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摘要】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
下面用TXT文本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供参考使用。
适于标准受压,只考虑基础宽度、超载影响,不考虑其他诸如倾斜等因素。
1、太沙基(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cotφNq=exp(π*tanφ) * tan²(45+φ/2)Nγ= 6 * φ / (40 -φ)式中c、φ分别表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B表示基础宽度。
以下同。
2、汉森(Hansen)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cotφNq=exp(π*tanφ) * tan²(π/4+φ/2)Nγ = 1.5 * Nc * tan²φ3、梅耶霍夫(Meyerhof)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 * cotφNq=exp(π*tanφ)*tan²(π/4+φ/2)Nγ = (Nq - 1) * tan(1.4 * φ)4、魏锡克(Vesic)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 * cotφNq=exp(π*tanφ) * tan²(π/4+φ/2)Nγ = 2 * (Nq + 1) * tanφ5、沈珠江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 (1 + d / B) ^ (1 / 3) * (c / tanφ * (Nq - 1) + 0.5 * γ * b * Nγ)其中Nq=exp(π*tanφ)*tan²(π/4+φ/2)Nγ = (Nq - 1) * sinφ6、普兹列夫斯基临塑荷载pcr和临界荷载p(1/4)pcr= Mc * c + Mq * qp(1/4)= Mc * c + Mq * q + (1 / 4) * Mγ* γ * B其中Mc = π/ tanφ / (1 / tanφ +φ- π/ 2)Mq = (1 / tanφ +φ+ π/ 2) / (1 / tanφ + φ- π/ 2)Mγ= π / (1 / tanφ +φ- π/ 2)经推导,广义临界荷载p(1/n)p(1/n)= Mc * c + Mq * q + (1 / n) * Mγ* γ * B7、王长科地基第一拐点承载力q1公式q1 = c * Nc + q * Nq + 0.5 * γ * B * Nγ其中Nc = 2 * tan³(45+φ/2)Nq = (tan(45+φ/2)) ^ 4Nγ = (Nq - 1) * tan(45+φ/2)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①文献调研收集项目所在地地质报告水文资料气象数据等信息为后续勘察提供参考依据;
②现场踏勘组织技术人员赴实地考察地貌特征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自然条件并做好记录;
③钻探取样选取代表性位置布置钻孔使用岩芯钻机取出不同深度土样送至实验室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④承压板试验在选定平缓开阔地带埋设圆形钢板然后逐级加压观测沉降量由此推算极限承载力;
⑤静力触探利用装备有电阻应变片的探头垂直插入土层底部电流变化反映阻力大小进而反演土质参数;
⑥动力触探类似于前者但通过锤击方式使探杆快速前进根据贯入难度判断承载潜力适用于砂砾石层;
⑦标准贯入试验将特制钻头打入预定深度记录所需锤击数N值越大说明密实度越高承载力越强;
⑧十字板剪切适用于饱和软粘土条件下直接测量原位不排水抗剪强度为稳定分析提供直接依据;
⑨水平载荷试验对于承受侧向压力较大的桥台翼墙需专门设计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其抗滑稳定性;
⑩原位波速测量通过激发接收地震波信号分析传播速度衰减规律反演介质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关键参数;
⑪数值模拟基于有限元无限元等计算方法建立三维地基模型施加荷载边界条件预测变形破坏模式;
⑫综合评价将上述多种手段获取数据汇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对找出最不利组合确定最终设计参数。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有几种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有几种地基承载力检测是指对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声波透射试验等。
下面将对这些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静载荷试验。
静载荷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通过在地基上施加静载荷,测量地基的沉陷变形,从而评估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种地基类型的承载力检测。
二、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动力触探仪在地基土中进行试验,通过触探仪的冲击和反弹来评估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快速评估的情况。
三、声波透射试验。
声波透射试验是利用声波在地基土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对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的测量,来评估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无需对地基进行破坏性取样,操作方便,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非破坏性检测的情况。
四、压缩板试验。
压缩板试验是一种通过在地基上施加压力载荷,测量地基土的变形和应力应变关系,来评估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靠,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
五、钻孔取样试验。
钻孔取样试验是通过对地基进行钻孔取样,将取样的地基土进行室内试验,来评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对地基土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情况。
综上所述,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声波透射试验、压缩板试验和钻孔取样试验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桥涵地基检测

桥涵地基检测一、概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由于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
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或已按设计要求加固、处理完毕后,须经过基底检验,才能进行基础圬工施工。
基底检验必须及时,以免使待检基底暴露时间过久而改变原状土的结构或风化变质。
一)检验内容应检验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值是否在现行有关规定允许范围以内;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检验地基经加固、处理后的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二)检验方法按桥涵大小、地基土质负责情况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以下检查方法:1、桥涵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2、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一般采用触探和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3、特大桥按设计要求处理。
三)基底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规定1、平面周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
2、基底标高:土质±50mm;石质+50mm,-200mm。
四)检验注意事项1、如果地基经检验后,需要加固处理时,加固处理完毕,应再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2、为了有较好的可比性,加固前后两次的测试项目应力求对应,甚至最好由同一组织,用同一仪器按同一标准进行。
3、检验后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地基检验表”,由参加检验人员签名,作为竣工验收原始资料。
二、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容许承载力是在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并符合正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土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通常用荷载强度(kPa)表示。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即基础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和保证地基有足够的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测定方法有:野外荷载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贯入试验法以及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涵洞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涵洞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1. 引言涵洞是道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常见的重要部分,其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涵洞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现场试验方法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
2. 传统现场试验方法涵洞地基承载力的传统现场试验方法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
2.1 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通过施加一定的荷载到涵洞地基上,观察其变形情况以及荷载与沉降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地基的承载力。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监测点:在涵洞地基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记录变形情况。
2.施加荷载:通过加载设备施加一定大小的荷载到涵洞地基上。
3.监测变形:使用位移计、应变计等仪器记录监测点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4.分析数据:根据监测数据,绘制荷载-沉降曲线,通过曲线分析得出地基的承载力。
静载试验方法具有直观、可靠的优点,但需要较长的试验时间和昂贵的设备,并且对现场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2.2 动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是通过使用动力锤将钻杆驱入地下,测量驱入过程中的阻力和击数来判断地基的承载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钻孔:在涵洞地基上钻取一定深度的孔洞。
2.驱入钻杆:将动力锤与钻杆连接,通过击打动力锤使钻杆驱入地下。
3.记录击数:记录每次击打动力锤所需的击数。
4.分析数据:根据击数和阻力数据,计算地基的承载能力。
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并且对现场工作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但由于只能提供间接指标,其结果需要经验公式或相关系数进行推算。
3. 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损检测技术在涵洞地基承载力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涵洞地基结构的情况下获取相关参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频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通过对地表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频率和振幅等特征参数,从而推断涵洞地基的承载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振动信号:使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涵洞地基上的振动信号。
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 概述说明

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小桥涵(culvert)是指用于引导水流的结构,通常由混凝土构成。
而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针对小桥涵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概述,并详细说明其中包含的要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概述、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要点一、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要点二以及结论。
通过这些部分,我们将全面探讨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并探讨关于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标准。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现有标准出发,分析其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并提出新的标准以提高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方法、抽样和试件制备、试验结果评定等方面的要求,最终达到对小桥涵混凝土强度进行可靠检测的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将全面了解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的概述,并为后续章节的详细介绍做好准备。
2. 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概述:2.1 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性小桥涵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设施,它们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因此,确保小桥涵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至关重要,其中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对小桥涵中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2.2 现有的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介绍目前已存在许多关于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但这些标准并未针对小桥涵设计制定具体的规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缺乏操作指导等。
2.3 需要制定新标准的原因和背景制定专门针对小桥涵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新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现有标准无法完全满足小桥涵建筑物的特殊需求,新标准需要考虑小桥涵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其次,新标准还应该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制定新标准也有助于推动行业标准化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桥涵工程基础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

桥涵工程基础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桥涵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可根据地质勘测、原位测试、野外荷载试验以及邻近旧桥涵调查对比,由经验和理论公式计算综合分析确定。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推荐的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对地质和结构复杂的桥涵地基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
按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须先确定地基基本容许承载力﹝ó﹞,即基础宽度b ≤2m,埋置深度h≤3m时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0当基础宽度b>2m,埋置深度h>3m,且h/b≤4时可以按规范对容许承载力予以提高,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按地基土分类进行。
一、粘性土、黄土地墓承载力检测对于粘性土和黄土地基,可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一般每个基础的地基不少于4个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指标,由规范求出承载力。
对于老粘性土和残积粘性土地基,可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求得土样压缩模量查表确定容许承载力。
对于一般粘性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地基,测土样含水量、湿容重、液限、塑限和颗粒密度,求出土样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查表确定容许承载力。
对新近堆积黄土地基,按土含水比(天然含水量w和液限w L 的比值)确定容许承载力,对于一般新黄土地基,按天然含水量和液限比(液限w L与天然孔隙比e的比值)确定容许承载力,对于老黄土地基,按天然孔隙比e和含水比w/ w L确定容许承载力。
二、砂立、碎石地基承载力检测对于砂类土、碎石土地基承载力可按其分类和密实度确定,规范给出了其容许承载力,砂类土和碎石土的分类可以按桥规规定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可用相对密度表示,碎石土的密实度根据钻探情况按规范而定。
土的密实度一般可用孔隙比e表示,但对砂类土和碎石土只用孔隙比一个指标还不够,密实度还和颗粒的形状、大小以及级配有关。
因此引人相对密度的概念,如用一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砂土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e min和最疏松状态的一孔隙比e max(最大孔隙比),则相对密度D r可由下式求得:式中:e为砂土天然状态的孔隙比。
桥涵表49 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

桥涵表49 - 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背景介绍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是针对桥涵工程中的地基条件进行的自查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条件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非常大。
因此,地基承载能力的检查和评估是桥涵工程的重要一步,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
桥涵表49是中国公路桥涵设计标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GB 50010)中的规范要求,其内容涵盖了桥涵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
下面,我们将对桥涵表49中的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进行详细介绍。
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的目的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主要用于检查工程所处区域的地基条件是否适合建设桥涵工程。
其主要目的如下:1.确认地基条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2.通过对地基的检查和评估,提供桥涵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参考依据;3.发现地基条件不佳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区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的内容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在进行地基承载能力自检工作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土质等相关数据资料。
2. 地基现场状况地基现场状况是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中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地基土层分布、厚度、力学性质以及荷载状况。
3. 地基稳定性评估地基稳定性评估是对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中的关键部分之一。
主要根据地基现场状况和工程荷载条件,通过有关计算和分析手段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估。
4. 桥涵工程荷载特征分析桥涵工程荷载特征分析是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作用在桥涵结构上的荷载特点和计算处理。
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的使用方法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主要由桥梁设计单位或者承建单位进行编制和填写。
在使用时,需要参考相关规范,并对每个环节进行仔细审核和填写,以确保表格内容的准确性。
对于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协调沟通,制定解决措施,并在确认后进行实施。
总结地基承载能力自检表是桥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
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
(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
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
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y -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
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薛军
2012年榆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