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案

合集下载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六班级上册其次单元《我们是公民》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1课时
情景中习得新知。

师:孟家琪、梁思源、沈一诺三个同学正在谈天,听一听他们的谈天内容,同学可以按暂停键,跟小组同学合作,查找宪法其次章的规定,看看涉及到了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并将序号写在空格中。

生6(孟家琪):我和妈妈都好久没有和爸爸一起吃饭了。

他每天上班早出晚归的,妈妈说他们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加班费。

我们一家已经好久没有一起去公园玩了。

生7(梁思源):别提了,我姐姐这两天也很不快活,她想参与县财政局公务员聘请考试,可是看到聘请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我姐姐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了。

生8(沈一诺):你们都聊的不快活的事,我来
象进行分
第2课时
第3课时
哪项人权(课本40页)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知青权、健康权利、少数民族权利、人权教育)
然后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权爱护事例。

评价任务二:请说分别是哪项人权(每答对一个,得一颗星)
评价内容评价星级
进展义务教育
开办农家书屋
供应养分餐
开展俄国免费就业培训。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一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2. 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的定义和种类。

2. 公民义务的定义和种类。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和种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 让学生理解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 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基本权利。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本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 让学生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 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基本义务。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讨论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的理解。

第四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在行使权利的也要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系。

2. 在行使权利的也要履行义务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例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他人权利的意识,提高履行公民义务的自觉性。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履行公民义务的自觉性。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注。

2. 案例分析:讲解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引导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情景模拟反馈: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情况。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一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2. 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和履行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

2.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4.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履行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关系、重要性和履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履行方式。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解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让学生明确概念。

3.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阐述公民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5.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履行方式:介绍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履行方式。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第二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和内容。

3. 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和内容。

3.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分类和内容以及保障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道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依法享有很多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很多基本义务。

知道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了解我们人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初步了解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大概内容,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了解我们参与国际事业所做的努力,初步了解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条约的大概内容。

二、教学重点懂得我们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三、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人权,了解我国人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历程。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

因为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钟南山爷爷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讲话,其中就谈到了中国公民的人权,你还记得吗?(出示视频)钟爷爷的这番话切实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在这次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我国始终以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为中心,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出发点,使我国公民在疫情期间的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3什么是人权?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人权包含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42019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出示视频)5白皮书中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国家在保障人权方面都做了怎样的努力呢?6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7同学们,你知道吗,从你一出生,就要定期接种疫苗,免费接种疫苗也是国家保障人权的一项措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他人权利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3.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1.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

四、教学难点1.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

2. 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意义及宪法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七、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八、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九、教学内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方法和途径十、教学内容: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和方法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十二、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三、教学内容: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四、教学内容:总结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十五、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六、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1. 生存权和发展权2. 政治权利和自由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权利七、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1. 遵守宪法和法律2.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 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4. 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5. 依法纳税的义务八、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 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2.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3. 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 权利与义务的冲突与解决九、教学内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方法和途径1. 了解自己的权利2. 合法行使权利,不侵犯他人权益3. 遵循程序,合法维权4. 学会求助和投诉十、教学内容: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和方法1. 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2. 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3.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十二、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三、教学内容: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四、教学内容:总结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十五、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1. 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际运用。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主要公民权利和义务。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2.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3.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4.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5.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际运用。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意义。

3.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公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宪法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公民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5. 总结讲解:总结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有必要进行调整。

3. 改进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能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树立民族自豪感。
b.能够关注国家利益,自觉承担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举例:生命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遵守法律、保卫祖国等基本义务。
b.基本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尊重他人言论自由、参与班级管理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能够理解和区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提升社会参与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态度,提高其在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c.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履行义务的法治意识。
-应用: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教学难点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
-难点解析: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公民基本义务的履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材料:
我国宪法第二章的内容讲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整个条款从三十三条到五十六条。

具体详细内容如下: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
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基本人权,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
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公民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共同反映并决定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构成普通权利义务的基础和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