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研究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研究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惯。

研究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1.预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1第1课时寒食》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说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砚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逻辑学生答)那末,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引见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8 已亥杂诗》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8 已亥杂诗》优质课教案_1

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水平(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个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以前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PPT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实行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

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水平,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准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小结:同学们自学水平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某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8 已亥杂诗》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8 已亥杂诗》公开课教案_5

人教2001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新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学习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相关古诗作者即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学诗前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2、师课件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晓诗意;3.想画面,悟诗情;4.读诗文,入诗境。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诗题,了解作者。

三、抓字眼,晓诗意。

1.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师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准确,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能读懂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4.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5.生说诗意。

四、想画面,悟诗情。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读第一句诗,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2、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大家读读后一句。

作者要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2.师生共同诵读。

五、读诗文,入诗境。

1、指生再读诗。

2、小组赛读诗。

3、全班齐读诗。

4、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⒈拓展: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所学古诗。

七、板书设计己亥杂诗(清)龚自珍重抖擞希望社会变革哀劝降人才期待人才辈出。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 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题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选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 雅 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解释为“下(雨、雪)”,在这里应该读yù。

(3)齐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戍边返乡的战士)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3)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地走在归乡的路上。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战士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的情感)(4)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诗的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回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意象的运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读体验,虽然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诗词的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朗读训练,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真正掌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词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重点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诗人王观和其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时代特点。
2.诗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4.诗词意境: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意境。
5.诗词应用:学以致用,能运用诗词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或表达。
6.古诗词鉴赏方法:学习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七步诗〉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古诗词背诵-〈七步诗〉教案

七步诗教案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

2、课件教学过程:一、成语引入1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读,齐读。

(2分)2、谁知道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及它的来历。

(出示)(学生说)。

老师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从后人的称赞中,可见曹植的才学非同一般,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也从而有了才高八斗的说法。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极有才华,你们知道吗,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3 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

(出示)(2分)曹植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板书诗人和朝代)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

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

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遭到曹丕的嫉恨。

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

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板书)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 齐读课题。

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同学们,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古诗呢?(熟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分)二、学生熟读古诗(分)现在知道怎样学习古诗了,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出示)1)自由读古诗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评议(读出感情)4)、再指名读。

再评议(要求读出节奏)5)、师范读。

(读出节奏)(出示)6)、全班齐读三、自主理解诗句意思。

(6分)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认真看看下面的注释,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问问同学或老师,然后再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1)生自学古诗,弄懂诗句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第三板块
拓展
1.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分类复习古诗词(组间竞赛,指名或集体背诵,个别进行朗读)
①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3.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教学设计
环节提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自学
一、充分自学(学生可在课外进行,分解到平时各周。可在复习时集中进行。)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收集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三、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春望》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第二板块
交流
一、交流展示(10首古诗词)
1.运用比赛的方式,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学生相互抽查,指定背诵内容)。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②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③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古诗词背诵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背诵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所有古诗,增加课外古诗积累。
2.简单了解古诗作者及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简单赏析、鉴赏古诗。
教学重点
背诵所有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工具书、收集关课外进行,可分解到平时各周。2.可在复习时集中进行。
教学反思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十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2.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板书设计
古诗词背诵
1 七步诗
2 鸟鸣涧
3 芙蓉楼送辛渐
4 江畔独步寻花
5 石灰吟
6竹石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已亥杂诗
9 浣溪沙
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