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欣赏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苕溪诗卷》赏析:《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彦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宋代」米芾的二十首诗词,值得品读!

「宋代」米芾的二十首诗词,值得品读!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师从襄阳书家罗让。
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后改任临桂县、含光县尉,杭州从事。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迁居镇江丹徒。
后曾任雍丘知县、太常博士、书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
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氏云山”。
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
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宝晋待访录》等。
【过当涂】鸥鹭依寒水,蒹葭静晚风。
烟光秋雨细,树色碧山重。
【长寿庵咏梅】沉檀应在骨,龙麝自薰心。
千载吟蕲竹,清雅少知音。
【拟古·其一】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垂虹亭】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秋山】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送大郎应举】天下英才米大郎,朝来跨马入文场。
绪馀惊世须魁选,归带蟾宫桂子香。
【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
【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五】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天奈何。
米芾唐诗行书法16首欣赏

米芾唐诗行书法16首欣赏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亮,号东篱,北宋著名书法家。
他的唐诗行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我对米芾唐诗行书法16首的欣赏。
1.《春泽泛舟》春泽泛舟归去来,草长莺飞绿岸开。
水天一色春光好,风景如画人心怀。
2.《夏日田园》阳光明媚夏日长,田园耕种忙碌忙。
麦浪起伏金灿烂,蝉鸣声声醉人乡。
3.《秋风落叶》秋风萧瑟叶纷纷,枫林寂寞思故园。
天高云淡秋意浓,心绪飘然悠远远。
4.《冬日雪景》冬雪纷飞白茫茫,山村静谧似仙乡。
炊烟袅袅温暖意,世界安宁雪中藏。
5.《山行》山行远眺云深处,飞瀑流泉奇峰立。
翠竹幽径人迹稀,心旷神怡自由意。
6.《水边闲步》水边闲步听鸟鸣,垂柳拂水微风轻。
渔舟荡漾波光闪,心境宁静情难平。
7.《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春风起,蝶舞蜂飞乐无边。
芬芳扑鼻色彩艳,心花怒放情绵延。
8.《月夜思家》月夜思家心久远,明月如镜照人寒。
家园田野遥相望,思念父母泪涟涟。
9.《雨中散步》雨中散步湿衣裳,纷纷细雨洒人床。
大地清洗梦回路,心情舒畅欢喜强。
10.《烟雨江南》烟雨江南水漫漫,江船破浪行远岸。
柳岸花丛迷人眼,心醉如痴情难断。
11.《晨曦山峦》晨曦初露山峦起,云海蔚蓝朝霞美。
鸟鸣声声唤新日,心旷神怡情无边。
12.《落日西山》落日西山余晖斜,山川河流尽入画。
彩霞绚丽天地间,心灵愉悦心欢跳。
13.《明月高悬》明月高悬星光亮,天空万里无尘埃。
皎洁明亮心安宁,心境宁静如夜开。
14.《风吹松涛》风吹松涛声响起,山林间传来阵阵音。
松树挺拔心境豪,忧愁烦恼尽消散。
15.《流水潺潺》流水潺潺心情乐,岸边绿草映阳光。
渔舟摇曳水面上,心旷神怡情难忘。
16.《古韵山水》古韵山水如画中,碧水蓝天共一宗。
山峦起伏云雾起,心境悠远情更浓。
以上是我对米芾唐诗行书法16首的欣赏,每一首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巧。
这些作品带给人们美好的心境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
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
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
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焚香帖》草书纵25.2厘米横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
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米芾《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
米芾《元日帖》纸本纵25.2厘米横40.5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
为草书九帖之三。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
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
行草书。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米芾清润秀拔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北宋米芾主要绘画作品有:《云起楼图》《云山图卷》《研山铭图》《春山瑞松图》《翠微深处图》《溪桥闲睡图轴》《听瀑图》《米芾拜石图》《仙居山水图》《云山图》《烟江渔歌图》《王维诗意图立轴》《云山叠翠图轴》《白鹤图之左》等这里我们一起赏析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书画作品。
米芾(1051-1107),北宋杰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自号鹿门居士。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人称“米南宫”、“米癲”。
能诗文,书画自成一家。
对后世影响很大。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米芾一个恪守法度却潇散奔放的人,一个高雅清新却痛快淋漓的人,米芾肆意游走笔尖,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全然飘逸、气势豪迈,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千古唯有此人。
看完这14帖,你不爱他都难…1、米芾《陈揽帖》,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2、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
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
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
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
”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
《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
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3、米芾《甘露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

经典赏析米芾《蜀素帖》108个单字高清赏析,精彩动人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墨迹绢本,行书。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蜀素帖》《拟古》释义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1/108 拟2/108 古3/108 青4/108 松5/108 劲6/108 挺7/108 姿8/108 凌9/108 霄10/108 耻11/108 屈12/108 盘13/108 种14/108 出15/108 枝16/108 叶17/108 牵18/108 连19/108 上20/108 松21/108 端22/108 秋23/108 花24/108 起25/108 绛26/108 烟27/108 旖28/108 旎29/108 云30/108 锦31/108 殷32/108 不33/108 羞34/108 不35/108 自36/108 立37/108 舒38/108 光39/108 射40/108 丸41/108 指42/108 见43/108 吐44/108 子45/108 效46/108 鹤47/108 疑48/108 缩49/108 颈50/108 还51/108 青52/108 松53/108 本54/108 无55/108 华56/108 安57/108 得58/108 保59/108 岁60/108 寒61/108 龟62/108 鹤63/108 年64/108 寿65/108 齐66/108 羽67/108 介68/108 所69/108 托70/108 殊71/108 种72/108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画学博士。
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已。
”“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载:“的“”的书法也是如此。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
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
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
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
学晋人,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很深,常能以假乱真。
在风神上,他推崇王献之甚于推崇王羲之。
在他看来,小王更自然天真,尤其是精神的外拓,性情的率真,更符合米芾狂放的个性。
米芾40岁左右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来帖》、《苕溪诗帖》中可看出这些作品虽然在大格局上仍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性,说:“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
”《蜀来帖》和《苕溪诗帖》、《致希声吾莫友尺牍》、满纯熟。
米芾的书法风格从中年时期形成到最后是基本一致的,尽管不同作品的境界上有差异,但很难找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来概括。
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
侧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
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
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
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他在《海岳名言》中用“锋势备全”来注脚这个“八面”,这是相对于欧、虞、柳、颜等人单调贫乏的“一笔书”而言的。
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
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面出锋”紧密相关的。
米芾的书法在技巧上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他的线条竭尽变化之能事,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尽”、“天”、“添”、“年”二、米芾《苕溪诗卷》释文:(一〇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
纵30.1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暂米芾《张都大帖》,行书。
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
纵29.4厘米,横33.8厘米。
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者。
倘蒙明公荐此职。
为成此河事致薄效。
何如。
芾再拜。
南京以上。
曲多未尝浅。
又以明曲。
则水逶迤。
又。
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
以曲折乃能到。
向下则无水头。
此理是否。
五、《论草书帖》《论草书帖》,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书。
纸本。
随笔一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
纵24.7厘米,横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六、《张季明帖》《张季明帖》,米芾书。
纸本,七、《叔晦帖》《叔晦帖》,米芾书。
纸本,八、《乡石帖》《乡石帖》符二年释文:力疾书数日也。
吾不来。
果不复来用此石矣。
元章。
九、《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
纸本。
信札一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十、米芾《三吴帖》米芾《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fú)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米芾18岁时(公元1068年),修举,教化兴行,祀名宦。
十一、米芾《箧中帖》米芾约书于北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
纵28.4释文:) 芾箧(qiè)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
便惊云。
自李归黄氏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山明日归也。
更乞一言。
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十二、米芾《竹前槐后诗帖》米芾《竹前槐后诗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七绝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
纵29.5厘米,横31.5厘米释文:芾非才当剧。
咫尺音敬缺然。
比想庆侍。
为道增胜。
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环。
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
人和端使一身闲。
十三、米芾《清和帖》米芾《清和帖》,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五月。
纵院藏。
释文:惟珍爱。
米—斛。
将微意。
轻尠(鲜)侍右。
10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5.6厘米,横38.6厘米。
释文: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十六、米芾《苏太简参政帖》米芾《苏太简参政帖》。
纸本。
行书。
纵20.5厘米,横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这件“参政帖”是作者为苏太简家鉴定书画的记录,虽随笔写来,然有一种沉着飞扬的神韵。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十七、米芾《岁丰帖》米芾《岁丰帖》,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3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苟禄,无足为者。
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於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十八、米芾《逃暑帖》米芾《逃暑帖》纸本,行书,纵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纸本。
纵31.4厘米横释文: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