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习题

合集下载

物理: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物理:12.4波的衍射和干涉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增大小孔尺寸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 cm B.5 mC.d>1 cm D.d<1 cm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3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图4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13.如图5所示,图5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14.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波的衍射测试[基础知识]1.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衍射是一切波的特性B.波长与孔的宽度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C.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D.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2.水波槽中放一带孔的挡板,一水波通过孔后,宽度基本与孔等竞,这是因为()A.于太宽B.子太窄C.振源振动太慢D.振源振动太快3.波长0.01m的超声波,在经过某小孔时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这个小孔的可能直径为()A.1m左右B.0.5m左右C.0.1m左右D.0.01m左右4.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B.只有某些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5.图10.4-6中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6.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和水中相比较,在中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这是因为的缘故.7.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8.如图10.4-7所示,水面上一波源S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0Hz,产生波长为0.2m的水波向远处传播,远处水面有一带小孔的挡板s到小孔的距离为100m,孔宽0.1m,求波从S传播至距小孔20m的A点所用的时间.[能力提升]1.将一粒石子扔入湖水中激起一列水波,当水波遇到以下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是()A.竖立的一根电线杆B.一艘静止的船C.一座小岛D.竖直的一根钢筋2.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3.一列水波通过小孔产生衍射,衍射后的水波()A.波长增大B.周期增大C.频率不变D.波速不变4.波长分别为60m和17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振幅大5.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以下情况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的是()A.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B.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C.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D.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6.如图10.4-8是用窄缝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观察波的衍射实验时拍下的三张照片甲、乙、丙.窄缝宽度为l ,三种波的波长分别为l A 103=λ,λB =105l ,λC =107l (1)请分别指出哪张照片表示的是λA 、λB 、λC ;(2)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7.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障碍物(尺寸1.7cm ~17m )都“挡不住”声音,据此你是否能估算一下,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 /s )8.声波和水波的衍射现象很明显也很常见,而光波也是波,也能发生衍射现象,但我们平常见到的是光沿直线传播,在障碍物后形成阴影,很难见到光波的衍射现象,试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已知光波的波长范围在0.4μm ~0.8μm 之间).波的干涉 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 .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形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 .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置的矢量和D .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2.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5-6-1所示。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每课一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每课一练(含答案)

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增大小孔尺寸 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A.10 cm B.5 mC.d>1 cm D.d<1 cm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3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图4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13.如图5所示,图5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 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参考答案6.BC [两列声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相同,选项A 错误;由v =λf 得f =vλ,波长越大,频率越小,选项B 正确;波长越大越容易发生衍射,选项C 正确;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选项D 错误.]7.AB6.B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 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 ,而小孔B 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9.BCD [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C 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音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并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选项D 正确.]10.BD [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选项A 正确;因f 2>f 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 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 点,即两波峰在P 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 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 1+A 2,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 错误.]11.BC [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的位移某时刻可能为零,也不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大,故A 错误,C 正确;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故B 正确,D 错误.]12.ACD [步调相反容易理解成振动方向不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振动方向相同包括步调相同、步调相反等情况.另由两波波长相等可知两波频率相同,所以两列波能发生干涉,选项A 正确.因某时刻P 点是两波谷相遇,故P 点是振动加强点,选项C 正确,再过14T ,P 点就是两平衡位置相遇,选项B 错误,D 正确.]13.BD [本题考查对干涉图样的认识.由图可知,图中O 、M 为振动加强点,此时刻O 处于波谷,M 处于波峰,因此A 错误;N 、P 为减弱点,又因两列波振幅相同,因此,N 、P 两点振幅为零,即两质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 正确;质点不会随波向前推移,C 不正确;从该时刻经14周期,两列波在M 点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位于平衡位置,故M 点位于平衡位置,D 正确.]14.(1)4811 m 1611m/s (2)会 (3)能 (4)能解析 (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s =3 s.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m.由v =λT 得,v =4811×3 m/s =1611m/s.(2)由于λ=4811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4811m>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 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时作业高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时作业高二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4 波的衍射和干涉A组(15分钟)1.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A.风从窗户吹进来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C.听到墙外人的说话声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解析: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C与衍射现象相符。

答案:C2.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程度的衍射,以下哪种情况使衍射现象更明显()A.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B.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C.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D.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的,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但由v=λf可知,当波速一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选项D正确。

答案:D3.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狭缝。

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波源频率B.减小波源频率C.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D.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解析:使A振动起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缝宽不变,使波的频率即波源S的频率减小以增加波长,当波长大于缝宽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点便振动起来;另一个是使波源的频率一,即波,减小缝宽,当缝宽减小到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也可使A点振动起来。

故选项B、D正确,A、C错误。

答案:BD4.在空气中的同一区域内,两列声波波源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可以肯的是()A.a波源的频率为b波源频率的2倍B.a波的波长为b波波长的2倍C.a、b两列波叠加能产生稳的干涉D.通过同一狭缝,a波的衍射效果比b波明显解析: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a波的周期是b波的2倍,因为波速相(同一介质),由v=可知a波的波长于b波的2倍,故A错误,B正确;两列波相干的条件是频率必须相,可知a、b两列波叠加不会产生稳的干涉,C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2024高考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题库及答案

2024高考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题库及答案

2024高考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题库及答案(以下是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的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物理波干涉现象的特征?A) 波峰与波谷重叠 B) 波干涉仅发生在小范围内 C) 等倾波前经过光具产生干涉 D) 波面变平整答案:A) 波峰与波谷重叠2.以下哪项不属于物理波衍射现象的特征?A) 具有直线传播特性 B) 波传播的方向发生改变 C) 波阵面遇到屏障产生弯曲 D) 波两侧出现交替亮暗区域答案:A) 具有直线传播特性3.当两个相干光源间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光的干涉现象称为:A) 衍射 B) 反射 C) 干涉 D) 折射答案:C) 干涉4.哪种干涉现象需满足光程差为半波长?A) 双缝干涉 B) 单缝衍射 C) 平行光干涉 D) 等倾波干涉答案:B) 单缝衍射5.衍射现象中如果波前有一部分被遮挡住,这时衍射图样就会出现:A) 反射 B) 干涉 C) 散射 D) 暗纹答案:D) 暗纹二、解答题1.请简述单缝衍射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答:单缝衍射实验是通过一个狭缝来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当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狭缝时,狭缝成为光波传播的波阵面,波阵面发生弯曲,新的波阵面与原波阵面相交形成一系列小弧,这些小弧上的点成为次级波源,它们会继续发出波,形成扩散的圆形波阵面,所以在屏幕上观察到的是中央亮度最高,然后是多个同心圆环,依次衰减,最后到达暗纹。

这种现象称为单缝衍射。

2.请简述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答:双缝干涉实验是通过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双缝时,每个狭缝成为光波传播的波阵面,波阵面发生弯曲的同时,两个波阵面相交形成一系列小弧,这些小弧上的点成为次级波源,由于波阵面的形状和波源之间的相位差,最终形成干涉图样。

干涉图样由一系列交替的明纹和暗纹组成,中央部分是亮纹,呈直线分布,两侧是暗纹,形成干涉条纹。

3.请简述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答:等厚干涉实验是通过等厚透明薄片来观察干涉现象。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4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0903291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4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0903291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4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09032914.波的衍射和干涉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A.风从窗户吹进来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C.听到墙外人的说话声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答案:C2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明显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解析: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所以选项A正确,C错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选项B正确;声波的波长在1.7~17m之间,一般常见的障碍物或孔的大小可与之相比,正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选项D也是正确的。

答案:ABD3“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因为一般障碍物的尺寸()A.可以跟声波波长相比,使声波发生明显衍射B.比声波波长长得多,声波不能发生衍射C.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使光波发生明显衍射D.比光波波长长得多,光波不能发生明显衍射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短。

由于声波波长长,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光波波长短,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D项正确。

答案:AD4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由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知,题图甲是一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题图乙是两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答案:D5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形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波的叠加原理是,两列波相遇时,互相穿过,互不干扰,相遇区域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课后训练

波的衍射和干涉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 )A.风从窗户吹进来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C.水波前进方向上遇到凸出在水面上的小石,小石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2.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3.利用水波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4.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①、②图)或障碍物(③、④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5.如图所示,甲、乙两平面波是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甲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沿y轴正方向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波谷位置,对图中正方形中央的a、b、c、d四点的振动情况,正确的判断是( )A.a、b点振动加强,c、d点振动减弱B.a、c点振动加强,b、d点振动减弱C.a、d点振动加强,b、c点振动减弱D.a、b、c、d点的振动都加强6.甲、乙两人分乘两只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船每分钟上下浮动10次。

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则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能力提升7.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8.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1.0 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0.1 m。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4 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4 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4 波的衍射和干涉1.(多选)下列事实属于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 AC )A.池塘里的水波,遇到突出水面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B.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障碍物,其后面没有水波传播过去C.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带孔的屏,水波通过小孔传播到屏后的区域D.板胡的声音比弦声更响解析: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叫衍射现象,故A,C选项正确;因为水波没有绕过障碍物,所以B选项错误;声音是否响亮由振幅决定而不是由波的衍射所决定的,故D错误.2.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解析: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没有条件,A错;振动加强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错;加强点的振幅增大,质点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故某时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围内的任何值,C正确,D错误.3.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B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虽然此时刻a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4.(多选)在空气中的同一区域内,两列声波波源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可以肯定的是( BD )A.a波源的频率为b波源频率的2倍B.a波的波长为b波波长的2倍C.a,b两列波叠加能产生稳定的干涉D.通过同一狭缝,a波的衍射效果比b波明显解析: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a波的周期是b波的2倍,则a波源的频率为b波源频率的,因为波速相等(同一介质),由v=可知a波的波长等于b波波长的2倍,故A错误,B正确;两列波相干的条件是频率必须相等,可知a,b两列波叠加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C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D选项正确.5.甲、乙两人分别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现象?(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解析:(1)由题意知:周期T= s=3 s.设波长为λ,则5λ+=24 m,λ= m.由v=得,v= m/s= m/s.(2)由于λ= m,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4)由于λ= m>3 m,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1) m m/s (2)会(3)能(4)能6.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波频率相等,波速大小相等,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传播,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的点.解析:频率相等的两列波叠加发生干涉,2,6两点振动总相反,此时为峰谷相遇,振动减弱,振幅最小.质点4此时位于平衡位置,但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均沿y轴正方向,则此时质点4沿y轴正方向振动,T后两列波在该处均形成波峰,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是加强区,振幅最大;同理,质点8此时沿y轴负方向振动,T后为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加强区,故振幅最大的质点为4和8.答案:4,8 2,67.如图所示,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个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解析: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振动相消,所以此处振幅为零;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振动加强,则此处声波的振幅等于原振幅的2倍.答案:相同等于零等于原振幅的2倍8.在图中,A,B是同一介质中的两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5 cm,频率均为f=100 Hz,当A点为波峰时,B点恰好为波谷,波速v=10 m/s,判断P点为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解析:A到P与B到P的波程差为Δx= m-15 m=10 m.这两列波的波长为λ==m=0.1 m.10 m恰好为0.1 m的整数倍,又因A,B步调相反,因此P点为振动减弱点.答案:振动减弱点。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A卷(精编)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A卷(精编)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同步练习A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9分)1. (3分)(2020·兴庆模拟) 如图所示,两个相干简谐横波在同一区域传播,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报幅均为A、频率均为f。

此刻,a、c点波峰与波谷相遇点,b点波谷与波谷相遇点,d 点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b点振幅为2AB . a、c两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 . a、c连线上各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D . 从该时刻起,经过时间,b点振动到d点E . 从该时刻起,经过时间,b点到达平衡位置2. (3分) (2019高二下·晋江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B .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C .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D .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 用两束单色光A,B,分别在同一套装置上做干涉实验,若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则说明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3. (2分)下列事实属于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A . 池塘里的水波,遇到突出水面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B . 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障碍物,其后面没有水波传播过去C . 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带孔的屏,水波通过小孔传播到屏后的区域D . 板胡的声音比弦声更响4. (3分)(2020·鄂尔多斯模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频率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同B . 两列机械波发生干涉现象,在振动加强的区域,质点的位移总是最大C .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D .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E . 电磁波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电磁波是横波5. (3分) (2019高二下·邢台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B . 只有两列横波相遇时才能发生干涉C . 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是衍射现象D .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是波源的频率变化的缘故6. (2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声波的()①“闻其声而不见其人”;②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④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习题1.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现象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

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屏,观察水波绕过障碍屏传播的情况。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屏,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

(2)发生明显波的衍射的条件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屏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

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

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②可能的话,在不改变障碍孔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可以看到,当波长越小时,波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由此得出结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现象较明显。

小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

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在生活中,可遇到的波的衍射现象有:声音传播中的“隔墙有耳”现象;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

教师在线例1.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 、水波的波长增大B 、水波的周期增大C 、水波的频率减小D 、水波的振幅减小例2.如图所示,S 为波源,M 、N 为两块挡板,其中M 板固定,N 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狭缝。

此时,测得A 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 点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大波源频率B 、减小波源频率C 、将N 板向上移动一些D 、将N 板向下移动一些同步训练1.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试验装置,AC 和BD 是两块挡板,AB 是一个孔,O 为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 .挡板前波纹间距离相等C .如果将孔AB 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衍射现象2.如图是不同频率地水波通过相同地小孔所能到达区域地示意图, 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大; 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小。

a b c3.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写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B .对同一列波,障碍物或小孔越小衍射越明显C .听到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D .听到回声是共鸣现象5.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 .水波的波长增大B .水波的周期增大C .水波的频率减小D .水波的振幅减小6.在做水波通过小孔衍射的演示实验时,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为5Hz ,水波在水槽中传播速度为0.05m/s ,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小孔直径d 应为 m 。

拓展尝新 7.如图10-38所示,正中O 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 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A .整个区域B .阴影I 以外区域C .阴影II 以外区域D .上述答案均不对2.波的干涉①观察现象: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

现象的结论: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

②观察现象: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

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

现象的结论:波相遇时,发生叠加。

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

(1)波的叠加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

解释:在介质中选一点P 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 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 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 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 点向上振动;这时,P 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 点的振动被加强了。

(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 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 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 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 点向下振动;这时,P 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 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

)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

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 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 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 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

(让学生来说明原因)思考:如果希望P 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思考: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 ,希望Q 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结论: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

(2)波的干涉观察现象③: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

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

如图2所示。

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①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②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③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④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

小结: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

(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

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教师在线例1.如图10-39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例2.如图10-40所示,在y轴上的Q、P两点上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它们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为1m,Q、P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 Q=6m,y P=1m,那么在x轴上+∞到-∞的位置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区域有_______个。

同步训练1.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a,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b,频率为f2,振幅为A2,P为波源的中点,如图10-41所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A1+A2C.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传播D.两列波相遇时,绳子上的波峰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点,此时在P点的左侧2.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在图中分别以S1和S2为圆心作出了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出了三个点a,b,c。

在这三个点中,哪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振动减弱?3.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波面,虚线为波谷液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B.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m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D.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cm4.M,N为介质中相距2L的两个质点,从某时刻开始,两质点做同振幅和同频率的振动,并且开始时刻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均向上,已知两质点的振动各自在介质中产生横波的波长均为L,且传播方向相反,则自开始时刻起,经过1.5个周期,M,N之间的波的波形图像是下图中的()M NA abMN C5.如图所示,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正弦波a,b 沿同一直线分别向右、向左传播,在它们相遇的某个时刻,图中m,n 部分的波形“消失”了,该时刻m,n 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分别为( )A. m 向上,n 向下B. m 向下,n 向上C. m,n 都向上D. m,n 速度都是零6.S 1,S 2为两频率相同的波源,如图所示,某时刻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P 点( )A. 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振动减弱B. 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始终处于最低位置C. 振动始终加强D. 位移始终最大拓展尝新7.如图10-46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 ,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 和0.5cm,C 点是BE 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E 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 .图示时刻A,B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C .图示时刻C 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 .从图示时刻起经0.25s ,B 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8.如图10-47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 1、S 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步调完全一致,S 1、S 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B 点为S 1、S 2连线的中点。

今以B 点为圆心,以R=BS 1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上,除S 1、S 2两波源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M ND21a b mn12.4 波的衍射习题答案教师在线例1.解:水波的频率是由波源的频率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水波的频率不变,所以选项B、C错误。

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波速不变,由v=λf知,水波的波长不变,先项A错误。

波的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所以选项D正确。

例2.解:使A振动起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缝宽不变,使波的频率即波源S的频率减小以增加波长,当波长大于缝宽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点便振动起来;另一个是使波源的频率一定,即波长一定,减小缝宽,当缝宽减小到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也可使A点振动起来。

故正确答案是B、D。

同步训练1.ABC2. c a3.频率小些好。

4.AB5. D6.d≤0.01拓展尝新7. B12. 4 波的干涉习题答案教师在线例1.解:a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选项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