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一)

合集下载

煤矿预防运输事故的措施

煤矿预防运输事故的措施

预防运输事故的措施一、矿车运输事故的预防1.对重要装备、设备(如绞车后备保护、绞车制动系统、斜井跑车装置、钢丝绳等)要加强日常管理、检查、维护、保养。

2.在特殊工作中,如调绳、检修、试运转等要制定专项措施,机电科、运输队管理人员要在现场亲自指挥。

3.斜井串车提升严禁蹬钩。

行车时,严禁行人。

变坡点必须悬挂醒目的“行车不行人”警示牌(声光信号)。

绞车司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八不开”,信号把钩工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的制度,必须做到“三好、四有、两落实”,杜绝闲杂人员进入提升作业的倾斜井巷。

4.在倾斜井巷内必须坚持使用阻车器、挡车器、档车栏、常闭式安全门等防跑车装置和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并定期试验,确保其动作灵敏、可靠。

在提升过程中,如果发生串车与挡车器相撞或挡车器误动作的事故时,信号把钩工必须立即停车,并保护好现场,向相关部门汇报,等候处理。

5.各区队必须配备专职运输线路检查维修工,负责轨道和井筒安全设施的检查。

检查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严禁使用没有闭锁的矿车插销及其它不完好的矿车。

严禁在井筒及各个车场随意翻掉矿车斗子,不完好的矿车及时进行检修。

6.加强连接件的安全检验,在每次换钢丝绳时,必须用2倍于其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试验。

矿车连接装置至少每2年进行1次2倍于其最大静负荷的拉力试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到期未检验的钢丝绳连接件或矿车连接件。

7.运输队要加强管理,各基层区队必须配备专职人员每日对井下小绞车、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轨道、声光信号、钢丝绳认真检查,并填写记录,上报运输队。

8.加强大件下放(提升)的管理工作。

大件提升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大件升井(下放)的捆绑必须可靠,装车不得超高、超宽、超长,重心不得偏移,并设专人进行检查验收。

9.井下轨道铺设及车场设计必须遵照设计规范,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确保安全距离。

10.运输巷道断面设计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备最突出部分与巷道支护的间隙、行人侧安全间隙必须满足要求。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是指在煤矿矿井内进行煤炭或人员的提升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煤矿设备损坏。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设备故障:煤矿矿井提升设备的老化、损坏或缺乏维护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提升机械的主轴断裂、输送带的断裂等。

2. 人为操作错误:操作人员在进行提升运输操作时,可能由于经验不足、疏忽大意或操作失误等因素,造成事故的发生。

操作错误地控制提升机械的上升速度、操纵失误导致煤炭下滑等。

3. 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煤矿矿井可能存在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人员在提升运输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或操作规范。

未穿戴安全带、未戴安全帽、未按规定携带安全灯等。

1. 设备维护和更新: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煤矿矿井提升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2. 培训和教育:对提升运输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矿井安全规章制度的知识、矿井提升设备的操作技能等。

3.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煤矿矿井应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在全体人员中进行宣传和强化执行。

制度内容包括提升运输操作规范、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规定等,以确保人员在提升运输过程中能够按程序操作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4. 安全设施设置和维护:煤矿矿井应设置和维护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支柱、防撞装置、紧急停车装置等,以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并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完好可用。

5. 定期检查和抽查:煤矿矿井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抽查,确保提升运输操作符合安全要求,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预防措施需从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安全设施设置和维护、定期检查等方面全面考虑,以保障煤矿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可靠。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1. 引言1.1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危害性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

在矿井提升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矿工被困、被压等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这不仅造成了家庭的悲剧,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矿井内的设备设施、煤矿资源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财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煤炭浪费等后果,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矿运输事故可能导致煤矿矿渣外泄、矿井水体污染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危害性极大,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其危害性十分严重,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矿井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环境。

对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今后的事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找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设施缺乏维护、管理不善等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提高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防范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研究还可以为煤矿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和教训,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2. 正文2.1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一是设备故障。

由于煤矿矿井内环境恶劣,设备长时间运转容易出现磨损和故障,如果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就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人为操作不当也是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人在操作矿井提升设备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煤矿井下运输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非正常事件,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在煤炭生产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必须深刻认识井下运输的安全隐患,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煤矿井下运输事故的本质是由一系列的因素所引起的,这些因素可以是个人因素、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常见的原因。

人员因素1.违章作业。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作业人员可能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违反作业规程进行作业,给自己和他人安全带来威胁。

2.心理素质不良。

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人员长期处于闭塞、潮湿、黑暗、安静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孤独、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安全意识。

3.对安全无知无觉。

一些井下作业人员对于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不了解或不重视,从而导致违反规定,发生事故。

组织因素1.作业管理不到位。

煤矿井下运输作业人员多,作业复杂,若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

2.技术设备不完善。

面对狭窄、复杂的井下环境,如果没有配备足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具,就容易出现负荷过大,易损部件损坏等问题,从而引发运输事故。

3.作业人员素质不高。

危险的井下环境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和应变能力,如果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或者经验不足,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因素1.设备故障。

井下运输设备经常处于高温、潮湿、尘土飞扬等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如果设备本身品质差或没有得到及时保养,就容易出现故障现象,导致事故发生。

2.设施陈旧。

部分煤矿井下通道、轨道、配电线路设施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防范措施煤矿井下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特殊环境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旨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减轻事故后果。

浅析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浅析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浅析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当前时期,矿井单位时常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存在是多方面的缘由导致的,不仅仅有主观性,还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内容,经由论述斜井在提升时期导致问题的缘由,并且结合有关的条例等,尽量的将问题降低到最少。

标签: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防范通过最新的分析我们得知,在我国出现的煤井运输问题,占据总矿井问题的百分之十八,通过该数值,我们可知只有积极的降低这种不利现象才可以确保该行业有序的发展。

不过,导致问题的缘由是多方面的,接下来具体的分析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1 斜井出现运输问题产生的危害在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底下通常会有人,此时就会导致伤亡现象。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是重量较大的车辆,除了会影响到车自身以及运行的轨道之外,还会干扰到线路以及很多的机械装置,导致其生产活动不得已而停止,进而引发很多的问题。

在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会对电缆之类的线路导致很多的问题,进而引发短路现象。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金属设备彼此的摩擦生成火花,其對于高瓦斯来讲,危险是显而易见的,会导致爆炸等问题发生。

2 关于问题的种类和缘由2.1 负责摘挂钩的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太差该项活动的工作者责任意识太差,一些时候未将挂钩挂住就将车辆推下,此时就导致了跑车问题出现。

一些时候会发生此类问题,工作者并未挂钩,但是自己觉得其实已经挂上了,此时就导致了很多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开展串车提升活动的时候,车没有停好或是经由变坡奠定时候就早早的将钩子摘下来,很显然导致之后的车辆会由于下滑而发生跑车的问题。

2.2 没有紧固连接件对于矿车来讲,插销以及接头等均是其非常关键的连接体,其稳定性是安全的关键点。

在一般时候,均是因为用了生产不达标的产品或者是没有经由相关的检测,此时就都安置在平时的运作中,便会出现断裂现象进而引发跑车问题,在后续分析的时候在断裂的地方就会看到有旧的缝隙。

2.3 运行时自动的脱销由于铺设使用的物质品质不高,导致车辆在经由轨缝隙时候发生跳动现象。

煤矿运输队遏制掉道事故防范措施

煤矿运输队遏制掉道事故防范措施

煤矿运输队遏制掉道事故防范措施导致车辆掉道有三种因素:轨道质量不达标、车辆状况不完好、人的操作行为不规范。

从以往掉道事故分析,人的操作行为不规范占90%以上,为遏制掉道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方案:1、掉道原因:拉运长料未检查装车捆绑情况及是否有偏载、超重现象,长料之间未使用合适连杆导致间距较近,运行中颠簸、别劲造成掉道。

防范措施:拉运车辆前要认真检查确认装车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严禁拉运。

拉运超过碰头的车不得图懒省事,要加挂长连杆。

拉运长料时要选择合适的连杆,确保两车突出设备之间留有300mm以上的间隙。

2、掉道原因:拉运平板车时未选用合适的工具,运行中出现咬钩头、脱钩现象。

防范措施:认真检查工具完好情况,插销、连杆出现开焊的不得使用。

50T平板车应使用车头插销。

50T平板车与单平板车、单平板车与双平板车应使用卸扣、穿钉销子,不允许车辆间的三环链一头高一头低(或采用连杆挂车)。

3、掉道原因:机车运行中遇到道尖似开非开的时候,电机车司机从内心上总认为“也许”“大概”“可能”能过去,没有进行确认或押车工扳道岔后未观察道岔是否合严实造成掉道。

防范措施:电机车司机下班后要休息好,开车时必须精力集中,经过道岔前减慢车速、确认好道岔方向;押车工要增强责任心,扳好道岔后要确认好道岔情况再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

杜绝慌里慌张应付差事。

4、掉道原因:电机车司机开车快到道岔时不减速,使用遥控器转换道岔时,道岔还未完全转换过来,机车已经已经行驶到尖轨处上了四股道,造成机车掉道。

防范措施:机车近驶道岔电机车司机应提前使用遥控器扳道(使用遥控器时严禁带手套操作。

),同时必须降低车速;如遇有的道岔反应较慢时还应停车,待道岔完全转换后方可通过。

5、掉道原因:机车经过存在隐患的地段押车工未下车观察轨道质量或未采取应急措施、心存侥幸,未及时发现车辆运行异常导致不能及时停车。

防范措施:机车经过已排查出隐患但还未得到整改的地点,应提前减速并匀速通过。

如何防范矿井运输事故发生

如何防范矿井运输事故发生

如何防范矿井运输事故的发生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由于矿井运输具备工作范围广,战线长,设备设施流动性大,涉及人员多等客观因素,矿井运输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一直占有特别大的比例。

分析矿井运输事故的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备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矿井运输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同时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运转环境差有着密切关系。

控制运输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安全宣贯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的运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矿井运输安全涉及各个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提高全体员工的运输安全意识作为首要大事来抓。

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条例等的学习教育,通过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使全体员工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章操作的自觉性。

加强对全体员工尤其是从事矿井运输工作中特殊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特殊岗位操作。

深入开展反三违、反运输事故斗争,严肃处理三违人员。

三违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对待三违现象必须重拳出击,凡违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不论造成事故与否,都要进行严肃的查处;同时严格落实联保互保责任制,对三违现象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不管不问的也要进行责任追究;对蓄意违章造成的自身伤害不享受工伤待遇,造成他人伤害的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对事故的处理要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把预防为主落实到位。

深入开展矿井运输安全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矿井运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运输质量标准化标准,对矿井运输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的技术标准的进行集中整治,定整治措施,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时间,严格检查,严格验收,确保整治的质量和效果。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提升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等部分或全部挂车、蓄电池车和电风机车等各种运输设备的运输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涉及煤炭生产流程、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操作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了预防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I.煤炭生产流程管理方面1.正确安排生产计划在生产计划的安排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运输设备的使用量、运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时间等因素,合理规划运输设备的作业周期和配备量。

此外,在计划安排时,还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运输设备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维护和故障处理措施。

2.合理安排矿井道路煤炭生产需要通车道路的支持,合理安排矿井道路是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预防的重要措施。

需要对道路进行定期维护,确保道路平整、无尘,没有水积聚。

此外,还应避免重物落在矿井道路上,造成路面损坏或阻塞。

3.提高煤炭装载质量对于提升运输事故发生率高的地段,应检查煤炭及煤炭运输设备的运载质量,及时处理质量不好的煤料,避免运输设备运载超重,损坏设备,造成恶性事故的发生。

II.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1.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煤矿需要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设备使用行为。

同时,对于安全生产关键部位设立守护点位,明确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运转的安全可靠。

2.开展设备维护工作保养维护运输设备是降低煤矿矿井提升运输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运输设备及煤矿道路的安全状况,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

此外,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运输设备还应提高设备的保养水平,以确保设备长时间运转良好。

3.培训设备操作人员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操作,需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使设备操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建立安全操作习惯和保持警惕。

设备操作人员应该关注设备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设备管理员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一)
1.深刻吸取矿井运输事故教训,提高对加强运输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完善机构,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多数乡镇煤矿没有配备机电副矿长,有的甚至没有专人管理机电运输工作,使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处于半真空状态,还有的矿井把防跑车装置作为应付监管监察部门检查的摆设。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机构,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一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和责任,提高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现场管理。

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强化设备、技术等基础管理入手,摸索并掌握安全生产管理规律,积极探索导致运输事故多发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层次原因。

2.加强用工管理,科学安排岗位人员,杜绝违章指挥。

一是矿井运输技术性较强,把业务好、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岗位中;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用企业安全生产效益留住人,减少人员流失,稳定从业人员队伍,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队伍;
三是加强作业场所劳动组织管理,做到人员任务具体、分工明确。

消除目前一些煤矿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开支,想方设法减少各运输环节操作人员,一人顶多岗,人为造成信号把钩工违章蹬车跟车作业,以及一些人员长期违章登车和作业人员为图一时轻快违章多挂车、超载拉车等突出问题和隐患。

3.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抓好日常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习
惯,规范职工行为。

一是强化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
二是强化对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三是强化日常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班前、班后等时间开展安全常识教育,认真贯彻学习矿井运输各工种操作规程,教育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充分发挥挡车装置、阻车装置应有的作用,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和杜绝运输事故的发生;
四是强化对特种作业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

4.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建立了大量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有的矿井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制定制度照抄照搬不符合本矿生产实际等问题。

因此,要根据本矿运输系统的实际状况,对企业各项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完善,并健全运输系统各工种的操作规程,使有关矿井运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真正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作用。

一是进一步细化矿井提升运输设备使用管理,认真落实提升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检验和日常检查管理工作。

建立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完善防止斜井提升系统跑车的各种保险装置,加强对绞车、罐笼、人车、钢丝绳等设备的日常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人员升降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