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184页)
合集下载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单元综合(课件)(共31张PPT)

Q
Q
kQ
=ka2;若将正电荷移到 G 点,则正电荷在 H 点的场强为 E1=k
=
2,
2a2 4a
方向沿 y 轴正向,因两负电荷在 G 点的合场强与在 H 点的合场强等大反向,
3kQ
则 H 点处场强为 E=E 合-E1= 4a2 ,方向沿 y 轴负向,故选 B.
新教材 新高考
命题点四 电场线的理解及应用
的2倍
新教材 新高考
命题点三
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计算
1.电场强度的一般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是静电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中常考的一个基本概念。
关于电场强度的计算,主要方法有:
(1)定义式法
定义式法就是首先根据力学规律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
理或动量定理先求出带电物体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F,然后再由电场
R3
Q
2
kq 8
Q
kqQ
R3 Q= 8 ,实心小球对 q 的库仑力 F2= 3 2=18R2,则检验电荷 q 所受的
2R
7kqQ
电场力 F=F1-F2= 36R2 ,选项 B 正确.
新教材 新高考
变式1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带电体,而且表面带有大量
的负电荷.如果在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地球半径一半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一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
(2)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得失电子 。
-2-
新教材 新高考
二、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1.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本身的 形状 和 大
Q
kQ
=ka2;若将正电荷移到 G 点,则正电荷在 H 点的场强为 E1=k
=
2,
2a2 4a
方向沿 y 轴正向,因两负电荷在 G 点的合场强与在 H 点的合场强等大反向,
3kQ
则 H 点处场强为 E=E 合-E1= 4a2 ,方向沿 y 轴负向,故选 B.
新教材 新高考
命题点四 电场线的理解及应用
的2倍
新教材 新高考
命题点三
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计算
1.电场强度的一般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是静电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中常考的一个基本概念。
关于电场强度的计算,主要方法有:
(1)定义式法
定义式法就是首先根据力学规律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
理或动量定理先求出带电物体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F,然后再由电场
R3
Q
2
kq 8
Q
kqQ
R3 Q= 8 ,实心小球对 q 的库仑力 F2= 3 2=18R2,则检验电荷 q 所受的
2R
7kqQ
电场力 F=F1-F2= 36R2 ,选项 B 正确.
新教材 新高考
变式1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带电体,而且表面带有大量
的负电荷.如果在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地球半径一半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一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
(2)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得失电子 。
-2-
新教材 新高考
二、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1.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本身的 形状 和 大
新教材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Q1
-Q2
2)、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 在量外相部等产的生点的电电荷场 产生与的一电个位场于相球同E 心 k的rQ、2 电荷
研究均匀带电 Q 球体(或球壳)在 球外产生的电场时, 可以认为全部电荷 集中在球心。
r
P
Q
r
P
例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的金属小球 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 带正电,a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小。已知c受到 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实质:电荷的转移
3、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 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 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小结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 代数和保持不变。
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 并不是创造电荷。
三、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
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四、元电荷
小结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B.F1 <F2 D.无法判断
答案:B
§9.3 电场 电场强度
F
A
B
一.电场:
1、描述性说明: 存在于带电体周围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用场的观点分析电荷A和B间的相互作用:
A
电荷
电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精品教学课件(共148页)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和,且继续转移,使 B 球带 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 电荷量为 ΔQB=QB′-QB=1.6×10-9 C-(-3.2×10-9) C= 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 n=ΔQe B=14..68××1100--199 CC=3.0×1010 个.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A、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 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 箔片,C 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把 C 移近导体 A 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 C 移近导体 A,先把 A、B 分开,然后移去 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 C 移走,再把 A、B 分开,A、B 上的金属箔片仍 张开 D.先把 A、B 分开,再把 C 移走,然后重新让 A、B 接触, 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 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考点一 三种起电方式
1.物体带电的本质 物质由中性的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由中性原子组成的物体,对外表 现为不带电状态,物体呈电中性;呈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
在物体内部,原子核是相对固定的,内部的质子更不能脱 离原子核而移动,而离核较远的核外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 而脱离原子,所以起电过程中转移的都是核外的电子.
C 移近 A 后保持不动,把 A、B 分开,A、B 仍带等量的异 种感应电荷,再移走 C,因 A、B 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会 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 正确.
若先移走 C,再把 A、B 分开,则在移走 C 后,A、B 上的 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 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 错.
(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 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 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 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荷 (2)

2.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使物体带电的方式,试说明图甲、图
乙、图丙分别代表哪种起电方式。
提示:题图甲为摩擦起电,题图乙为接触起电,题图丙为感应
起电。
3.“电荷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
还成立吗?
提示:不是。“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
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
B.将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
乙球带负电,移走橡胶棒,两球都不再带电
C.将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分开两球再移开橡胶棒,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橡胶棒与甲球接触一下移开,再分开两球,甲球带负电,乙
答案:BC
球带正电
解析: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橡胶棒带负电,A错误;橡胶棒靠近甲球时,发生感应起电,甲球
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
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 电体相同电性的
种电荷
“近异远同”
电荷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带 自由电荷在带电
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 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 体与导体之间发
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近(远离)
生转移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2.对摩擦起电原因的进一步理解
摩擦起电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
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
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
正电。
(3)金属的电结构: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
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子,失去
自由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自由电子穿梭于金属当中,使金属成为导体,绝缘体中几乎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 精品教学课件(共928页)

(4)电荷守恒定律更普遍的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 统,电荷的 代数和 保持不变。
2.判一判
(1)感应起电是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自由电荷发生
移动造成的。
(√)
(2)感应起电过程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
(3)在静电感应过程中,金属导体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移动方
向相反。
( ×)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第1节 电源和电流 第2节 导体的电阻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5节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习题课3 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表内阻的测定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第1节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第2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习题课4 与电源有关的功率问题及动是电子。
(×)
(2)元电荷是指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
(3)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
3.选一选
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
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
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学透用活]
1.摩擦起电的理解 (1)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 一定是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同一物体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以带上不同 种类的电荷,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大 小不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1节 电荷 第2节 库仑定律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4节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习题课1 电场力的性质
2.判一判
(1)感应起电是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自由电荷发生
移动造成的。
(√)
(2)感应起电过程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
(3)在静电感应过程中,金属导体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移动方
向相反。
( ×)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第1节 电源和电流 第2节 导体的电阻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5节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习题课3 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表内阻的测定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第1节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第2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习题课4 与电源有关的功率问题及动是电子。
(×)
(2)元电荷是指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
(3)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
3.选一选
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
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
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学透用活]
1.摩擦起电的理解 (1)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 一定是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同一物体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以带上不同 种类的电荷,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大 小不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1节 电荷 第2节 库仑定律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4节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习题课1 电场力的性质
高中物理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3 电场 电场强课件 必修第三册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课件

(√ ) 业
·
(5)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画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
12/8/2021
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
(√ )
返 首
页
自
2.(多选)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
主
堂
预 习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达 标
·
·
探 新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不依赖我们的感觉
固 双
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12/8/2021
当 堂 达 标
·
E用F与q的比值来表示, E不仅用Q、r来表示,且
固 双
基
但E的大小与F、q的大小 无关
E∝Q,E∝r12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
自
【例1】 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9 C,直线 当
主
堂
预 习
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
业
·
返
首
12/8/2021
页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
因为Q为正电荷,q为负电荷,库仑力是吸引力,所以力的方向
·
自 沿MO指向Q。
当
主
堂
预 习
探
(2)解法一:M点的电场强度EM=
FM q
=
1.0×10-8 1.0×10-10
达 标
N/C=100 固
·
新
双
知
基
N/C,其方向沿OM连线背离Q,因为它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静电力
当 堂
预
达
习
(1)试探电荷不产生电场。
·
(5)在相邻的两条电场线之间没画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
12/8/2021
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
(√ )
返 首
页
自
2.(多选)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
主
堂
预 习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达 标
·
·
探 新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不依赖我们的感觉
固 双
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12/8/2021
当 堂 达 标
·
E用F与q的比值来表示, E不仅用Q、r来表示,且
固 双
基
但E的大小与F、q的大小 无关
E∝Q,E∝r12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
自
【例1】 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9 C,直线 当
主
堂
预 习
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
业
·
返
首
12/8/2021
页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
因为Q为正电荷,q为负电荷,库仑力是吸引力,所以力的方向
·
自 沿MO指向Q。
当
主
堂
预 习
探
(2)解法一:M点的电场强度EM=
FM q
=
1.0×10-8 1.0×10-10
达 标
N/C=100 固
·
新
双
知
基
N/C,其方向沿OM连线背离Q,因为它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静电力
当 堂
预
达
习
(1)试探电荷不产生电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2.库仑定律

答案 (1)1.38×10-19 N
引力
(2)5.76×10-21 N
【例3】 (多选)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半径相等的带电金属小球,相距很
远放置,其中一个球带的电荷量是另一个球的5倍,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
是F。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可能为( B D )
5
A. F
9
4
B. F
学 习 目 标
1.知道点电荷的定义,以及带电体可以简化成点电荷的条件,体会物理模型
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科学思维)
2.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公式,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科学思维)
3.了解库仑扭秤,领会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思想方法。(科学探究)
4.通过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对比,体会物理学和谐统一之美,提高探索
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当两个小球间的距离很小时,这两个小
球不能看成点电荷,不适用
1 2
F=k 2 ,A、D
正确。
2.(静电力的合成)如图所示,棱长为a的立方体ABCD-A'B'C'D'八个顶点上有
仑定律得
-16
-16
1 2
4.8×10
×3.2×10
F=k 2 =9.0×109×
0.12
N=1.38×10-19 N。两导体球
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
(2)如果两导体球完全相同,则电荷先中和后平分,带同种电荷,每个导体球所
带电荷量为 8×10-17 C,代入数据得两导体球之间的斥力 F=5.76×10-21 N。
电荷分布
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作点电荷。
类比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荷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电荷
1.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2)负电荷: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库仑
电荷量
C
2.电荷的多少叫作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
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③
④正确。
知识归纳
1.物体带电的实质
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物体带电
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摩擦起电、感
应起电和接触起电均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2.两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
A.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走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B.把C靠近A稳定后,先移走C,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
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3.元电荷
(1)实验发现,电子、质子和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最小,人们把这个
最小
__________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
整数倍
(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__。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
续变化的物理量。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把气球与毛巾摩擦后靠近很细的水流,会看到什么现象?请解释
(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电荷
1.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2)负电荷: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库仑
电荷量
C
2.电荷的多少叫作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
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③
④正确。
知识归纳
1.物体带电的实质
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物体带电
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摩擦起电、感
应起电和接触起电均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2.两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
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
A.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走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B.把C靠近A稳定后,先移走C,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
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3.元电荷
(1)实验发现,电子、质子和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最小,人们把这个
最小
__________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
整数倍
(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__。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
续变化的物理量。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把气球与毛巾摩擦后靠近很细的水流,会看到什么现象?请解释
(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操作(感应起电也可按下面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①将一个带电体 A 靠近导体球 B; ②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球 B,再将手拿开(或将导体球 B 接地, 再与地断开); ③移去带电体 A,则这时导体球 B 带上了和带电体 A 异号的 电荷。
[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A、B 为相互接触
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始它们不带电,
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
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A.6.2×10-19 C C.6.6×10-19 C
() B.6.4×10-19 C D.6.8×10-19 C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 1.6×10-19 C 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选项 B 是 1.6×10-19 C 的整数 倍,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4)电荷守恒定律更普遍的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 统,电荷的 代数和 保持不变。
2.判一判
(1)感应起电是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自由电荷发生
移动造成的。
(√)
(2)感应起电过程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
(3)在静电感应过程中,金属导体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移动方
向相反。
( ×)
2.判一判 (1)丝绸与任何物体摩擦后都带负电。 (2)两个正电荷相互排斥,两个负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自由电荷转移的过程。
(× ) (× ) (√ )
3.选一选 如图所示,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起电的过程中 ( ) A.玻璃棒带正电,丝绸不带电 B.丝绸与玻璃棒带电情况完全相同 C.玻璃棒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带负电 D.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带正电
2.判一判
(1)元电荷就是电子。
(×)
(2)元电荷是指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
(3)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
3.选一选
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
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
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电,丝绸带负电,A、B 错 误;微观解释是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 丝绸带负电,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二、静电感应与电荷守恒定律 1.填一填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 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 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种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同种 电荷, 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 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 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学透用活]
1.摩擦起电的理解 (1)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 一定是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同一物体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以带上不同 种类的电荷,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大 小不同。
2.感应起电的理解 (1)感应起电的实质: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 下,在导体内部发生了转移。 (2)两种感应起电的操作步骤 第一种操作 ①靠近:使带电体 C(假设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 A、B, A 为离 C 较近的一端(以下称近端),如图甲所示。 ②分开:保持 C 不动,用绝缘工具将 A、B 分开,如图乙所示。 ③移走:移走 C,则 A 带负电,B 带正电,如图丙所示。
成的。 ②每个原子中质子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 一样多 , 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 中性 。
(5)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 受束缚较弱的 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原来电中性的物体 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 正电 。 (6)自由电子: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脱离 原子核 的束缚而在 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子。 (7)离子:失去自由电子的 原子 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一、电荷
1.填一填 (1)摩擦起电:由于 摩擦 而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量:电荷的 多少 ,用 Q 表示,有时也可用 q 来表示。在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库仑,简称 库 ,符号是_C___。
(4)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质子、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负电的 电子 组
端将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B 错误。 答案:B
三、元电荷 1.填一填 (1)定义:最小的 电荷量 ,用 e 表示。 (2)带电体的电荷量特征: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e 的 整数倍, 是 不能 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元电荷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e= 1.602 176 634×10-19 C,计算中可取 e= 1.60×10-19 C。 (4)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 e 与电子的质量 me 之 比 。mee= 1.76×1011 C/kg。
3.选一选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中性的绝缘导体 M 向带负电的球
P 慢慢靠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 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M 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
C.M 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
D.M 两端的感应电荷的电荷量相等 解析:M 向 P 靠得越近,M 中的自由电子受到 P 的排斥
力越大,两端的感应电荷越多,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 两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1节 电荷 第2节 库仑定律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4节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习题课 电场力的性质
第1节 电 荷 课标要求 1.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且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种使物质带电的方式,学会从物 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 物体带电的原因。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会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知道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是不能连续 变化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