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吴琼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由此可见,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长期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破坏产生的后果,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问题;治理对策1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约60%的城市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 2000 亿元。

近些年,松花江、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它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大多数河流已经被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污染,用水紧张现状日益凸显。

有些地方由于缺水,地表沙漠化日趋严重,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

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除了珠江和长江水质较好以外,其他河流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大气污染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由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排污、煤和石油的燃烧等原因,使大量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及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污染指数急剧上升。

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是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后果,这些后果必然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生物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农业和农村表现的极为突出,食品安全也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现代化大机器耕作和化肥的使用,使原本矿质丰富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土地肥力丧失,大规模垦荒造田,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农业生产中化学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使害虫和益虫一同消灭了;粮食、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使生物中毒而死,生物种类减少和人类食物链的威胁最终会危害人类。

生态环保政策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态环保政策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态环保政策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保政策的强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不过,当前,生态环保政策的落实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1. 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入不足是目前生态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主要问题之一。

要想真正实现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保投入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在一些落后地区,环保问题比较严重,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解决,环保政策也就无法落实。

2. 行业监管不力行业监管不力也是导致生态环保政策落实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行业因为产值巨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行业监管都能到位,一些生产者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问题,甚至因为地方政府与其存在利益集团,反而大打环保旗号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就无可避免。

同时,一些企业也容易使用环保法规的漏洞,不加约束地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也是环保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3.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建设扰乱了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也是当前生态环保政策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推进,许多原有的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被破坏,另外,大量房屋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环保政策的落实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必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时引导社会投入环保资金,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此外,还可采用税收政策的方式,通过增加环保税、污染排放费等措施,强化环境成本意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意识,完善行业监管规定,对环境问题表现突出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要实施严厉惩罚。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形势与政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班级*********组员名单管理工程系2014年05月17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们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利益;道德教育;消费主义;目录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 (1)1.1.1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冲突 (1)1.1.2经济利益至上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1)1.2建设生态文明与社会不公正的矛盾 (2)1.2.1社会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2)1.2.2社会不公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 (2)1.3建设生态文明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矛盾 (2)1.3.1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3)2 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3)2.1加强生态伦理学研究 (3)2.2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3)2.3抵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4)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6)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为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艰巨和紧迫。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价值观等众多领域,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大至国家,小至社会、集体、个人,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话题,然而,经济利益的获得本身往往以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资源容量已达到支撑的极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经由单纯依赖逐渐走向索取破坏,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

生态问题的凸显同时制约了人类的进步,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现状,找出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前言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密切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1]我国在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工业有害物质排放,资源过度开发,农业化肥及除虫药剂大量使用,生活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等,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失衡,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生态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要实现“中国梦”[2],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完善国家的规章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指导思想之一。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3]。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1、生态环境意识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钱利益至上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甚至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如乱砍滥伐、污染排放等现象依然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政策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监测设备的升级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监测结果和治理措施的公开和透明,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第三,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不够。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保护主义的思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公众环保意识待提高。

虽然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培养公众环保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种种问题。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监测治理水平、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担当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宝贵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标准化工作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中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分析:
一、现状
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领域也逐步建立了标准化机制。

例如,环境保护领域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能源领域建立了《节能服务公司规范》等行业标准。

二、存在问题
1. 标准体系不完备: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缺乏统一、完整的标准体系,标准之间存在重叠、冲突等问题。

2. 标准实施不彻底:尽管一些标准已经发布,但实际应用仍有欠缺,各地区和企业执行不到位。

3. 标准更新滞后:由于技术和社会发展较快,标准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无法及时满足新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 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研究,制定全面、协调、科学的标准体系,避免重叠和冲突。

2. 加强标准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标准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群众积极使用标准,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

3. 加快标准更新:根据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
现有标准,保持标准的前沿性和适应性。

4. 鼓励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和机构在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标准与技术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科学、严谨、有效的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2024生态文明建设分析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2024生态文明建设分析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2024生态文明建设分析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2024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年,既是继续前行的一年,也是面临挑战的一年。

本报告旨在分析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然而,2024年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首先,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空气、水质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亟待解决。

其次,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应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要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要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开始保护环境。

再次,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能源的节约利用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

要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并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尝试探讨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发展经济,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这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还能提高国家形象和竞争力。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如果中国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仅能提高国家的形象,还能提高竞争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分析1.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垃圾分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上海2019年10月开始试点垃圾分类,通过分类回收,每天能减少4.5吨垃圾,极大地减轻了环境的污染。

2. 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指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广绿色交通,例如北京和上海分别制定了清洁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推广。

同时,修建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既要保证粮食生产的效益,又要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

例如,我国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广现代化农业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农业对水资源和土地的污染。

4.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

例如,浙江永嘉西北岩画群、湖南凤凰古城、云南普洱茶山等景区,以生态为重点,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实的法律保障,所以要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尤其是要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和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中国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年级: 2009级姓名:胡奇武学号: 2009112018任课教师:黄彩霞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中国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The issues and measures about Chines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摘要:加快我国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

本文从具体分析云南九大淡水湖泊的污染与治理进程入手,揭示了我国尤其是西部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探索化解矛盾的对策与关键词:中国;环保;生态文明建设;云南;淡水湖泊Abstract:It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e sak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t must be recognized tha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is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eginn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ollution and control of fresh water lakes in Yunnan Province, reveals the problems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western area andKey words: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Y unnan。

fresh water lake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是人类对工业化带来的严峻环境问题反思的结果,以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联合国1992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的《21综观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不难发现,生态文明绝不是环保领域或是企业生产方面的简单行为,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观念层面看,影响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进步,即高度重视公众生态权利的保护,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公众的生命权”的执政理念,确保公众捍卫环境安全的权利、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二是企业和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即确立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培养公众的生态伦理和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其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环境教育和环保的法制建设,这是公众生态意识的确立和环保行为的基础。

三是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制订一系列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和建立完备的执法体系,以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和民众的行为,保在这三者之间,观念和意识进步是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而健全和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制体系建设是保障,只有齐头并进,推进三者的进步,才能最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基础。

此外,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个层面、多个领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中共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发展目标。

这既是对人类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又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

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具有以下5个特殊<1)社会公平程度不高。

[1]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紧密相连,生态文明的实现有赖于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合理分配,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恰好是缺乏生态环境的民主治理和公共监督。

<2)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

西方的环境治理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 000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4 000美元。

而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000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

[2]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3)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方面存在漏洞。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与干部的任用体制、考核机制仍然没有摆脱以单纯的GDP模式为标准,这严重地制约了<4)环保法规制度和执法方式存在诸多漏洞,市场化手段尚未得到充分运用。

西方,完善的严密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执法程序,使得违法者不仅难以逃脱惩罚,而且一旦受到惩罚,轻则得不偿失,重则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而在我国,以GDP为中心的增长方式以及现行干部任用体制,导致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与利益集团,并使得污染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反而<5)环境保护缺乏民间文化基础。

西方的民主传统、执政方式,以及民众的科技素养、人权意识、法制信仰和道德自律都为其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观念基础,营造了优良的生态文化环境,并由此形成了政府、企业和民众<尤其是NGO组织)共同参与和监督的模式;而我国则长期缺乏这些观念<1.云南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集生物多样性、地理气候多样性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于一身的多民族大省,是祖国的生态屏障,同时,云南还是一个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5%的省份,也是西南地区淡水湖泊最多的省份,面积大于1 km2的淡水湖泊有300 1 060 km2于30 km2的高原湖泊就有9个: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异龙湖、程海、阳宗海、杞麓湖、星云湖,简称“九大高原湖泊”,其面积虽然只占全省面积39.4万 km2的2%1/3以上。

九湖流域还是云南粮食的主产区,汇集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云南的经济中心、重要城市大多位于九湖流域内。

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淡水湖泊的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日益严重的湖泊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如今,九大湖泊中除泸沽湖为一类水,抚仙湖、洱海和阳宗海为二类<后者2008年9月变为劣五类),其余四大湖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劣于Ⅴ类,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暴发频繁,甚至不能灌溉农田。

环保部门认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残留2.采取的主要治理行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是云南省今后<1)滇池的治理。

滇池治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以来,国务院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滇池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污染治理工程。

云南省将滇池治理列为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之首。

从1993年至2005年底,滇池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达47.62亿元,建设了排水网管工程、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工程、截污整治工程、草海水生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污染控制工程和生态俢复工程。

市区两级滇池管理部门结合监督管理和科技示范工程,大大加强2005年12月,云南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发展中,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重大环境问题,把对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列为第一位。

2007年2月,云南省又全面启动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继续加大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采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

根据滇池治理中长期规划,从2008年到2020年期间滇池治理投入将突破1 000亿元。

<2)洱海的治理。

洱海作为我国西南边陲一处地标性的高原湖泊、大理的主要旅游景点,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曾一度受到污染,十多年来,大理市实施了“六大工程”、“三退三还”工程等措施,直接排放入洱海的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流域内生活的人民真实感受到水质的明显好转。

2007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有4个月达到了Ⅱ类,2008年1~4月也达到了Ⅱ类。

历经十余年的治理,洱海恢复了水清鱼美的风光。

<3)抚仙湖与星云湖的治理。

位于玉溪市中部的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深水湖,全蓄水量占全国淡水湖泊水资源量的9.16%,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量的72.8%。

湖面最大水深158.9M,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为数不多的Ⅰ类水质湖泊。

然而,近年来,由于与之相连的星云湖水质下降到了V类水,每年约有4 000万m3的劣质水通过隔河流入抚仙湖,对抚仙湖的I类水质造成极大影响,玉溪市大胆实施“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投入了4.5亿换水拯救两个湖,于2007年12月26日进行了试通水。

2008年5月20日,江川县隔河开闸<三)在云南省大力推进九大湖泊防污治理事件背景:阳宗海是滇池九大淡水湖泊之一,湖泊面积31.9 km2 3 500m31999年阳宗海水质为三类,2002年以来,阳宗海水质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二类水质。

湖泊分属昆明市的宜良县、呈贡县和玉溪市的澄江县,是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污染事故:2008年9月17日,经环保部门鉴定,阳宗海遭受严重的砷污染,砷含量超标。

[5]政府决定实行“三禁”。

该主要污染企业——以生产硫酸为主的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业公司”),目前已经关闭,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同时,水利部门启用了新的水源点和应急供水方案。

相关部门的各项应急措施正在全面展开,力争将污染的危害降至最低<1)锦业公司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未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大量含砷废水在厂内循环,由于没有进行防渗处理,多年<2)环保监管手段落后,执法困难,该企业在建厂时没有任何环评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