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危险特性及安全管理要求

合集下载

氯气使用要求

氯气使用要求

氯气使用要求氯气安全管理技术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涉氯企业(生产、使用氯气的企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在氯气的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中毒、爆炸事故也逐渐增多。

所以制定氯气安全管理技术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氯气危险特性1.1氯气物化性质液氯为黄绿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468(0℃),沸点-34.6℃,熔点-100.98℃。

气氯的相对密度是2.485(空气:1)。

1.2氯气危险特性(1)毒性:氯气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一般操作场所空气中含氯量不得超过0.001 mg/L。

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黏膜有极强的刺激性。

氯气浓度大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火灾、爆炸性:氯气为助燃气体。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氯化氮在设备中积聚,氯气设备超压或设备损坏,都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3)腐蚀性: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对铜、铁、铝和钢都没有腐蚀性,但湿氯气对一般金属腐蚀性都很大。

2安全设施和措施2.1平面布置要求(1)新建氯气储存、使用场所距人员密集场所的距离满足《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l8071-2000)的规定。

(2)氯气储存、使用场所集中布置在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成独立生产区,该区与相邻的其他生产装置、民用建筑的间距不小于30m。

(3)液氯钢瓶仓库、液氯储罐、使用场所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4)操作室与氯气储存、使用场所不能直接连通,要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

(5)涉氯设备的布置要便于隔离操作、通风排毒和事故处理,同时留有足够宽度的操作面和安全疏散通道。

(6)液氯钢瓶要求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

空瓶和重瓶分区放置,并设标志牌。

重瓶单层放置,空瓶不超过两层。

2.2储存、使用场所安全要求(1)液氯储罐或钢瓶必须储存在专用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可燃物。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液氯是常见的危险品之一,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下面是液氯安全操作规程,共:一、液氯的特性液氯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成为超低温液体时,外观类似淡黄色水,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突然加剧,与其他化学物质会发生激烈反应。

二、液氯的存储1.液氯存放的地点应当是宽敞明亮,換气良好的专门库房,房间内应当标示为液氯存放的危险品库房。

2.液氯存储过程中容器应当垂直放置,与氧气、空气、油类、有机物等物质要分开存储,禁止与其他化学品混存。

3.在库房内应当按照装置的防火性质选用耐火容器,容器的外表面积小于深度的10倍,并与其它物品分开。

4.液氯容器不能暴晒于太阳下,不能靠近火源或电线、电缆。

存储环境中不能产生静电或其他机械作用。

5.库房内应当装有液氯泄漏探测仪器,人员应当隔时巡视,以防止小处泄漏积累以致危险。

三、液氯的运输1.液氯运输日常应当按照危险品的采用国际运输标签进行标示,长途运输时应装有防损坏装置,并采用专门的运输车辆。

2.运输时要避免激烈碰撞、剧烈震动、倒置压弯等操作,避免出现液氯泄漏事故。

3.驾驶员在开车前要仔细检查车辆的液氯装置是否牢固、管路是否完好,以消除设备本身的隐患。

4.液氯中毒事故最常见于运输和装卸过程,因此运输过程中必须要驾驶员带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运输文件操作。

五、液氯的使用1.液氯使用前要先确保使用环境中没有明火和其他易燃物质。

切勿只根据经验进行施工。

2.氯气的灌装、转移、使用,必须操作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拥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3.如果施工中发现出现液氯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必须依照应急预案紧急处理,并立即上报。

4.戴好防护装置,防护面罩、手套、防护鞋等,避免吸入氯气,并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物质。

六、液氯事故应急措施1. 发现液氯泄漏,应立即停机、切断液氯供应,并使用专业设备泄漏废气处置,对液化液、液化气、气体交替泄漏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液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的危险品,其正确的操作和管理对于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液氯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场所中液氯的安全使用。

2. 液氯的基本特性液氯(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

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强氧化性:液氯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 强腐蚀性:液氯能腐蚀金属、有机物和许多其他材料,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 恶劣的嗅味:液氯有一种刺激性的味道,能够迅速导致呼吸困难和眼睛刺激。

3. 液氯的存储正确的液氯存储是确保安全操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液氯存储的基本要求: -存储建筑物:液氯应存放在密闭的储存建筑物中,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放设施,以防止气体积聚和泄漏。

- 存储容器:液氯应存放在防腐蚀的容器中,容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泄漏和氧化反应。

- 存储区域标识:存放液氯的区域应进行明确的标识,以警示人员注意,并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4. 液氯的安全操作液氯的安全操作和使用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键。

以下是液氯的安全操作规程: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和操作液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面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 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操作液氯之前,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措施。

- 防止泄漏:操作液氯时必须注意防止泄漏发生。

如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隔离,并报告上级领导。

- 禁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液氯操作区域应进行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禁止进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 定期检查设备和容器:定期检查液氯存储设备和容器的运行状态和密封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应急措施没有安全事故是可预见的,因此必须制定应急措施计划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以下是液氯事故的应急措施: - 氧气供应:在液氯泄漏或事故中,必须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给受影响区域,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液氯防火等级

液氯防火等级

液氯防火等级液氯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液氯的火灾危险性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氯的防火等级、火灾危险特性、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方法以及提高液氯防火安全意识的措施。

一、液氯的防火等级概述液氯的防火等级是根据其火灾危险性进行的分类。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液氯被划分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乙类火灾危险品是指在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燃烧的物质。

液氯正是这类物质的代表,一旦泄漏,容易引发火灾。

二、液氯的火灾危险特性1.易燃性:液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燃烧反应,其燃点较低,易燃易爆。

2.毒性:液氯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吸入大量液氯会导致呼吸困难、晕厥甚至死亡。

3.腐蚀性:液氯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对金属、纤维、皮肤等产生腐蚀作用。

4.扩散性:液氯具有较强的扩散性,泄漏后能迅速扩散至周围环境,增大火灾风险。

三、液氯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措施1.储存场所:液氯应储存于通风良好、地势较高的专用仓库,远离火源、热源和阳光直射。

2.储存容器:液氯储存容器应选用耐腐蚀、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并定期检查、维修。

3.运输:液氯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采用防爆、防泄漏的运输工具,确保全程安全。

四、液氯泄漏应急处理方法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

2.采取措施切断液氯供应,停止泄漏。

3.使用适当的灭火剂进行初期灭火。

4.请专业人员前来处理泄漏部位,修复泄漏处。

5.对泄漏现场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氯气浓度。

五、提高液氯防火安全意识的措施1.加强液氯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液氯储存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3.建立健全液氯泄漏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液氯防火知识的普及,提高社会防火意识。

总之,液氯的火灾危险性不容忽视。

只有了解液氯的防火特性,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液氯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液氯安全管理标准

液氯安全管理标准

液氯安全管理标准液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制冷等领域。

然而,液氯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液氯的安全使用,制定并执行液氯安全管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液氯的安全管理进行详细讨论,旨在为液氯的使用单位提供参考和指导。

液氯的安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液氯存储安全、运输安全、使用安全和应急处理。

一、液氯存储安全1. 存储场所的选择与规划:选择室外通风良好、独立封闭、防火防爆措施完备的场所作为液氯存放区,并进行规划,明确存储区域、通道和备用区域。

2. 存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建设完备的液氯存储设施,包括贮槽、贮槽支架、防护墙、泄漏池等。

定期检查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设施。

3. 存储标志与标识:在液氯存放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标识,包括“危险品存放区”、“禁止吸烟”、“易燃易爆”等。

4. 存储条件与注意事项:控制存储温度在-45℃至+50℃范围内,确保贮槽安全密封。

不得将液氯与可燃物、易燃物等放置在一起。

二、液氯运输安全1. 运输方式选择: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包括专用运输车辆、运输船舶等。

运输车辆应具备防火防爆设施,防止因车辆碰撞、剧烈摩擦等引发液氯泄漏。

2. 运输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定期检修运输设备,确保车辆、船舶等设备运行正常,不得有泄漏、损坏等情况。

3. 运输标志与标识:在运输车辆、船舶等上设置液氯的警示标志和标识,以提醒他人注意到危险品的存在。

4. 运输员的培训与管理:对液氯运输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液氯的特性、危险性及安全操作技能,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三、液氯使用安全1.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制定液氯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并加强培训与考核。

2. 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与使用:对工作人员配备适当的安全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3. 操作环境的清洁与通风: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通风良好,防止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积聚。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保障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制定此液氯安全管理使用操作规程,明确液氯的存放、运输、使用等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液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二、液氯的特性和化学性质液氯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液体,在常温下为淡绿色。

液氯的沸点为-33.4℃,熔点为-101℃。

液氯是一种氧化性极强的物质,在接触到热源、活性金属、有机物和非氧化性酸等物质时会剧烈反应,会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物质。

三、液氯的安全管理3.1 液氯的存放1.液氯应存放在单独的存放间或存放区域,禁止与其他化学品混储。

2.液氯的存放间或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防火设施。

3.液氯应存放在防护阀内,防止气化及泄漏。

4.液氯存放间应标明“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的符号和液氯的危险性质标示。

3.2 液氯的运输1.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液氯车辆运输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液氯车辆要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严格按照装车量、线路和车速限制规定,确保路况良好、车辆平稳。

3.液氯运输车辆必须在行驶途中启用黄闪灯、停车前应先切断车载液氯管路,并确保装备了充氮装置,以防发生气化。

4.液氯车辆到达卸货地点时应根据卸载情况,采取相应的卸载方式,确保安全卸装。

3.3 液氯的使用1.液氯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考试,获取相应的操作证书后方可操作。

2.液氯操作地点需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面罩、眼罩、手套、防护鞋等。

3.液氯使用时应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禁止吸烟、灯光、明火等火源或静电放电现象,确保操作场所视觉清晰。

4.如果液氯发生泄漏或者意外,使用人员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并做好安全撤离,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四、液氯事故处理4.1 液氯泄漏处置液氯泄漏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使用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如遇到较大的泄漏事故,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2 液氯火灾处理液氯着火或爆炸时,应立即采取报警、停电、灭火等措施,切勿用水灭火,应使用沙土、碱水等进行灭火。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


液氯的安全操作
个人防护装备
保护眼睛免受液氯的腐蚀
防护眼镜
防止液氯直接接触皮肤
手套
防止吸入液氯蒸气对呼吸道造成伤害
呼吸器
操作流程
将液氯从运输车辆或容器中卸下
卸货
01
03
检查操作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设备
02
将液氯装入或从容器中卸出
装卸液氯
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周围人员到安全区域
控制泄漏
尽快采取措施控制液氯泄漏
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定期检查维护
确保安全设施正常运行
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安全设施建设
泄漏报警装置
可及时发现液氯泄漏情况
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总结
液氯的安全存储至关重要,需要对存储容器、位置和安全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定期检查,以确保液氯的安全使用。
04
第4章 液氯的安全操作
Chapter
液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液氯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液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强烈的漂白作用。它是一种淡黄绿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高蒸气压和易挥发性。液氯的密度约为1.56 g/cm³,相对密度为2.5,沸点约为 -34°C,凝固点约为 -101°C。
液氯简介
液氯的物理性质
淡黄绿色
液氯颜色
01
03
1.56 g/cm³
液氯的密度
02
易挥发
常见的液氯存储容器之一
钢瓶
01
03
用于液氯运输和短期存储
槽车
02
适用于大规模液氯存储
槽罐
安全存储位置要求

液氯

液氯

液氯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液氯英文名:Chlorine,liquefie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分子式:Cl2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Cl≥99.5%;2CAS号:7782-50-5相对分子质量:70.9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液化)气体侵入途径:吸入1.健康危害:高毒,具刺激性,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1)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毒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2)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2.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3.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术。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立即服用解毒剂,就医。

4.食入: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1.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

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2.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干粉。

3.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理化特性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0 熔点(℃):-101 沸点(℃):-34.0
11
液氯理化特性
气氯相对密度(空气=1):2.5 液氯相对密度(水=1):1.41(20℃)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Mpa):7.71
12
第二部分 中毒、火灾危险性
液氨 中毒危险特性
0.05%时,如果1t液氯汽化后剩余液量为10kg,
此时,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高达5%,这些残余液
体完全蒸发时气相中三氯化氮浓度也是5%,即有
爆炸的危险。
23
第三部分 防范措施
液氯防范措施
一、设备、材质要求
液氯具有强的腐蚀性,应选用石棉板、石棉 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 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液氯设备设计制造,应符合压力容器的有关 规定,并定期检测。液氯气化器、缓冲罐等, 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并应装有 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 安全装置。金属软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气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截止阀、逆止阀和 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 。
急性毒害 : LC50 850mg/m3(大鼠吸入,1h ) 职业性接触限值: MAC (mg/m3) 1
18
液氯中毒危险特性
侵入途径:吸入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吸入极高浓度 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 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 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 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 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氨中毒危险特性分析
急性毒害 : LD50 350mg/m3(大鼠经口) LC50 2000mg/m3(大鼠吸入,4h) 职业性接触限值: PC-TWA (mg/m3) 20 PC-STEL (mg/m3) 30
液氨 中毒危险特性
侵入途径 吸入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
氯的危险浓度: 吸入5~10 min致死的浓度 0.09% 吸入0.5 ~1h致死的浓度 0.0035% ~0.005% 吸入0.5 ~1h致重病的浓度 0.0014% ~ 0.0021%
21
液氯火灾、爆炸危险特性
液氯不燃烧,但可助燃。氯气能与许多化学 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 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 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 用。
液氨、液氯危险特性 及安全管理要求
为吸取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 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燃 烧事故教训,进一步做到警钟长鸣, 防患于未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 对涉及液氯、液氨单位进行专项安 全大检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1年6月21日公布了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22
液氯火灾危险特性
液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三氯化氮,
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 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
氮含量。使用的氯气钢瓶中的三氯化氮随氯气可
能一起进入汽化器,由于比重较大沉降于容器底
部,容易发生积聚,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物质。 超过5%时即有爆炸的危险。在氯气液化生产中, 氯相中NCl3应小于5%,当NCl3高浓度时仅需要很 少能量就能发生爆炸。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
第一部分 液氨、液氯理化特性
液氨
液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 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 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 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 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液氨理化特性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4 熔点(℃):-77.7 沸点(℃):-33.5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33℃)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8
液氨理化特性
燃烧热:-316.25kJ/mol 饱和蒸气压:506.62kPa(4.7℃) 爆炸极限:15%~28% 闪点:-54℃ 引燃温度:65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9
液氯
液氯化学名称液态氯,为黄绿色液体, 在常压下即气化成气体,吸入人体能严重中毒, 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日光下与其它易 燃气体混合时发生燃烧和爆炸,氯是很活泼的 元素,可 以和大多数元素(或化合物)起反 应。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 氨可致皮肤灼伤。
液氨 中毒危险特性
氨气泄漏后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 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 波及居民区。而液氨储罐属压力容器,在 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爆炸后若不 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可能 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氨吸入5 ~ 10 min致死的浓度为0.5%;
液氨 火灾、爆炸危险特性
氨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
氨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氨的爆 炸极限为15~28%;在爆炸极限内遇明火、静 电火花、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液氯中毒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液氯中毒危险分析
(AQ/T3017-2008)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 《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术规范》AQ7004-2007
内容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液氨、液氯理化特性 中毒、火灾危险性 防范措施 典型事故案例 应急处置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险特性
液氯一般储存在液氯钢瓶或者液氯储罐中, 盛装容器为压力容器,一旦容器破裂可形成有 毒的蒸汽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造 成影响现场人员中毒伤亡并可能波及周围人员。 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20
液氯中毒危险特性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名录中 液氯、液氨
名列第一第二
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
原则》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 《氯气安全规程》 GB 11984-2008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AQ 3014-2008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