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小说的独特审美风格和地域文化气 息影响了一批作家,以他为首,后来也 形成了“荷花淀派”的小说群落。
.

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 人。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 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 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 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 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 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 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 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 个活脱脱的老农 呀!”——老舍女儿舒 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等。 杂文有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 《野百合花》《政治家· 艺术家》,罗烽的 《还是杂文时代》,萧军的《纪念鲁迅:要 用真正的业绩》、《作家面前的“坑”》、 《论同志之“爱”与“耐”》,艾青的《了 解作家,尊重作家》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孙犁:最有特色的解放区小说家之一 孙犁小说主要不表现激烈的斗争,而是在平凡中发 现美好心灵的闪光,站在新的时代精神的角度挖掘 农民尤其是农村女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形式上多采用淡化情节的散文式结构,以清新明净 的语言,在舒卷自然、娓娓道来的抒情笔调中谱写 一篇篇富有诗意美的小说。 白洋淀水乡湖光芦影的风景画、风俗画的描写与新 时代劳动妇女的精神美相映照,给泥土气和硝烟味 甚为浓重的解放区文学平添了一缕馨香和润泽。 《荷花淀》《嘱咐》《吴召儿》等


中篇《李有才板话》(1943)也是赵树理的早期代表 作之一,标志着赵树理 “问题小说”意识的确立。小 说围绕村政权改选和减租政策施行,展开农民和地主 间的复杂斗争,并对革命工作的群众路线和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展开辨析。
三、“问题小说”的追求

“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 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 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 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 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例如我写《李有才 板话》时,那时我们的工作有些地方不深入, 特别对于狡猾地主还发现不够,章工作员式 的人多,老杨式的人少,应该提倡老杨式的 作法,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小说。”
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四、赵树理的小说样式:“新评书体”
第一,结构上讲究完整性、连贯性和戏剧性,有头 有尾,环环相扣。 第二,写人物注重行动性,让人物在自己的语言和 行动中鲜活起来,少展开外位静止的心理刻画。 第三,将描写融于叙述,但不象传统评书那样大加 渲染小趣味,力求节奏更快一些,适应现代的阅读 需求。 第四,运营经过提炼的生活化语言,笔调幽默轻快, 有田间讲古、炕头谈心般的亲切感。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2. 利用民间形式的小歌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 创演
《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 、《兄妹
丁玲1938年摄于延
安,时年34岁。
3、反映革命武装军事斗争 的“新英雄传奇” 主要借鉴传统演义小说的叙 述形式,多用章回体,故事 性强,情节曲折,语言通俗 明快,人物刻画主要通过行 动的描写,充满高昂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长篇《吕梁英雄传》(马烽、 西戎)和《新儿女英雄传》 (孔厥、袁静)。

2、“新农村故事”型小说 一是以赵树理等解放区土生作家为 主的乡土通俗型,其短中篇最有特 色。

其中包括赵树理、马烽、西戎、束
为等“山药蛋派”作家,此外还有 以写有《我的两家房东》的康濯等。

二是丁玲、周立波等从国统区而来 的左翼作家为主的社会写实型,以 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引人瞩目,最 有影响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和《暴风骤雨》 。

.
《在医院中》:以年轻医生陆萍的视角,揭 示了初到延安的知识青年与环境的矛盾和冲 突。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开荒》等

1943年2月5日,毛泽东观看秧歌剧《兄妹开 荒》演出时,连连点头,还称赞说:“这还 象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
通 讯

新闻通讯当时是被视为一个重要文艺部门。
白朗《一面光荣的旗帜》、华山《英雄的十月》、刘白
羽《环行东北》和《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诗歌
解放区诗歌的民谣化:注重运用比兴手法和 民间口语,朴素自然,活泼流畅。特别突出 和强化诗的叙事功能,在“诉苦”、“翻身” 的叙事中解说革命道理、抒发阶级感情,成 为解放区诗歌思维的模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张志民《死不着》 《王九诉苦》,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五、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与乡风民俗色 彩

赵树理的小说常常富有喜剧性,呈现贴近普通人、 闪烁着民间智慧的乡土幽默风格。 赵树理的创作都以家乡晋东南农村为背景,浓郁的 地域民俗色彩也是他具最特色的一个方面。 生趣盎然的乡风民俗色彩,与民间幽默美学、新评 书小说体式相得益彰,铸就了赵树理小说世界的独 特性。


《王贵与李香香》 采用信天游的民歌 形式,叙写陕北三 边一对觉悟的农村 青年的革命与爱情 故事,传达阶级斗 争与人民翻身解放 的主题思想。
小说
1、解放区小说模式 反映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的新 生活和革命武装军事斗争,是解 放区小说的两大题材,由此也分 别形成“新农村故事”与“新英 雄传奇”两种基本的小说写作模 式。
赵树理以其清新活泼、散着泥土气息的乡土通俗 小说,真实细腻地展现了新的变革时代中国农民 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他不仅是解放区文学杰出的 代表,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独具光彩。 赵树理小说的适时出现,应和了党在解放区所推 行的文学路线,被视为是实践《讲话》精神、体 现“工农兵文艺”方向的代表。“文摊文学家” 历史性地成为了另一个“文坛”的“典范”


《小二黑结婚》插图二幅
二、《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通过一对农村“小字辈”小 二黑、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中 国农村新旧变革中新生力量与愚昧落后观念 及反动封建势力间的冲突,揭示了农民翻身 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复杂性。 两个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老一代农民出 现,是新人的陪衬,却成为小说中最富特色 和艺术魅力的人物。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赵树理语,转引自李普《赵树理印象记》

一、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