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 课时练 含答案01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 课时练 含答案01

3.3 汽化和液化一、选择题1.南风天,用烘干机将湿衣服烘干,这个过程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说法是( )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蒸发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液体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液体蒸发时不吸收热量D.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3.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倍受大家的喜爱。

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B.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发生了液化现象D.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其中“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4.“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

如图所示“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煲盖时,不小心被热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B.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不会沸腾C.喝汤时用嘴吹气可以使汤迅速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D.沸腾后加大火焰,但是汤的温度不变5.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晾干的是()A.B.C.D.6.湿衣服拿到有太阳的地方晒,是因为温度可以影响水的蒸发。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蒸发一定快B.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速无关C.温度为0℃时,水不会蒸发D.液态的水不管温度如何都会蒸发7.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

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发生了沸腾现象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C.酒精温度越低,蒸发越快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8.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A.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B.增大气体压强并降低气体温度C.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大D.减小气体压强并升高气体温度9.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0.如图所示,下列与热相关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a)“土冰箱”是利用蒸发放热从而防止饭菜变质B.图(b)飞机在天空中飞过留下的长长的“尾巴”是汽化现象C.图(c)将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上,湿巾会和食品“粘”在一起,属于凝固现象D.图(d)“纸锅烧水”,说明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1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B.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在标准大气压下,给冰水混合加热时,其温度会升高D.所有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12.(多选)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右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液体的沸点,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熔点/℃沸点/℃锡232液态氧-183铜1083液态氮-196固态酒精-117酒精78固态水银-39水100A.-192℃氮为液态B.可选用铜锅熔化锡C.37℃的水银为液态D.酒精温度计可测北京地区沸水温度二、非选择题1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一些酒精,取出后,发现温度计示数降低了,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酒精蒸发吸热【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一些酒精,酒精是易蒸发的液体,所以取出后酒精蒸发会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考点】汽化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B.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C.瓶里的酒精用完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答案】C【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得快慢。

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是用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加快蒸发的;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是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加快蒸发的;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是用增大面积的方法加快蒸发的;瓶里的酒精用完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是用减慢空气流动的方法减慢蒸发的。

【考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答案】B【解析】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B.【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4.冬天对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为什么?而对手吹气,会使手感到凉,又是为什么?【答案】冬天对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是因为嘴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降温液化放热。

对手吹气,会使手感到凉,是吹气时加快空气流速,加快蒸发,蒸发要吸收热量。

【解析】液化放热,蒸发吸热。

冬天对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是因为嘴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降温液化放热。

对手吹气,会使手感到凉,是吹气时加快空气流速,加快蒸发,蒸发要吸收热量。

【考点】液化放热,蒸发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把新鲜蔬菜放入保鲜袋中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C.将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B.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C.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D.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4.小明同学利用冷水(20℃)、热水(80℃)和碎冰块探究“气体液化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四种尝试,其中上方烧杯底部会出现小水珠的有()A.只有图a 中会出现B.只有图b 中会出现C.图c 和图d 中会出现D.图a、图c 和图d 中会出现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冬天嘴里呵出的“白气”D.地上的水变干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7.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冰吸热升温比水吸热升温快C.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D.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态8.如图所示,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利用干冰制造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干冰迅速熔化再汽化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吸热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9.在沙漠中应急取水可以用这个办法:先挖一个半米深的坑,在坑的底部放一个杯子,然后在坑上铺一张大塑料薄膜,用石头压住薄膜边缘,并且在薄膜的中心也压上一块小石子,如图所示.获得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10.如图所示,是用处理污水获得饮用水的过程,对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蒸发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二、填空题11.天气热了,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12.如图所示是牙医在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用到的小镜子,它的作用是.诊断中常在把小镜子放到病人口中之前总是先将小镜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这样做的目的是.医院用“B超”给病人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13.生活中有一种能反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

(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答案】液化、凝华、升华;【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认识。

要判断物体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了解变化前后的物态。

小草上的露珠(液态,变化后的状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看不见的气态,变化前的状态)遇冷液化形成的。

树枝上的“雾凇”(固态的小冰晶,变化后的状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化前的状态)遇冷凝华形成的。

樟脑丸(固态,变化前的状态)变小(指变成气态散到空气中,变化后的状态)是一个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2.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解析】初春的早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珠,形成露水.【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3.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A.冬天,打开暖风B.冬天,打开冷风C.复天,打开暖风D.夏天,打开冷风、热风均可\【答案】A【解析】挡风玻璃内侧起雾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1、车内湿度过高;2、车外温度太低.导致水汽液化在挡风玻璃上.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是因为车内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分为冬天和夏天两种情况来讨论:1、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使玻璃上的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开冷风可以降低空气的湿度,也可以减少“哈气”,但冬天开冷风人会感到冷.2、夏天: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较多,周围空气湿度较大,水蒸气液化,很快前挡风玻璃就会结雾了,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挡风玻璃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玻璃上的雾汽;另外,开暖风可以升高玻璃的温度,使玻璃上的水分汽化,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夏天开暖风人会感到热.故选A.【考点】液化现象4.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答案】B【解析】使蒸发变慢的方法有三种:(1)减小液体表面积,(2)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3)降低液体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B.水结冰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A. 液化B. 熔化C. 汽化D. 吸收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A. 一直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A. 减小B. 水蒸发C. 不变D. 增多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C.夏天要大量用水,水压很高,有少量水分从管壁有微孔渗出D.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少量水分从管壁的微孔渗出二、填空题:11、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另外,在常温下可以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1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低.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如图所法,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13、夏天扇扇子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使皮肤表面汗液________.14、蒸发是液体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15、我国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16、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17、图所示是做________实验的装置图,若烧杯中的水已烧开,酒精灯仍在继续加热,则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18、液化是_______的相反过程,通常是气态的物质要很低的温度才能液化,如果采用________的方法可使它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19、烧饭时,掀开锅盖会有水珠从锅盖内壁上滴下来,这些水珠是锅里的水________形成的水蒸气经________后形成的.20、把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时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过程中,先是水发生_______,后是水蒸汽发生________.21、汽化是指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与其相反的过程叫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2、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容器通入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________,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__.这个过程中,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________,通过玻璃管送入B容器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同时放出________,使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四、简答论证题:23、人们常常将很烫的开水在两个杯子之间倒来倒去,过一会儿开水就能饮用了,这是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B2、D3、B;D4、B5、B6、D7、A;B8、D9、B10、B11、压缩气体体积12、略13、蒸发14、任何,液体表面15、普通温度,压缩体积16、压缩体积17、略18、汽化,压缩体积19、汽化,液化20、汽化,液化21、液态,气态,液化22、上升,升高,水蒸气,液化,热23、倒来倒去,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要吸收热量,蒸发快,吸热也快,故水就凉得快一些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汽化和液化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放热C.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B.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D.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发生2.如图所示,夏季清晨昆虫和植物上有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又消失了,关于“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液化B.汽化、液化C.液化、熔化D.液化、汽化3.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要使纸燃烧的温度较高。

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4.如图划分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革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0℃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滚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进程中不吸热,温度也稳定5.有三支温度计,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B.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C.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1页,共14页6.如图所示,是物质A从固态(初温−50℃)到液态最后沸腾(沸点100℃)时温度随时间变革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A的熔化时间持续了2minB.6min后物质A全部变成气态C.4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大于8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D.加大火力可使物质A的沸点跨越100℃7.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产生的汽化征象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产生的液化征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打火机内的物质是用降高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B.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的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被100℃的水烫伤一样严重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液化时要放热9.夏天,XXX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20 0 5 0 45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同学们走进医务室时,常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一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2.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 C.浓雾消散 D.气凝结霜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述的是太阳升起后,露珠消失,这是因为露珠()A.吸热熔化B.放热凝华C.放热液化D.吸热汽化4.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制冰新技术:用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管外的水结冰。

该技术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5.小明对某一固态物体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为固态,DE段为气态B.该物质在CD段为固液共存态,DE段为液态C.BC段表示熔化过程,DE段表示汽化过程D.AB段物质吸热,CD段物质放热6.俗话说“熬汤煮肉,加火不如加盖”,对这句话里包含的科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A.汤水沸腾后,加火会使汤的温度继续升高,容易糊锅B.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烟灰落入锅里C.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汤水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到空气中去D.加盖可以使汤水沸点升高,汤水里的肉更容易煮烂7.烧水时用小火使水持续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A.持续升高B.保持不变C.持续降低D.忽高忽低8.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

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9.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盛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稍后也沸腾了B.温度高于沸点,立马沸腾C.同时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1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11.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3.3 汽化和液化知识梳理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知识点2: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设计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温度/℃分析论证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液化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答案】D【详解】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A【详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汽化和液化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2.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3.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

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4.(2010江苏无锡模拟)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4-3-1所示。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选填“上”或“下”)的。

图4-3-1
5.请你对汽化的两种方式作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如下表:
6.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解析: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肯定是向手放出的热量少,那么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呢?原来蛋壳表面有开水,刚捞出时,开水蒸发很快。

就加快从蛋壳吸热,所以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开水吸收用以蒸发,故手不觉得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蛋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故手觉得很烫。

答案: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表面有很热的开水,开水蒸发得很快,也就加快了从蛋壳吸热,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此时不觉得太烫手;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熟鸡蛋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使手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手觉得很烫。

快乐时光
藏锄
有兄弟耦耕者,其兄先归做饭。

饭熟,声唤弟归,弟遥答云:“待我藏锄田畔,即来也。

”饭时兄谓弟曰:“凡藏物须密,如汝高声,人皆听见,岂不被偷?”弟唯唯。

及饭毕下田,锄已失矣。

因急归,低声附兄耳曰:“锄已被偷去矣。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2.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
A.一定在蒸发
B.一定在沸腾
C.可能在沸腾
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
3.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4.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5.文文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调小,但仍保持锅内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他发现()
A.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接近
答案:D
6.(2010湖北襄樊模拟)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8.(201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 ℃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9.(2010北京四中模拟模拟,29)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

10.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__________热。

11.图4-3-2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表示的是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4-3-2
思路解析:从图象上分析,该物质都有吸热升温过程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过程,综观我们已学过的物态变化,只有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符合此图象,一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二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12.小明在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后,他猜想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13.图4-3-3(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3-3所示,则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前的情景,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5 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 min,数据如下表:
图4-3-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记录完后,该同学将盛有沸腾水的容器密封,用打气筒向密闭的容器内打入空气,他发现原本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停止加热后,他又用抽气筒从密闭的容器内抽出一部分空气,发现容器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分析以上现象和数据,你能帮助该同学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糖工业中,要求糖汁在100 ℃以下沸腾,以便除掉糖汁中的水分,同时又不影响糖的质量。

如何能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