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结构检查
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病人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

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病人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贾汝梅¹ 闫庆辉¹ 王凤安¹ 王景顺¹ 李志增¹雷建章º 李淑荣º 提要 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9例消化道癌症病人合并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组是腹部外伤急症手术病人无营养不良。
结果显示,对照组腹直肌肌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肌原纤维排列平行整齐,明暗带清楚,M线和Z线正常;实验组则随营养不良程度而有不同改变,轻者仅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紊乱,重者肌原纤维走行弯曲,粗细肌丝紊乱,肌浆液化,严重者出现肌原纤维断裂,断裂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空白区及初、次级溶酶体,一部分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空泡、脂滴及糖原颗粒堆积,线粒体变形,线粒体嵴紊乱。
这些都代表代谢的紊乱,为营养不良性肌肉病变的临床电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营养不良; 骨骼肌; 超微结构 国内大都用光镜研究营养不良性骨骼肌的组织结构,采用电镜研究其超微结构者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9例消化道癌症合并营养不良病人的腹直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Ⅰ组:为9例癌症病人,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胃癌5例,结肠癌3例,胆囊癌1例。
在入院后3天内进行9项指标的营养调查。
人体测量部分:¹测量体重,身高比值WT/HT,求得理想体重百分比(IBW%);º上臂皮褶厚度(T SF);»上臂肌围(AM C);¼握力(GS)。
实验室检查:¹血红蛋白(Hb);º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 f);¼尿肌酐身高指数(CH I);½淋巴细胞计数(T LC)。
评定结果及评定标准分别见表1,2。
¹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050000) º河北医学院电镜中心LPS增强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刺激有关细胞因子(T NF)的产生而发挥作用,因为局部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增强与炎症刺激产生的高浓度细胞因子(T NF)有关。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徐娇等摘要:电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以及其病理状况时发生的改变为人们判断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直观科学的依据。
本文主要概述了投射电镜观察下内质网的各种超微病理变化。
关键词:电镜;内质网;病理变化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RUSKA第一次发现了电子显微镜,随后利用刚刚形成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第一次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1]。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镜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亚细胞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也不断被人们认知。
同时,在医学科研和诊断疾病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Gyorkey[2]等在2000例肿瘤诊断中8%要靠电镜帮助诊断。
Kuzela[3]等对49例肿瘤的诊断结果分析,11例电镜可进一步提供明确的诊断,占22%,纠正6%的错误诊断,确诊率28%。
国内周晓军[4]报道223例肿瘤电镜诊断,电镜确诊135例,占60%,纠正原病例诊断11例,占5%。
有诊断价值者占65%。
有由此可见,电镜技术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电镜分为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
由于其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而且使用较为方便,电镜已经成为研究细胞微观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
本文所的总结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投射电镜来观察。
1 内质网的超微结构及生理功能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KR. Porter、A. Claude 和EF. Fullam等人于1945年发现,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
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膜囊和膜管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ER,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滑面内质网(SER,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两大部分。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滑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
电镜诊断

树突:数量较多,树枝状分支。不成束,末端可膨
大。树突内的胞质与核周胞质内容相同。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非神经元 的连接,有特殊结构和信息传递部位。
树突:末端膨大,内 有线粒体
突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膜、后膜
细胞突起间出现突触,突触前小泡(黑 “↑”)及突触间沟(黑“▲”)清楚可 见,突起内可见较多平行微管。×13000
电镜诊断——超微病理
一、电子显微镜术在肾脏活检中的应用
肾活检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检查方法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 EM观察内容:肾小球大小、内皮细胞、系膜细胞、 上皮细胞的变化、基底膜形态与厚度、电子沉 积物及其沉积部位、肾小管。
正常肾小球超微结构
1.
2. 3. 4.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个毛细血管多由一个 内皮细胞围成 基底膜:均匀一致,270~350nm 上皮细胞:足细胞,足突 系膜区:系膜细胞 1~2个 系膜基质
狼疮性肾炎---病变多样,大量高密度电子致密
物(内皮下大块状电子沉积物)
过敏紫癜性肾炎---系膜区、系膜旁区电子致密 物沉积,有时呈结节巨块状
IgA肾病---大量IgA沉积于系膜区 乙肝相关性肾炎---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常见, 基底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进行性肾小球疾病(Alport综合征) 薄基底膜肾病(TBMN) 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
人脑内无髓鞘神经,在突起内可见很多纵行神经微丝(黑“↑”)及微管(黑 “▲”)。
据文献报道:AS发病率约为1:5000~10000
在肾小球疾病中约占2%; 在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中约占3%, 在肾移植病例中约占2.3%; 在终末期肾衰病人中约占5%, 在成人肾活检中占0.3%, 而在儿童肾活检中约占1.7%-2.5%.
电镜--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结构:
由基体和鞭杆两部分构成。 中轴是由多束平行的微管形成的轴丝。 鞭杆中的微管为9+2结构。 基体的微管组成为9+0。
Cilia from an epithelial cell in cross section (TEM x199,500)
鞭毛和纤毛的超微结构示意图
细胞学术语
细胞质(cytoplasm):质膜与核被膜之间 的原生质。 细胞器(organelle):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 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称为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细 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部分。又称为或胞 质溶胶(cytosol),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 半。
染色体
细胞器 核糖体
内膜系统
细胞骨架 转录与翻译 细胞分裂
简单
无 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 无丝分裂
复杂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 时空上是分开的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第二章
质膜及其表面结构
质膜(plasma membrane)
包在细胞外面的质膜又称细胞膜,围绕 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细胞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 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七、质膜的特化结构
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如:微 绒毛、褶皱、纤毛、鞭毛等等。 这些特化结构在细胞执行特定功能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结构细微,多数只能 在电镜下观察到。
质膜的特化结构
A
B
C
D
E
F
G
A 由糖蛋白组成的糖萼; B 微绒毛; C 胞饮作用的通道及小泡; D 皱褶; E 尖形变形虫; F 圆形变形虫; G 内褶
超微结构学概述

32 32
Tecnai G2 Spirit TWIN
S-3400N
h
33
EM UC7 超薄切片机
EM UC7+FC7冷冻超薄切片机
h
34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即电荷耦合器件 主要功能:用来取代传统底片拍照。 优点:
1. 使用方便,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 拍摄方便 3. 便于图片储存和管理 4. 一次性解决底片来源及成本问题
白像)几百万倍,能看 到原子的振动
h
27
1979年湘雅电镜室成立,购买H—6h00透射电镜
28
h
29
h
30
Hitachi HT7700 外观-2012年病理学新购
h
31
HT7700 New operation environment
Features of HT77h00 (Screen Camera)
h
35
CCD Camera 安装位置
側装CCD
底装CCD
h
36
小结:超微结构学的主要内容
1、主要:人体细胞及与医学实验相关的动物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各种细胞器和膜结构,细胞的表面结构及细胞连接,也介绍细胞基质的超微 结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超微结 构,以及与医学有关的纳米材料的超微结构等内容 2.电镜原理、电镜生物样品的制备技术
h
15
③重视半薄切片: 生物样品普通石蜡切片厚度为 5µm左右,其观察深度远比超薄切片为大,即石蜡
切片和超薄切片之间不仅有观察范围大小的区别,也有观察厚度的显著差异。半薄切 片厚度为1µm左右,一是可为超薄切片定位,以选取电镜下需观察部位,二是可供光镜 观察标本的整体面貌。
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

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检查方法多种多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辅助诊断疾病。
下面将介绍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
首先,组织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通过组织活检,医生可以获得患者体内组织的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从而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
组织活检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肿瘤、炎症和其他疾病,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细胞学检查是另一种常见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通过细胞学检查,医生可以获得患者体内细胞的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从而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细胞学检查常用于诊断肿瘤、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对于早期发现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表达的病理学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医生可以利用抗体对组织样本进行染色,从而观察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检查常用于肿瘤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选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分子病理学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基因和蛋白质变异的病理学方法。
通过分子病理学检查,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检测,从而了解病变的分子机制。
分子病理学检查常用于肿瘤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选择,对于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电镜检查是一种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方法。
通过电镜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从而了解病变的细胞学特征。
电镜检查常用于诊断肾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病理学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理学检查方法,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希望本文介绍的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能够对医生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最新资料推荐------------------------------------------------------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细菌形态学检查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菌量的大致情况;对少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临床标本的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一、显微镜细菌体积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
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而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普通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作为光源,波长 0.4~0.7m,最大分辨率 0.2m,约为波长的一半。
人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是 0.2mm,因此用油镜放大 1000 倍,0.2m 的微粒即被放大到肉眼可见的 0.2mm。
一般细菌都大于 0.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上装暗视野聚光器,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背景视野变暗,菌体发亮。
观察时黑暗的背景中可见到发亮的菌体,明暗反差提高了观察效1 / 3果,常用于不染色标本的动力及运动状况检查。
3.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高压汞灯作为光源,能发出280~600nm波长的光线,主要在 365~435nm 之间。
根据使用荧光素的不同选择不同波长的光线作为激发光。
因其波长比可见光短,故分辨率高于普通光学显微镜。
细菌预先经相应的荧光素处理,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在暗色背景中可见到发荧光的菌体。
用于观察细菌的结构及鉴别细菌。
慢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慢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董晶;曹建国;金杰;刘慧茹;徐永昌;冯志伟;钱海峰;朱平【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性改变.方法收集3 8例慢性鼻炎病例标本,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1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26例,其中6例行下鼻甲手术.每例患者分别切取下鼻甲黏膜2块依次送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病理及超微结构显示下鼻甲黏膜上皮不同程度脱落、间质炎细胞浸润、纤毛结构不同程度缺损等共同特点.慢性单纯性鼻炎间质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伴急性炎症者可见中性粒细胞;慢性肥厚性鼻炎间质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黏膜上皮脱落化生,间质纤维增生;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患者纤毛结构保护较好.结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有不同特征性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所见,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理想手术方式.【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慢性鼻炎;病理学;超微结构【作者】董晶;曹建国;金杰;刘慧茹;徐永昌;冯志伟;钱海峰;朱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9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反复鼻塞、流涕,局部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尤以下鼻甲黏膜肿胀明显,鼻道常积聚黏性分泌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并未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了末日。
相反,电子显微镜技术也正向超,高分辨率、生物分子及原子水平发展。
口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电镜在人体各种疾病的诊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和临床医学疾病诊断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不断开辟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领域, 主要从细胞、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 丰富了传统病理学的知识。
口述比如:1.通过对亚细胞结构和病原体的观察, 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高性能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正常的和病理的超微结构, 诸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系统等, 对探明病因和治疗疾病有很大帮助。
2.通过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也可以研究细胞的通讯与运输、分裂与分化、增殖与调控等生命活动的规律, 电子显微镜也可结合各种制样技术观察病毒、细菌、支原体、生物大分子等的超微结构, 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工具。
口述(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 电子显微镜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会更加广泛。
)口述:引言: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生物电镜技术是医学生物学工作者深入研究机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的有利手段之一。
所谓超微结构,一般指光学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组织、细胞的细微形态结构(亚显微结构)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在形态学科,如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等之中,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研究结构的常规方法。
在某些机能学科,如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生理、药理等。
此外,在临床医学、环境保护科学以及中草药的研究等,电镜技术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不断开辟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从细胞,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病理转归规律。
而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下面,我们小组将对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稍作讲解。
分为两个部分。
正文:一.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中的研究历史电子显微镜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的 Bruche和 Johannson根据电子光学原理,以电子束为介质用电子柬和电子透镜代替传统的光束和光学透镜,制造出了第一宋菲君型传头式电子显微镜。
但直到60年代以前,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主要限于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实验病理学等研究领域,6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将电子显微镜应用于人体病理标本,通过对这些人体病理标本的超微结构分析,人们进一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也同时认识到电镜做为一个新的诊断工具可直接为临床服务,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形态依据。
60年代、70年代是国际上诊断电镜发展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疾病通过电镜检查而得到确诊,越来越多的病理学家认识到了电镜诊断的价值,电镜逐渐成为病理诊断的一个基本工具,欧美国家中几乎所有大的医疗中心及医院都将电子显微镜用于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的能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立体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进行活体观察的超高压电镜(HVEM),能在观察样品形态结构的同时进行微区化学成份及结构分析,灵敏度达到10-20g的分析电镜(AEM)和兼有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以及探针显微分析仪的多功能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各种类型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仪器本身性能的高度完善和种类的明显增多上,还突出地反映在与其相应的各种样品制备和应用技术上。
人们从常规的超薄切片技术开始,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例如能增加样品反差的金属投影技术,能用透射电镜观察样品表面结构的复型技术,便于观察微小颗粒材料的负染色技术。
能暴露出样品内部结构的冷冻断裂和冷冻复型技术,能进行生物合成、转移定位研究的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免疫电镜技术,利用特异的化学反应产生细胞化学产物(不溶性电子致密沉淀物)来识别和定位的电镜细胞化学技术。
用来分析各种不同组织细胞中存在的元素的微区成份分析技术。
而现在,随着电镜技术的放大倍数已从第一台的十几倍提高到现在的百万倍, 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高性能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正常的和病理的超微结构, 诸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系统等, 对探明病因和治疗疾病有很大帮助。
通过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也可以研究细胞的通讯与运输、分裂与分化、增殖与调控等生命活动的规律, 电子显微镜也可结合各种制样技术观察病毒、细菌、支原体、生物大分子等的超微结构, 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工具。
二.生物电镜在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的当前应用状况参考相关文献对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诊断、病毒和病毒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说明其是现代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当前应用状况。
1.电镜在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应用揭示病毒的结构或新病毒的发现与鉴别都是电镜的经典应用, 因为病毒是最小的生命形态, 只有应用电镜才可以对它进行直接观察, 在整个生物医学界, 利用电镜研究受益最多的是病毒学领域。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离不开电镜,电子显微术是确定各种病毒形态结构最有用的工具。
传统的超薄切片可供观察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大小、形态、排列及其复制组装、成熟的过程以及某些有包膜病毒的芽生成熟的部位和病毒包涵体的形态特征。
电镜负染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操作程序,也是病毒性致病因子电镜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新病毒的发现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疫电镜技术的应用更提高了病毒快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依据电镜下病毒形态结构特征,包括衣壳的对称性、壳微粒数和排列方式、核衣壳在细胞内复制组装的部位、病毒体的形态和大小以及螺旋对称核衣壳的直径等,再结合病毒的核酸和蛋白分子生物学特性,可以对致病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鉴别诊断病毒主要有两种方法:目前,电镜技术不仅成为病毒快速诊断的常规技术手段, 而且在肿瘤病毒基因等重要研究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一般组织内的病毒, 可以利用超薄切片技术进行。
通过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聚合、修块、超薄切片及染色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大小、形态、排列及其复制组装、成熟的过程及病毒包涵体的形态特征。
通过形态特征再结合病毒的核酸和蛋白分子生物学特性, 可以对致病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2.鉴别诊断病毒的另外一种方就是负染技术。
电镜负染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操作程序, 是病毒性致病因子电镜诊断常用的方法, 在新病毒的发现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般是将病毒分离提纯出来, 分离提纯主要是将病毒从细胞中裂解出来, 然后进行离心沉淀30min 除去细胞碎片, 取上清液制片, 然后进行染色。
如果病毒含量太少, 则需制成悬浮液制片。
制片后用磷钨酸染液染色约1min 左右后晾干,然后上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以鉴别诊断病毒属性。
负染色的特点是反差强, 分辨力高, 操作简便, 节省时间, 可以看到病毒的亚单位结构。
免疫电镜技术能使抗原和抗体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得到精细检测和定位, 陈德蕙等报道免疫电镜技术的应用更提高了病毒快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常国权等应用固相免疫电镜技术成功地对鸡贫血病病毒( CAV ) 进行了检测;焦仁杰用生物素标记腺病毒的基因探针与整装抽提的细胞进行电镜原位杂交技术, 成功地证明了腺病毒DNA 与核骨架的紧密结合关系和胶体金颗粒族状与串珠状结合在核骨架上;程安春等采用胶体金标记羊抗兔的免疫电镜技术检测了鸭肝炎病毒( DVHV ) QL7。
目前, 国外研究人员已利用该项技术成功地检测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 T GEV ) 、犬细小病毒( CPV) 、SV40病毒、轮状病毒、Sabin 毒株及西方型马脑炎病毒(WEEV) 。
因此,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离不开电镜, 电子显微技术是确定各种病毒形态结构最有用的工具。
另外,电镜技术对研究某些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也很有帮助。
例如Geisbert等研究人报道了马尔堡出血热病人的电镜观察结果是先前无人报道过的。
他们发现在胰岛中有病毒感染,巨噬细胞是最早受病毒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也是病毒复制的重要部位。
2.电镜技术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 2Lm,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 2nm, 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 倍。
因此,透射电子显微镜突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的限制, 成为了诊断疑难肿瘤的一种新的工具,辅以免疫组织化学等技。
(可口述?)一般讲,使用这些技术,绝大部分肿瘤都得以明确诊断。
但有些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电镜所起的作用很大, 有研究报道电子显微镜技术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可以区分如无色素性黑色素瘤、肥大细胞肿瘤、嗜酸细胞瘤、肌源性肿瘤、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癌、黑色素瘤和肉瘤以及腺癌和间皮瘤; 可区别胸腺瘤、胸腺类癌、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 可区别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瘤、Ew ing 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小细胞癌; 可区别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以及区别梭形细胞癌和癌肉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光镜有时难以明确诊断。
如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即为佐证。
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不论其分化程度如何,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在电镜下都很易识别。
另外,通过对此类瘤细胞分泌颗粒及其他超微结构特点的识别,还可以对一些内分泌肿瘤作进一步的功能分类。
以上这些都是光镜难以做到的。
有研究报道, 无色素性肿瘤、嗜酸细胞瘤、肌原性肿瘤、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在光镜很难明确诊断的肿瘤, 利用电镜可以明确诊断。
电镜主要是通过对超微结构的精细观察, 寻找组织细胞的分化标记, 确诊和鉴别相应的肿瘤类型。
细胞凋亡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镜对细胞凋亡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利用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电镜对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应用3.1电镜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应用电镜对其它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在许多单位受到重视,但用得最多的是肾脏活检和某些皮肤疾病的诊断。
肾穿活检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选择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肾脏病的诊断,通常将光镜、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观察三者结合。
临床上,有时仅靠光镜难以对疾病明确诊断,而电镜具有高分辨性能,可以获得许多不为光镜捕捉到的信息,往往就是这些信息,为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甚至修正光镜的诊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