用轿车【答案】C【详解】一般情况下,教室长为8m、宽为5m、高为4m,则教室的容积V=8m×5m×4m=160m3由ρ=mV得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160m3=206.4kgA.一个苹果的质量1斤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100kg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C.一头牛的质量在300kg左右,接近教室中空气质量,故C符合题意;D.一辆家用轿车的质量在1000kg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则“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 5N 5NB. 5N 10NC. 10N 5ND. 10N 10N【答案】A【详解】砖块受到的重力是10N,由于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2号”砖,左侧受到向上的5N摩擦力,右侧受向上5N的摩擦力。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小明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79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是()A. 12.45cmB. 12.365cmC. 12.448cmD. 12.37cm【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数据12.38cm,12.36cm,12.79cm,12.38cm,12.34cm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其中12.79为错误数据,应舍去;书的宽度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L=≈12.37cm4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