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时心肌标志物的正确选择

合集下载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
节、垂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也可合成和分泌
精品课件
ANP在心肺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具有强大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参与水、电解 质平衡和血压调节 、心衰治疗
与心脏生长/肥厚呈现负相关 判断先心病类型 判断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及狭窄程度 判断心脏填塞时心房牵张受限的程度和心脏增大的
原因。
2.肌肉损伤或肌内注射,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CK-MB活性也升高。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性神经系 统疾病,CK-BB升高。
精品课件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乳酸脱氢酶(LDH)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肾 脏,其次存在于肝、脾、胰、肺、肿瘤组织,红细 胞。当上述组织损伤时,它可进入血液,使血中 LDH水平升高。
方法及参考值: 酶偶联法 : 男性 38—174U/L(37°)
女性 26—140U/L(37°)
精品课件
临床意义:
1.CK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 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2.骨骼肌疾患,肌营养不良及多发性肌炎者,进 行性肌萎缩、皮肌炎、甲状腺疾病时CK活性可有轻 度或中度增高
3.生理性升高见于运动后48小时内、分娩、新生 儿血清CK活性高于正常值。另外,某些药物,如利 多卡因、麻醉药、降脂药等可使血清CK活性升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8小时,血中AST增高, 18—24小时到达高峰,4—5天后恢复正常。其值与 心肌梗死范围和程度有关,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 围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 织中。
精品课件
肌酸激酶(CK)测定:
肌酸激酶(CK)测定:
CRP能预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缺血 和死亡的危险性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利钠肽
THANK YOU
感谢大家
NP: 起源和分泌刺激
ANP

利 统 垂 肾 脑 刺 心 由
也 心




激房

肽可 、 腺 一
压房
合消、些
增分
钠 肽
(AtrialnatriuretiePeptide Anp
成化唾特 分加 泌
心肌酶谱检 测
肌酸激酶 CK :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 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 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 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 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 CK-MB占心肌总CK的15% -25% 。各 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心肌蛋白检测
肌 钙 蛋 白 ( C Tn ) : 心 肌 肌 钙 蛋白 C Tn是由 结构和功能各 不同的 3个亚 单位(C TnT、 CTn I 、CTnC )组成, 参与 肌 肉 收 缩 和舒张过程 中钙离子激活 的调节蛋白。 CTn T的作用是 将肌钙蛋白复 合物与原肌 球 蛋 白 结 合在一起 ; C TnI 是肌钙 蛋白与肌凝蛋 白横桥之间结 合的有效抑制 物。 C Tn T 和 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分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细胞缺血受损时, 游 离 型 C Tn 迅速透过细 胞膜释放入血 ,出现 一个偏低的峰 ,所以C Tn 的早期阳性 率较高。当 发 生 持 续 性或不可逆 损伤时 , 心肌细胞坏死 ,肌丝 降解, 引起结合型C Tn 释放, 出现第2个峰 且 在血中持续时间长 。
心肌蛋白检测
31 肌红蛋白(Mb) 2 肌钙蛋白(CTn) 3 C反应蛋白
心肌蛋白 检测

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简答题

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简答题

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简答题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在心肌损伤发生时体内产生的一些生物化学物质,可以用来诊断心肌损伤的发生和程度。

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肌酸
激酶(CK-MB)和心肌型肌红素(Myo)等。

1.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最常用的
标志物,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cTn水平上升可持续较长时间,所以对于早期和晚期
心肌损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肌酸激酶(CK-MB)是一种组成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亚单位,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到血液中。

虽然CK-MB不是特异性
标志物,因为其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但是在心肌损伤时其水平上升较高,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3. 心肌型肌红素(Myo)是一种在心肌损伤后释放的一种蛋白。

其释放程度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

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免疫法、免疫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等。

同时,不同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半衰期、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标志物进行检测和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十分重要。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梗时的应用原则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梗时的应用原则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梗时的应用原则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心梗)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

在心梗时,这些标志物的浓度会升高,反映出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在心梗时,心肌细胞受到缺血和缺氧的影响,细胞膜受损,导致这些标志物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

因此,测量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梗,以及评估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

在心梗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原则如下:
1.时间窗口: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在心梗发生后几小时内开始升高,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

因此,最好在心梗发作后的数小时内进行标志物的检测,以获取最准确的结果。

2.标志物选择:cTnT和cTnI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比之下,CK-MB在心肌损伤的早期上升更快,但在心梗后数天内恢复正常,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3.应用范围: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心梗)的诊断和评估。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确认心梗的诊断,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并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心肌损伤的程度、时间窗口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心肌损
伤标志物的浓度,综合判断和诊断心梗。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如何解读结果。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心肌酶测定中问题的解释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心肌酶测定中问题的解释

清中浓度升高。

目前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 CKMB。原
理是用抗 M 亚基的单抗与 M 亚基结合,使
其不能发挥催化活性,只有B亚基具有催化
活性。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CKBB不会释
放出来。所以,测得的活性浓度× 2 就是 CKMB的活性。 总CK = CKMM + CKMB + CKBB

大量的研究发现,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外, 肺、结肠、子宫、前列腺等组织和器官也 含有少量的 CKBB。在脑梗塞、肝性脑病、 结肠炎、子宫或前列腺疾病时, CKBB 释 放入血,这时测定得到的就不仅仅是 CKMB 中 B 亚 基 的 活 性 , 而 是 CKBB 和 CKMB中B亚基活性的总和,再×2就有可 能高于总CK的活性。

② 试剂蒸发浓缩:试剂在生化仪放置时间太 长,水分蒸发,试剂浓缩,反应吸光度升高 导致结果假阳性 。

解决方案:按规定存放试剂并定期检查,在 生化仪上开盖存放不超过1个月,否则应更换 试剂。
⑶ 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

① 标本中存在干扰物质:目前一般采用胶乳 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TnI,脂血、高纤 维蛋白血症等,颗粒性物质可引起吸光度假 性升高。
异性,国际上的一些权威学术组织不建 议使用心肌酶作为诊断AMI的指标。但 由于其检查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对判 断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溶栓后有无 再灌注均有一定价值,故仍被广泛应用。
心肌酶测定中的问题
— CKMB > CK的解释

在心肌酶检查中发现,一些患者出现 CKMB 升 高比例较大甚至高于总 CK的现象,常常令检验 人员和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目前对这一现象的 解释报道不多,但的确在很多医院实验室都存 在。 目前的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干扰 所致,干扰机制与测定方法学原理有关。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

二.持续时间短。以CK为例,一般在 AMI发病3d后即可恢复正常,此时常 需借助LDH及其同工酶来诊断亚急性 AMI。
三.特异性较差。用于反映心肌受损 的多种酶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骨 骼肌中大量存在。当骨骼肌及其他器 官疾病是,上述酶都可能升高。
心肌损伤理想的标志物应是:
1.在心肌中以高浓度出现 2.在其他组织中不出现,或在病理情况下 只以微量出现
CK-MB质量: CK-MB质量免疫试验是利用同时抗-M 和抗-B的单克隆抗-CK-MB抗体,测 定CK-MB质量浓度,而代替其酶活性, 它显示在质量和活性浓度之间有极好的 一致,其分析敏感度在1 g/L以下,对微 小心肌梗死以及AMI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 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且测定时间短,可 以检出AMI发作后早几小时期间的少量改 变。
CK、CK-MB对心肌梗死诊断的4条标准:
(1)CK活性>160u/L。 (2)CK-MB >20 u/L。 (3)CK-MB/CK应落在6%~25%之间, 6%一 般为肌损伤,大于25%考虑有低于CK-BB和 巨-CK1、巨-CK2、线粒体肌酸激酶、腺苷 酸激酶的干扰。 (4)CK-MB峰值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18 小时左右,然后下降,其变化相对稳定而 有规律,不可能忽高忽低。
2 590
80
2 070
60
1 550
40
1 030
20
510
0
0 µÚ Ò» ¼¾ ¶È
µÚ ¶þ ¼¾ ¶È
µÚ Èý ¼¾ ¶È
¶« ²¿ Î÷²¿ ±²¿
µÚ ËÄ ¼¾ ¶È
心梗
肌损
图3 CK-MB/CK比值分布图
目前常用的CK和MB方法是基于Oliver原理而 设计的,即CK-HK-G6P-DH酶偶联法。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
肌红蛋 白 分 子 质 量 心 肌 特 异 性 不 不 ++ ++ +++ +++ 不 17.8 85 85 33 23.5 135 总CK CK-MB
MB2/MB1
cTNT
cTNI
LDH
受 肾 功 能 影 响







初 次 测 得 时 间 ( h ) 升 高 持 续 时 间 ( h )
1-3
1、骨骼肌疾病 或损伤时特异性 很差 2、迅速恢复到 正常,结果限制 其后期敏感性。

是 较 CK-MB 亚型更方便的 早期标记物, 快速释放使得 肌红蛋白可用 于 监 测 MI 患 者
诊断和治疗意 义大 临床试验证明 其单次测定是 诊 断 NSTEMI (包括微灶心 肌损害)的有 效方法。临床 医生应了解本 院的诊断数值
18
对疑似AMI患者,早期标志物应做: 肌红蛋白、CK-MB、cTnI三项,肌红蛋 白仅为过筛试验,CK-MB(-),cTnI (+)者仍为高危患者,CK-MB和cTnI 均为阴性,临床症状可疑者,还需做3, 6,9,12小时cTnI的动态观察,以减少 AMI的漏诊。
19
各种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特点
3-6 7-14 12-14
Mb
2-3
12
1
21
用于评估与处理12导联ECG上无ST段抬高的ACS患 者的心脏生化标记物
标记物 优点 缺点 可用 性 评注 临床建议
肌红蛋白
1、敏感性高 2、有助于早 期发现MI 3、发现再灌 注 4、对除外 MI非常有用
1、危险度分 层的有力工 具 2、敏感性和 特异性高于 CK-MB 3、发现两周 内的近期MI 4、有助于选 择治疗方法 5、发现再灌 注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价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项目的选择与评价

术 后第 1 d起 给 0 9 N C 嗽 口。鼓 励 患 者 . % a1
刷牙 , 日 、 晚各 1 , 每 早 中、 次 同时嗽 口。这样可以
有效除菌 , 同时可以刺激黏膜 , 促进唾液分泌。 26 环境 管理 . 定时开窗通风 , 紫外 线照射 消毒房 间, 以 并
0 5 含氯 消毒 剂湿 拖 地 面 , :a .% 20/ 。室 温 保 持 在
等到严重 的疼 痛发生率是 6.% , I C 72 而 VP A组 的发生率 为 3 .% 。3 随机对照试 验 的 Me 58 2个 t a分析证 明 : 静脉
P A给予阿片类镇痛药 物 比通 过肌 肉注射 、 脉推注 、 C 静 皮 下注射等镇痛效果更好 J 。有学 者证 明 I C V P A给药 比肌 肉注射减少 了病人死亡率 . 】 …。
134 h无 呼 吸 困难 , 12 再 经 4h无 呼 吸 困 / ,8 堵 /, 8 难, 再堵 2 3 又经 4 h观察无异常全堵 。堵管期 /, 8 间 严格 交接 班 , 严密 观察 患者 呼 吸情况 。
先用 05 .%碘伏 棉球 消毒气管切 口处周 围皮 肤, 再放入纱布垫或一次性伤 口敷贴 , 2次/ 。气 d 管敷料垫中间剪一与外套管管 口直径大小相等的
( 收稿 日期 :0 l0 —5 2 1-61 )
2 h达到高峰 ; D是 8~1h开始上升 ,4~ 8 4 L 2 2 4 h达到高
峰 ;K升高较早 , C 一般是 2— h开始上升 , 4 但直 到 2 0~3 h 0 才达到高峰。 心肌 损伤标 志物的正确选择 , 有助于临床对 心脑血管 疾病的及时诊 断 , 避免 漏诊 和误诊 , 于早期 有效 的治疗 利 和减少 并 发症。近 年来 , 究认 为 心肌肌 钙蛋 白 Cn 研 tI或 C n 、 K MB和肌红蛋 白( B) 心肌 的 3种特 异性蛋 白 TT C . M 是 成份 , 心肌损伤 有高度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它们 以及它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类型及应用
1.心肌标志物的类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有肌钙蛋白T(troponin T)、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和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钙蛋白由3个亚单位组成,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结构和不同的调节作用,心肌肌钙蛋白在钙离子参与下调节介导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反应,从而维持心肌的舒张与收缩。

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心肌肌钙蛋白不会透出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只有当心肌细胞膜破坏时,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

其血循环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序呈正比,且具有长达15d的半衰期,是回顾性检测的最佳指标。

CK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分布广泛,以肌细胞中最多,由二个亚基组成二聚体;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一直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酶,但长期以来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的干扰因素很多,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大受影响,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K-MB的质量可不受酶活性的影响,直接检测CK-MB分子的浓度,可更加敏感、特异地为临床提供帮助。

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其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7000~18000),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 mass或cTnI/cTnT更快。

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2.心肌损伤时心肌标志物的正确选择: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

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 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但应注意的是,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

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cTnI/cTnT被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一致评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

在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游离于胞浆内的cTnI/cTnT快速释放出来,血清/血浆中水平在4~6h升高。

随着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以固定形式存在的cTn不断释放,血清/血浆中cTn水平在AMI发生后8~14 h达高峰,1~2周后降至正常。

由于cTnI/cTnT 具用心肌特异性,胸痛发生4h后的患者,可直接采用cTnI/cTnT检测,其血清/血浆中水平升高具有诊断的特异性,AMI的早期诊断可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对于一直不能通过心电图改变,又能无临床典型症状的微小心肌损伤患者,cTnI/cTnT的检测是目前的最佳辅助诊断指标。

cTnI/cTnT除了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外,尚可作为临床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监测指标。

但也有学者建议,尽管溶栓治疗后血浆中的cTnI/cTnT水平因再灌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值,但因其窗口时间较长,不利于区分损伤时的峰值与治疗后的峰值,故在溶栓治疗前后选用CK-MB mass或肌红蛋白的检测作为判断溶栓后治疗效果的实验室指标可能更佳。

只要在溶栓治疗开始90 min后,CK-MB mass或肌红蛋白值较治疗前升高4倍以上,提示治疗有效。

因此,cTnI/cTnT在用于确定临床诊断急性用心肌损伤的准确性、对未及时应诊患者的后期回顾性诊断、区别同时有着骨骼肌和心肌损伤时的心肌损伤程度、溶栓治疗再灌注的疗效评估、心脏手术时对心肌损伤程度和修复的评估都是非常有用的、全新的确诊性指标。

CK-MB mas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大高于CK-MB活性(activity),故当没有开展cTnI或cTnT检测时,可用CK-MB mass协助临床诊断,其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评价心肌损伤程度,以及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接近肌钙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