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仪表教案
常用电工仪表演示教案

常用电工仪表演示教案第一章:电工仪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电工仪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仪表的概念:电工仪表是用来测量电量、电性质和电能的仪器。
2. 电工仪表的分类: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万用表、欧姆表等。
3. 电工仪表的作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电能等参数。
4. 电工仪表的选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工仪表。
5. 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电工仪表,确保测量准确。
第二章:电压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压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压表的基本原理:电压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来显示电势差。
2.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压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压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三章:电流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流表的基本原理:电流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显示电流大小。
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流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流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四章:电能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电能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能表的基本原理:电能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电能消耗。
2. 电能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电能表的量程和精度。
b. 将电能表串联在电路中,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
c. 打开电源,待电能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第五章:万用表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仪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a. 确认万用表的量程和精度。
b.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功能和量程。
常用电工仪表课程设计

常用电工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电工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电工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电工仪表的读数方法和误差分析。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进行测量。
5.能够进行电工仪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6.能够分析电工测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工仪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仪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电工仪表的原理与结构、电工仪表的读数方法与误差分析、电工仪表的选择与使用、电工仪表的安装与维护等。
1.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介绍电工仪表的分类,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电能表等,以及各种仪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电工仪表的原理与结构:讲解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包括磁电式、电磁式、电动式等仪表的原理,以及仪表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3.电工仪表的读数方法与误差分析:介绍电工仪表的读数方法,包括模拟仪表和数字仪表的读数方式,分析电工仪表的误差来源和减小方法。
4.电工仪表的选择与使用:讲解如何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工仪表,以及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电工仪表的安装与维护:介绍电工仪表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电工仪表的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读数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电工仪表的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电工仪表与测量第五版教案

板书本节任务目标。
2分钟学生找到主要结构后,进行总结归纳,出示表格。
输入电路模拟部分A/D转换器基准电压源电源逻辑控制器译码驱动器数字显示器时钟脉冲发生器在总电路图上进行分析,比较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最主要的差别,简单说明数字万用表如何实现模转数。
讲授和图示。
难点+掌握15分钟通过对表盘上标识进行观察,明确功能辨别的方法,总结归纳出表格,对各种标识进行记忆后,与实际的仪表图纸进行比对,确认功能。
给出本节任务目标:通过图片找到电流功能的功能档位及相应的量程区(共两个),找到主要的结构并对主要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
由于数字式电压基本表的输入阻抗极高,可视为开路,对电流的分流作用近似等于零。
所以,这里的分流电阻RA只起到将被测电流的作用。
学生找到主要结构后,进行总结归纳,出示表格。
学生边看边记,提问2名学生1分钟。
2掌握测电流的量程选择。
4分钟突出量程选择的两点要求--大于被测量、足够精确。
2分钟需要讲明注意事项的原因,通过分析过程得到操作细节注意点。
3掌握测电流的数据读取重点+难点+掌握通过对表盘上标识进行观察,明确功能辨别的方法,总结归纳出表格,对各种标识进行记忆后,与实际的仪表图纸进行比对,确认功能。
讲授和归纳6分钟+记忆4分钟,练习5练习:多组数字式仪表。
直流电流的测量.先将黑表笔插入[COM"直流电压图纸突出量程选择的两点要求--大于被测量、足够精确。
详细讲解足够精确的含义。
2分钟需要讲明注意事项的原因,通过分析过程得到操作细节注意点。
每讲一个测量步骤写明一个的操作注意。
1.直流电压的测量.如电池.随身听电源等.首先将黑表笔插进[com"插进[V Ω ".把旋钮选到比估计值大的量程(注意:表盘上的数值均为最大量程.[V-"表示直流电压档.[V-"表示交流电压档.[A"是电流档).接着把表笔接电源或电池两端,保持接触稳定.数值可以直接从显示屏上读取.若显示为明量程太小.那么就要加大量程后再测量.如果在数值左边出现[-".极性与实际电源极性相反.此时红表笔接的是负极.2.交流电压的测量.表笔插孔与直流电压的测量一样.不过应该将旋钮打到交流档[V-"处所需的量程即可.交流电压无正负之分.测量方法跟前面相同流还是直流电压.都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随便用手触摸表笔的金属部分要正确选择档位(1)测电压时量程选择应使指针在满刻度的2/3以上。
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教案

课题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8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常用标志符号及应用。
2.掌握直流及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直接测量方法,了解扩大电流、电压测量量程的方法。
3.掌握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和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了解测量电阻的其他方法。
教学重点1.电工仪表的精确度等级的含义及正确选用方法。
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和用分流器扩大其量程的原理及方法。
3.交流电流的直接测量方法和用电流互感器扩大其测量量程的原理及方法。
4.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磁电系仪表及电磁系仪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工作原理了解仪表的使新课用范围。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教后记A.引入在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及维修过程中,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B.新授课第一节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一、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介绍性引入)(介绍1.按测量对象不同: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度表、电阻表。
2.按仪表的工作原理:磁电式、电磁式、电动式、感应式。
3.按测量电流种类:交流表、直流表、交直流两用表。
4.按使用性质和装置方法:固定式、携带式。
5.按误差等级:0.1级、0.2级、0.5级、1.0级和1.5级。
二、电工仪表常用面板符号电工仪表面板上的符号表示该仪表的使用条件,有关电气参数的范围、结构和精确度等级等,为该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符号含义符号含义电流表电度表毫安表电阻表电压表兆欧表毫伏表仪表倾斜 60放置性讲解)(引导学生按类别记忆)交流电正端钮直流电负端钮交直流电公共端钮(多量程仪表或复用表用)符号含义符号含义三相交流电接地端钮磁电式仪表及外壳相连的端钮磁电式比率表以标度尺量程百分数表示的精确度等级,如1.5级电磁式仪表以标度尺长度百分数表示的精确度等级,如1.5级电磁式比率表以指示值的百分数表示的精确度等级,如1.5 级。
(举例讲解)(介绍性讲解)灵敏度越高,测量精确度越高,误差越小,仪表质量越好。
电工仪表与测量培训教案

电工仪表与测量第一节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一、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组成与误差定义:用来测量各种电量、磁量及电路参数的仪器、仪表统称为电工仪表。
(一)分类电工仪表的分类:(按结构和用途分类)指示仪表、比较仪表、数字仪表一)指示仪表:1、定义:能将被测量转换为仪表可动部分的机械偏转角,并通过指示器直接显示出被测量的大小,故又称为直读式仪表。
2、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类:有电磁系仪表、磁电系仪表、电动系仪表、感应系仪表等。
(2)按被测量分类:有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能表、相位表等(3)按使用方法分类:有安装式、便携式。
安装式仪表:固定安装在开关板或电器设备面板上的仪表,又称面板式仪表。
准确度不高,广泛用于发电厂、配电所的运行监视和测量中。
便携式仪表:可以携带的仪表,准确度较高,广泛用于电气实验、精密测量及仪表检定中。
(4)按准确度等级分类:有0.1、0.2、0.5、1.0、1.5、2.5、5.0共7个等级。
(5)按使用条件分类:有A、B、C三组类型。
A组仪表适用于环境温度为0~400C;B类仪表适用于—20~500C;C组仪表适用于—40~600C。
相对湿度条件均为85%范围内。
(6)按被测电流种类分类:有直流仪表、交流仪表以及交、直流两用仪表。
二)比较仪表: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被测量的大小。
分直流比较仪表和交流比较仪表。
例直流单臂电桥、双臂电桥,交流电桥。
三)数字仪表:采用数字测量技术,以数字的形式直接显示出被测量的大小。
有数字电压表、数字万用表、数字频率表等。
(二)电工指示仪表的组成电工指示仪表的任务就是要把被测电量、磁量或电参数转换为仪表可动部分的机械偏转角,转换过程中两者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用指针偏转角的大小测量对象x指针偏转角αα=F(y)=Φ(x)来反映被测量的数值。
为实现上述转换,电工指示仪表必须具有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两部分组成。
1.测量机构测量机构的作用是将被测量x(或过渡量y)转换成仪表可动部分的机械偏转角。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堂教案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工仪表,进行各种电工测量。
二、教学内容1. 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电工仪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2. 电工仪表的种类:电压表、电流表、钳形表、万用表等。
3. 电工测量的基本原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4. 电工测量的方法: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
5. 电工仪表的使用和维护:选用、校准、操作和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电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难点:电工仪表的选用、校准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工仪表的操作和测量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工仪表,进行实际测量。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电工仪表实物,如电压表、电流表、钳形表、万用表等。
2. 准备测量工具,如导线、电阻、电灯等。
3. 准备教学PPT,包含电工仪表与测量的相关内容。
4. 准备讲义,详细介绍电工仪表的选用、校准和操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电工仪表与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及功能。
3. 讲解电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
4. 讲解电工仪表的使用和维护,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选用、校准和操作电工仪表。
5. 进行课堂实践: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电工仪表,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请列举出常见的电工仪表及其作用。
2. 请简述电工测量的基本原理。
3. 请说明如何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电压测量。
4. 请阐述电工仪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复习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练习操作电工仪表,进行实际测量。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案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工仪表,进行各种电量测量。
二、教学内容:1. 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电工仪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2. 电工仪表的种类: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能表等。
3. 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比较测量法等。
4. 电工测量技术:测量误差、测量准确度、测量仪器的校准等。
5. 电工仪表的使用和维护:选用原则、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教学难点:电工仪表的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及仪表的选用与维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电工仪表实物等。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2. 第2课时: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第3课时:电工仪表的选用与使用。
4. 第4课时:电工仪表的维护保养。
5. 第5课时: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实验操作考试等,占总评的70%。
七、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国内外电工仪表的发展趋势,掌握先进技术。
2. 学习电工仪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
九、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工仪表的原理及其应用。
2. 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掌握电工仪表的选择与使用。
十、课程资源:1. 教材:《电工仪表与测量》。
2. 参考书籍:《电工仪表技术手册》、《电工测量原理》。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论坛、行业动态等。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案

电工仪表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各种电工仪表的测量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电能表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3.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
4. 电工仪表的维护和保养。
5. 实际操作练习:使用电工仪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各种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工仪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电工仪表实物: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电能表等。
2.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源、开关等。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工仪表在电工技术和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演示各种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
4. 讲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
5. 讲解电工仪表的维护和保养。
6. 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分组,使用电工仪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工仪表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电工仪表的实际操作演示,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电工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工仪表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电工仪表的智能化发展,如数字式电工仪表、虚拟电工仪表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工仪表的最新技术动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需要说明的是:工程测量中,电能单位常用的“千瓦时(kW· h)”(旧称“度”)不是SI 单位。
习惯上仍然常用kW· h 作为电能的测量单位。
kW· h 与SI 单位中能量单位“焦(J)”的换算关系。
课后
课后
课后
课后
二、电工仪表的分类、标志和型号
(2) 便携式仪表型号的组成。
课后
课后
%100%max
⨯∆=
±m
A A K
课后
课后
引
磁路系统由永久磁铁、固定在磁铁两极的极掌和处于两个极掌之间的圆柱形铁心组成。
圆柱形铁心固定在仪表支架上,使两个极掌与圆柱形铁心之间的空隙中形成均匀的辐射状磁场。
磁电系测量机构根据其磁路系统的结构形式不同
为外磁式、内磁式和内外磁式三种。
课后
课后
2.工作原理
课后
课后
二、磁电系检流计的选择和使用维护方法
1.正确选择磁电系检流计
(1)选择与测量电路准确度相适应的灵敏度或电流常数。
课后
课后
2.工作原理
使用附加电阻和测量机构串联,如果附加电阻大小合适,即可将测量机构的电压量程扩大到所需要的范围。
设需要将磁电系测量机构的电压量程扩大m倍,则
课后
课后
万用表的测量线路由多量程直流电流表、多量程直流电压表、多量程整流式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以及多量程电阻表等几种测量线路组合而成。
测量线路是万用表的中心环节,它对万用表的误差影用来切换不同测量线路,实现测量种类和量程的选
.交流电压挡和电流挡的测量线路
整流电路。
整流系多量程交流电压表。
.欧姆挡的测量线路
提高电路的灵敏度。
提高电池电压。
课后
课后
三、主要技术特性和使用维护方法
1.万用表的主要技术特性
(1) 灵敏度高。
(2) 防御外磁场的能力强。
(3) 工作频率范围较宽。
(4) 存在波形误差。
2.万用表的使用维护方法
一般地说,在使用万用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插孔的选择。
课后
课后
引
排斥型结构。
(3) 排斥-吸引型结构。
2.工作原理
2
I D
K D M αα==
由此可见,电磁系测量机构指针的偏转角与被测电流值的平方有关。
注意:指针的片转角α不是与I 2成正比例的,这是因为k α这个系数本身和偏转角有关。
课后
课后。