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搜索引擎的定义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2. 常用搜索引擎及其特点百度谷歌必应搜狗3. 互联网搜索的技巧关键词选择与组合使用高级搜索筛选与排序结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互联网搜索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互联网搜索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常用搜索引擎及其特点,以及互联网搜索的技巧。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并引导学生思考搜索结果的筛选与排序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搜索技巧在互联网上搜索指定主题,并分享搜索结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互联网搜索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辨别信息真伪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互联网搜索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相关PPT。
2. 搜索引擎使用教程视频。
3. 练习题及答案。
4. 网络环境。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课后作业1. 学生自行搜索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所学搜索技巧,并将搜索结果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
4.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应用场景。
2.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互联网搜索技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网络环境稳定,便于学生进行搜索练习。
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概念: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原理和常用搜索引擎。
2. 互联网搜索的方法:教授关键词搜索、布尔搜索等搜索技巧。
3. 互联网搜索的应用:举例说明互联网搜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辨别信息真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互联网搜索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互联网搜索实践。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搜索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搜索的意义。
2. 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介绍关键词搜索、布尔搜索等方法。
3. 演示互联网搜索的实际操作:示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过程。
4.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互联网搜索,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互联网搜索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分析互联网搜索的优点和缺点,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搜索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互联网搜索利与弊时的观点和表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互联网搜索项目,如查找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2.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搜索成果,分享搜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搜索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拓展学习领域,如查找感兴趣的知识、观看在线课程等。
2. 教育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示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师个人介绍本人从事初中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等教研工作,今年被评为市级信息技术先进个人,近年来有4篇(次)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分别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活动中获奖;本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有多人次获得相应级别的一、二等奖。
二、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常用画图工具(2)预习课本,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让学生记下自己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5教师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三、教学课题教学思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与能力方面:1、初步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2.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平分第三边”4.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5.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更好些。
2、对于定理的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易于理解。
3、本节重点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4、本节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五、教学方法1、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课堂导入方式的开放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利用参与方式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3)利用例题演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庄河三中邵忠辉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题:电功率和安全用电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材料(2)、完成课前预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2.知道电路中安装保险丝,为什么能够“保险”。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二是电路的保护──保险丝的应用,二者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这里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
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我主要运用了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猜想以及启发示教学方法,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再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1、了解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保险丝的作用与特点。
教学难点:1、电流随电功率增大而增大。
2、安全用电的教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本节实验视频文件,在上课时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本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理解《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四、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学习方式:提问法、分析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情景导入】引入新课[师]为了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用电条件,最近几年,我国城乡的许多地区在进行供电线路的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输电线换成更粗的,将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百度知道】/question/54754421.html一、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板书)1.让学生观察课本P41图7.5-1,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些什么?学生答:①用电器很多②用电器是并联的③插线板“感到”很累,都冒汗了④线路可能要烧起来⑤连接电源和插线板的导线比其他用电器的导电线粗一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并借助网络中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 难点, 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努力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游戏揭题——你猜,你猜,你猜猜
师提供四张词语卡片,请一名学生看完之后将卡片上词语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 猜词语。每个时间不超过 30 秒。 词语:咬牙切齿、垂头丧气、提心吊胆、手舞足蹈 同学们,上课的一开始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进行了热身,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刚才猜的四 个词语,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 1.它们都挺形象生动的。 生 2.它们都是描述的=%C7%E9%D0%F7%B1%ED %C7%E9&in=30177&cl=2&lm=-1&st=&pn=77&rn=1&di=105860702340&ln=1998&fr=&fm=rs5&fmq=133 21628913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77&-1&di10586070 2340&objURLhttp%3A%2F%%2Fforum%2F201110%2F27%2F104529n8njio7zngn8o7au.j pg&fromURLhttp%3A%2F%%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28066%2 6highlight%3D&W1151&H1193&T8924&S118&TPjpg 师:同学能不能再列举出生活中你们出现过的情绪的词语。 (高兴、悲伤、忧愁、纠结、愤怒、郁 闷、兴高采烈、忧心忡忡、心惊胆战、悲摧、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2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2.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原理和过程。
2. 常用搜索引擎及使用方法介绍国内外常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必应等)的界面、搜索技巧及特点。
3. 互联网搜索技巧讲解关键词选择、搜索策略、结果筛选和信息评估等技巧。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介绍网络道德、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常用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搜索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互联网搜索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3. 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5. 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6. 总结讲解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搜索基本概念和搜索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搜索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测试:检查学生对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搜索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搜索竞赛,提高学生的搜索效率和准确性。
3. 主题讨论:围绕特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4. 搜索引擎评价:让学生对常用搜索引擎进行评价,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教程:提供在线教程,帮助学生自学搜索技巧。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网络信息搜索

网络信息搜索(教案)一、教案背景1. 学科:信息技术2.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活动二《网络信息搜索》3. 课时:1课时4. 学生: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5.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了解搜索引擎;尝试网络上搜索信息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了解搜索引擎的分流,并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搜索基础,对上网搜索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
如何利用网络搜索技巧来提高搜索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于老师进一步的指导。
本课以“百度”为搜索引擎,来介绍网络搜索的相关内容。
1. 教学目标:(1)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2)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3)树立健康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3. 教学难点:巧用关键词搜索信息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因材施教。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2分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师:(向学生出示图片: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z=0)同学们知道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谁吗?生:(部分学生)回答正确师:他们都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迹呢?生:(部分学生)上网搜索师:揭示课题:《网络信息搜索》2.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约10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过程】学生自学书本18页至22页,找答案→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各个小组代表答题→教师总结评价,展示答案任务一:理论知识(教师展示要完成的任务)(1)搜索引擎的含义?(是指采用网络自动搜索技术的软件或采用人工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采集、分析、组织并且提供信息检索的服务系统。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对诗中“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等句子,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思想感情,务必要发挥“读”的作用,使学生跟着采莲姑娘的情感进入到文本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重要的。此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多元朗读来体验“江南”之美,关注了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如在设计第二句的教学环节时,先由学生找一找写鱼的诗句,贴一贴鱼儿的图片,在读中体验“鱼戏莲叶间”,在游戏中融入自己对“鱼戏莲叶东……北”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最后在小小组合作表演中感受鱼儿的快乐。一步步落实读的训练目标,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3、配乐齐背。
/m?word=mp3,,,[%C3%CE%BD%AD%C4%CF%B9%C5%F3%DD]&cat=0&gate=1&F++sound+%B9%C5%F3%DD&si=%C3%CE%BD%AD%C4%CF;;;;57386;;0&lm=-1&mtid=2&d=7&size=3145728&attr=8,0&titlekey=2914897603,53188&mtype=2
读给同桌听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好帮帮他。
(三)入情入境
学习第一句诗
1、认一认:(课件演示“莲叶何田田”画面)
/i?ct=5033=%BA%C9%D2%B6%C1%AB%C5%EE%CD%BC&in=6628&cl=2&lm=-1&st=-1&pn=31&rn=1&di=115279128165&ln=1992&fr=ala0&fm=ala0&fmq=13320029957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1&di115279128165&objURLhttp%3A%2F%%2F20100719%2F4589836_104029038516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44%2Fbef5a0a38a161314.html&W1024&H768&T7924&S262&TPjp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蝌蚪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2、学科:美术3、课时:1二、教学课题二、教学课题1、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能根据特定情境推理思考和想象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
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
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境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能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四、教学方法故事引导法、探究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脑袋最好使,我们来猜个谜语:尾巴小,脑袋大,不像爹,不像妈,不像鱼啊不像虾,不会蹦啊不会跳,不会跳啊也不会爬,摇摇摆摆水中游,请你猜猜这是啥?(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学生自主回答生:小蝌蚪【百度搜索】/question/190132422.html【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1%F2%F2% F2%BD&in=23396&cl=2&lm=-1&st=&pn=3&rn=1&di=11765440560&ln=2000&fr=&fm=&fmq=1331 08585377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1&di21 661493775&objURLhttp%3A%2F%%2F348%2Fuploadpic%2F20061129072219716 46.jpg&fromURLhttp%3A%2F%%2F348%2Findex.asp%3Fxaction%3Dxreadnews %26newsid%3D151&W392&H211&T7450&S8&TPjpg(二)新授课师:答得非常好!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小蝌蚪。
利用连环画给学生讲故事,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每幅用几句话表达,(请你想一想)(设奖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多又精彩)【百度搜索】/article/browse/43691.jspx(1)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生2:吃早点。
生3:玩耍。
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那你们会画蝌蚪吗?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在1只蝌蚪的基础上依次添画2只、3只、5只、7只、9只蝌蚪。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提问:根据图片,思考小蝌蚪出去旅行,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强调有团队精神,小蝌蚪聚在一起,队伍很整齐,没有掉队和离队的)(3)突然,不知从哪儿扔下一颗小石子。
聚会的队伍被打乱了。
提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头,他们一下怎么了?(往不同的方向逃避,队伍散开了)(4)讨论: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1%F2%F2% F2%BD&in=23396&cl=2&lm=-1&st=&pn=3&rn=1&di=11765440560&ln=2000&fr=&fm=&fmq=1331 08585377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1&di90 241814520&objURLhttp%3A%2F%%2Fbaike%2Fpic%2Fitem%2F966aca076a dc88a77b8947b5.jpg&fromURLhttp%3A%2F%%2Falbums%2F564100%2F5641 00.html%232932704%24966aca076adc88a77b8947b5&W650&H1051&T8885&S200&TPjpg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学生自由回答,看见了荷花,小蝌蚪会游到荷花的周围;看见了鱼,会和鱼交谈,游戏等)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5)看一看,说一说(请你看一看)课件出示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注意强调蝌蚪的动态,画面表现的故事情景)画中的小蝌蚪,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让学生在情与景的意境感染中展开想象为学生的绘画和想象提供特定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 0%A1%F2%F2%F2%BD&in=23396&cl=2&lm=-1&st=&pn=3&rn=1&di=11765440560&ln= 2000&fr=&fm=&fmq=133108585377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pn32&-1&di87872536845&objURLhttp%3A%2F%2Fwww.0514z %2Fyuer%2Fuploadfiles_2054%2F200509%2F200592285642269.jpg&fromUR Lhttp%3A%2F%%2Fyuer%2Fju%2Fbbly%2Ftygs%2F200509%2Fyue r_208788.html&W500&H292&T8489&S22&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 0%A1%F2%F2%F2%BD&in=23396&cl=2&lm=-1&st=&pn=3&rn=1&di=11765440560&ln= 2000&fr=&fm=&fmq=133108585377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pn47&-1&di79881794910&objURLhttp%3A%2F%2Fncbaishu. com%2Fxh%2FUploadFiles_6158%2F201007%2F2010070114523340.jpg&fromURLht tp%3A%2F%%2Fxh%2F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6772&W41 64&H2658&T8439&S1376&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1%F2%F2% F2%BD&in=26623&cl=2&lm=-1&st=-1&pn=52&rn=1&di=21221563020&ln=2000&fr=&fm=&fmq=1 331085853778_R_D&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5 2&-1&di21221563020&objURLhttp%3A%2F%%2Fupload%2FDSC01471.JPG&fro mURLhttp%3A%2F%%2Findex_baby_01.php%3Fid%3D1468&W2592&H1944&T672 2&S1852&TPjpg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在(),还有几只在()。
大胆想象,互相交流表现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
四、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请你画一画)指导要点: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学生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出示作业步骤:1、画背景 2、加画小动物 3、涂颜色音乐【百度搜索】/807221.html五、作业展示反馈评价出示学生作品(1) 自评(2)同学互评(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池塘里,个别学生将自己的画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来。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六、课堂延伸如果以后碰到这些可爱的小蝌蚪或者其他的动物,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怎样保护小动物【百度搜索】/view/2e404532a32d7375a4178063.html教学反思猜谜入题的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地进入学习,造就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过程中有个别学生会突发其想地问其他的问题也没能及时的回答,这一点有所欠缺,学生的作画过程也比较的顺利,只是我给的时间不够,令有些完成不了,但创作中出现个别学生的作业里比较呆板,往后要注意,最后能延伸到课外的知识,让学生基本了解如何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