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30.1958 万吨,累计注水 50.499 万方。目前该油田 机械作用下,在油管内压缩扩张,将下部的注水通
4 结论及建议
综合含水 34.52%,采油速度 0.48%,累计注采比 道密闭。b.将注水闸门关闭,停止注水一段时间(一
应用封隔器及配水器进行分层注水是各油田
1.15,采出程度 2.27%。截止 2002 年 10 月底年核实 般为几分钟至十多分钟,视具体情况而定)。c.打开 最常用的工艺技术,封隔器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
科技论坛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关 洁 马春芳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第一油矿,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压裂是对由于油层物性变差、注水受效状况不好或油层堵塞等原因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的油井实施的,用以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油井产 量一种增产措施。
关 键 词 :油井压裂;压层厚度;压层含水;地层系数;初期增油
(Pe1-Pw)1 ]
(2) 2.8m;要想压后增油 10t 以上,压开层段厚度应大
式中:ΔQ0—压裂增油量,m3/d;r—井筒半径, 于 4.7m;要想压后增油 15t 以上,压开层段厚度不
m;H—油层压开厚度,m;fw—压裂层段含水率;K1, 得低于 6.7m。
K2—压裂前后压裂层段油层 渗 透 率 ,μm2;Pe1,
(3)验封资料的回放解释。将自下而上连续座 压力计验封,其原理科学、技术成熟、测试装置简
层分布特点、流体性质、井段跨度分布三方面。油 入各级配水器进行测试的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取 单合理、结果直观可靠。(2)验封过程操作简单,能
田储层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油田原油含蜡 出,与地面便携式电脑连接好,利用软件回放并进 实现对井下各级封隔器工作状态的监测需要。(3)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中国最早开发的主要油田之一,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
在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压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方式。
通过对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油田地质结构和油藏特征,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和依据。
一、大庆油田概况大庆油田是中国四大油田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周边地区。
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含油盖层复杂,地下渗流条件良好,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
油田的地质条件对压裂裂缝形态和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压裂技术概述压裂技术是一种油田开发中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在井眼周围施加高压液体,使岩石断裂产生裂缝,从而增加岩石渗透性,提高油气产量。
压裂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压裂参数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和压裂效果评价等。
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对于压裂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
三、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分析1. 地质条件影响大庆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含油盖层复杂,地下渗流条件良好。
这些地质条件对于压裂效果和压裂裂缝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压裂裂缝形态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
2. 压裂参数设计压裂参数设计是影响裂缝形态与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压裂液的性质、压裂液量、压裂液速度、施工压力等参数都会对裂缝形态和特征产生影响。
合理的压裂参数设计可以得到理想的裂缝形态和特征,从而提高油藏的开采率。
3. 施工过程控制压裂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也对裂缝形态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液流动性、压力控制、施工速度等都会对裂缝形态和特征产生影响。
合理的施工过程控制可以保证裂缝的形态和特征符合设计要求。
4. 压裂效果评价压裂效果评价是对压裂裂缝形态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压裂后油井产量、注采比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价压裂效果,从而了解裂缝形态和特征的优劣。
合理的压裂效果评价可以为后续的压裂设计和油田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采油井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技术,可以有效增加油井产量和储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压裂后产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压裂下来的油质量较差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常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首先,压裂设计不合理是导致低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油井压裂前,需要根据地质条件、井身结构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压裂方案,否则压裂后可能会出现砂层堵塞、流体污染等问题。
而实际应用中,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会增加压裂液用量、提高压裂施工时间等,这种过度压裂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油井产量没有显著提高,甚至出现反效果。
其次,压裂液的性能也会影响压裂效果。
压裂液是进行油井压裂的重要物质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压裂效果。
一些不合格的压裂液,如含有杂质、粘度低、密度不稳定等,会导致油井压裂后井壁破裂不协调、压裂液渗透性差等问题,从而使压裂效果不尽如人意。
再次,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也会影响压裂效果。
油井压裂是一项高技术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技能熟练的作业人员,否则可能会出现施工时间过长、压裂液控制不佳等问题。
有时候,作业人员会因不熟悉新技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压裂后产量低效。
最后,压裂前期的预处理和评估也是产生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进行压裂前,需要对井身进行评估,如评估砂层性质、压力、渗透等情况,以便制定出合理的压裂方案。
如果评估不严格,预处理不到位,会导致压裂后产量低劣,甚至出现压裂液污染、井身破裂等问题。
综上所述,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压裂设计、压裂液性能、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以及压裂前期预处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油井开发效率和产量。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油田井下压裂技术要点分析

油田井下压裂技术要点分析1油田井下压裂施工技术工艺分析1.1分隔分层压裂工艺作为油田井下压裂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压裂施工技术,分隔分层压裂工艺的工艺成本较高且工艺流程相对复杂。
封隔器作为该工艺重要设备主要由单封隔型、双封隔型以及滑套型三种。
其中,单封隔型多用于大型油井与中型油井中,主要应用在油井的最下层。
而双封隔型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适应任何种类的油井,同时,压裂施工受到油井层限制较小。
对于滑套性封隔器来说,则可以用于反复压裂、较深的油井中。
在应用滑套性封隔器压裂过程中,首先应保证压裂机喷砂仪上有滑套,其原因在于能够确保内部压力、压裂较大,能够实现迅速喷射。
现阶段,该项技术应用在国内油田中应用较为广泛。
1.2限流分层压裂工艺当压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且较为复杂时,多采用限流分层压裂工艺。
主要应用于压开层数多、压裂所需压力差异性较强的施工中。
限流分层压裂工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高速喷射口的改变,也就是利用随时改变高速喷射口直径的方式有效改变喷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注入量。
施工时,首先需要采用直径相对较小的喷射口,逐渐提高井下的压力,直到压力高于油井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后,再进行直径的改变,采用较大直径口径的喷射口。
针对不同油井层的压力,确保油井层产生裂缝能够顺利流出原油。
除此之外,对于水平油井来说,限流分层压裂工艺的应用能够依据油层厚度的不同,采取施加不同压力的方式,使得压裂能够纵向产生裂缝,进而提高工艺水平。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限流分层压裂工艺往往对高速喷射井口的直径与密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仅适合满足其条件的油井。
由于局限性较强,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制约。
1.3注蜡球选择型压裂工艺在进行油田井下压裂时,注蜡球选择型压裂工艺的施工原理在于改变原有的堵塞剂,并将其更换为注蜡球进行后续的压裂。
一般来说,最先受压的为具有高渗透层的油井,随着蜡球不断封堵高渗透层,会导致井下压力不断增强,一旦压力到达相应程度时,油层便会随之产生裂缝。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及目的性探讨

206随着压裂施工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完善,这项施工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各项项目开发与施工中,成为了一项成熟的技术。
尤其是应用在油田开发中,随着油田开发的时间延长,油田市场对于压裂施工的需求逐渐变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压裂技术由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向综合技术手段转变,在油田开发与勘探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其中,压裂效果评价是对于压裂技术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这项评价方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从系统的角度对于压裂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评价与分析,为优化压裂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前,尽管压裂技术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技术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不断优化技术,提高压裂能力。
1 压裂效果评价的概述根据我国油、气、水井压力设计评估方法的规定,压裂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压后无助流量、压裂有效期、累计增产量,要求对于整体压裂施工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
由于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但有地质条件的客观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压裂效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分析、施工技术分析、经济效果分析。
2 现有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2.1 裂缝特征分析裂缝特征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检验压裂设计与施工目标的符合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压裂施工曲线法,利用帮助压力与泵注时间的关系进行裂缝的延伸状况分析,也可以通过对于停泵后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来得到裂缝的长度。
其次,还可以使用测井方法,包括井湿测井与声波测井法,用于得到裂缝的高度。
2.2 施工前后的分析在压裂施工前后,需要进行多次测试,主要包括偶极声波测井、井温测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井下的裂缝高度进行评价。
在施工过程的动态检测方面,主要采用倾斜技术、模拟地震技术、大地电位技术等方法,用于评价压裂后形成裂缝的几何参数。
2.3 评价方法的特点以上各种压力效果评价方法,基本具有以下几种特点:这些评价技术大多都通过仪器设备的监控来获取资料,通过对于资料的解释来获取裂缝相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而得出压裂效果的评价结论。
石油压裂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石油压裂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石油压裂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引言石油压裂是一种提高油井产能和提取石油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压裂行业也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石油压裂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1. 石油压裂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石油压裂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出来的,当时主要用于增加油井产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石油压裂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够释放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成为了石油产业的重要工具。
石油压裂技术在陆上和海上油气田开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陆上油气田中,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和人造颗粒物,将岩石层中的裂缝扩大,从而增加油气的产出。
在海上油气田中,石油压裂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更有效地提取海底储藏的油气资源。
## 2. 石油压裂行业的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石油压裂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石油压裂市场在近几年内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此外,亚洲地区对石油压裂技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石油压裂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2)技术创新与进步石油压裂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创新与进步。
新型压裂液和颗粒物的引入,使得压裂效果大幅提高。
此外,3D地震勘探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的突破,为石油压裂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环保压力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压裂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保压力。
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大量水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保证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成为石油压裂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 3. 石油压裂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与集约化石油压裂技术将继续推动技术升级和集约化发展。
新一代压裂液的研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同时,对压裂操作的优化和智能化监控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2)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石油压裂行业将加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浅谈压裂技术对油井增产的效果

浅谈压裂技术对油井增产的效果摘要:本文主要重点论述了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要求较高,压裂技术在油田开采技术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对于油田的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压裂石油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率地促进我国油田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油田开采石油过程中它也可以有效率地提高油田采收率。
关键词:石油;压裂技术;增产效果引言随着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健康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石油行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压裂渗流技术对于不断改善较深油层油料渗流流动条件、提高深层油井油料产量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压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选择1.1原理油井压裂裂缝加工工艺技术主要指的是一种技术指的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深层地下油井内部以下地层中上部内部地层制造形成一种并且能够同时具有一定深层油井以下地层内部缺口宽度及以上油井地层内部高度的一种具有填充性能的硬质液体砂层和一种人工形的裂缝,然后向深层地下油井内部以下地层中上部内部地层注入一种并且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能力来支撑深层油井内部地层油气流动通道作用的一种粘性硬质液体,从而促使油井地层可以直接加工形成一个一种并且能够有效直接加大深层钻井油气地下地层流动作用通道缺口面积的地下钻井油气地层流动作用通道,而且不仅仅是能够更加有效率的直接提高地下深层钻井油气流动通道井的深层油料量和采收率,使地下深层钻井区的地下油层内部油井能够有效获得地下深层油气流动通道井的增产、增注的一种整体良好效果。
另外,压裂制造工艺还为产生的较大裂缝预留空间,能切实有效避免由于石油钻井、生产等关键环节中压裂引起的我国石油制品储层大气污染,导致我国石油制品产量被大幅降低的异常情况,确保我国石油制品质量的安全同时更好地提高了我国石油制品产量。
1.2压裂工艺的选择在各种夹层压裂定位夹层裂缝工艺上,针对不同顶部技术型号类型的针对剩余较薄油层,应分别以可选择采用一种型号相应的定位夹层裂缝压裂这种工艺操作方式。
台105区块油井压裂效果评价

21 年第 6 00 期
台 1 5区块 油 井 压 裂效 果评 价 0
赵 丹 雷 武 岗 ,
( . 庆 油 田大 庆 方兴 投 资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国石 油 大 庆 头 台油 田开 发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龙 江 大 庆 1大 2中 黑 13o ) 6 oo 摘 要 : l 5合 作 区 位 于 三 肇 凹 陷 永 乐 向 斜 西 翼 , 台 鼻 状 构 造 的 倾 没 端 , 田 面 积 3 . 1 m。 地 台 o 头 油 3 7k , 质 储 量 6 0× 1 , 层 有 近 6 % 厚 度 属 特 低 渗 透 ( 1 7 0t 储 O < O× l 肛 。4t , 井 产 能 比 较 低 , 采 难 度 大 , o m ) i层 油 t 开 区 块 采 油 井 平 均 日产 油 量 在 1 t左 右 , 用 压 裂 方 式 采 油 已 经 是 油 田 增 产 的 一 种 有 效 途 径 。 采 关 键 词 : 裂 ; 量 ; 力 ; 艺 ; 果 压 储 压 工 效 中图分 类号 : TE3 7 1 5 .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6 7 8 (0 0 O 一 O 4 一 O 1o— 912 1 )6 O0 2 1 三 批 压 裂 井 增 产 效 果 20 0 5年 3月 开 始 , 块 陆 续 压 裂 了 3批 井 , 三 区 这 批 压 裂 井 对 于 低 效 井 治 理 、 高 油 田动 用 程 度 , 挥 提 发 了 比较 明 显 的 作 用 , 次 分 别 压 裂 了 2 、 7 1 口 , 三 51、1 占油井 总数 的 2. , 压 裂效 果进 行统 计 : 32 对 1 1 第 一 批 压 裂 井 增 油 显 著 , 前 平 均 单 井 日增 油 .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从动态分析出发,主要从周围一线水井的方案调整,一线油井的变化趋势,优选措施井,从油层特性,剩余油分析优选出该井压裂,达到了增产创收的目的。
【关键词】压裂葡萄花高台子水井
1 基本情况
某井位于萨北开发区纯油区西部,为1981年8月29日投产的一次加密调整井,开采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层。
全井射开砂岩厚度29.2m,有效厚度9.3m,地层系数0.856μm2·m,原始地层压力为11.71 MPa。
该井于2009年11月断脱关井,关前正常生产日产液3.5t,日产油1.7t,综合含水51.4%,流压2.03MPa,液面751m,2008年12月测得该井地层压力10.51Mpa,总压差-1.2Mpa,2009年断脱关井至2011年2月累积产油5.8301×104t。
周围有两口注水井534井和北036井与该井相连。
从该井开采曲线来看,自投产初期开始含水一直较低,日产液在10t左右,流压在5MPa左右。
随着开采时间延长,含水逐渐上升,到2009年断脱关井,含水达到51.3%,而产液量降低到3.5t。
2 低产低效原因分析
该井共射开25个小层,由于75#和76#断层影响,周围注水井只有2口井在葡I5+6~葡I7和高I的小层为其注水,其他层系则是通过地层本身的能量进行开采。
从开采曲线上看,自投产初期开始产量一直较低,含水也很低,即便经过多年的开发含水也仅是上升至51.3%,累计产油只有5.8301×104t,平均每米砂岩厚度累积产油量为1997t,平均每米有效厚度累积产油量为6269t。
相对同层系的相邻井29井累计产油却达到了14.4659×104t,平均每米砂岩厚度累积产油量为3052t平均每米有效厚度累积产油量为9644t,而两口井的发育状况十分相似,都是受断层影响,注水井点少,存在一定的剩余油。
3 潜力分析
3.1 从压力方面分析
静压资料显示该井静压为10.51Mpa,总压差-1.2Mpa,可见该井受断层影响,注水井点较少,从开采曲线上可以看出目的井自投产初期开始便没有过很高的产量,累计产油量低,加上自2009年断脱后关井了较长时间,地下积攒了部分地层能量,此时可以通过压裂措施对油层进行改造,挖潜剩余油。
3.2 从沉积相带图分析
葡I5+6~葡I7属于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砂岩3.4m,有效2.2m,为主要产出层,根据以前的断层认识,认为北036、北534井与该井一类连通席状砂分布,砂体发育较好,但是通过井震结合对75#断层进行了再认识后,断层较之前有所延长,导致油水井连通性变差,两口注水井难以向北27井提供地下能量。
既然仅仅在水驱中已经无法寻找到有效的注水井,我们通过对聚驱的水井进行查看及分析,发现临井甲井在该层段有注水,但是临井乙井于2010年周期注水关井,所以如果可以将该水井开井转注则可以达到改善压裂效果的目的。
葡II7为枝状三角洲前缘砂体,葡II8-10~葡II10属于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前缘砂体。
该沉积单元中葡II7和葡II8-10由于断层遮挡没有水驱井进行注水,发育较差,无开采潜力。
而葡II10则发育较好属于大型河道砂中部,砂岩厚度4.4m,有效厚度2.5m,水淹解释为底部高水淹,顶部存在一定的剩余油,考虑使用选择性压裂来措施改造,开采顶部剩余油,该层作为压裂措施潜力层。
高I4+5~高I20是以三角洲外前缘砂体为主,其中高I4+5~高I14+15(1)井段长且砂体发育很差,有效厚度仅为0.8,认为剩余油潜力小。
高I14+15(2)该沉积单元为小型坨状砂体,没有水井在这个层上注水,由于缺少地层能量,该层应存在部分剩余油。
高I17~高I20发育较差,无开发潜力。
高II1+2~高II5+6是以枝-坨过渡状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有效厚度但是属于油水同层,不做压裂措施考虑。
3.3 压裂层位选择
通过分析该井的开采曲线以及砂体发育,通过井震结合后的断层再认识对水井的连通重新进行调整,结合小层的压裂潜力及目前压裂工艺水平,选择3个层段作为压裂层段:葡I5+6~葡I7(2)、葡II7~葡II10和高I13~高I13+14(2),其中葡II7~葡II10为选择性压裂,其余2段为普通压裂,压裂砂岩厚度12.8m,有效厚度7.2m。
4 压裂效果分析
该井于2011年4月进行压裂,压裂后初期地下积攒的这部分能量使得产量有所上升,日增液20t/d,日增油7.8t/d,综合含水61.1%,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只是相对关井前而言,还需要进行后续水井跟踪调整。
4月18日与三采室结合将一线水井开井注水,4月23日该水井开井转注,配注60m3/ d,实注60 m3/d,目的层位偏1层段注水30 m3/d满配注注水。
在聚驱井甲井开井后,措施井的产量5月份有了明显的增加,日产液量由24t上升到了58t,比压裂前增加了55t,日产油量由9.5t上升至21.5t,比压裂前增加了19.8t,见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截止到2011年7月底该井有效期已达4个月以上,累计增油量1854t。
按原油价格2929元/t,操作成本533.7元/t,措施费用为21.05万元,累计创造经济
效益:
0.1854万吨×(2929-533.7)元/吨-21.05万元=423.04万元
截止到目前该井日产油仍然保持在21t以上。
5 几点认识
(1)对于断层区内注采关系不完善的低产低效或长关井,可以通过对单独小层进行压裂措施改造,不一定要压裂长井段来保证效果,通过精细地质分析确定主要目的层后对较少层段上措施更有针对性。
(2)充分利用数模建模资料,尤其是断层的解释对于整个断层区的最新解释,对开发具有很重要意义。
(3)不能局限于基本的措施改造手短,多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拓展视野,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甘云雁,张士诚,刘书杰,齐桃,曹砚锋. 整体压裂井网与裂缝优化设计新方法[J].石油学报,2011(02)
[2] 冯兴武,刘洪涛,李学义,李爱云,王孟江. 泌304区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04)
[3] 孙庆友,张绍辉,尹洪军,张青条,周洪亮. 复杂裂缝条件下压裂井压力动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2)
[4] 陈民锋,姜汉桥. 基于油藏—裂缝耦合的低渗油藏水井压裂数值模拟研究[J].钻采工艺,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