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来
(完整)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会明

2020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会明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阅读之“阿来”专练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阅读之“阿来”专练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
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
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
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
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
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
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
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
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
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
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
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
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
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
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
阿来《马车夫》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来《马车夫》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马车夫阿来这个人身材瘦小,脸上还布满了天花留下的斑斑印迹,但他却是机村最好的骑手,他骑在马上,就跟长在马背上一样自在稳当。
机村人认为,这样的人用马眼看去,会有非常特别的地方。
试驾马车那一天,麻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他骑着一匹马徘徊在热闹的圈子外边。
人们扎成一圈,看村里的男子汉们费尽力气想把青鬃马塞进两根车辕之间,用那些复杂的绊索使它就范。
折腾了很长时间,他们也没有能给青鬃马套上那些复杂的绊索。
青鬃马又踢又咬。
人们这才把眼光转向了勒马站在圈子之外的麻子。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脸上那些麻坑一个个红了。
他抬腿下了马背,慢慢走到青鬃马跟前。
他说:“吁——”青鬃马竖起的尾巴就慢慢垂下了。
他伸出手,轻拍一下青鬃马的脖子,挠了挠马正呼出滚烫气息的鼻翼,牲口就安静下来了。
这个家伙,脸上带着沉溺进了某种奇异梦境的浅浅笑容,开始嘀嘀咕咕地对马说话,马就定了身站在两根结实的车辕中间,任随麻子给它套上肩轭和复杂的绊索。
中辕驾好了,两匹边辕也驾好了。
人群安静下来。
麻子牵着青鬃马迈开了最初的两步。
这两步,只是把套在马身上那些复杂的绊索绷紧了。
麻子又领着三匹马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这回,马车的车轮缓缓地转动了一点。
但是,当麻子停下了步子,轮子又转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走啊,麻子!”人们着急了。
麻子笑了,细眼里放出锐利的亮光,他连着走了几步。
轮子就转了大半圈。
轮箍和轮轴互相摩擦,发出了旋转着的轮子必然会发出的声音。
马也像一只鸟,有点胆怯又有点兴奋地要初试啼声,刚叫出半声就停住了。
马也竖起了耳朵,谛听身后那陌生的声音。
他又引领着马迈开了步子。
三匹马,青鬃马居中,两匹黑马分行两边,牵引着马车继续向前。
转动的车轮终于发出了完整的声音:叽——吭!前半声小心翼翼,后半声理直气壮。
那声音如此令人振奋,三匹马不再要驭手引领,就伸长脖颈,耸起肩胛,奋力前行了。
迟子建《阿来的如花世界》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阿来的如花世界》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阿来的如花世界》迟子建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
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
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
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
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
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
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4.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
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
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
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
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
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
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
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
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
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
《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
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
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
阿来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我国广袤的西北高原上,有一片被称为“大美青海”的神奇土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日益凸显,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了诸多困扰。
阿来,一个年轻的导游,从小就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他深知保护这片土地的重要性,因此,在带团的过程中,他始终以身作则,向游客传递文明旅游的理念。
一天,阿来带团来到了青海湖边。
湖边风景如画,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然而,一些游客却将垃圾随手丢弃,破坏了这片美丽的景色。
阿来见状,立刻上前制止:“各位游客,这里是我们的母亲湖,我们应当爱护她。
请大家把垃圾带走,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游客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纷纷将垃圾捡起。
阿来又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文明旅游的重要性:“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文化。
希望大家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到文明旅游。
”经过阿来的努力,这次旅行团中的游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文明素养。
他们不仅在游览过程中做到了不乱扔垃圾,还主动帮助当地居民捡拾垃圾,为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乙】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大声喧哗、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设立文明旅游示范点等。
在阿来所在的旅行社,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文明旅游活动。
他们组织员工参加文明旅游培训,提高员工的文明素养;他们还制作了文明旅游宣传册,发放给游客;此外,他们还在旅游车上设置了文明旅游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文明行为。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文明旅游,自觉遵守旅游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阿来所在的旅行社也因此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通过阿来的事迹,展现了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

精选: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
也越来越呈现出面向名家的特点,毕淑敏、迟子建、冯骥才、贾平凹、梁晓声、林清玄、刘心武、铁凝、张晓风、张秀亚等现当代作家作品都是高考阅读热门材料。
中小学教育网特为大家精选了多位名家作品,帮助同学们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掌握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与周瑜相遇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暮色中的炊烟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母亲的文化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撕日历的日子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泥泞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听时光飞舞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会唱歌的火炉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燃烧的月亮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阿来的如花世界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看不见的邮差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寻石记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我的世界下雪了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一滴水可以活多久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龙眼与伞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寒冷的高纬度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炒米胡同里看夕阳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木器时代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西栅的梆声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采浆果的人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作品练习:寒夜生花。
西藏自治区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西藏自治区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7e03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4.png)
西藏自治区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阿来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阿来小说专练阿来作品:《尘埃落定》《云中记(节选) 》《央金归来》《槐花》《云中记》《脱粒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尘埃落定(节选)阿来这是又一个春天了。
等等,叫我想想,这可能不是一个春天,而是好多个春天了。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叫人觉得比西藏土司家的银子还多,那就是时间。
好多时候,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
我们早上起来,就在等待天黑,春天刚刚播种,就开始盼望收获。
由于我们的领地是那样宽广,时间也因此显得无穷无尽。
是的,宽广的空间给人时间也无边无际的感觉。
是的,这样的空间和时间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我麦其家的基业将万世永存,不可动摇。
是的,这一切都远不那么真实,远远看去,真像浮动在梦境里的景象。
每天,我早早起床。
用过早饭,就走出官寨大门,迎着亮晃晃的阳光坐在广场边的核桃树下。
每天,我都要先望一阵刚出来的太阳,然后,才从地上捡起一段树枝,在潮润的地上画出下六子棋的方格。
下人们忙着他们的事,不断从我面前走过,没人走来说:“少爷,我们下上一盘吧。
”这些人都是些知天命的家伙。
只要看看他们灰色的、躲躲闪闪的目光就知道了。
其实,我不在乎少爷的身份,我希望能有人陪我下棋。
可平时,和我一起下棋的只有我的小厮小尔依,那个将来的行刑人,他总是早早就起来,吃了东西,坐在他家所在那个小山岗上,看着太阳升起,见我到了广场上,画好棋盘,才慢慢从山上下来。
我和小尔依下棋,他一点也不让我,一上来,我就连着输了好几盘。
太阳升到高处了。
我的头上出了一点汗水。
我说:“妈的,尔依,你这奴才一定要赢我吗?”我要说尔依可是个聪明的家伙。
他看看我的脸,又紧盯着我的眼睛,他是要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发火了。
今天,我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好。
他说:“你是老爷,平常什么都要听你的。
下棋输了你也要叫?”我又把棋摆上,对他说:“那你再来赢我好了。
”他说:“明天又要用刑了。
”小尔依的话叫我吃了一惊。
平常,领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人犯了律法,将受什么样的处置,我总会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来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狩猎阿来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
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
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
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
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
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
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
”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
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
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
”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
”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
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
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
“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
”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
他们好像有心事。
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的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
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
”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
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
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
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
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
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
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
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
秦克明端起了他的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
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
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
他遇见一只狼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
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
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羊羔的声音。
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
“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
”我和银巴大笑起来。
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
”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
突然,秦克明说:“看哪!”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
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
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
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
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所以母獐两次逃生。
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
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得细微、贴切,富有动态美。
2.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天气状况等,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的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云中村阿来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凤吹拂,马脖子上鬃毛翻卷。
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
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
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
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
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
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2点28分04秒。
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
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
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
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
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
他们找出酒、糖果。
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
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
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
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他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
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
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
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
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
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我不能要工资以外的钱。
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
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
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
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煅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用歌唱,用祈祷。
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
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
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
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
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
岩石在听。
苔藓在听。
鸟停在树上。
鹿站在山岗。
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是5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
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
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
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用最柔软的小羊皮。
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
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
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
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
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忽然听到了鸟叫声。
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
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链、告别乡亲时穿的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激解放军的情节,真切地展观出“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D.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却传达出阿巴对生命的思考。
5.本文在叙事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6.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攀登者阿来一九六〇年五月。
凌晨四点。
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
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
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
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
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
多杰贡布紧紧跟随。
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
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