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程勘察报告三河县某中学教学楼岩⼟⼯程勘察报告1、前⾔1.1 ⼯程概况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拟在三河县某中学兴建教学楼。
该项⽬由廊坊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委托我院对其进⾏岩⼟⼯程详细勘察⼯作。
拟建⼯程由主楼组成。
根据国标《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程重要性等级为⼆级,场地等级为⼆级,地基等级为⼆级,岩⼟⼯程勘察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级。
1.2 勘察⽬的及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程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的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层和下卧层的⼯程特性、⼟的应⼒历史和地下⽔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等。
2、提供满⾜设计、施⼯所需的岩⼟参数,确定地基承载⼒,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槽⽀护、⼯程降⽔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的防治⽅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计防烈度等于或⼤于6度的场地,进⾏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层的类型、深度、分布、⼯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
7、对需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8、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防空洞、孤⽯等对⼯程不利的埋藏物。
9、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钻孔布置原则上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主要控制线布置,最⼤孔距≤24⽶,当相邻两孔所揭露的持⼒层层⾯⾼差⼤于2⽶或⼟层性质变化较⼤,或存在较多孤⽯分布的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共商是否适当加密勘查点⽰意。
11、在本⼯程部位应提出抗浮设计⽔位。
12、勘查报告应交由勘察审查所审查。
1.3 勘察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探点布置图”及“岩⼟⼯程勘察委托书”;《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基槽技术规程》(JGJ120-99);《⼟⼯试验⽅法标准》(GBT/50123-1999);1.4 勘察⼯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岩⼟⼯程勘察⼯作量是根据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规划图”、“岩⼟⼯程勘察委托书”,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对场地岩⼟勘察的初步分析,参照现⾏规程、规范及邻近场地地质资料确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一).查明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二).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三).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议;(四).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五).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及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技术参数;(六).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七).确定场地的地震设防烈度,划分场地土类别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地基土的地震液化进行判定;(八).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二.拟建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园区,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侧,新建建筑物位于厂区东南部和西部。
(二).拟建建筑物概况见下表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一).勘察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单》。
2.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等。
(二).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至3.1.4条的规定,确定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详细勘察)一、文字部分1、概述.工程概况(1)建设、设计及委托单位,工程地址,规划用地面积,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建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及高度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及柱网间距基础埋深(m)基础底面荷载或柱荷载(KN)地下室或设备基础尺寸(m)容许沉降量及倾斜值(mm、%)其他(2)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环境类别。
勘察的目的、任务根据工程特点,已知地质条件,详勘及设计要求,提出主要目的,具体任务,以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图审查要求。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资料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资料及建筑、设计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选择并列出应遵循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
招标文件,已有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
勘察工作简介1.4.1勘察方法、手段总述: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建筑物性质选用相适应的勘察手段。
(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1.4.1.1钻探说明钻探设备型号,钻探方法,开、终孔直径,循环浆液,岩、土芯样采取率等。
1.4.1.2取样(含取水、土化学分析样)说明取土器型号、标准,取土方法,取土间距,土样等级,包装、贮存及运送防护措施等。
1.4.1.3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SPT)说明SPT的目的、贯入设备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及试验间距等。
(2)重型动探试验(DPT)说明DPT目的,动力触探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等。
(3)静力触探试验(CPT)说明CPT目的,静探设备型号、规格(微机采集系统、探头编号、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锥角,率定系数,试验方法等。
(4)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VST)说明VST目的,仪器型号,板头尺寸,率定系数,试验方法。
(5)平板荷载试验说明平板荷载试验目的,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压板尺寸,试验方法(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等)。
杭州某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项目C-10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前言受xx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xx院承担xx项目C-10地块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1 工程概况xx项目位于xx市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路以南,xx路以东,xx大道以西,共有C-10、C-15、C-17三个地块,该项目为一次征地分期开发。
本次为一期工程,地块为C-10。
它坐落在xx号大街和xx号大街之间,总用地面积73776.909平方米,容积率接近2.2,建筑总面积约15.94万平方米。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本次一期工程拟建建筑物有13幢27~33层住宅、2层配套公建以及场地整体一层地下停车库,其中高层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下,为一类建筑,地下车库面积:40,868 m2。
根据场地的初步勘察报告,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均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要素一览表表11.2 本次勘察等级及主要任务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目的为拟建工程为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其主要任务如下:①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各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均匀性。
提供拟建场地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②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有无古河道、暗浜等分布并提出处理方案,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③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赋存条件,提供浅部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变化幅度,评价其水质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④评价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场地类别和设计特征周期等有关抗震设计参数。
⑤选择并评价各建筑基础方案,推荐合适的基础持力层,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设计参数。
⑥推荐基坑开挖围护方案,提供基坑围护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
1.3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规范(1)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6) 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 xx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8) xx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9)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10)xx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1.4 勘察工作布置及质量评述1.4.1本次勘察布置原则本次勘探点布置方案主要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图布置,勘探点的间距为15~30m,对高层建筑全部采用钻探,多层部分采用钻探与静探相结合,而纯地下室部分全部采用静探,3层物业楼控制性勘探孔孔深约30m,一般孔孔深为25m。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工程概况受业主委托, 我公司对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川蓉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
该工程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沙河, 望江宾馆旁边, 用地面积约为366842.68m2, 总建筑面积约61845.53m2。
拟建物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
1.1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1.1.1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相关规范,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 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均匀性及变化规律, 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②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有无古河道、暗沟塘等地下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 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渗透性, 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④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 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并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基坑开挖时的降水、护壁措施、基坑变形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提出建议。
1.1.2 技术依据本勘察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和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以及已收集到的场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进行, 其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⑤《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纲领岩土专业2009-03-17 17:02:30 阅读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纲领一、前言委托单位;承担单位;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工程概况;勘察目的或技术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前期勘察工作和已有资料;其它必要的说明。
二、勘察工作概况(一)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1.勘察工作布置勘探点的平面布置方式和数量、勘探点间距、深度、取样及原位测试点的布置和数量。
2.勘察方法说明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工程物探、室内土工试验等的施工工艺或试验方法、施工或试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资料整理方法。
(二)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日期,各种勘察方法所完成的工作量,可列表叙述。
(三)工程质量评述对所投入的各种勘察手段逐项进行质量评估;最后对全部工作质量做综合性评价。
三、场地条件(一)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场地所在自然地理位置、地表水系发育情况,地表水体流向,最高洪水位,冲沟发育情况、气象资料(极值及平均值)。
(二)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形重点说明地面起伏、标高变化、坡度、倾向、总的地表形态,以及局部变化和特点等。
地貌说明地貌单元、成因类型、分析它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关系。
(三)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场地各岩土层的时代成因、分布、岩性特征描述,岩石的产状、结构和风化程度等。
(四)场地地下水情况地下水的类型、埋藏、补给、径流条件,含水层岩性特点,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各土层渗透系数等;环境水的污染情况、污染源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地质构造(五)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层、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对场区的影响。
场地内地质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空间分布形态,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场地较小、地质条件简单时也可不写。
(六)不良地质作用类型、特征、发展动态、对工程的可能危害。
四、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对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岩土参数的可靠性、适用性进行评价,说明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分层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范围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样本数(参加统计的数据的个数)、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或设计值。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受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进行了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二)拟建工程概况拟建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南侧,北山奶牛场内,现北山奶牛场已搬迁拆除,场地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拟建建筑物包括有6栋3层生产厂房、1栋3层仓库、1层化学品库及污水处理站、2栋18层公寓、1栋12层与8层实验楼、1栋2层展示厅、1栋4层与6层办公楼,其中北侧两栋生产厂房拟改建为普通高层宿舍。
由于项目尚未进行设计,设计地坪标高未确定,经跟甲方商量,暂定设计地坪标高为35.0m,拟采用旋挖桩基础结合天然地基基础的形式场地公寓、实验楼建筑下拟设2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900-13.0m,底板标高约22.0m-26.0me(三)察目的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主要内容有:1)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村料的蚀性: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对拟建场地及其周边的山体和边坡整体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整治措施7)提交相关电子文件。
(四)勘察技术要求1、勘探孔布置见附图,勘探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但应满足:控制性孔占勒察孔总数约1/3,取土样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其数量占勘探孔总数为1/3~1/2。
2、钻孔深度般勘察孔的深度,由勘察单位根据当地土层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2009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i172-2004定,控制孔深度宜到满足沉降计算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XXX省XXX市XXX院提交日期:20XXX-X-1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报告编写:XXX技术负责:XXX项目负责:XXX审核:XXX院长:XXXXXX省XXX市XXX院提交日期:20XXX-X-1X正文目录一.绪言(一)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二)拟建工程概况(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四)勘察等级二.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二)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三)水文地质条件(四)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特征(五)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六)地震效应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一)场地地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三)场地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四)基础类型及持力层选择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表目录(附报告内)1、钻孔一览表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3、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4、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成果表附图目录(附报告内)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5张)3、钻孔柱状图(共XXX张)附件目录(附报告内)1、勘察任务书一、绪言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位于XXXXXX以北,占地总面积约XXXXm2,层高为X层,框架结构,差异沉降敏感,拟采用桩基础。
受XXXX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X市XXX院承担了该工程项目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按照《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条件和要求》的要求,于20XXX年X月1日~X月X2日完成野外现场工作。
(一)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和要求1、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和要求依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及要求为:(1)、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钻孔详见附件《钻孔平面布置图》,勘察单位可根据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按(JGJ 72-2004)要求调整钻孔数量和位置。
勘探深度应满足(JGJ 72-2004)规范及其它专门规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详细勘察)一、文字部分1、概述1.1.工程概况(1)建设、设计及委托单位,工程地址,规划用地面积,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环境类别。
1.2勘察的目的、任务根据工程特点,已知地质条件,详勘及设计要求,提出主要目的,具体任务,以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图审查要求。
1.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资料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资料及建筑、设计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选择并列出应遵循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
招标文件,已有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
1.4勘察工作简介总述: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建筑物性质选用相适应的勘察手段。
(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说明钻探设备型号,钻探方法,开、终孔直径,循环浆液,岩、土芯样采取率等。
说明取土器型号、标准,取土方法,取土间距,土样等级,包装、贮存及运送防护措施等。
(1)标准贯入试验(SPT)说明SPT的目的、贯入设备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及试验间距等。
(2)重型N63.5动探试验(DPT)说明DPT目的,动力触探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等。
(3)静力触探试验(CPT)说明CPT目的,静探设备型号、规格(微机采集系统、探头编号、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锥角,率定系数,试验方法等。
(4)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VST)说明VST目的,仪器型号,板头尺寸,率定系数,试验方法。
(5)平板荷载试验说明平板荷载试验目的,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压板尺寸,试验方法(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等)。
(6)钻孔波速试验测试说明波速测试目的,测试仪器型号,测试方法。
(7)其他原位测试(现场抽水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等)说明测量仪器型号,定位方法,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引测依据(控制点位置及坐标)。
说明室内试验项目种类,目的、要求,试验方法(执行标准)。
说明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具体布置情况,勘探点深度确定原则,勘探工作量的调整情况(调整依据,目的,调整工作量)。
说明勘探工作进出场时间,室内试验及资料整理时间,实际完成的总工作量(野外、室内)。
工作量采用列表方式说明。
(见下表1.4)表1.4勘察工作量一览表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工程需要时进行,一般为收集资料。
)(1)阐述地理位置,区域地质构造(所处构造单元、控制性断裂、破碎带,底层及其产状等),地震史,基底岩性,评价场地稳定性。
(2)阐明环境地质条件(所处环境类型及有无污染源等)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2地形、地貌阐述地形起伏情况(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等),场地地貌单元,切割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沟、塘、浜等微地貌形态的分布,场地整平标高等。
2.3地基岩、土构成及分布特征(1)根据岩、土的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划分地基岩、土层,需要时说明划分原则方法(①层人工填土,②层全新世沉积土,③晚更新世沉积土,④残积土或混合土,⑤层基岩)。
岩、土层描述与分布特征可用两种方法表达,一种为文字叙述形式,另一种为表格形式。
表格为综合地层简表形式,见下表。
地层描述与分布特征一览表(一般土层)3、水文地质条件3.1气象、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等条件选择)(1)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内容包括:所处气候带,最高、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及雨季、旱季、风向、风力等;(2)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类型,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年变化幅度,河流最高、最低水位,水污染源等。
3.2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说明场地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主要含水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补给、排泄及径流条件。
3.3场地地下水赋水性、透水性评价对场地各土层的赋水性和透水性进行评价,有室内渗透试验和原位渗透试验资料时应结合渗透系数来评价地层的透水性(强透水、透水、弱透水、微透水、不透水)。
3.4地下水水位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稳定)水位,说明量测方法和过程,叙述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的埋深、高程,地下水年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有地下室、车库等基坑时要提出抗浮设计水位。
阐述地下水对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处理和桩基础的影响。
3.5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1)在湿润气候环境的河漫滩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埋深1.0~1.5m),土壤受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及径流补给,可溶盐均已溶入水中,水土腐蚀性评价主要是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般情况下可不再取土样。
其他地区(山地、丘岗地等)均应取水、土进行腐蚀性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当工程有要求,必须对钢结构腐蚀性进行评价时,尚应通过相应的原位或室内试验确定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
(2)确定环境类别时,土的含水量应根据腐蚀性评价深度范围(即在基础埋置深度处于地下水位以上范围)土层的含水量。
水腐蚀性分析成果表土腐蚀性分析成果表3.6地下水不良作用对工程影响的评价(可选)(1)地下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粉土、粉砂产生流砂、潜蚀、管涌、流土等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地下水浮托力引起的建(构)筑物底板上浮,地下水动静水压力引起的基坑突涌;(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4)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危害程度(1)提供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划分。
(2)单幢甲、乙类高层实测波速的钻孔不宜少于2个,高层建筑群每幢不得少于1个(另根据地质单元及结构单元增孔数)。
(3)对于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30m的高层建筑,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GB50011-2001》规范估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每一地貌单元不少于2孔)。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4)地震液化判别(判别孔不应少于3个,间距1.0~1.5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软土震陷判别(7度时fa>80kPa或Vse>90m/s可不考虑震陷影响),需要时提供地基土动力特性参数、分析地震液化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抗液化措施建议。
粉土、砂土液化判别表当有除液化和震陷以外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岩溶、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存在时,按《GB50021-2001》中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量布置,描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危害。
4.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构造、地震史、地震区划资料、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以及对建筑的适宜性。
4.3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试验、测试手段等内容选择)(1)取样方法及和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
(3)不同的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4)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对变异系数超标时,应分析其超标原因,包括分层的合理性,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地基土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异性,(5)测试方法和计算模型的配套性。
(1)正确划分地层、确定统计单元(按分区、分层),对试验成果要详细分析及合理取舍,对互层土、夹层土、混合土等,要仔细分析试验数据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对不能代表本层土的性质或异常数据,要予以删除,不参加统计。
(2)说明统计方法(3)统计内容:室内试验ω、r、е、ΙL、ΙP、ΚV、K H、α0.1-0.2、E s、C、φ、q u、C u、S t、f r等,原位测试P s、q c、f s、N、N63.5、V s、V p等。
(4)统计成果: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
(1)评定岩土性状指标,如含水率ω、天然重度r、孔隙比е、液性指数ΙL 等物性指标选用平均值。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需岩土参数,如α0.1-0.2、E s、Κ选用平均值、(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所需岩土参数,如抗剪强度指标c、φ、载荷试验f a、E o、十字板C u、静力触探P s、q c、f s及标准贯入N等试验指标选用标准值。
(4)变形计算指标值及e-P(5)地基承载力及桩基设计参数应综合分析后提供特征值(建议值)。
4.4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强度、变形等工程性质。
4.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1)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地基岩土层的分布,所处地貌单元,厚度、坡度及物理力学指标的差异性(承载力、变形指标)、离散性进行评价(可参考高规P28)。
(2)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场地稳定性,基础持力层坡度,有无临空面,是否位于边坡附近或坡顶部位等评价地基稳定性。
(3)天然地基适宜性评价:根据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压缩性,持力层厚度,下卧层工程性质,及建筑物结构、荷载特点等,评价天然地基的适宜性。
(4)提出基础型式(独立、条形或整板基础)、埋深(或基底标高)及室内外地坪标高的建议。
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必要时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1)地基处理适宜性分析:从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建筑物结构特点,邻近工程经验及技术、经济角度等分析采用地基处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地基处理的方法建议:可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最终提出最佳方案作为建议。
(3)提出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预测地基处理效果,变形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4)提出对地基处理效果检测的建议(监测方法及检测点数量等)。
建筑物荷载大、变形要求高,采用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方案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要求,宜或应采用桩基础。
根据建筑物结构,基底压力或柱荷载及地基岩土性质选择合理的桩型和持力层,提出桩径、桩长方案建议,应提出二种或二种以上桩基方案作对比分析。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结合南京地区经验(即《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相关条款)及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离散性、变异性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桩基设计参数。
(1)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必要时估算单桩抗拔承载力(建筑外的地下车库),或单桩水平承载力(挡土结构)。
当建议采用混凝土预制桩,且有静力触探试验时,尚应采用静力触探指标估算单桩承载力,并对不同方法估算的单桩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认为合理的、比较接近于实际的估算方法作为建议方法,供设计使用。
(2)根据地貌单元、岩土层结构及分布,选择有代表性钻孔进行单桩承载力估算,每种桩型不少于2根桩,估算成果见下表:,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工程评优)(1)按相关规范规定的计算模式进行计算,上部荷载组合不明确时可根据常规及经验估算。
沉降估算结果见下表:(2)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沉降、沉降差等变形分析,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