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效果井分析(论文)该

合集下载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应用论文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应用论文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腰英台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类型,直井压裂后开采有”三快三低”特征,即三快包括产量下降速度快,含水上升速度快,自然递减速度快;三低包括开采程度低,开采速度低,开采产能低。

围绕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问题,腰英台油田试验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低渗透储层的应用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滑套式封隔器分段压裂的应用研究,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的应用研究,腰英台油田现场试验3口井,压裂改造后单井产量最高达到相邻直井的4.5倍,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为在低渗透油藏大规模应用水平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压裂改造分段压裂一、水平井分段压裂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1]国内从1994年开展了水平井的压裂改造试验研究,国内各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吉林油田等)已对多口水平井进行了压裂改造的试验,制约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关键技术初步得到突破,分段压裂优化设计、分段压裂工具上基本配套完善,保证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应用[2]。

目前国内水平井分段压裂施工工艺有三种: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双封单卡分段压裂技术、滑套式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

二、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1.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机理1998年,surjaatmadja提出水力喷射压裂方法,并应用于水平井压裂。

水力喷射分段压裂(hjf)是集射孔、压裂、隔离一体化的增产措施,专用喷射工具产生高速流体穿透套管、岩石,形成孔眼,孔眼底部流体压力增高,超破裂压力起裂,造出单一裂缝(如图1)。

1—引鞋;2—多孔管;3—单流阀;4—扶正器;5—喷枪:6—安全接头;7—套管。

2.水力喷射分段压裂—yb1p1的应用2011年9月18日施工,对yb1p1井2320.8~2781.0m水平段分四段进行压裂改造,施工总时间7.97小时,累入地层液量1206.4m3,累入地层砂量111.1m3,最高砂比22.3%,平均砂比19.45%,排量2.4~2.5m3/min,破裂压力最高68.1mpa,最低21mpa,工作泵压50~66.8mpa。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裂缝扩大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领域,能够提高地下资源的开采率。

压裂分析与设计是压裂技术的关键环节,它包括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两部分内容。

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裂缝扩展规律,为实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实际设计则是根据地质条件、目标裂缝压裂参数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确定压裂液的配方、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案等。

压裂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

这包括了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压缩强度等参数。

通过压裂试验、岩芯分析等手段,可以获得这些力学参数,从而了解岩石的力学特性。

压裂分析的第二步是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通过描述岩石的力学行为和裂缝扩展规律,来预测压裂效果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弹性模型、压裂裂缝模型、断裂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非均匀性、地应力的影响、裂缝扩展路径等因素,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压裂分析的第三步是进行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岩石应力场、应变场和裂缝扩展路径等信息。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研究不同压裂参数对岩石裂缝扩展的影响,指导实际设计。

压裂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裂缝压裂参数。

目标裂缝压裂参数包括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几何形状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是根据地质条件、开采目标、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压裂设计的第二步是确定压裂液的配方。

压裂液是由水、添加剂和颗粒物等组成的液体。

根据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实际需求,需要确定压裂液的黏度、密度、pH值、增稠剂含量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压裂液与岩石的相容性、环境保护等因素。

压裂设计的第三步是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了压裂区域的选择、井筒的布置、压裂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流程等内容。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地层特点、井筒条件、运输和施工的安全等因素,以确保压裂作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压裂分析与设计是压裂技术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压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30.1958 万吨,累计注水 50.499 万方。目前该油田 机械作用下,在油管内压缩扩张,将下部的注水通
4 结论及建议
综合含水 34.52%,采油速度 0.48%,累计注采比 道密闭。b.将注水闸门关闭,停止注水一段时间(一
应用封隔器及配水器进行分层注水是各油田
1.15,采出程度 2.27%。截止 2002 年 10 月底年核实 般为几分钟至十多分钟,视具体情况而定)。c.打开 最常用的工艺技术,封隔器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
科技论坛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关 洁 马春芳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第一油矿,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压裂是对由于油层物性变差、注水受效状况不好或油层堵塞等原因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的油井实施的,用以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油井产 量一种增产措施。
关 键 词 :油井压裂;压层厚度;压层含水;地层系数;初期增油
(Pe1-Pw)1 ]
(2) 2.8m;要想压后增油 10t 以上,压开层段厚度应大
式中:ΔQ0—压裂增油量,m3/d;r—井筒半径, 于 4.7m;要想压后增油 15t 以上,压开层段厚度不
m;H—油层压开厚度,m;fw—压裂层段含水率;K1, 得低于 6.7m。
K2—压裂前后压裂层段油层 渗 透 率 ,μm2;Pe1,
(3)验封资料的回放解释。将自下而上连续座 压力计验封,其原理科学、技术成熟、测试装置简
层分布特点、流体性质、井段跨度分布三方面。油 入各级配水器进行测试的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取 单合理、结果直观可靠。(2)验封过程操作简单,能
田储层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油田原油含蜡 出,与地面便携式电脑连接好,利用软件回放并进 实现对井下各级封隔器工作状态的监测需要。(3)

跃19井压裂效果分析

跃19井压裂效果分析

跃19井压裂效果分析【摘要】针对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e31油藏出现单井开发效果变化大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井进行了开发效果分析,对部分井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补孔、压裂、堵水等措施,完善区域注采关系,提高储层动用状况,降低单井综合含水。

文中从跃19井的开发效果出发,以跃19井基础数据及地质概况为基础,通过编制压裂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压裂措施达到了提高单井开发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压裂开发效果评价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e31油藏的勘探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1984年):深层油气藏钻探发现阶段;第二阶段(1992~1995年):深层油气藏滚动勘探阶段;第三阶段(1996--2007年):深层油气藏评价及试采阶段;第四阶段(2008~至今):试注水开发阶段。

跃19井是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砂西区块e31油藏的一口采油井,跃19井采用cyb-600型采油井口装置,生产管柱组合方式为:尾管组合、泵挂组合、杆柱组合。

1 问题的提出跃19井是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砂西油田e31油藏一口采油井。

该井区处于砂西构造西端预探区,油层少,油层物性差,孔渗低,解释含油饱和度较低。

该井于1982年9月进行试油作业,2003年6月大修,2003年7月至8月分别对ⅳ-3+4~ⅰ-6四个层段进行单独试油,2008年11月大修。

由于该井在2008年压裂时,固井质量不合格,地面返液,导致压裂未加砂,但产量明显增加。

根据该井低产液、低含水的开发现状,从投产初期生产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区域精细地质、构造研究成果,以充分挖潜剩余油为目标,以提高油层渗透能力,提高单井产量,对该井采用水力喷射压裂作业。

2 跃19井地质概况2.1 孔隙结构特征跃19井油层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少量残余粒间孔、溶蚀裂缝和裂缝孔隙。

喉道类型以管束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为主,另有少量窄片状喉道。

喉道宽度一般小于20μm,多为2~6μm。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

压裂分析与设计范文摘要:压裂分析与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石油工程技术,对于有效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压裂分析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油田的压裂工程为实例,综合运用岩心分析、地质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该油田的压裂施工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通过分析压裂施工前的地质条件、油气储层特性以及压裂液的性质等因素,确定了适合该油田的压裂设计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压裂分析与设计,压裂工程,优化建议1.引言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压水冲击石油储层,使其中的油气层裂开并形成一定的裂缝,从而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开发和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当今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压裂分析与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石油工程技术,对于有效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压裂工程分析与设计方法2.1地质分析通过对目标油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储层类型、层位、构造特征、裂缝性质等,为压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2岩心分析通过取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试和实验室分析,获取岩石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为压裂设计提供基本参数。

2.3压裂液设计根据油气储层的地质特性和压裂效果要求,选取适合的压裂液,包括液体部分和固体部分。

液体部分通常由水、砂以及化学添加剂组成,固体部分则由压裂液和砂粒组成。

2.4压裂参数设计通过分析地质、岩石等数据,确定压裂试验参数,如压力、流量、粘度等。

通过合理的压裂参数设计,可确保压裂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压裂分析与设计实例以油田的压裂工程为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

首先对油田的地质和岩石进行采样和实验室测试,获取相关数据。

然后根据地质分析和压裂液设计,确定适合该油田的压裂液配方和参数设计。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评估压裂效果,并进行优化设计。

4.结果与讨论经过压裂分析与设计,我们得出了适合油田的压裂方案,并进行了优化建议。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及目的性探讨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及目的性探讨

206随着压裂施工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完善,这项施工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各项项目开发与施工中,成为了一项成熟的技术。

尤其是应用在油田开发中,随着油田开发的时间延长,油田市场对于压裂施工的需求逐渐变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压裂技术由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向综合技术手段转变,在油田开发与勘探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其中,压裂效果评价是对于压裂技术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这项评价方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从系统的角度对于压裂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评价与分析,为优化压裂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前,尽管压裂技术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技术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不断优化技术,提高压裂能力。

1 压裂效果评价的概述根据我国油、气、水井压力设计评估方法的规定,压裂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压后无助流量、压裂有效期、累计增产量,要求对于整体压裂施工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

由于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但有地质条件的客观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压裂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分析、施工技术分析、经济效果分析。

2 现有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2.1 裂缝特征分析裂缝特征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检验压裂设计与施工目标的符合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压裂施工曲线法,利用帮助压力与泵注时间的关系进行裂缝的延伸状况分析,也可以通过对于停泵后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来得到裂缝的长度。

其次,还可以使用测井方法,包括井湿测井与声波测井法,用于得到裂缝的高度。

2.2 施工前后的分析在压裂施工前后,需要进行多次测试,主要包括偶极声波测井、井温测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井下的裂缝高度进行评价。

在施工过程的动态检测方面,主要采用倾斜技术、模拟地震技术、大地电位技术等方法,用于评价压裂后形成裂缝的几何参数。

2.3 评价方法的特点以上各种压力效果评价方法,基本具有以下几种特点:这些评价技术大多都通过仪器设备的监控来获取资料,通过对于资料的解释来获取裂缝相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而得出压裂效果的评价结论。

油井压裂的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通用版)

油井压裂的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通用版)

油井压裂的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通用版)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油井压裂的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通用版)摘要:对油井压裂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关键词:油井压裂风险分析安全对策0引言油井压裂作业设备多、环节多,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救援及逃生困难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极易酿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笔者就油井压裂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压裂施工风险分析1.1人员与设备高度集中压裂作业井场占地一般1600m2左右;压裂设备包括压裂车、混砂车、仪表车、管汇车、砂罐车及立式砂罐、大罐等。

在特殊情况下,如压力高或需要更大排量施工的井,还要增加压裂车和仪表车。

井场人员和设备密集,管理难度大。

1.2井场布置易存在隐患由于受井场场地的限制,施工车辆距离井口过近,压裂仪表车、其他辅助车辆和仪器距离高压区的距离较近,存在安全隐患。

1.3施工过程危险性高压裂作业施工,尤其是老井、重复压裂井、大型酸化压裂,工序复杂,地面压力在30MPa-60MPa 之间,极易造成井身结构破坏、管线爆裂,发生卡钻、砂堵油管、管柱断脱、井口设备刺漏等工程事故,极易引发井喷事故和物体打击事故。

1.4救援及逃生困难由于井场摆放着各种车辆和压裂罐,视野较窄,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迅速逃生和得到救援,极易升级为恶性事件。

A1井加砂压裂效果评价分析

A1井加砂压裂效果评价分析

实 际排 量2 . 4 - 2 . 5 m / mi n , 施 工压力保持在 3 6 . 2 - 4 1 . 9 Mp a , 携 砂液 阶 根据 排液 效果 看, Al 井压后产 气量2 . 5 X 1 0 4 m / d 。 压 力恢 复显示 段实 际施 工排量2 . 5 - 2 . 8 m / mi n , 工作压力3 5 . 2 -4 0 . 9 Mp a , 实际注 入 关井后压 力恢复较快 , 压力恢 复速度 7 Mp a / h , 开井后初期 压力下降速 液 量1 8 9 . 0 m , 施工砂 1 : 1  ̄ 1 9 . 1 %。 顶替 结束停 泵后测 压降6 0 ai r n 。 整个 施 度较快 , 4 i J , 时后井 口 压 力稳 定在5  ̄ 6 Mp a 不降 。 工过程 按照施工设计 进行, 施 工压力平稳 , 加 砂顺利 。 从压 裂后的求产 情况看出, 压裂 后形成了有效 的水力支撑裂 缝, 增 压 裂施工中对压裂液 交联情况 进行了监 测 , 交联 剂排量较 平稳 , 压 大储层泄 流面积 , 提高 储层渗流 能力 , 达 到改 造储层、 发挥储 层生 产潜 裂液 交联情况 良好。 从 整个施 工过程 , 可以看 出采用 的压 裂液体 系配 方 能的 目 的。 合理 , 耐温性 和携砂 性均可以满 足现场施 工的需要 , 保证 了压 裂施工 的 结 论
顺利进行。
3 . 压 裂 后效 果 分析
( 1 ) 由于A1 井气层与气水层属于同一层砂体 , 中间不存在高泥 质含 量的隔层, 因此采用优化施 工规模 来控制 裂缝在纵 向上的延伸。 根据 目 前
3 . 1 排液分析 生产情况 , 裂缝高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 未压串水层, 造成大量出水, ( 1 ) 第一次排液 。 该 井排液 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 阶段为压后直接利 ( 2 ) Al 井压裂 施工采用原生 产管柱 , 该管柱 由3 - 1 / 2 ” 和2 — 7 / 8 ” 用压裂 管柱 , 依 靠地 层弹性能 量返排 。 2 0 1 0 年1 0 月2 日 1 3 : o o  ̄ l l 完压降 , 组合, 有 效的减小了管路摩 阻 , 使设备能够正常有效 运行, 保证了施 工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编写人:梅陈单位:欢喜岭工程技术处时间:2008年11月20目录一、气藏概况(一)苏10区块地理位置及环境(二)苏10区块地层情况(三)苏10分批实施完钻井储层参数对比1、层系划分2、储层物性特征二、苏10区块压裂施工工艺及现状(一)采取的压裂工艺及压裂配方(二)压裂改造现状三、压裂施工及放喷排液参数统计(一)压裂施工参数统计(二)苏10区块压裂放喷排液参数统计1、返排率2、交井时油压四、苏10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一)压裂效果分类标准确定及评价(二)压裂效果分析1、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对压裂效果的影响2、放喷试气参数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分析(三)静态分类与压裂效果分类对比分析五、结论一、气藏概况(一)苏10区块地理位置及环境苏里格气田位于长庆靖边气田西北侧的苏里格庙地区。

区域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行政区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和鄂托克旗所辖,勘探面积约20000km2。

地表为沙漠、草地,地面海拔一般为1250~1350m,地形相对平缓,高差20m左右。

区内交通条件较差。

属内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冬春两季多风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二)苏10区块地层情况苏里格气藏为低压、低渗、低丰度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含气层段为下石盒子组盒8-山1段,埋藏深度3200~3500m;截至2003年底,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到5336.52×108m3。

(三)苏10块分批实施完钻井储层参数对比1、层系划分:共划分为盒8上、盒8下、山1三个层段,细分为9个小层,其中盒8上2个小层,盒8下4 小层,山1段3个小层。

2、储层物性特征:纵向上,各层位有效气层物性差异较小,一般孔隙度在10%~13%,渗透率在1~4×10-3μm2,含气饱和度在40%~60%。

平面上,孔、渗分布主要受砂体相带控制。

各层段的储层物性参数见表1-1。

储层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1 苏10储层参数对比表表1-2 岩芯矿物X衍射成份分析结果表3、气层分布认识:纵向上:含气井段80~110m。

平均气层单层有效厚度2.82m,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1.15m,平均单井气层厚度6.89m。

平面上:有效气层厚度主要发育在苏54-54~苏15井一线,大于10m区间平面展步宽度3000~4000m。

二、苏10区块压裂施工工艺及现状(一)采取的压裂工艺及压裂液配方压裂工艺:采用低密度高强度陶粒作为支撑剂,小于50%的前置液比例,前置液中液氮伴注的方式,高末端砂比的压裂改造工艺模式。

压裂液:研制了TA-1温度稳定剂,使压裂液耐温抗剪切性能进一步提高。

压裂液配方:0.5~0.6%羟丙基胍胶+0.2%DL-8+0.3%A25+0.3%KCL+XJ-3 杀菌剂+TA-10温度稳定剂+PH调节剂+(胶囊+APS)破胶剂+CB-1有机硼交联剂。

交联比:100: 1~100:2(二)压裂改造现状截止到2006年11月1日,苏10区已完成压裂、放喷的井总计62口。

其中采取合压的有15口井,采取分层压裂的有47井。

压裂过程中除4口井(34-59、36-33、50-37、44-34)施工出现意外,进行了2次压裂,其余井均顺利完成,压裂施工井号详见图表2-1。

表2-1 压裂方式分类统计表三、压裂施工及放喷排液参数统计(一)压裂施工参数统计根据压裂施工记录,共统计了前置液量、拌氮量、破裂压力、平均砂比和施工排量等五个参数。

根据资料统计对已压裂的62口井中的55口井,共有94个层段进行资料统计,统计结果如下:①前置液最少20m3,为34-59井山1,最多170 m3,为36-45井H8下;②拌氮量最少为2m3,为34-59井山1,最多为19.3 m3,为50-28井H8上+H8下;③破裂压力除苏50-54、36-33无明显显示之外,其中最高65MPa,为36-35井和39-43井,最低24MPa,为34-49井;④平均砂比最低13.7%,为38-36井山1,平均砂比最高30.5%,为52-55井盒8下;;⑤施工排量最低0.9m3/min,为54-52井盒8下,最高4.2-4.5 m3/min,为36-23井盒8,以2-3 m3/min 为最多。

具体参数详见表3-1。

表3-1 苏10区块所压裂井参数资料(二)苏10区块压裂井放喷排液参数统计根据放喷数据及作业施工总结等,参考放喷曲线,统计并计算了返排率、交井时油压两个参数:1、返排率:根据55口井资料统计,发现仅有1口井的返排率低于55%,其它井都在55%以上,返排率在75%以上的最多,占总井数的一半以上。

详见表3-2表3-2 返排率统计表2、交井时油压:在已经压裂完成的62口井中的55口井进行统计,压力为0MPa的有6口井(52-51、52-53、34-59、36-33、44-36、38-36),压力低于10MPa的有14口,压力高于10 MPa的有35口。

压力高于10 MPa井数占总井数的63.64%。

详见表3-3表3-3 交井时油压统计表注:放喷时,压力下降速度和关井时压力恢复速度两个参数因原始资料不全无法计算,未做统计。

四、苏10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一)压裂效果分类标准确定及评价放喷效果的好坏是判断一口井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

放喷效果的好坏主要依据放喷时的返排速度、返排率、放喷后关井时的压力等参数来确定。

因原始资料不全等原因,放喷时,压力下降速度和关井时压力恢复速度两个重要参数无法计算,为弥补此项不足在分类时引入了“能实现连续放喷”这一概念作为参考指标。

参考放喷施工记录、作业施工总结和放喷曲线等资料,我们对55口井的压裂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压裂效果分类标准如下表4-1:表4-1 压裂效果分类标准参照上述标准,对已压裂施工完的55口井进行分类评价,其中Ⅰ类井35口,占总井数63.6 %;Ⅱ类井14口,占总井数的25.5%;Ⅲ类井6口,占总井数的10.9%。

评价结果详见表4-2。

表4-2 压裂效果分类统计表(二)压裂效果分析1、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对压裂效果的影响(1)静态分类Ⅰ类井:单层气层、含气层连续厚度大于5米,或气层、含气层相对集中,累计厚度大于8米。

Ⅱ类井:单层气层、含气层连续厚度小于5米、大等于2米,或气层、含气层呈薄互层状分布,累计厚度大于8米。

Ⅲ类井:单层小于2米或无气层,且气层+含气层厚度累计小于8米。

根据电测解释资料,参照以上标准对压裂的55口井进行划分,共分出Ⅰ类井38口,Ⅱ类井14口,Ⅲ类井3口。

评价结果详见表4-3。

表4-3 苏10块已压裂55口井静态分类统计表(2)不同井、层位压裂效果与静态分类的对比依据静态和压裂效果的分类结果,分别对不同类别井及不同试气层位进行统计对比.不同类别井统计对比结果,压裂效果Ⅰ与静态Ⅰ类井符合率为71.1%,压裂效果Ⅱ与静态Ⅱ类井符合率为64.3%,Ⅲ井受井数少的影响符合率相对较低,对比表明,静态与压裂效果分类标准是科学可行的。

评价结果详见表4-4、表4-5。

表4-5 静态分类与压裂效果井数对比井号表2、放喷试气参数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分析在压裂施工结束后,若不及时返排压裂液将造成压裂液滤失,引起粘土膨胀,对地层造成严重伤害,降低气井(层)产能。

苏10区块粘土含量较高,达25.4%,因此及时放喷更显重要。

但如果放喷过早压裂时压开的裂缝没有完全闭合,易引起吐砂,造成砂埋井筒或埋管柱。

根据这55口井的情况看,压裂施工结束后,开始放喷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较为适宜,这也要同时参考井口压力来判断。

井口压力下降较快20min就可以放喷,压力下降较慢可适当延长开始放喷的时间,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①返排率返排率参数是衡量入井压裂液返排出井内数量的一个重要参数,返排率高说明地层内压力高,压裂造缝效果好,压裂液质量好,适宜使用在该地层,对地层污染小。

根据放喷施工记录统计55口井的返排率见表4-6表4-6 返排率压裂效果对比统计表由上表可见,返排率在75%以上的井有51口,大于95%的有21口。

低于55%的井只有1口,是压裂效果Ⅲ类井。

从返排率各区间Ⅰ类井比率数据来看,Ⅰ类井返排率高,一般均在75%以上。

另外,从放喷资料所统计数据来看,有部分井返排率超过了100%,这可能与放喷时计量不准,录取资料存在误差等有关;也可能存在气层出水现象,要及时进行取样分析,弄清楚是地层水还是压裂液。

②交井时井口油压放喷后的井口压力是衡量一口井好坏的重要参数,压力高则说明压裂改造效果好,气层压力高,渗流能力高,气源充足。

在对已压裂的55口井进行压裂效果分类时主要参照该参数。

具体统计参数见表4-8表4-8 交井时油压压裂效果对比统计表由上表可见,交井时井口压力高于10 MPa的井均为压裂效果Ⅰ类井,小于10 MPa的井均为Ⅱ类井或Ⅲ类井。

③能否连续放喷由于放喷时,压力下降速度和关井时压力恢复速度两个重要参数因原始资料不全无法计算,给分析带来一定不确定因素,为弥补此项不足参考放喷曲线引入一个连续放喷概念,因为这一概念和两个速度参数直接相关,可以借助这个概念代替两个速度参数进行分析。

能连续放喷是指:放喷开始井口见气,不再返液后时,用6mm 或8mm气嘴,能否实现连续放气。

能实现连续放喷则说明开井内气源充足,供气能力强,压力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

在进行压裂效果分类时就考虑了这个因素。

虽然井口压力是判断产能高低的主要指标,但是也要参考放喷时的压力下降速度和压力恢复速度来判断。

高压低渗井的压力下降快、恢复速度慢,不能获得很好的产能,压裂效果Ⅱ类井中的50-62、68-51、46-36、44-34和39-57等都属于这类井。

这些井在压力恢复后能达到十几个或是二十几个MPa 的压力,但不能实现连续放喷,无法获得高产,所以在类别划分时只能划分为Ⅱ类井。

④拌氮量与返排率关系为提高排液效果,在苏10块压裂施工中,采用了伴注液氮助排压裂工艺技术,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该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部分井排液速度快、返排率高。

此工艺技术的原理是借助于液氮蒸发体积增大,其与压裂液水相混合形成泡沫,降低液体的密度和滤失性。

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因压裂液密度低,容易排出地面,而且在井口泄压后,压缩的氮气泡沫迅速膨胀。

体积增大,进一步减小了液体的密度和回压,同时又提供了液体流动的动力,在地层局部高压下使气井能够连续自喷,从而将压裂液排出地面.提高助排速度,降低二次污染。

(三)静态分类与压裂效果分类对比分析静态分类与压裂效果分类对比分析是检验动静态分类标准的手段,动静态符合率高说明分类准确,反之则说明分类存在偏差。

通过对符合井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点,发现其规律性;对不符合井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