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估值中的股本因素
企业评估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评估考虑哪些因素企业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以及市场前景等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企业的价值和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企业评估通常用于投资、交易、并购和融资等场合,因此其结果对于投资方、股东以及管理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企业评估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
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债务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同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出现被虚假数据所误导的情况。
二、企业的市场前景企业的市场前景是指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进行企业评估时,应该深入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市场上的竞争情况以及市场趋势等,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其中,关注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以及发展趋势等是必不可少的。
三、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评估的另一重要指标,其中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等。
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可以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决策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在进行评估时,还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
四、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企业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力以及未来竞争力。
在进行企业评估时,应该考虑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投入以及创新成果等,以判断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五、政策、法律和市场风险在进行企业评估时,还需要考虑到政策、法律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其中,政策和法律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税收政策以及环境法规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市场风险则包括市场竞争、经济衰退、市场萎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和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评估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管理水平、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政策、法律和市场风险等。
公司市值如何评估

公司市值如何评估公司的市值是指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的整体价值的估计。
评估一个公司的市值是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投资决策。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因素来详细解析公司市值的评估方法。
1. 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是公司市值评估的基础。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收入、利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等数据,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
通过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推导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程度,从而影响市值的评估。
2. 市场竞争力评估:公司的市值还取决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市场份额、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司的竞争力。
高竞争力的公司通常会被投资者更加看好,因此有更高的市值。
3. 成长潜力评估:公司的成长潜力也是影响市值的重要因素。
成长潜力指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增长速度。
通过对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扩张计划等因素的评估,可以推断出公司的成长潜力。
有较高成长潜力的公司通常会受到市场的重视,市值也会相应提高。
4. 估值模型应用:市值评估通常使用估值模型来计算。
常见的估值模型包括市盈率(PE ratio)、市现率(PB ratio)、市销率(PS ratio)等。
这些模型通过运用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情况,根据不同行业和市场环境,对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和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市值。
不同估值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公司,选择合适的估值模型是市值评估的重要步骤。
综上所述,公司市值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成长潜力和适用的估值模型是评估公司市值的重要参考。
投资者和分析师通常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评估一个公司的市值,以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股权估值方法

公司股权估值方法公司股权估值是指对公司的股份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
在商业和投资领域,股权估值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前景和行业趋势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司股权估值方法。
一、市盈率法市盈率法是最常用的股权估值方法之一。
它基于公司的市盈率,即市值与公司盈利的比率。
通过对类似公司的市盈率进行比较,可以推导出公司的股权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应用。
然而,由于市盈率受到时机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它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二、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基于公司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估值方法。
它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计算出公司的净现值。
现金流量折现法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更全面地评估了公司的价值。
然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往往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导致估值结果的不准确。
三、资产负债表法资产负债表法是一种基于公司资产和负债表的估值方法。
它通过净资产价值的计算来评估公司的股权。
这种方法适用于稳定盈利和资产负债比较简单的公司。
然而,资产负债表法没有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潜在价值。
四、市净率法市净率法是通过市值与净资产的比率来估计公司的股权价值。
它将公司的市值与其净资产相对比,可以评估公司的估值水平。
与其他方法相比,市净率法更适用于资产和负债较为简单的公司。
然而,市净率法忽略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可能导致估值结果的不准确。
五、收益倍数法收益倍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趋势的股权估值方法。
它将公司的盈利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倍数相乘,得出公司的股权价值。
这种方法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选择适当的收益倍数并进行准确的盈利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公司股权估值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不同的估值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投资者和分析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验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企业股权估值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股权估值注意的问题在进行企业股权估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确保估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一、未来增长潜力企业股权估值的核心是对企业未来的价值进行评估。
因此,需要注意企业的未来增长潜力,包括市场需求、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
只有具备良好增长潜力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实现更高的股权价值。
二、行业前景行业前景对企业的发展和股权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行业的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和风险因素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行业的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如果行业前景不佳或者处于夕阳产业,那么企业的股权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估值过程中,需要关注管理团队的职业背景、管理经验、专业能力等方面,以确保他们具备实现企业未来价值的能力和素质。
四、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企业股权估值的重要基础。
需要对企业近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负债状况,以避免财务风险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五、风险评估企业股权估值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
需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股权价值的影响程度。
六、估值方法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是进行企业股权估值的关键。
常见的估值方法包括市盈率法、现金流折现法、相对估值法等。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并确保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七、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企业股权估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同行业、同规模、同阶段的企业进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出目标企业的股权价值。
需要选取可比性较强的企业进行比较,并对不同企业的财务指标、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八、法律合规企业股权估值还需要注意法律合规方面的问题。
需要确保估值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估值无效或受到处罚。
如何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

如何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在投资领域,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公司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投资者可以更加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
一、基本财务指标评估法基本财务指标评估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常用的评估方法。
它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一些关键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
1. 市盈率(PE ratio)评估市盈率是评估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市盈率可以通过将公司的市值除以其最近一年的净利润来计算得出。
通常来说,市盈率越高,表示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抱有更高的期望,股票价格可能相对偏高。
而市盈率越低,则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的预期较为保守,投资者可以考虑低市盈率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2. 市净率(PB ratio)评估市净率是将公司的市值与其每股净资产相除得出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的关系。
市净率越低,意味着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可能被市场低估,具有投资价值。
3. 现金流量评估除了关注公司的盈利状况,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公司的现金流量情况。
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特别是自由现金流量,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现金生成能力和管理水平。
现金流量充裕的公司通常更有发展潜力,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二、行业比较法行业比较法是将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
通过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公司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绩水平。
1. 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是最常见的行业比较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来判断目标公司的估值水平。
如果目标公司的估值指标较同行业公司较低,可能意味着它被市场低估,具有投资潜力。
2. 盈利能力比较除估值指标外,投资者还可以比较公司的盈利能力。
比如通过比较公司的净利润率、毛利率等指标,来了解公司的盈利水平与同行业公司的差异。
股权转让协议中的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

股权转让协议中的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转让成为了企业间常见的交易方式。
而在进行股权转让协议的过程中,对股权的价值评估和交易定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股权转让协议中的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
一、价值评估方法在进行股权转让交易前,首先需要对股权进行价值评估。
常见的股权价值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市盈率法、净资产法、现金流量法等。
1. 市盈率法:市盈率是衡量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将企业的市值除以其净利润得到市盈率。
在股权转让中,可以根据该企业所在行业或者同类型企业的市盈率,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估值。
2. 净资产法:净资产法是根据企业的净资产来确定股权的价值。
通过将企业的净资产除以总股本,得到每股净资产,再乘以所转让股权的比例,就可以得到股权的估值。
3. 现金流量法:现金流量法是以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为依据进行价值评估。
根据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并进行贴现计算,得到股权的估值。
二、交易定价在进行股权转让协议时,如何合理确定股权的交易价格也是关键。
除了参考股权的价值评估结果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市场供需状况: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对股权的交易定价有着重要影响。
当市场需求较大,供给较少时,股权的交易价格可能会相应上升;反之,供给过剩时,股权的交易价格可能会下降。
2. 目标企业的成长潜力:目标企业的成长潜力是影响股权交易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目标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市场对其股权的认可度就会提升,进而可能导致交易价格上升。
3. 股权的控制权:股权的控制权对交易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所转让的股权能够获得控制权,其交易价格可能会相应上升;反之,如果所转让的股权只是非控制权,交易价格则可能较低。
4. 特殊因素的考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目标企业面临危机、经营不善等,交易定价需要考虑到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有一些因素会对价值评估和交易定价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如何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

学习如何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在投资领域,对于企业的估值水平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这需要投资者做到客观、全面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以及行业前景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
一、市盈率(P/E Ratio)市盈率是评估企业估值水平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通过比较企业的市值与其盈利能力来衡量企业的估值水平。
市盈率越高,意味着投资者愿意为这个企业的每一单位盈利支付更多的价格。
但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过高可能意味着市场对该企业的盈利预期过高,存在投资风险。
因此,在使用市盈率进行估值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以及未来增长潜力等因素。
二、市净率(P/B Ratio)市净率是指企业的市值与其净资产之比。
它对于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般情况下,市净率越低,意味着投资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企业的净资产。
然而,只使用市净率进行估值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这个指标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和盈利增长的潜力。
三、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也是评估企业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稳定性。
较好的现金流量状况通常能提高企业的估值水平。
四、行业对比除了上述指标外,行业对比也是进行企业估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征和发展前景,所以对于同一行业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来评估自身的估值水平。
比如,可以观察同行业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然后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而市盈率、市净率、现金流量以及行业对比等指标,可以作为进行估值分析的重要工具。
但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指标只是参考,投资者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以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来进行决策。
最重要的是,在进行估值分析时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于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影响判断。
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因素

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因素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司股票或其他证券,参与公司经营和发展,以获取投资回报和股权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在股权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从财务角度出发,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下面,我们将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因素。
1. 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是股权投资决策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投资者通常会通过分析公司的利润情况、盈利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
如果一家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强劲,有稳定的现金流,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很可能具有较高的投资吸引力,投资者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2. 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是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评估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情况。
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过高的负债,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可能更加具有投资吸引力。
3. 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的发展前景也是股权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投资者会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份额、竞争优势等方面,评估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潜力。
如果一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良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可能更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4. 公司的股票估值5. 公司的分红政策公司的分红政策也会影响股权投资决策。
投资者通常会关注公司的分红比例、分红稳定性等情况,评估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分红政策。
如果一家公司有稳定的分红政策,并且有较高的股息收益率,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可能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6. 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进行股权投资决策时,投资者需要全面考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股票估值、分红政策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估值中的股本因素企业估值应正确看待“股本”因素当前在一级市场,不少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虽然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在对拟上市公司估值时,往往抓住“小股本”题材,偏执地认为其未来成长空间大,发展能力强,而高估其价值,从而对其过分炒作、虚张声势,近期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发行的几只股票更是反映了这种现象。
在二级市场,“高送转”题材仍是市场炒作热点,这一点可以从众多上市公司披露2009年报前期的市场反应中可以看出。
实际上,以上“小股本”、“高送转”炒作的现象实际上带给投资者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景象和根本不存在的财富。
企业估值中的股本因素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给公司估值时往往特别关注股本扩张的因素,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决定其价值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盈利能力及成长性,而不是其“股本”大小。
例如:二级市场的股本扩张——“高送转”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盈利能力、资产规模、杠杆水平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都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
换句话说,“股本”大小并不决定企业价值,也不影响给投资者带来多少现金回报。
美国“股神”巴菲特直言:“股票分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此举只会增加交易成本,引起投资者对旗舰伯克希尔公司进行更多的投机交易。
这好比吃不了整块比萨,而将它切成5块,饼的大小并没有实际变化。
一、一级市场的误区:拟上市公司股本较小时,可以给投资者留下“成长能力强”的想象空间;拟上市公司股本较大时,留给投资者想象的空间就小了。
目前市场上存在这样一个非理性现象,即“股本”较小的拟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时,往往较容易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特别青睐,因为这类公司可以给机构投资者留下一个“未来成长空间大”的想象题材。
相比上海“主板”,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股本规模较小,往往会得到一个较高的发行市盈率,从而得到一个非凡的超募价格。
如近期市场热捧的某只股票,发行价定为150元/股左右,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发行价的最高纪录,同时创造了高倍的超募纪录,从而引发市场各方热议。
相比之下,到上海“主板”上市的公司因股本规模较大,从一开始就被扣上了“较成熟公司,发展空间有限”的帽子,殊不知,公司刚刚上市,又怎会发展空间有限呢?其实这是一种表象,在上述表象驱动下,一些拟上市公司在改制时与保荐机构协商设置较低的折股率,人为地“压低”发行前总股本,以图获得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时的“溢价”,并继而获得较高的资本公积金,为日后用资本公积金大比例转增股本埋下伏笔,进而提升股价。
上述人为压低发行前股本规模的做法使得原本可以在上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纷纷改向深圳中小板,此举将不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也不利于证券监管部门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差别的风险监管。
高度关注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可以说是我国股市的特色之一,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唯有我国股市如此高看股本与股价和成长性的关联,也唯有我国股市如此热衷于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和炒作“高送转”题材。
传统估值理论和理性的资本市场认为,公司估值取决于盈利能力的大小和成长性,而成长空间与行业的发展趋势、自身的资产结构与质量、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等高度相关,而与股本大小几无关联。
在决定股价因素方面,“小股本”、“高送转”只能显一时之效,却无长久之功,本文第三部分的实证检验将充分说明这一点。
不仅如此,由于贪图一时之效,人为“压低”上市前股本规模的上市公司的大量存在,也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估值体系。
在当前的发行体制环境下,由于对股本规模较小的拟上市公司询价机制并不要求实行“累计投标询价”,这些公司往往与主承销商“协商”定价发行,在发行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往往按照发行区间的上限发行。
发行的价格高了,自然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这样不利于风险揭示,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
另外,在当今资本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的环境下,这种行为还会培育机构投资者滋生过分关注“小股本企业,发展空间大,投资故事多”的投资理念,而不去花大力气认真地研究公司未来的现金分红、行业环境、盈利能力、利润增长率等这些真正的资本市场估值因素,机构投资者这种“短视行为”不利于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估值环境,有悖于构建理性成熟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
二、二级市场的误区:“高送转”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建立在经营业绩成长背景上的“高送转”只能是“数字游戏”。
固然,企业经营管理层提出的“高送转”方案向市场传达了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的“信号”,但多数“高送转”现象为市场炒作所致,投资者要警惕这类股票背后的“陷阱”。
“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50%以上)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它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重要投资主题。
进入今年一季度以来,随着上市公司2009年报的相继出炉,围绕“高送转”上市公司股票的炒作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一些“高送转”股票价格因“填权效应”而翻番,让投资者获利颇丰,例如2010年3月30日,神州泰岳股价一度突破200元,稳坐A股第一高价股,此前不久,神州泰岳因推出每10股转增15股派现3元(含税)的方案而被称为“史上最牛分红上市公司”。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送转”股票在公告后实际价格持续下跌,让盲目跟风的股民叫苦不迭,例如2010年3月18日,在“中小企业板”宣布每10股送5股转5股派6元的大华股份以大跌收盘。
由于高度重视“高送转”题材,每到岁末年终,市场上都会流传着部分公司“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也会筛选出“高送转”题材股,导致部分公司股价出现异动。
“高送转”股票之所以容易受到市场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采用高比例送转的方式进行分配,能向投资者展示企业高成长性的“假象”,从而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送转”公司盘子小,股价易被机构操纵,对于习惯于炒“概念”的投资者而言,“高送转”恰好迎合了其投资偏好。
“高送转”从表面上看,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增多了,但实际既不会给投资者、经济上也不会给上市公司经营层面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公司的市场价值提高肯定不是因为“高送转”而引发股本扩大造成的,“高送转”充其量也只是个“工具表象”而已,实质上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因素还是业绩和成长性,而这两者又受到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产品竞争力、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所制约,没有建立在经营业绩成长背景上的“高送转”只能是“数字游戏”。
从短期来看,“高送转”股票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一定收益,但从较长期间来看,绝大多数“高送转”题材股票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三、来自市场的实证检验: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真的会影响“市场价值”吗?(一)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根据股票估值理论,不考虑其他因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股本无关,影响公司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于其资产收益水平、成长速度、公司规模、杠杆水平以及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为此,我们选取2008-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上市公司1个年度的股票持有期回报率代替“市场价值”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高送转”行为作为因变量,同时以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行业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资本市场模型,来检验“高送转”行为是否显著影响股票持有期回报率,继而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目的: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高送转”而导致股本大幅度增加的行为在较长时间窗口内对其“股票持有期回报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说明,上市公司股本规模与其市场价值无关。
1、模型及变量说明:2、描述性统计剔除掉ST、*ST以及缺失数据的公司后,我们共选择样本1406家上市公司,这些样本一年的持有期回报率、每股送转合计、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A股1406家上市公司中2009年股票持有期回报率平均为54.40%,中位数为40.10%;每股送转总计平均为0.076股;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8.10%;受2009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的影响,A股上市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大增,平均增长率为83.10%。
3、回归结果及分析从回归方程的结果看,D的系数为-0.050,t值为-0.635,表示2008年报中发生“高送转”行为的上市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一年的持有期回报率并没有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这说明:从较长期间来看,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并不影响其股票持有期回报率,从而验证了我们前文的理论。
同时,我们发现其他控制变量,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这两个表示公司经营业绩和成长性的指标,都与一年持有期回报率显著正相关,D的系数分别为0.865、0.004,t值分别为5.222、4.415,这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成长性是影响股票长时间窗口持有期回报率最重要的因素。
从回归结果相关数据来看,行业也是影响股票长时间窗口持有期回报率的一个显著因素,不同的行业,其股票持有期回报率各有不同。
(二)统计检验——从另一视角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在年报中披露“高送转”行为,旨在表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不断成长发展,正是这一“信号”引发了投资者之间的竞相炒作。
为验证这一“信号”的真伪,我们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的营业收入情况,考察个别2008年报中披露“高送转”信息的上市公司,其2008-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在统计检验上是否显著高于所属行业平均增长率。
1、样本选择,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三级划分),我们选取了在2008年报中披露“高送转”信息的上市公司所属的50个行业分类,剔除掉*ST、ST公司后,得到1249个样本,其中2008年报中披露“高送转”信息的上市公司有112家。
2、2008年报中披露“高送转”信息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状况与行业平均状况对比统计表。
3、分析结论,2008年报中披露“高送转”信息的112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上市公司的2008-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仅有45家上市公司2008-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所占百分比不足50%。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部分披露“高送转”行为的上市公司,其“高送转”的真实目的并非向市场传达“经营业绩成长发展”的信号,而有“市场炒作”之嫌疑。
从个别行业来看,如“制造业-食品、饮料-食品加工业”31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在2008年披露了“高送转”信息,但无一家2008-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又如“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27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在2008年披露了“高送转”信息,仅2家2008-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国泰君安)如何用现金流折现估值法为企业估值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是绝对估值法的一种,是理论上最科学、最准确的一种估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