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十章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萌芽]课程复习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绪论一、哲学是什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第一个使用philosophia指代哲学,意为“爱智慧”。

古今中外,对哲学的定义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答案。

罗素说,哲学的任何定义都是有争议的,要弄明白哲学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阅读哲学本身。

二、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就是哲学。

”哲学史应该是研究哲学、哲学思想来龙去脉,各哲学家思想的前后继承、发展、提高的过程。

三、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指从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哲学产生到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这一漫长过程中欧洲各国的哲学思想。

☆基本线索和各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16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前7世纪初或6世纪末 18世纪末 19世纪上半叶西哲史的开端: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公元前7世纪初或6世纪末到公元5世纪5世纪到15世纪初16——17世纪16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叶18世纪19世纪○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即有关客观世界的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

○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

○特征:朴素、直观。

○探讨: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神学或一神论哲学。

○主要是形成于11世纪的经院哲学。

○包括: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较量。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大思潮:人文主义、自然哲学、宗教改革。

○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经验论与唯理论两大派别的斗争。

○特点:政治哲学○两个时期:①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和社会政治学说;②后期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探讨:主体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

⑴古典唯心主义: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⑵古典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概述时间上: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哲学史上的地位: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文明讲起,罗马文明基本上继承了希腊文明。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思考题一.名词及命题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古代希腊文化为社会历史背景,以古希腊文典籍为主要思想材料的哲学。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有多种提法,主要是指运动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3、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存在属性: 第一,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第二,存在是唯一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思维的对象。

关于存在的学问被称为本体论。

4、智者是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5、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把这一命题理解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这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

按照柏拉图的转述,这里的“人”是指个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事物都以各人的感觉为标准。

6、认识你自己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人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即人的德性。

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

7、柏拉图的“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灵魂在外物的刺激下,回忆其固有理念的过程。

回忆说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地位。

8、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怀疑”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探究”。

怀疑主义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不应该终结于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二、问答题1.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②研究中心是“本原”问题。

③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上的类比和宣称。

④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特色。

2、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

第一,“万物皆变,无物常驻”,自然事物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第二,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

“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精品】西方哲学史的习题

【精品】西方哲学史的习题

【关键字】精品第一章早期自然哲学⏹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Thales),他提出(water)是万物的本原。

⏹2、阿娜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为(the infinite)⏹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ir),他们通过()和()转化成万物⏹4、(Heraclitus)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5、(Pythagoras)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numbers)⏹6、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是指(The path of truth)和(The path of opinion)⏹7、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water)、(air)、(earth)和(fire),他还提出了(love)和(hate)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8、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万物的元素是(seeds),除此之外,他还没有设定一个能动性的本原(mind)⏹9、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toms)和(space)⏹二、名词解释⏹1、本原basic stuff⏹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3、原子论者的“流射说”⏹三、简答题⏹1、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2、如何理解巴门尼德存在与思想是同一的思想⏹3、简要介绍芝诺悖论的内容⏹四、论述题⏹1、巴门尼德是如何论述“是者(being)”的意义的?⏹2、试叙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

⏹3、在变化问题上,元素论者对前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第二章智者与苏格拉底一、填空题1、(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着不存在的尺度。

2、高尔吉亚提出了三个相对主义的命题分别是(Nothing exists)、(If anything exists it is incomprehensible)和(Even if it is comprehensible, it can not be communicated to others)3、苏格拉底认为德行即(Knowledge)4、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Intellectual midwifery)二、名词解释1.智者2.自然说3.约定说4.认识你自己5.苏格拉底方法6.助产术三、简答题1、简述智者的方法。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

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2.简述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补偿原则”(阿那克西曼德)二、简答题1.简述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2.简述巴门尼德的“是者”理论;3.简述芝诺悖论及其意义;4.简述原子论者的本原观。

第三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2.“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3.“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4.“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

第四章柏拉图哲学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四线段比喻”;2.“太阳比喻”;3.“洞穴比喻”;4.“理念”(柏拉图)。

二、简答题1.简述柏拉图的通种论思想。

三、论述题1.试述柏拉图的分有说及其问题所在;2.试述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

第五章亚里士多德哲学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四因说”(亚里士多德);2.“天界”和“地界”(亚里士多德)。

二、简答题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

三、论述题1.试述亚里士多德对“是者”的哲学意义的分析;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世界城邦”(芝诺);2.“悬搁判断”(皮罗)。

二、简答题1.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2.简述斯多亚派的物理学思想;3.简述普罗提诺的本体学说。

第七章基督教哲学的诞生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我怀疑,故我存在”(奥古斯丁);2.“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奥古斯丁)。

二、简答题1.简述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2.简述奥古斯丁的光照说;3.简述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思想。

第八章早期经院哲学一、解释下列命题或名词1.经院哲学;2.波菲利问题;3.唯名论;4.实在论。

二、简答题1.简述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简述阿伯拉尔的观念论思想。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

西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逻各斯:内在的本原即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

赫拉克利认为它正确的道理表达了真实的原则。

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而言,它又可被理解为“原则”、“规律”等。

3、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对认识的性质的看法,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

按照他的观点,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

4、异类相知说: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事物与事物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

代表人物是阿那克萨戈拉。

他认为认识包含着感觉和思想的对立,思想可以做出与感觉相反的判断。

5、流射说:恩培多克勒把同类本原的触类相通称作“流射”,流射物与对应事物的孔道相通而彼此相互结合,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

“流射说”第一次试图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

6、理念: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理念”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共相,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

7、实体: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又称本体。

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主要特征是:它是独立的,可以分离存在;实体在保持自身不变的同时,允许产生不同的性质;实体是变中不变的东西,是生成变化的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大量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通过艺术形式实现人感性的饱满以抵制中世纪过分死板的理性主义。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肯定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禁欲主义,确立了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重新肯定了人在世界的原则,但忽视了自然,对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Ionia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Ephesus,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

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1.希腊哲学概述:在西哲史,古代哲学也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

“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①“惊异”和“闲暇”是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

●(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①政治层面的原因: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把抽象原则看得比感性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

●(3)哲学含义:哲学=爱智慧●①广义上,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共同具有的。

●②狭义上,只有探寻事物一般原理、追问自然万物本原根据的知识,才能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希腊民族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注:亚里士多德对自己哲学的划分为:●①“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or“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即实体哲学or形而上学;●②“第二哲学”指广义的物理学or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绪论早期古希腊哲学(1)古希腊哲学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来源可概括为“两希”,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可见古希腊哲学影响之大。

在《荷马史诗》所描绘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三千年)因异族入侵被摧毁之后,古希腊文明在荒野上拔地而起,建立起了当时独特的“城邦政治”。

见第25页,伯利克里的演讲。

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闲人);思想的自由(政治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自然力和必然性的深切感受)。

(2)古希腊哲学的特性由于,第一,公民的自由;第二,人人平等;第三,公开论辩。

所以,说理是最重要的本领,使理性精神(非宗教精神,积极的悲剧精神,解释命运、必然性或规律)成为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这也造就了西方文化特立于世的传统。

与其后的西方哲学不同,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是,第一,朴素直观性;第二,“拯救现象”的经验主义;第三,以宇宙论(自然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A 米利都派泰勒斯(前570)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在水上”);万物都充满着神灵(“宇宙充满了灵魂”)。

米利都学派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B 赫拉克利特(前504-501)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的问题上。

火本原说: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逻各斯学说:世界的本性可“说”(逻各斯);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理性(说)才能发现它。

生成辩证法: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

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城的赫拉克利特学派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C 毕达哥拉斯(前532/531)学派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认定都是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数的关系。

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难得显赫,却从未消失,总是作为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虽然有时是最重要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萌芽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1.文艺复兴的含义:
十四世纪以后,随着古代典籍陆续从阿拉伯重新传入欧洲,在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先进思想家们对非基督教的古代世俗文化发生了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古代语言、历史、文艺、科学和哲学,仿照古典作品进行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

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的意义:
实质上是借古希腊文化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一次新的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开始。

1.人文主义的含义和基本精神。

(1)人文主义的含义。

原义:即“人文学”,指一种与神学相区别的世俗的学问,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

哲学上的含义:指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2)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

2.人文主义的核心和哲学基础——人性论。

(1)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抑人的地位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

(2)认为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
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

(3)认为理性是人的天赋本性,反对神学贬低理性的观点。

(4)认为人性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另一个历史功绩是“自然的发现”,表现为自然哲学的思想。

对世俗生活的重视必然引起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神学的眼光去面对自然界,为16世纪以哥白尼的天文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繁荣打下了基础。

因此称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的发现”。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1.马丁·路德的宗教哲学。

“因信称义”说:马丁·路德通过引用原始基督教的教条“因信称义”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意思指人的灵魂得救不在于教会,也不在于“事功”,只在于个人的内心信仰。

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事功”只是信仰的结果。

2.加尔文的宗教哲学。

“先定”说:“先定”说指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上帝永不更改的安排和命令(“先定”),因此个人得救是上帝预先的拣选,早已注定;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

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是表明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

二、近代哲学的萌芽
(一)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1.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1)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2)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3)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4)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2.近代哲学的主要建树是对新科学的迎合与推进,它的理性主义特征处处体现着近代自然科学精神。

(1)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2)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外,还直接地、集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3)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

(4)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的。

(二)近代经验论的开创人弗兰西斯·培根
1.培根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分析批判。

(1)认为经院哲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存在着种种弊端,没有实用性。

(2)培根不仅仅是对经院哲学予以否定,而且深入地分析了传统科学观赖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

a.“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b.“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c.“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d.“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人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2.培根的经验论。

(1)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

(2)认为“经验”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a.作为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的经验必须具有“确实性”。

b.经验应当是丰富的,数量是足够的。

c.科学实验要作为最主要的经验。

(3)认为经验尤其科学实验是真理的保证。

(4)认为只有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知识。

3.培根创立的归纳法。

培根在经验中看中科学实验,在他看来,因为科学实验讲究科学方法的,而他认为科学实验应用的方法应是归纳法,它是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演绎法的“新工具”。

他的归纳法是分三步进行的:
(1)广泛搜集自然史和科学实验的材料。

(2)整理材料,为归纳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一步中,他提出了他的归纳法的核心内容——“三表法”:三表即:“本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

(3)归纳。

该步最要紧的是用排斥和否定的方法,是进行归纳的关键性一环。

(三)机械主义的经验论者霍布斯
1.霍布斯的机械论的哲学。

霍布斯认为哲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由研究自然物体的“自然哲学”和研究人以及人造物体(国家)的“公民哲学”两个部分组成。

在自然哲学中,他充分利用几何学、力学、物理学的材料,论述了关于自然物体的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机械论的自然观。

因此他的哲学的机械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然哲学里。

(1)认为世界和人都是机器。

他认为整个世界是一部由因果链组成的大机器,世界里的每个部分则是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它比其他自然物体精巧而已。

(2)把物体定义为“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他讲的广延,指的是物体的大小,这样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因此他反对一切主张“无形实体”的说法。

(3)把运动定义为物体“连续地离开一个位置,又获得另一个位置”。

即认为运动就是机械的位置移动。

(4)认为可感性质是偶性。

他认为在物体的一切性质中,只有广延或形状是物体固有的根本特性,是必然的,其余的都是偶然的,如颜色、声音、滋味、冷热、动静等这些性质。

他把这些性质叫作“偶性”,偶性就是“某个物体借以在我们心里造成它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

(5)认为哲学的方法是加减。

他认为理性推理就是对感觉材料的组合与分解,是对名称的加减计算活动。

3.霍布斯的社会政治学说
(1)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是西方政治学说中的社会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

a.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生活在自然状态中,按照“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的自然律活动。

b.认为人类按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的自然律,必然从自然状态进入人类社会。

c.认为社会就是人类的契约生存状态,国家是契约的产物。

d.认为国家是伟大的“利维坦”,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a.认为上帝的观念不是天赋的。

b.认为恐惧和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自然种子。

c.认为神学的传播和教育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d.认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保护宗教的存在和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